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36 將人間佛教落實在生活中

上海人民出版社藝術人文編輯室主任朱慧君女士專訪

時間:二○○九年三月廿六日

地點: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

提問一:大師,下午好!今天上午,我們一到大覺寺,就發現寺廟裡貼了許多您寫的春聯,很好看,也很喜氣,春聯上寫著「生耕致富」四個字,請大師為我們開示一下這四個字的含義,好嗎?

大師:我們過去都很重視人的道德,但現在很多人都只重發財,不重道德,其實發財是有因果的。我們要學習牛的精神,牛在人間替你耕田、犁地,甚至最後還要成為人類的盤中飧,這是牛的貢獻。「生耕致富」就是讓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要如牛一般勤勞耕種,才能幸福、富有。

提問二:那「致富」和佛家所說的「四大皆空」有沒有矛盾?

大師:最近這個月,經常有人問我,你擁有什麼,我說:「空。」「空」不是沒有,因為「空」,才能裝進更多的東西。又有人問,你最想要什麼?我說:「無。」「無」是無限的、無量的、無盡的。「四大皆空」其實就是「四大皆有」,空不是沒有,空就是有。

提問三:非常富有哲理的回答。我看過一本日本作家江本勝寫的書,書名叫「水知道答案」,書中通過一百二十二張震驚世界的水結晶照片,得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觀察:水能讀,水能聽,水知道生命的答案。水在音樂的環境下,水晶體是最飽和、最美麗的,我們人體有百分之七十五左右是水,所以說:「世界需要讚美?」大師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?

大師:佛教講「宇宙萬有唯一心」,我一個人坐在這裡,想著久遠的事情,它可以慢慢地向我集中。所謂「心生萬物」,一切「唯心所變」,這不是迷信,事實上,萬有生物都有不同的感應,歷史上就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。

圓瑛法師講「唯心」,認為這個世界是心變出來的,有人就問他:「心能變這個、變那個,那你有辦法變一匹馬出來嗎?」他一聽,說:「理是對的,但與現實不一樣,你讓我想一想,現在不回答你,明天我會公告。」為此,晚上他睡不著覺,想到宋史上趙子昂為了畫馬,滿腦子想的都是馬,有一晚竟元神出竅,變成了馬,他太太進門一看,嚇暈了過去,這就說明心可以生萬物。

再舉一例,有一位老太太,每天念佛拋豆,因為不識字,如中國人有句俗語,叫「一字不識念一半」,他把「唵嘛呢叭咪吽」讀成了「唵嘛呢叭咪『牛』」,念一聲拋一粒豆,到後來,他只要一念「唵嘛呢叭咪『牛』」,豆就自己飛過去了。有一天一個老法師對老太太說:「你念錯了,應該是『唵嘛呢叭咪吽』。」老太太心想,他是法師,講的不會錯,馬上改過來,念「唵嘛呢叭咪吽」,但是因為「心有分別」,從此,老太太念佛時,豆子就再也不會飛過去了。

又有一例,一個年輕人,結婚了,心想:結婚真好,現在下班回到家,太太就拿拖鞋給我穿,小狗也跟我很親,圍著我汪汪叫。可是隔不多久,這個青年就覺得結婚不好,因為太太不給他拿拖鞋了,小狗也不圍著他叫了,反過來,小狗咬著拖鞋給他,太太卻對著他嘮嘮叨叨。所以說,世界是會變的,但有一樣是可以不變的,就是我們的心。

佛教說「一水四見」,面對任何事物,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,但愛能生善,就如情人眼裡出西施,心是生發萬物之源。

提問四:說得好,那麼依大師看,人們內心的力量又是來自哪裡?

大師:來自生活,來自修鍊,所以我宣導大家要買書、要看書,書籍是寒冬裡的陽光。當然我們寫的書要給人看得懂。以前提倡的「白話文運動」,我也受到了影響,只要能表情達意,就是好文章。寫文章,不要在乎文字有多麼華麗,自然就好。

提問五:大師寫的書很通俗好讀,《星雲大師人生修煉》叢書出版後,老少皆宜,大家都誇讚大師的書好讀,《星雲大師談幸福》等四本書還上了《亞洲週刊》、好幾個網路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。大師寫了很多書,書中有許多故事,那麼多的故事是從哪裡來的?大師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寫作習慣?

大師:這些書中的故事都是從生活中來的,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哲理,通過故事講清人生的哲理,這就是「人間佛教」,寫書不僅僅是為了寫書,是寫理,要讓人讀得心服口服。我喜歡文哲史,年輕的時候喜歡文學,年長一些喜歡哲學,現在更多的是喜歡歷史,歷史是永遠不會變成過去的,如《二十四史》、《史記》,我都很喜歡,我喜歡看的書有十萬冊以上,我買書,常常有三、四個人跟在後面,我指什麼他們買什麼。

提問者:確實,我看過大師的論文集,發現大師的論文也寫得十分的順暢通俗,這很值得推廣。

大師:我對現在的論文有些意見,許多寫論文的人喜歡批評,總是這家說,那家說,說來說去都是人家的觀點。論文要改革,應該是把自己的思想、觀點寫清楚,這是最重要的。

提問六:大師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,卻寫得一手好文章,請問大師其中有什麼奧妙?

大師:小時候家裡很窮,我只念過不到一年的私塾,後來又在寺院念過幾年書,我連小學也沒有畢業,但我從小就喜歡讀書,在貧困潦倒的青少年時代,讀書像一縷陽光照亮了我的生活。所以我不放過任何讀書和寫文章的機會。

六十多年前,也就是二十歲的時候,我在這裡的宜興大覺寺出家,當時有人請我做白塔小學的校長,這個工作很吸引我,可以說是我的理想,那時真有些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,接受了邀請。當了校長,必須寫報告之類的,對我是很大的挑戰,於是我把壓力當動力,逼著自己不停地寫文章,幾年下來,文章就愈寫愈好了。

後來為了弘揚佛教事業,還和朋友一起辦雜誌,在雜誌上宣傳佛教。這些工作對我的寫作很有幫助,這個習慣保持到今天,已經六十三年了。在這六十三年裡,我用我的筆,我的文字,寫了無數的文章,也把佛教事業傳播到廣大民眾的心裡。

提問七:真是令人肅然起敬!現在研究院畢業的人,也未必能寫出如此好的文章。很多人都覺得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,您卻無師自通地寫了那麼多的好作品,除了勤奮,您還有哪些成功的原因可以跟大家分享的?

大師:要鼓勵!就我個人來說,寫作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,記得小時候,每次我的文章寫得好,老師就做為範文拿出來給大家看,老師會強調,這是誰誰誰的文章,讓我覺得很有面子。如果我寫得差一點,老師也從不批評。

後來又碰到一個好老師,他不出題目,讓我們自己出個題目寫文章,各人自由發揮,這也很好。

後來又和一位朋友辦了一本名為「怒濤」的雜誌。這位朋友現在在河南鄭州,他是寫文章的高手,寫得一手好文章,這也激勵我不能落後,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。

二十三歲那年,也就是六十年前,我到台灣,那時社會上常有人批判佛教,我就寫文章辯論,如此又提升了我的寫作能力。

我覺得要提高寫作能力,看書也很重要,當初在很艱苦的環境下我看了許多書,像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西遊記》、《隋唐演義》、《封神榜》、《儒林外史》等等,常常看得廢寢忘食。我能寫那麼多文章,跟我早年看書是有關係的。可以說,看書寫作豐富了我的人生,給我增添了許多的幸福。

提問八:說到幸福,很多人常常感嘆,「快樂」是世界上昂貴的東西,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條件愈來愈好,視野愈來愈廣闊,所能運用的資源也愈來愈多,卻每天還總是憂心忡忡?找不到快樂,找不到幸福?甚至有些人還得了憂鬱症?

大師:現在的人比較追求浮華、追求虛榮,其實跟過去相比,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多了,過去我們逃難,流離失所,但也沒見多少人自殺。現代人還非常的急於速成,急於一夜致富,其實只要我們努力了,奮鬥了,就一定會有收穫,個人發展不要急,要慢慢來。

提問九:但是有人會說現在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,慢了會被吃掉,會被淘汰,現在金融危機,失業了,減薪了,財富縮水了,很多家庭變故了,怎麼辦呢?

大師:要教育,要心靈重建,要有定力。一切由心而定,不管時代如何變化,安定自己的內心才是最重要的。

提問十:大師說得極是,現在很多人的心境,常常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,被人誇了,就高興;被人罵了,就難過;很多人的愛都是用秤秤過的,你給我多少,我也給你多少,我今天幫你了,就希望你馬上回報我,結果弄得自己怎麼都不高興,大師對此有何感想?

大師:要能奉獻,結善緣。台灣《聯合報》發行人王必成,曾在佛光山台北道場為他的父親做佛事,為了感謝我,給了我一張支票,那時我對他說,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幾種表達方式,如:一、給錢;二、趣味相投;三、道義上的幫忙或事業上的支持。他聽了我的話就說:「我懂了。」然後把支票收回去。後來,他二話不說,為佛光山印了十年的《人間福報》。

提問十一: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博愛,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是仁愛,現在我們的獨生子女一代長大成人了,你對他們這代人有什麼忠告?能不能給年輕人提一些建議,如有關如何規劃人生與事業?

大師:現代社會往往「狗咬人不是新聞,人咬狗才是新聞」。所以要淨化媒體,提倡買書,宣導生活儉樸,提倡人間的道義,情義比金錢更重要,酒色財氣要淡化。希望壞事不出門,好事傳萬里。

提問十二:對於當代人,比起高速公路和橋梁,更需要精神文化間的橋梁。德國副總理兼外長史坦米爾在開幕式上說,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實質上是一種社會體制危機,造成這種危機的原因就是人們過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。大師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?面對世界金融危機,我們的文化產業有哪些發展機會?

大師:還是要提倡買書、讀書,有人買書,就有人出版,讀了書就會有智慧。高希均教授建議把家裡的酒櫃變成書櫃,買書送書是很好的風氣,看書後能得到啟發,就是很好的事情。我們也要幫助出版社賣書,鼓勵大家儘量多買書,我認為買一送一比打五折好。

提問十三:大師對當代中國人的信仰問題與精神狀況有什麼看法?如何以仁義禮智來引導我們當下的人生,以出世的精神指導入世的事業?

大師:要相互謙讓、幫助,這就是和諧,不是你不容我,我不容你。佛教提倡「六和」:第一、經濟平等;第二、思想統一;第三、法制平等;第四、生活同住;第五、語言親切;第六、心意尊重。以「六和」思想來引導生活、事業,是最好的方式。

提問十四:大師曾說過,和諧,其實是兩方或多方相互體諒寬容的結果。在當今形勢下,大師對和諧社會有什麼新的解說?

大師:「和諧」不是說統統都是一樣的,眼、耳、嘴都不一樣,但都很重要,各司其職,各有其位就是和諧,如腸胃和諧就是健康。

「大」,就是和,大海裡有蝦、有魚,是和諧;穿衣服,有黑、有白、有紅,也是和諧。中國社會的現代史有二個比較突出的貢獻:一、鄧小平的「改革開放」改變了中國;二、胡錦濤承前啟後,更提倡「和諧社會」。和諧才能生存,否則同歸於盡。

提問十五:金融危機下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?美國金融業的危機正逐步擴散到全球各行業,國際間的文化交流也難免受到影響。因此,本次金融危機對中國文化「走出去」是危還是機?中國文化產品及服務如何在本次危機中面對挑戰,抓住機遇,持續有效地推進「走出去」戰略?

大師:要研究國外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包裝,現在中國已引起了世界廣泛的關注,我們要從內容到包裝上下工夫。

提問十六:大師曾說過,佛教有益於國家社會,對於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而言,佛教將如何幫助他們改善處境?

大師:佛教是全球最大的心靈諮詢機構,佛法能增強內心的力量。

提問十七:現在的佛教有商業化傾向,很多寺廟都賣門票,而且很昂貴,大師對此有什麼見解?

大師:有很長一段時間,佛教被破壞,後來開放了,大家去參觀要買門票,這是一個時代的現象。現在國家富庶了,不一定再讓信徒買門票,我們大覺寺就不賣門票,進寺廟是信仰,賣門票現象要矯正。

提問十八:環境問題正成為全球性的隱患,地球變暖,資源浪費等等,對此大師有什麼建議?

大師:蜜蜂要生存,要採蜜,但牠會很小心地採蜜,不會損壞花。我們來到世間,也要小心地愛護我們的世界。

提問十九:金融危機讓很多人對金錢、對人生有了重新的認識。請教大師,物質到底在生活中意味著什麼?怎樣的人生是完滿的?成功的定義是什麼?如果失業、企業虧損,如何才能保持內心的淡定?怎樣把壞事轉變成好事?有沒有什麼良方?

大師:要重視信仰的教育、道德的教育,同時配合性格的發展,文化是多元的,要善於藉助文化的力量。

提問二十:大師對中國乃至全球的教育現狀有哪些感想?

大師:我一直在提倡「人間佛教」,過去的佛教,都是小圈子,並沒有走向大眾,今天佛光山每天要接待四十多個參訪團,他們不僅僅是去看風景,也是去了解佛教,進而接受佛法的教育。

現在,北京大學、復旦大學等都有佛教義理、經典相關的講座和課程,相信這些教育,有助於內心的修鍊。

提問廿一:「人間佛教」在幾十年的具體實踐中,取得了哪些成果?

大師:「人間佛教」對社會的貢獻很多,「人間佛教」可以樹立現代的道德,淨化當代人的心靈,改變不良風氣。我寫文章也是救國家、救社會,對於中國的社會也有用處,十三億的人口如果沒有秩序、沒有道德,這個民族很危險,我想我們的書對社會是有文化上的貢獻的。

提問廿二:當今世界上,那些把矛盾、對抗、衝突不斷推向高峰的生化武器、航空母艦、洲際導彈等高科技已足以毀滅地球,人類文明該如何對此進行制約?

大師:社會需要重建心靈,淨化心靈。心生萬法,心靈淨化了,人的生命就善了。有佛法,就有辦法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