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84 出家是終身大事

為申請剃度出家者開示

時間:二○○六年一月五日

地點: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

出家是人生的大事,結婚只是一生的,出家影響是生生世世的。所謂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有的人因緣具備,很容易就放下萬緣而出家,有的人卻遇到諸多考驗,例如:外在有家人、環境、過去因緣等阻擾,內在則有依怙、猶豫等問題,始終不敢下定決心。今天開示內容分成三個階段。

第一、〈剃度法語〉(後更名〈為僧之道〉)

我一生出家有許多感想。記得在佛光山開山第十年,也就是三十年前,有一些人要剃度出家,當時我就做了〈剃度法語〉,表達我內心對出家的感想。

佛光山上喜氣洋,開山以來應萬方,

好因好緣多好事,青年入佛教爭光。

發心出家最吉祥,割愛辭親離故鄉,

天龍八部齊誇讚,求證慧命萬古長。

落髮僧裝貌堂堂,忍辱持戒不可忘,

時時記住弘佛法,莫叫初心意徬徨。

為僧之道要正常,不鬧情緒不頹唐,

勤勞作務為常住,恭敬謙和出妙香。

清茶淡飯要自強,粗布衣單有何妨,

生活不必求享受,超然物外見真章。

善惡因果記心房,人我是非要能忘,

深研義理明罪福,慈悲喜捨道自昌。

朝暮課誦莫廢荒,念經拜佛禮法王,

無錢無緣由他去,只求佛法作慈航。

十年之內莫遊方,安住身心細思量,

任他天下叢林好,我居一處樂無疆。

〈剃度法語〉是要細細思量的,不是唱一下就好,是要去實踐的。「佛光山上喜氣洋」,出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;出了家就是十方人、佛光人,這是「好因好緣多好事」;出家最主要的是將來要能為真理爭光;世間上吉祥的事情,除了福、祿、壽,「發心出家」也是「最吉祥」;出家雖然是「割愛辭親離故鄉」,但是另一方面卻有了大愛,有了廣泛的親族;出家之事為龍天護法所誇讚;出家最終是要了生脫死,遠離煩惱,求證慧命無礙功德,到達一個慧命不死的人生境界。

「落髮僧裝」很莊嚴,「忍辱持戒」更莊嚴,出家後要記住「弘法是家務,利生是事業」,不要讓最初的發心,及現在想要出家的心猶豫徬徨。「為僧之道」,是身為出家人的正字招牌,最主要的是要正常、正派、正當,不鬧情緒、不懈怠、不頹唐,「勤勞作務為常住」。「恭敬謙和」就是戒定真香、心香一瓣;雖然是「清茶淡飯」,甚至「粗布衣單有何妨」;「生活不必求享受」,出家的生活雖然不是為了享受,精神上卻享受到禪悅法喜,真理之妙樂,「超然物外」。

學佛要明白「善惡因果」,「人我是非」不可計較,要將它放下;要研究義理,明白善惡罪福;能「慈悲喜捨」,道心自然會長遠。

出家後「朝暮課誦」不能荒廢;現在很多有錢、有地位的人,最初都不肯拜佛,只肯吃素,經過很久的時間,他才懂得拜佛的好處。「拜」,是超越自己、昇華世間,這一拜拜下去,人格就提升了。「無錢無緣由他去」,過去順治皇帝說:「朕為大地山河主……不及僧家半日閒」,只要有佛法就有辦法,其中的道理妙不可言。

「十年之內莫遊方」,出家十年之內,不要常常提出要到這裡、到那裡;「安住身心細思量」,在佛光山是一師一道,要收攝身心,不要老是想出國,就安住在佛光裡,如此,則「任它天下叢林好,我居一處樂無疆」。以上我都能做到,因此我對佛道沒有一點猶豫。

我們現在來輪流唱,別人唱的時候,自己不唱,用耳朵聽,人有六根可用,除了眼睛看、耳朵聽,最主要的還是要去感受;道不是說的,是體會、體證的。

第二、出家的好處(摘錄自《大寶積經》)

一、出家遠離憂煩,心無掛礙:一般人掛礙很多,掛礙名、利、情、家人,掛礙世間的是是非非、好好壞壞,而出了家,心裡的憂愁煩惱就減少了,乃至心無掛礙。

二、出家遠離束縛,淡泊灑脫:過去在家生活,天天被名枷利鎖、人情冷暖等束縛,出了家則遠離束縛,內心清淨、淡泊、灑脫。

三、出家遠離計較,一切平等:出了家以後就要離開計較,也不跟別人計較,看待一切都是平等的。

四、出家遠離欲望,無求知足:人到無求品自高,人到知足最富貴。

五、出家遠離貧窮,內心富有:在家人通常會感到自己很貧窮,一下缺少這樣,一下缺少那樣,出了家以後,就沒有這種感覺,因為內心的寶藏得到開發,富有就會生起。

六、出家遠離諂曲,光明正直:一個人不正直、不光明會很苦;所以出家人要正直,所謂「直心是道場」。

七、出家遠離熱鬧,質樸單純:在家人的生活,看到哪裡熱鬧就歡喜靠近;出了家,內心清淨安靜,更能體悟到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我的心中。

八、出家遠離瞋恨,慈悲喜捨:在家生活充滿了貪、瞋、愚痴,出家生活則處處慈悲喜捨。

九、出家遠離壓力,自然安詳:在家人的壓力很多,功名富貴是壓力、比較計較是壓力,事情太多做不好也有壓力,出了家則遠離壓力,自然安詳。

十、出家遠離染汙,清淨自在:出家以後,凡是染汙的都會遠離,這樣的生活是何等清淨、何等自在啊!出家生活最美的就是逍遙自在。在家生活經常魂不守舍,自己在哪裡都不知道,出家人了無牽掛,以無為有,經常感到滿足、歡喜。

如果能體會到如上所說的這許多道理,那麼出家就是一種享受。不只是想要開悟、證果、證道,其實,出家這件事情本身就已經是妙不可言了。

以上十點,說起來很簡單,但是要實踐卻很不容易。出家的好處有哪些?在座都是出家幾十年以上的,再請他們說給大家聽。

第三、叮嚀

一、要做好四點

(一)要讓常住放心:如果自己懈怠,沒有信心,思想執著、邪見,不合群、不合作,常住就不能放心。往後可能不會有人來教你,甚至只有人來怪你、要求你,能教你的就是你自己,要把自己教得讓人家放心。

(二)要讓人家讚美:出家以後,要讓人家說你好,說你真莊嚴、有威儀,說你像一個出家人,好慈悲、好勤勞、很明理、很溫和,讓人家不斷地讚美,從讚美裡,你也會成長。

(三)要讓人家生信:要讓許多在家的同學、施主、客人及後學看到你,都會覺得你真好,覺得你的身教比理論還好;要能讓他人生起信仰。當然,自己也要有一些佛法,才能讓他人產生信心。

(四)要讓未來的人學習:你要能做一個模範,要讓很多人肯向你學習。

二、境界有四點

(一)出了家,很多麻煩會跟著出現,比方「溜單」。你們會不會溜單,現在還不知道,到了要溜單的時候,連自己都留不住自己;福德因緣沒有了,好比天人福報享完了就要墮落,那時候就要趕快去拜佛,去跟師長求救,不要鬧情緒,不要頹唐,不要因為一時的情緒毀了一生的法身慧命。要記住,情緒是一時的,好壞是一時的,明天就沒有了。因此,不要把路走絕了,否則要再回來就很難,所謂「一失足成千古恨」啊!

(二)境界是沒有辦法抗拒的,有威嚇的畏懼、有誘惑的畏懼、有左右我們的畏懼,這些境界現前很麻煩,是要來考驗我們的;釋迦牟尼佛修行成道,也是通過降魔關,不能降魔就不能成道。心外的魔、心內的魔,心外的風聲鶴唳、心內的貪瞋邪見,無時都在活動,不能調伏自己的情緒,就會想溜單,會不喜歡常住,不喜歡大眾,會生起許多莫名其妙的邪知邪見。

(三)出家要能和眾。一個肯接受別人領導的人,將來必定能領導別人;不服氣被領導的人,將來也不會領導別人。

(四)出家要時時保持慚愧心。我不懂、我不會、我不能夠、我不清淨、我不知道、我不明白,有這種慚愧心,就知道我要虛心、我要精進、我要學習。

三、安住有四點

(一)生理:人在生理上有很多欲望,例如:吃飯要吃得好,穿衣要穿得漂亮,睡覺要睡得舒服。所以,剛才〈剃度法語〉講「生活不必求享受」,在艱苦中才有快樂。我到現在這個年齡,有時候到哪個地方去,徒眾會為我準備寬廣的床,我都不覺得快樂,真正快樂的是讓我睡在地上,感覺多瀟灑、多自由。因為過去在地上睡慣了,就不會想要睡床。到了現在,我要幾個房間都有,要多大、多寬廣都可以,但是我不會因此快樂,一個人一個房間就很滿足了。假如現在能有一個廣單,如參學生活一樣簡單,那是多放心、多安然、多自在!

以上這些問題都容易克服,最難克服的是愛欲、情欲,它就如地震、海嘯、颱風會擾亂人。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個小宇宙,有七情六欲,自己必須自我建設,要有辦法降伏這些煩惱,好比我愛佛祖,愛佛祖就不愛耶穌了;我愛大眾,愛很多人就不愛一個人了;我愛工作,愛工作就不偷懶、不放逸;愛讀書、愛自己的興趣,有很多的愛,很多的歡喜,就不會去找煩惱了。要先建設精神防備武裝,內心就會充滿了能量。

我年輕的時候,二十歲以前都在團體裡生活,見不到外面的世界,也見不到外面的人。二十歲以後,忽然看到社會一些現象,比方有多少人恭敬我、讚賞我、恭維我、奉承我,甚至還有許多年輕女性追求我,這些境界一來,我就只有一個正念:我不能跟你們一樣和草木同腐朽,人生不能就這樣胡亂過了;這就是正念,這就是自己的武器。

解決生理的問題,要運動、禮佛、拜佛、照顧、發心。過去我提倡男眾要打籃球,打得氣血流暢、汗流浹背,所有的力氣都用完了,就不會胡思亂想。所以,一個人要有正當的調和,把情緒、體力都疏通、發洩了,就沒有心思、力量顛倒妄想。我們對生理要有一套調和的方法,即所謂的調身、調心、調息。

一般社會年輕人在生理上容易衝動、具暴發力、欲望強烈,若不能克制,只有做欲望的奴隸了。

(二)心理:出家以後,心理健康很重要,包括貪欲、瞋恨、愚痴、邪見,這些亂七八糟、壞的想法必須一樣、一樣地處理掉。內心要完全淨化不容易,做一個修道人很難做,現今的世界,壞人容易做,好人難為,但是各位現在要出家,當然是要選擇做好人了。

心理上,要能降伏其心,不要顛倒妄想,要想如何降伏心中的煩惱,大煩惱、中煩惱、小煩惱、八萬四千煩惱呢?修行就是要跟煩惱作戰,戰勝了就凱旋而歸,不能戰勝就做了煩惱的俘虜。很多溜單的人,或者不正派的人,那都是戰敗的,敗軍之將不值得云勇;勝利了,既能展望未來,也能令心安住。

(三)倫理:要有倫理。聽到別人說你這個不對、那個不對,要求你這樣、要求你那樣,心裡不舒服,但是不以為然又能怎麼樣呢?跟人家吵架嗎?要放下!你能看破、不計較,你有無言的修養,就能勝過別人的強詞奪理;有遠大的眼光,寬大的胸懷,就能應對人家的無理。遇到別人無理取鬧,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佛法,要知道「無為」的根本道理。我常講,人要能「不變隨緣」,對於社會的流行,我們自己要有一個不變的原則,但是為了隨和世間,也不能不近人情。一個出家人在理上,要能掌握道理的輕重和取捨。

(四)規劃:我想為各位訂一個十年之內和十年之後,甚至二十年之後,三十年、四十年乃至五十年之內及五十年之後的規範。

1.十年之內,各位要感恩,虛心學習。要感恩,不感恩你就會危險;不虛心,不想學習也危險。十年之內要聽話,「十年之內莫遊方」,過了十年以後,希望所有在座的人都能全部到齊,你們有這樣的信心嗎?(大眾:有!)要記住,自己已經誓言「十年之內莫遊方」。

2.二十年之內,要隨喜、隨緣,才是成功之道。因為二十年內,還輪不到你發號司令,你還沒有做到宗務委員,也不是首長,必須要隨喜、隨緣。十年之內沒有條件的要隨眾,十年之後有一點自己的時間、空間,但還是要依照團體的法制、要求,要能隨喜。

二十年以後,要感覺到生活得很自在,感覺到佛法真好。我現在問慈惠法師,你現在生活得自在嗎?(慈惠法師:自在,是真的。)

當然他出家不只二十年。出家二十年感覺很自在的人,就會感受到佛法的好用。慈惠法師現在七十多歲了,假如我問外面的老太婆:「老太婆,你現在活得自在嗎?」「哎喲!甘苦(台語)啊!」我想,沒有一個老太婆是很自在的,只有出家人很自在。二十年後要感受到很自在,若沒有感受到很自在,就代表你沒有信心;出家二十年了,怎麼還感受不到很自在呢?

3.三十年之內,要為大眾,沒有自己。各位現在無論是二十歲也好、三十歲也好,在五十歲以前都要為眾效勞,沒有可以為自己的。《華嚴經》說: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。」不能為自己,為自己就是顛倒。三十年後可以為自己,三十年後人生歲月無多,總要有一點修行,再說,老了骨頭做不動了,身體也會有一些毛病,這時候可以為自己想一下。各位要弄清楚,三十年之後才可以為自己,三十年之內還是要以大眾為第一。

4.五十年之內,要想到後學,要教育後學、提拔後學,你要幫助他,讓他生起信心。佛學院三年畢業,做了小職事,要學習提拔他人,幫助別人解決困難。佛教裡講不輕視後學,要能提拔後學。人類的責任,在家人為兒女,出家人就是為後學,好比政治人物也要為民服務,當然,出家人不能像某些政治人物一樣只是喊口號。

五十年以後,可以什麼都不管,什麼都不要,但是不能不為未來做打算,也就是為死後打算。人生有什麼未來?人生的未來就是死。為自己是五十年後的事,現在就在想來世還太早。

有位胡秀卿醫師,他從四、五歲就拜煮雲法師為師,可是到了二十幾歲時,忽然跟煮雲法師說:「我要去拜星雲大師做師父。」我前天問他:「為什麼要跑來拜我做師父,我跟煮雲法師也是很好的朋友,這樣做是很大膽的。」他說:「我還沒有到三十歲,他一直叫我念佛,求生西方,但我要跟大師去弘揚佛法,提倡人間佛教。」還沒有到要忙「死」的時候,不要著急。

佛教裡常說「生死事大」,但是,人才剛出生,就馬上要忙著去死嗎?才剛出生,應該要忙著為世間服務。當然,也不能到死的時候,才臨時抱佛腳,現在就要種一些因緣,真正到老了、做不動才要忙「死」。各位也看得到,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都已經七十歲了,還在為大眾忙。在佛光山出家,對於這許多道理,要把它理清楚。

我自己本身很迷信,因為我什麼都不懂,我就是信佛。迷信不是不好,迷信的人不會懷疑。跟大家講出家要如何、如何,又有什麼用?一點境界來了,道行都沒有了。有人問我為什麼出家,我是糊裡糊塗就出家的,其實真的是這樣嗎?我一點都不糊塗,我這是一心不二,沒有猶豫。我也不敢歸功說自己如何有修行,一切都歸到福德因緣,我有很好的福德因緣保護我、成就我。因此,大家要多多地廣結善緣,求佛、拜佛,有了福德因緣,這許多好因、好緣、好事就會來找你。

學生:有一些同學申請出家沒有成功,我能了解他們現在的心情,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們?

大師:各位申請出家能夠通過,這是很不容易的,但是你們出家了,還是給人不放心、給人掛念。那些未通過的人,必定有一些問題,讓他們慢一點出家是為了他們好。比方說身體不好的,做一個在家人到醫院看病比較自由,甚至在床上痛得哭喊,人家也不會笑他。如果是一個出家人哭喊,人家會批評他沒有修行,這是不行的。因為一般人對出家人要求較多,養好身體再來,也是為他好。

另外還有一些身體好的,但是還沒有出家因緣的,是因為他的信心還不夠,自己的作為都不敢負責,或者有感情、金錢的問題還沒有解決,出了家會掛礙,所以慢一點。

要安慰他們等一等,不著急,出家是終身大事,不是一時的。沒關係,這一次趕不上,再趕下一次。再說那個人不是我,各位也不必杞人憂天,要緊的是要掛念自己。

雖然申請了幾次不通過,但這幾次也是幫助他把問題解決,如果三、四次還是申請沒有通過,還是老問題,你們也要幫助他,解決他的問題。甚至於告訴你們,「三八二十四」、「三八二十三」(孔子與顏回的故事)都是一樣的,不必懷疑,常住都是有道理的。

這樣集合一次是很難得的,過去的人要出家,哪有這許多祝福,一開口就馬上教訓:「哼!不知慚愧就敢出家!」各位要有信心,各有各的因緣,菩提心是永遠的,要能不退道心,永不退票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