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56 佛教的女性觀

第一屆「世界佛教傑出婦女會議」主題開示

日期:一九九六年十月廿七日

地點: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

各位傑出婦女:

觀世音菩薩是很了不起的,他應以國王身得度者,即現國王身而為說法;應以將軍身得度者,即現將軍身而為說法;應以婦女身得度者,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。我們今天就是要學習觀世音菩薩說女人法。

觀世音菩薩說法度眾生,有一個特點:遊諸十方世界,隨機現身說法。遊諸十方世界,像月亮遊行天空,不拒絕、不執著、不辛苦。所謂「遊」,就是逍遙自在。我們要像觀世音菩薩說法,隨緣而來,隨喜歡聚,以婦女身參加國際傑出婦女會議,應該遊諸佛光山,隨心自在,不要感到辛苦不自在。

我今天跟各位說佛教的婦女法,舉出幾點意見,給各位做實用的談話:

一、夫妻相處

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,就是夫妻相處。夫妻相處有很大的學問,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個性、立場,有自我的執著,有時候會忽略對方,不會替別人著想。

我記得在西來寺講《金剛經》時,我母親事後問我:「你講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是不對的啊!無我相可以,怎麼可以無人相呢?不把別人看在眼中,目中無人,怎麼好做事呢?」我母親講出了世間人際相處的一個盲點。世間確實是如此,一個家庭主婦可以無我相,但是不能沒有丈夫相,丈夫是很重要的。身為妻子,要了解丈夫的歡喜、興趣、愛好……例如:先生喜歡吃什麼菜,你都要懂得他的口味;掌握住先生的口味,就能掌握住他的心,這是有道理的。

記得幾十年前在宜蘭,有一對老夫妻,感情很好。先生一生都回家吃中飯、吃晚飯,為什麼呢?他下班一回家就問:「今天吃什麼啊?」太太知道他喜歡吃什麼,就會弄給他吃,所以讓他每天都充滿了希望,才進門就等不及問:「今天吃什麼啊?」可見人和人相處,就和丈夫相處的道理都一樣──要知道他需要什麼。夫妻兩人,尤其要互相地了解、體諒、信任、幫助。夫妻之間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?有什麼困難不能承擔?很多婦女有私房錢,不讓丈夫知道。其實藏錢事小,隔閡事大。真正的夫妻,如果懂得相親相愛,並不需要什麼私房錢,兩個人共有共用,同甘共苦,應該不分彼此,才是相愛之道。

現在的小姐選擇丈夫,跟過去不一樣了。過去的女性觀念,是選擇家世很好、很有錢、很有學問、身體很健康、很英俊……現在的女性觀念不是這樣了。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小姐,母親跟他講:「你再不嫁人,就去出家吧!」後來他的母親竟真的找我,請我叫他的女兒出家。我說:「出家是不能隨便的!要先了解他什麼觀念,為什麼不嫁人呢?」‭ ‬

我問:「張小姐,你年紀已經不小了,怎麼還不嫁人啊?」

「我才不要結婚呢!」

「為什麼不結婚?嫁人有什麼不好呢?」

他用台灣話和我講:「現在的男人一點都沒有幽默感!」

現在女孩子的嫁人觀念不一樣了,有錢沒錢不重要,他還說:「我要的丈夫不可像『柴頭ㄤ』(即「木頭人」)啊!」就是不可有大男人主義,回到家就像老太爺。他要丈夫有幽默感,共同創造家庭裡歡喜、快樂的氣氛,否則天天官僚、刻板,家庭的歡喜氣氛沒有了,一生一世在一起生活是很辛苦的。所以,做夫妻要能夠共同維護家庭的歡喜。財富、金錢少一點,沒有關係,歡喜快樂的氣氛,在家庭裡是非常重要的。

女人過去用美貌引起男人的注意,用甜言蜜語引起男人的喜歡……。總之,夫妻相處要用愛來贏得愛,種什麼因,就會結什麼果。愛的種子播撒下去,愛的花、愛的果就會開出來。我對這一點有深深的感觸,說來我今天創建佛光山,是與這句話有點關係的。

三十多年前,我在宜蘭的講堂打佛七,當時有位女士嫁給台北一位大官員,人雖然嫁到台北去了,每年還是回到宜蘭參加十一月分的彌陀佛七法會,他年年都回來參加。有一年,他回來了,哭哭啼啼地對我說:「師父,我這一次幾乎不能來參加佛七。」我問:「為什麼呢?」他就說:「我先生有外遇,我想著要自殺……」我想這樣的事情在台灣社會,可以說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一層層因,牽著一層層果,我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。他跪在那裡哭,實在不忍心,只好勸他:「我有一個辦法可以挽回你的家庭,但是你做不到啊!」他聽了我的話以後,一直追問:「什麼辦法?什麼辦法?」

我不敢講,因為他先生是反佛教的,處理不好就麻煩了。他一再追問,我就說:「像你這樣眼淚、鼻涕,哭哭啼啼的,在家裡面,先生怎麼高興看到你這樣子?你愈是嫌他、怪他、罵他,先生愈討厭你。相反地,他到對方那裡去,天天甜言蜜語、溫柔快樂,回家看到你眼淚鼻涕、怨東罵西的,怎麼不失去丈夫的心呢?」

我再說:「用愛才能贏得愛啊!你現在不能說破,回家要更愛他,他歡喜吃的、歡喜用的、他的興趣,你要了解,投合他的心意。不要追查這件事情傷害他,要讓他覺得家庭很溫暖、很可愛。久了以後,他自會良心發現,回心轉意。」

因為這位女士不是一個很理性的人,容易感情用事,他聽了以後承認說:「我做不到,可是,我會努力試著做。」

他回去以後,一改前非,對先生很好,明明知道先生是出去跟狐狸精相會,還是替他歡喜地轉話,拿錢給他說:「你安心在外面應酬辦事。」不再吵鬧追究,經過幾次以後,先生覺得很奇怪:「咦,太太怎麼變了一個人?」就問:「你怎麼這麼嫻淑,這麼可愛呀?」太太就告訴他:「我聽了師父的話,不和你計較了。」

他太太把我的話說給先生聽以後,一個很頑強、不信佛教的官僚,深受感動:「唉呀!我這個即將破碎的家庭,竟被一個和尚挽救回來了。」他就銘記在心裡。後來有一天,他打電話給我,說:「星雲法師,你寺廟太小了,應該建大一點的寺廟嘛,我來幫你。」那時他擔任台灣林務局局長,他說:「你看中哪裡的一塊土地,跟我講一下,建個大寺廟吧!」當時我初到台灣,孑然一身,連一雙鞋子都買不起,建什麼大寺廟?但是他卻找了兩位處長幫我到處找地。

第一次找到的,就是現在陽明山的中山樓那個地方,他要撥給我。後來總統府的侍衛來跟我講:「老總統常常在那裡散步,一散步,我們就要戒嚴,對你的信徒進出會不大方便,請多諒解。」我聽了以後,就勸他不要去碰那事。他不肯罷休說:「天母有八十甲地,可以建寺廟。」大概是靠近現在的榮民總醫院,那時還沒有蓋榮民總醫院。你們想:假如我現在有天母八十甲地,我也不能要啊。之後他又提議:「烏來的台灣銀行再過去有一座山。」要帶我去看。我一看,唉呀!不得了!這座山的樹又高又大,我一棵樹都沒辦法砍,怎麼有辦法建寺?後來,基本上我也有一個心理:我如果要建大寺廟,也不要用政府的公家土地。公家的東西隨便得到,等於是不勞而獲的一塊大肥肉,眼紅嫉妒的人太多了!我要自己辛苦去創建。

三十年前,有越南華僑褚柏思夫妻倆,買了現在萬壽園的那一塊地,要辦中國海事學校,因為周轉不靈倒閉,夫妻倆急得要自殺,求救於我。那時我已經開始辦佛學院,覺得在高雄壽山寺太窄了,想另外找一個大一點的地方,來辦「東方佛教學院」,最初看中澄清湖圓山大飯店那塊地。簽約那天,依嚴法師興高采烈地對我說:「師父要買地建佛學院,以後蔣總統到澄清湖,都會順便到我們的寺院裡來。」我一聽,蔣總統到澄清湖,會「順便」到我們的寺廟裡來?我不要寺院成為他人的附屬品,或做澄清湖總統行館的附屬。我要建一座清淨的道場,我應該救褚柏思夫婦,雖然那座山既荒蕪,又偏遠,只要我努力,蔣總統自會專程到我的道場來。這樣,就買下了佛光山。

佛光山當時什麼也沒有,只有滿山刺竹。那時到高雄都是泥土路。買下來以後,我帶信徒來勘察,走到彌勒佛的位置,有一條小路可以爬上來,沒有人肯下車。他們跟我講:「師父,怎麼買這麼荒涼的地方?這個地方不好,以後鬼都不會來!」我本來就不要「鬼」來,我要「人」來、「佛」來。最後只有我一個人爬上山,東轉西轉地走了一遍。

滿山刺竹,崎嶇難行。從彌勒佛的位置走上來,到麻竹園,再走現在寶橋的那個地方下去,那是很深的坑谷。不二門前的放生池到不二門之間,當時是三座小山、二個水溝,是後來把三座小山推到二個水溝裡面去,才整出那一點平地;有幾百尺深,都是長年累月搬土填平的。現在的育幼院當初也沒有地,是無底深坑,填了三千多輛卡車的土,才慢慢地把它填平。麻竹園則填了五千輛卡車的砂石,還填不平,只好再把後山的土挖填下去。一車車的土都是從山下買來的,運來填去是那麼地艱難。

我當時爬上爬下的,衣服都被勾破了,從大悲殿後面走一圈下去,花了將近二個小時,他們都坐在車子上不耐煩地等我。我說:「對不起!抱歉!讓大家久等。」

我走了這一次以後,雖然沒有人陪我上來,但我很有信心。我有這麼一大片地,只要我有恆心慢慢地來,就可以建設佛光山了。建了幾年以後,那位局長知道了,就對我說:「你怎麼可以在那麼荒涼的地方建佛光山?我給你的好地都不要,太傻了。」我說:「不值錢的地方比較容易買啊!」他說:「那這樣好了,我替你種樹。」所以現在山上的菩提樹,都是他請墾丁公園的管理處,來替我栽種的。

當初釋迦牟尼佛建祇樹給孤獨園,園是給孤獨長者買的,樹是祇陀太子的,所以精舍建好以後,就叫祇樹給孤獨園──祇陀太子的樹,給孤獨長者的園。佛光山也是大家種下的樹、大家購買的地、多少人的心力構築的房子。各位看這牆壁內外嵌了十萬人的名字,十萬大眾合心合力建設如來殿,這就是助力,是共成共有、集體創作。因此,佛光山是傳統與現代融和的,是僧眾與信徒共有的,是修行與慧解並重的,是佛教與藝文結合的道場。

我現在講這段歷史,給各位了解──佛光山也是用愛才能贏得愛,也是在這麼一點關係上開山的。所謂愛的昇華,就叫做慈悲,比愛的層次更高一點。自私的愛是占有,昇華的愛就成為慈悲;成為慈悲,就不一定要報償,不一定要擁有。享有很好,不一定占有,共有也很好!所以佛光山是用愛贏得愛,用慈悲贏得了信徒大家的信心,共同來這裡創建佛光山,你們都是佛光山的功德主。

夫妻除了用愛贏得愛之外,我還有一點想要告訴大家:夫妻感情是自私的、執著的,雖然親如夫妻,愛情的眼睛裡容不得一粒沙子,夫妻之間彼此都不願意有另外一個人介入,所以三角、四角都是不正常的。不過有時候,多心、疑心的誤會,會造成很大的傷害。

十幾歲時,我在大陸看過一本書。幾十年來都忘記不了書中的故事。有一位很有社會地位的銀行家,多年間贊助孤兒院,並且認養了一個小女孩,每個月捐獻一筆錢。他認養的小姑娘,很快中學、大學畢業了。畢業以後,他對銀行家說:「我要嫁給你。」

銀行家說:「不行啊!我做社會慈善是不求報答的,我年紀也很大了,不能老夫少妻啦!」

「我心甘情願嫁給你。」

就這樣老夫少妻倒也滿恩愛的。有一天,銀行家的表弟來訪,悄悄地對銀行家說:

「表兄!表嫂不缺錢用,為什麼要讓他到社會工作?」

「現在的女性都自食其力啊!」

「我看到表嫂常和一個年輕男士逛公園、看電影,對你的名譽恐怕有妨礙吧?」

這先生一聽,毫不介意地說:「不會的,他是自願嫁給我的。」他真的一點也不放在心上。過了不久,有一天下班回來,朋友請他們夫婦去喝喜酒,先生又倦又累,不想去,就請太太代表出席。太太去了以後,他一個人閒居在家,這裡摸摸,那裡翻翻,摸出枕頭下面一個小鏡子,不小心摔破了一條縫,看見裡面藏了一張照片,仔細一看,嘿!是一個英俊男士擁抱他太太的合照。他看著這證據,想起表弟跟他講過的事,不由怒火中燒:「你這個賤人!欺騙我的感情!」愈想愈煩惱,取酒就喝,一杯杯、一瓶瓶,等到晚上太太回來了,詫異地問:「人家請喝酒,你不去,怎麼獨自一個人在家喝酒呢?」

他不開口,任太太怎麼講都不開口。一個人不開口,神仙難下手,夫妻吵架要講話,不講麻煩大。看先生老是不開口,太太就說:「你再不開口,我要去睡覺了。」

太太去睡覺的時候,摸出枕頭下面已被先生重新合好的小鏡子,對著小鏡子說:「你看我漂亮不漂亮啊!你今天怎麼都不同我講話呢?你知道我多愛你啊!」每句話都像刀劍一樣刺傷了先生的心。先生滿腔怒氣地想:「你同鏡子裡的情人講話,以為我不知道嗎?」想著想著終於忍耐不住,一個箭步上前,右手掐住太太的脖頸,左手把小鏡子砸破,抽出那張相片給他看。誰知太太一看,反而哈哈大笑起來,這個丈夫怒火中燒:「哦!你的事情被我發現了,還那麼歡喜,可見你們的愛情很認真啊!」丈夫盛怒之下,就把太太用力掐死了。

過去有錢的人就有勢,隨便掩飾說是疾病身亡就沒事了。半個月後,表弟來懺悔,他說:「表哥!表嫂死得好冤枉,我心裡好難過,是不是因為我的話,才對他造成不利?我今天來跟你懺悔,實在不是表嫂逛公園、看電影啊!是我愛表嫂,百般追求,他不假辭色,我才故意在你面前說他的讒言。我真是後悔呀!」先生聽了以後,心裡有一點痛苦,卻仍然說:「不干你的事,沒有事啦!不要講了。」

又過了幾個月,郵差送來一封信,一看是太太的。嗯?人都死了幾個月,怎麼還有信呢?原來是一個女同學寫給太太。信上說:「老朋友,聽說你結婚了,恭喜你!我從高中女校畢業以後就出嫁了,現在是二個孩子的媽媽。五年的時光過得真快,你大學畢業也結婚了。還記得我們在高中女校畢業典禮那天晚上,我倆合演一齣話劇,我扮男主角,你飾女主角,那時候特別合照的那張照片嗎?我送你的那面小鏡子,相片就藏在鏡片後面,我希望十年後再告訴你,好一起回憶我們同窗的友誼。如今五年的變化這麼大,假如你還保存了那面小鏡子,不妨打開來看看那張照片,重溫我倆的友誼!」

先生看到這裡,完了!完了!原來是這麼一回事,多大的冤屈呀!不由得抱頭痛哭。所以有時我們親眼看見、親耳聽到的事,未必靠得住。

記得有一次,一個徒弟對我說:「師父!有人批評您如何如何。」我如實告訴他:「沒有啦!」他反問:「沒有,人家怎麼會那麼說?」「人家說,因為他不知道,我說我沒有做啊!」「您一定有,人家才那樣說。」「我實在沒有。」「有啦!有啦!」我說沒有,他堅持有。我於是教育弟子說:「你好可怕啊!假如你做法官的話,完全不聽被告的聲音,每一個被你審問的人就是殺頭、砍頭的罪!」面對人生的種種問題,必須用智慧,去做一些客觀的分析,要懂得前因後果,要懂得左右關係,不要輕率地驟下判斷。家庭裡成員的相處,更不要把人定型、定罪。

有人問我:「您門下那麼多徒弟,您是怎麼領導的?他們都不吵架嗎?」我沒有什麼特異的方法去領導,不過往往在很多處理過程,對於「果」的上面不是很計較,對於「因」是很認真地要了解。

打個比方說,有個徒弟來跟我申訴:「師父!今天某某師兄,竟然打我一記耳光。出家人可以打人嗎?」我一聽他振振有辭,說得很有道理啊!什麼事不好講,怎麼可以打人呢?我於是把動手的人找來,問他:「某某說你打他,為什麼打他呢?」他回答:「師父!今天我們在大殿裡擦拭佛像,他說那尊佛像不夠莊嚴,順手就把佛像摜倒。佛像怎麼能隨便摔呢?當時我看了實在生氣,就給他一個耳光了。」你說,這還得了?一定認為:「打得太少!再加一個!」為什麼呢?凡事都有因果!你被打是個結果,但要問什麼原因挨打呢?你必定造了一個被打的原因,所以有因果關係。各位在家庭裡要找是非真相,一定要找這個最初的原因。

二、群我關係

從夫妻相處慢慢就擴大為群我關係。一個家庭有很多人,不一定只有你跟丈夫,還有婆媳、妯娌、姊妹、鄰居,很多的人際關係,人活在世間上,不要把路都走絕了,要留一點空間,留一點餘地給別人。我記得有位老法師對另外一位法師講的話,我在旁邊聽到,覺得很有道理。

那個法師很容易生氣,一得罪他,就不和你來往,不和你講話,弄得人人不睬他。老法師就說了:「你這個也不理睬,那個也不講話;這個人不來往,那個人也不來往,世間上你要和誰來往啊?」我一聽,啊!對了!天下皆是有緣人,何必為了一點小事、一句氣話,就和這個人不講話,和那個人不來往呢?每個人都有相互的關係,每個人都有需要你的某個時候。

舉個例子說:長江分江北、江南,江南在中日戰爭剛開始的時候,有一個寺廟的住持法師逃難到江北,到了一個同鄉的寺廟裡掛單。第二天早上,也沒有人拿水去給他洗臉(那時候沒有自來水),也沒有人招呼他去吃早飯,那個法師一不高興,掉頭就走了。那位江北的住持呢,就是過去台北濟南路華嚴蓮社的南亭老法師,他對我提起這件事:「當時我就生氣,都逃難了,我那位同參還擺什麼架子。他在這裡想吃就吃、想住就住,還要人侍候,什麼時代了呀?我也不會求他回來。」八年抗戰勝利以後,國共戰爭又起,南亭法師也不得不避難了,他從江北逃到江南,到了那個同鄉的寺廟裡掛單,卻受到百般的優待、百般的招呼,他內心裡慚愧,想到半年前,人家到我那裡去沒能好好照顧對方,今天我到這裡來反而倍受禮遇,「人生真是何處不相逢呀!」人和人都有相逢的時候,所以要留一點餘地,大家將來好見面、好來往。

說到群我的關係,如果能做到「見面三句好話,相逢點頭微笑,彼此先問好,生氣一回合」,凡事無掛礙。我也提過「你大我小,你對我錯,你有我無,你樂我苦」的方法,看起來好像自己吃虧,其實是不吃虧的。因為人在世間不能單獨存在,你看這朵荷花雖然美麗,還是要有荷池養著,要有池水與人栽培才會更美麗。每一個人的生活,哪一樣東西不是士農工商供應我們的?如果沒有那許多因緣,一個人怎麼能夠存活呢?所以,要彼此尊重、相互關懷,大家共同包容,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;你靠我、我靠你,大家和諧生存。

講到人我的關係,必須要多多接受,多多結緣。佛教的四攝法,就是要喜捨、利行、同事、愛語,所以我常教導徒眾:「信徒到寺廟裡來發心護持、添油香(捐善款),你們也要跟信徒添油香呀!」出家人還要跟信徒添油香啊?要怎麼添法?就是講幾句讚美、鼓勵的話:「你好慈悲、好發心、拜佛真虔誠、施診濟貧好有善心、多才多藝很能幹!……」學習做一個出家人,先要學會歡喜讚美,而且讚美信徒的一百句話都要不同,這也不容易。真心誠意讚美別人一百句好話,你會讚美嗎?口中讚美出妙香,讚美慣了以後,講話都是芬芳美好的。群我的關係還可以靠唱誦來和睦,唱佛教聖歌、唱讚偈、唱梵唄來給人祝福,口邊就是甘露;多一點對人的讚美,就會多一點人緣。

有些人想找職業,常請託別人幫忙,東拜託、西拜託,自己累,別人也困擾,實在不必。自己歡喜做什麼,不妨直接去找老闆說:「我願意給你試用一個月或二個月,這一、二個月如果你覺得我不稱職,隨時可停用。」這個老闆一定很歡喜。他既然要徵聘人才,你願意給他試用一、二個月,試用期間只要勤勞、明理,有禮貌、知進退,給大家讚美了,‭ 一、二個月過去,與人廣結善緣,這樣找職業,比人家推薦更有用。

婦女有一個缺點,就是說話比較快,禍從口出,惹來是是非非。古書裡有一段故事:王陽明先生帶學生出去遊學傳道。走到街上,看見兩個婦人臉紅耳赤地在吵架,甲罵乙:「沒有良心!」乙反駁:「你罵我沒有良心,你才不講天理啦!」一個罵對方沒有良心,一個罵人不講天理,王陽明聽了,就對學生說:「學生們!來聽哦!他們在講道、他們在講學啦!」

學生一聽,疑惑地問:「老師!沒有啊!他們在互相責罵啊!」

王陽明說:「一個在講良心,一個在講天理,哪裡是對罵呢?天理和良心,要求自己就是道,要求別人就是責罵!」

所以,我們講天理、良心,是對自己要求的,講慈悲忍耐,也是要要求自己的。

佛陀在經典裡讚美人的偉大,因為人有三件事情勝過天上的人:

第一,人有記憶力,有歷史觀,懂得回憶:一般人,對從前哪裡不好、現在哪裡犯錯,都有記性。

第二,人有梵行,懂得精進:日常生活要修行,要少煩少惱,要追尋美好人生。

第三,人有忍耐力,凡事能忍能行,能屈能伸。

人的忍耐力、梵行、記憶力,比天人還要超過,所以娑婆世界就是一個「堪忍」的世界──能夠忍耐一切苦厄,能夠接受挑戰、接受苦難,在痛苦中還能奮鬥,激發自己的力量。佛教中的「忍」不是吃苦,像六度中的「忍辱波羅蜜」,不是罵我,我不回口;打我,我不還手,這不叫做忍。忍是力量,為了公理,為了正義,即使會墮地獄,會受苦,也甘願承擔。有忍的力量,犧牲吃虧沒關係,心甘情願便有無畏無懼的力量。

佛教認為忍有三個層次: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。

1.生忍:什麼叫做生忍?在人間,人為了生活、生命,必須要忍。在人間的生命、生活怎麼忍呢?既然做一個人,想要生活幸福,就要有擔當,有力量擔當一切苦厄,要對自己負責,要能處理生活上的一切問題,化解許多厄運厄事,把它變成好運好事。所以,人必須要有「忍」的智慧、「忍」的力量。

2.法忍:從人生的忍耐,進一步再到法忍。佛教的「法」,就是一切物質、東西,房子是法,人也是法,宇宙的一切現象都是法。什麼是「法忍」?就是你接觸的這個世界宇宙,接觸到的是非、榮辱、貧富、好壞、善惡,怎麼辦?要擔當、負責,要去圓滿處理。面對種種是非榮辱,要會化解;種種貧富好壞,要會取捨。所以,學佛就是從生忍成長到法忍,就是對一切「世法」有應對的智慧、應對的法門。

3.無生法忍:有了法忍,再修行「無生法忍」,就是修行的圓滿。法無生,就是不生不滅。世間的眾苦在哪裡?就是生滅、老病、生死流轉。世間一切的有為法,都是生滅法。朝生夕死,現在有、以後無,成住壞空、生老病死、生住異滅,都是無常的現象,我們感到難忍,是因為難以了解,難以認識,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轉化。如果有「無生法忍」,就會轉化一切世間法,轉化一切世間行為,覺得生也好、死也好;有也好、無也好;多也好、少也好;大也好、小也好;前也好、後也好;來也好、去也好;這裡也很好、那裡也很好──一切能夠隨緣自在,那時候就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了。

三、子女教育

大家都有兒女,教育兒女是人生重要的內涵。父親如山,母親如海;父親比較威嚴、嚴厲,母親比較慈悲、慈愛,所以一般兒女比較喜歡母親,對父親疏遠一點,其實父母都同等重要。

《禪林寶訓》說:春天的和風,夏天的細雨,讓人間萬物生長;秋天的寒霜,冬天的冰雪,讓人間萬物開花結果。母親就如春風夏雨,煦之嫗之,萬物所以生長;父親如秋冬,霜之雪之,萬物所以成熟,父母都一樣的重要。在佛教裡,有時候需要彌勒佛的歡喜,用慈悲心感化你;有時候護持正道,要用威力折服你,慈愛和威嚴都很重要。當然有時候母親也兼有嚴父的責任,對子女不得不嚴厲一點。

今天檢討父母對子女的教育,有的家庭教育很成功,有的家庭教育很失敗,原因在哪裡?在於觀念錯誤。在台灣,有些小孩子慢慢養成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的觀念,以為只要我喜歡,爸爸媽媽什麼都會答應,什麼都可以,自傲自大。只要我喜歡殺人,就可以去殺人?只要我喜歡偷搶,就可以任意偷搶?恣意放縱,貽害無窮。

我們一定要教導子女:你歡喜的,有時候不能隨便歡喜;不歡喜的,有時候也不能隨便排斥,要學習接受,學著歡喜。像歡喜賭錢、喝酒的子女,不能給他歡喜:不歡喜吃苦、不歡喜耐勞的子女,更不能讓他養尊處優,要教他歡喜吃苦、願意耐勞才好啊!所以教育子女不是盲目順著子女的意願。

台灣小孩常唱一首歌︿哥哥爸爸真偉大﹀,爸爸和哥哥怎麼偉大呢?我要買巧克力就有巧克力,要買冰淇淋就給冰淇淋,要什麼有什麼。但是慢慢地他就予取予求了。你有錢就要給我錢去買,你不給錢我就去偷,偷不到就又搶又騙,所以爸爸、哥哥太偉大也不好。

我覺得應該讓子女明白「爸爸媽媽很辛苦」,怎麼辛苦呢?像你們做母親的,有時候不必跟子女講:「你要錢跟媽媽拿,爸爸不給,我給!」不要給他這麼方便。要讓他知道,交個學費,爸爸要很辛苦去籌措學費;讓他知道,媽媽做一個便當給你,起早不容易啊!要讓子女知道「慈母手中線,線線有愛心;一碗嘴邊飯,粒粒皆辛苦」。從艱難困苦中磨鍊的子女,容易出人頭地,寒門出孝子啊!

台灣有不少父母把小孩子送到美國去受教育,成為小留學生,你們不少也都是小留學生的過來人。有一次我聽到一位母親和在美國的小留學生兒子講話。這個母親住在宜蘭,他打電話到美國,那邊的兒子就說了:「媽媽!我要回家。」

「兒子啊!不能回來。」

「不可以啦!我要回家。」

「你回來會給人笑話啦!你忍耐一點啦!」

「我忍耐不下去,我要回家啦!」

「不要啦!你去買輛車子出去玩好啦!你在那邊什麼好吃的都可以買來吃,什麼好玩的都可以買來玩嘛!」

「不好啦!我要回家啦!」

講了近一個鐘點,這邊勸他「不要回來」,那邊口口聲聲「我要回家」。其實,回來有回來的因緣,不回來有不回來的條件,十幾歲的小孩子缺乏人愛護照顧,也就一心想回家。

有一個暑假班的孩子到美國西來大學去參觀,第一天晚上就打電話回台灣訴苦。其實我們西來大學比西來寺好,比佛光山漂亮。可是那幾個孩子第一天晚上就抱怨:「媽媽!這裡不好,老師管我們好嚴,不准我們隨便出去。」有的母親就打電話來罵了:「我花了多少錢,讓我小兒子到美國玩,你怎麼可以把他關起來,不讓他出去玩?」美國的夜晚不比台灣呀!出去很危險,又不懂交通規則,萬一遇到搶劫怎麼辦?遇到社區不安寧怎麼辦?那幾位老師很了不起,天天被台灣的父母打電話責罵,還要陪笑臉解釋。我就很感嘆,這樣的父母,怎麼能夠教出好子弟呢?

回想起來,我們年幼的時候,如果在學校被老師打了,回家都不敢告訴父母,怕父母知道了還要再打一次,因為父母認為一定是你在學校犯了過才會挨打,不會偏袒你。所以子女教育不能縱容,不能姑息,有時要置之絕地而後生。當然兒女的尊嚴也很重要,不能讓小兒小女失去尊嚴,動輒當著別人的面罵他不乖、不聰明,沒有出息,沒有人家好……這些話會傷害他的尊嚴。

我童年時期出家,曾經陪幾個師兄吃飯,他們是職事,我站在旁邊替他們添飯。其中一個師兄就指著我說:「他啊!沒有出息。他如果有出息,將來太陽要從西邊出來。」他好像替我看盡了一生的命運。我當時倒沒有沮喪,心裡一點都沒有難過,我想:「有出息、沒出息,現在說不準,要等到二十年、三十年後才知道啊!這預言不算數。你講我沒有出息,好!我將來偏要做一個有出息的大師給你看!」不過這畢竟是少數,大部分人一受到挫折侮辱就會氣餒,沒有出息就沒有出息,壞就壞到底。

我有一個學生的兒子是模範生,念一流高中的時候,為了一個鈕釦沒有扣好,軍訓教官就羞辱他,他覺得很痛苦:「我一生為了樹立模範形象,循規蹈矩做好學生,不知費了多少的努力、多少的辛苦,今天只為了一個鈕釦,就被老師羞辱得尊嚴蕩然無存?好!壞就壞到底,就讓你看看我壞到什麼樣子!」後來這個學生只考上一般大學又留級,他爸爸來找我,求我想辦法感化他。我想:這一位教官,不懂少年教育是愛的教育,需要鼓勵尊重。所以,在佛學院裡面,我教學生、徒弟,自己要懂規矩、守法,我不刻意訂規矩來束縛學生。如果學生不慎犯了規矩,我知道他平常遵守規矩,不是蓄意犯過,也會包容他、幫助他,讓學生自己學習成長。

比方說,佛學院晚上十點鐘一定要睡覺,但是有的學生很用功,十點半、十一點了,還偷偷地去拜佛、「開夜車」讀書。老師認為不能自私犯戒,無視團體公德,就像捉小偷一樣地趕他們去睡覺。我心疼他們用功上進,有時候反而做這些「犯法」學生的護法,在佛堂門口走來走去,怕老師來捉他們。學生在那裡虔誠拜佛誦經,等老師來了,我就說:「這裡沒有事啦!你去吧!」我們誰沒有做過這許多「違法」的事情?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罪,他是在守法的範圍裡,偶爾不合法,也不是很嚴重的犯過。我覺得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要合情合理,不要用父母的權威去要求他,也不要傷害到他的人格尊嚴,應該用鼓勵來代替責備,用讚美來代替傷害。所以今天的佛教女性應該調整觀念,除了夫妻相處、群我關係之外,還有子女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。

四、家庭職業

有位法師問我:「對一個職業婦女來說,職業重要?還是家庭重要?」當然家庭重要啊!把家庭弄得雞飛狗跳,縱然有什麼好職業又有什麼用?快樂幸福的家庭對每個人是很重要的。我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做心臟手術,手術完成後,一睜開眼睛,有了意識,主治醫師來看我,我跟他講的第一句話就是:「醫師!我要回家!」他嚇了一跳,「大師!你要回什麼家呀?」我一聽,對了!回什麼家?出家了,沒有家可回呀!回佛光山嗎?那麼遠;回病房嗎?那個時候病房就是我的家嘛!病房裡有我的徒弟、我的朋友,他們在等我、掛念我、關心我,那是溫暖的地方,我要回家。我幾十年都沒有家的人,重生之後都要回家,何況是你們有溫暖家庭的人呢?所以家庭是很美妙、很重要的,婦女要幸福,就先要把家庭治理好。

佛光山流傳一段小故事:有個小孩到佛殿說:「師父!我今天在放學的路上撿到一百元,給您添油香。」香燈師父就稱讚他:「好乖啊!小朋友很有善心啊!撿到錢曉得布施供佛啊!」第二天他又來了,喜孜孜說:「師父,我今天又撿到一百元,您幫我做些好事吧!」「哎喲!你真有慈悲心啊!」

第三天、第四天他都來,每次都撿到一百元,這就奇怪了,香燈師就問他:「你怎麼天天都撿到一百元,我怎麼都沒有撿到一百元?你老實說:錢從哪裡來的?」這個小孩把口袋一掏,掏出一大把鈔票,哭了:「我家裡很有錢,只是我活得不快樂。」「為什麼?」「我爸爸、媽媽天天吵架,他們一吵架就罵我、打我,我在家裡好痛苦哦!只有到這裡聽師父講話才感到快樂。為了要常常聽師父講好話,就拿出一百元,來聽您講好話。」

不要讓兒女去聽人家講好話,不要讓兒女去玩吃角子老虎,不要讓兒女去卡拉OK沉迷,不要給他們痛苦束縛的家庭;要讓他們覺得家裡有愛,家裡是天堂,家裡很美麗、很溫暖,所以我們要非常重視家庭的親子及成員的良好關係。

人生只要是好的東西,哪怕一個觀念、一句話、一句偈,都是轉迷成悟、轉苦為樂的良方。希望各位在我的言語裡,能夠有一點受用、一點覺醒,這是我對各位的祝福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