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42 出家的生活與前途

佛光親屬會

時間:二○一六年九月四日

地點: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

各位親家:

大家平安吉祥!‭ ‬

感謝你們把家中最好的子弟送到佛光山來修行、學佛、弘法,廣度眾生。等於過去有兩句話說:「歡喜送子入佛門,要在佛門當聖人。」‭ 我現在再補充兩句:「慈悲喜捨有一切,三好四給度人生。」各位親家,你們一定很關心家裡的子弟到佛光山出家入道,究竟是過什麼樣的生活?如何成長?未來的前途怎麼樣?在這裡我先簡單地向你們述說一下。

佛光山並不希望年輕人隨便來出家修道,有一些男生、女生上山來,我都叫他們不必這麼年輕就學道,先回去談情說愛,把社會的酸甜苦辣都了解以後,再來修行學道。

有的人就反問我:「大師,你不是十二歲就出家了嗎?現在九十歲,出家都七十八年了。你能,難道我們就不能嗎?」這話說得也對。

不過,說到放棄世間的欲望。人從哪裡來?從情欲而生。欲望是人的根本,所謂「食色性也」,如果人在山林道場,可是心在世俗社會,怎麼會安住呢?所以必須有一段時間,讓本山對你做某一些了解、考驗。

慢慢地,你能從愛欲的人生,進而厭惡愛欲,把欲望轉變為愛情,愛情就不是愛欲了。愛,可以愛父母、愛兄弟、愛家庭、愛社會、愛眾生、愛國家、愛一切;愛,不只是愛一個人,而是愛更多的人。

從「欲」昇華到「愛」還不夠,要再昇華到「情」。所謂「情」,就是要有情義,對人間要有責任,願意奉獻、願意付出、願意融入眾中,對大家「有情有義」。在社會上,成家立業是不簡單的事,夫妻一對一,只有兩個人,一旦發生什麼問題,實在是很難挽救。現在你能夠在佛門裡跟很多人在一起學習,所謂「入眾」、「我在眾中」,互相勉勵、互相切磋、互相學習,有一定的學習進步、有一定的團隊修養、有一定的分內工作,生活規律安然,精神上必定是更加豐富了。

有情有義的人生也還不夠,要再給他成長,要有真正的信仰。過去信仰佛教時,可能信得很膚淺、很複雜,不是正道,現在要讓信仰再提升。提升什麼?比如我要在這個常住出家,就要覺得:這個寺院常住是我的、信徒大眾是我的、佛教的前途未來我要擔當,甚至要感到虛空法界都是我的,我胸懷法界,心如虛空,很安樂、很愉快、很舒服,有法喜、有禪悅。那麼這個時候,常住就會考慮讓他出家了。所以,不是隨便就能出家的。

無論是男眾也好、女眾也好,年紀大一點也好、年紀小一點也好,只要通過了出家的考核,就要進入叢林學院讀書,充實佛學、佛法;要有佛法,才有辦法。在這個世間上,如果你不出家,光是求財富也不一定歡喜,擁有財富也會有煩惱,但是你能擁有佛法,有了法喜、禪悅,就會感到生活很自在、很清淨、很安樂。

不過,在這個修學的過程當中,也有少數人慢慢地性情改變,所謂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業障現前,忽然罹患憂鬱症,或者內心不安,這也是我們沒有辦法的事,因為精神疾病與身體疾病不同,身體的病常住照顧得來,而精神上的變化,卻是連醫生也沒有辦法。當初,就是在佛陀的僧團裡,對於精神不正常的人,也是不容許出家的。所以,基於對他的愛護,我們會獲得家長的合作,協助他回家,由父母、兄弟姐妹等親人來幫助他治療心理的毛病。總歸一句,父母家長愛護他,常住的師長兄弟也愛護他,大家都是在愛護的原則下,想辦法要幫助他。

那麼在佛學院三年的學習畢業以後,視其成績,有的可以到我們辦理的大學念研究所,有的可以到各個別分院承擔職務。原則上,出家最初的十年,我們希望大家能修習苦行。因為,苦行對一個人未來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。比方讀書,沒有十年寒窗苦讀,將來怎麼能金榜題名呢?同樣地,你不能擁有佛法裡「空無」的思想,又怎麼能體會「有」呢?你要心量很大,心胸很寬廣,一切眾生都能進入到你的心裡,才能做人天師範,做一個正派的、好的出家人。

到了這個時候,要做些什麼呢?舉凡法務、規矩、法器、唱誦、威儀一定要健全,尤其所謂「三刀六槌」都要學會,要能懂得跟人結緣。就是將來當家做住持,萬一來了客人,遲到了一點,也才會得供應他一點飯菜。否則,請廚房裡的人做菜,或許他會說:「我不幹了!我剛才煮過了,現在我要休息了。」如此一來,你做當家住持的又能怎麼辦?難道要叫客人不吃飯嗎?所以這種時候,你能有一技在身,就可以承擔說:「沒關係!你去睡覺,讓我來!」當家、住持總不能推卸責任。再說,當家住持有了這樣的條件、能量,廚房裡的典座、飯頭、菜頭就不敢調皮了。為什麼?連住持當家都會的事,如果我不做、卸責,不能吃苦耐勞,給人的印象就不好了。所以,一個出家人要健全,一定要經過廚房的學習。

然後就是學習接待。現在我們倡導「人間佛教」,不是在深山叢林裡獨修,每天都會跟群眾在一起,所以對於來的客人、信徒,都要能熱情問候接待,要能跟他講說佛法,給他歡喜。我們給人歡喜,信徒也會給我們歡喜。

一直以來,本山的出家眾由於會得法務、會得廚房、會得接待、會得說法,而讓社會容易接受。但是這樣的情況,也大概需要十年的養成。過去有句話說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,十年之內,能讓一個在社會上雜念、妄想、觀念不當的凡夫,修成佛門正派正統、正規正矩的人,未來的十年,這個徒眾才能算是在修道路上安心了。

當然,在領職的這段時期,還會要接受常住的調職。有的人喜歡在國內,南部也好,北部也好;有的人喜歡在兩岸,台灣也好,大陸也好;有的人喜歡在國外,我們在五大洲都有道場,可以前去學習。當然,這也要考驗你的耐性,總不能人到了國外,才一個月、二個月,就要求回來。這不是乘坐公共汽車就能到的,路途遙遠,你要能安住身心,在那裡要想辦法讓信徒接受。尤其必須要會語言,法語、德語、西班牙語、葡萄牙語、英語、日語……,總要會個一、二種,才好在當地立足。

在外國,至少要能服務三年,三年以後就可以申請調職。或許有人說:「我在外國不習慣,還是回到國內好。」這是可以的。或者你已經習慣當地的文化,也可以繼續留在那裡。又或者從歐洲調到美洲,從美洲調到澳洲,從澳洲再調到非洲,做個世界人,雲遊十方,就看你有沒有這樣的發心與能量。

一個人如果不出家,只在一個家庭裡,和一個男人、和一個女人相處,夫妻共住在一起,日子是什麼情況,你們也知道。即使養兒育女,也是多少辛酸、多少艱難困苦,所謂「十月懷胎」、「推乾就濕」,慢慢地才能讓他成長,那實在是不容易的。出家以後就不一樣了,他沒有這許多家庭、子女的拖累,沒有背負什麼身心上的苦難,只有對佛法的責任,盡心盡力弘揚佛法、普度眾生,讓人更向前、更向上、更向善,更增加慈悲、更增加智慧、更增加力量。

慢慢地年歲增長,到了四十歲,無論是在全世界哪一個地方,只要他有能量,都可以去做住持、做當家,擔任各種職務。佛光山有近三百間寺廟,一間寺廟一個住持,就需要三百個住持,再加上一個當家,也要有三百個當家。除此之外,還有很多的事業,像人間衛視總經理覺念法師,一個人在那裡就做了十幾年,始終熱心,樂此不疲,他在大陸、台灣、國內、國外到處做節目,也有萬千群眾收看。《人間福報》總編輯妙熙法師,在報社發揮能量也有十幾年了,每天在報紙上有社論、新聞、副刊等文章發表,見到了人都很歡喜。總之,人一定要有一點能量。沒有能量的人,老實說一句,在團體裡是落伍的,就是在你們家長眼中,也會感受到他不能為家族爭光,不能為自己爭榮譽,非常可惜。十根手指頭有長有短,當然,要達到公平,就看你的能量、看你的發心、看你的工作表現如何。

至於說你們掛念:我們的子弟到佛光山出家,除了為佛教工作奉獻,生活的條件怎麼樣?這裡的衣食只有足夠,沒有缺少。我從來沒有聽說哪一個徒眾領不到一件長衫、一件短褂或一雙鞋襪,只要他有需要,向常住申請,隨時都有。可以說,在佛光山,就像在西方極樂世界一樣,「思衣得衣、思食得食」,想要什麼就有什麼,鐘板一響,進入齋堂過堂,要湯要水,吃多吃少,也都隨你自由。甚至衣食以外,常住還會給予單銀,偶爾讓他買買東西或是平常日用,畢竟人有人性,就讓他買個快樂歡喜吧。

或許偶爾他也想要到哪裡旅行。在常住服務一年、二年,也會有假期,讓他或者在國內環島一週,或者到大陸參訪,或者到海外旅行。可以說,在佛光山的徒眾,是沒有人沒出國過的,他們的世界比一般在家人都還大,一般的在家人只是在一個家庭裡,視野太小;出家以後,不但從家庭走上社會,還從社會走上世界,擴大自己,昇華自己,人生真幸福。

當然,如果他們身體不好,常住也有專職的醫療組,會送他們到長庚醫院、義大醫院或榮總醫院治療。在家的生活,有時候尚且「久病床前無孝子」,父母病得太久,子女不一定能長期孝順,但是在佛光山,一個人生病卻讓整個醫院川流不息,很多出家的兄弟都會前去探望、照顧,可以說,不曾有過沒人來陪伴的,不過這當然也要他平常肯得與人結緣、和諧相處。

我就曾經對高雄榮民總醫院劉俊鵬院長說:「對不起啊!我們哪一個人生病了,經常都有幾十個人到醫院探望,擾亂了你們。」他總是客氣說:「不會呀!你們師父們來,我們的醫院得到他們的祝福,大家都很歡喜。」總之,徒眾有病,也不勞家長來掛念。

佛光山自開山以來,不准許徒眾從家裡帶錢上山,也不准許父母資助,一切都是由常住照顧;甚至徒眾有病,也不准許他回家養病。怎麼能身體好時為常住服務,有病了卻要父母幫助?這個作法是不當的,但仍有少數徒眾有這種觀念,以為自己有病,就要回家跟父母在一起。希望你們也要能諒解,佛光山常住不是這樣的作法,一個人出了家,色身奉予常住,性命付給龍天,他的一切都是常住的,常住會為他解決所有問題。

現在佛光山也有一項新制度,要為徒眾設計一個退休養老的地方,供給他們頤養天年。甚至徒眾的父母如有需要,自己的子弟在這裡奉獻的聲望、條件具足了,常住上的職事也會給予照顧。畢竟父母把兒女養大送入佛門,如今他們在佛門裡恩及眾生,難道以他們的成就、慈悲,恩澤不能擴及到父母嗎?所以,佛光山除了舉辦親屬會與各位結緣以外,今後父母也能受到兒女的孝敬孝養,只要你們有這個需要,佛光山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。

像我個人,出家了,沒有什麼家族觀念,但是我俗家的母親、親人等四、五十人,自大陸開放以後,過去每個月都是由我來接濟,為他們重建房屋,改善生活。我沒有動用常住的錢,那我是不敢的,俗家親眷也不可以到佛光山沾光一絲一毫。不過,我有寫作的版稅、有書寫一筆字的收入,我在捐獻給常住之餘,也幫助他們一點。

我感到自己的家族善根不具,可以說,他們的善根福德都給了我。雖然我沒有受過基礎教育,但是我在佛門裡的人緣,朋友、信徒各方面的關係,真是如太虛大師所說:「出家以後,師友親族比麻雀還要多。」所有人等都是朋友、都是家人,如果我跟他們要什麼,也一定會有什麼,跟隨我的信徒只怕我不要,有時候還會求我、拜託我拿,但我都不要,因為我不跑銀行,不要存款,也不需要用些什麼,我只要有佛法!我有世界、有人群,世界是我心中的世界,眾生是我心內的眾生,我不貧不窮,非常富有,非常快樂,對於世間人的批評毀謗,也一點都沒有動搖信心。為什麼?所謂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外在的風霜雨雪是很自然的現象,不要把它放在心上。

所以,我們過的是歡樂人生、歡喜人生,當然自己也要有願心把歡喜布滿天下。

今天各位親屬難得來山,我就簡單地對你們述說子弟在這裡的生活情況。我們是開放的,並不會要求你們的子女對父母要講些什麼話,你們儘管詢問他們在這裡的情形:師父怎麼待他們、長老怎麼待他們、師兄弟怎麼待他們。我想,在這裡所獲得的待遇,就是歡喜、快樂。

人的一生,如果是在家庭裡,必然是要為衣食、為人事、為是非而煩惱,但是在佛門裡很單純,都是歡喜快樂。現在不妨讓我的徒眾唱一首〈十修歌〉,讓你們更了解他們是怎麼在這裡修道學習的,你們也可以向他們看齊。

(大眾唱〈十修歌〉)

大家在唱〈十修歌〉,讓我忽然想起母親當年到佛光山,見到這許多徒眾時所講的話。像慈惠、慈容法師,跟隨我至今六十幾年,當初他們都還只是十幾歲的小姑娘,現在則是已經八十幾歲的長老了。又例如慧傳法師,他的家中有四個人出家,一家三代從祖父慧和法師、阿姨慈莊法師、哥哥慧龍法師,都是佛光山優秀的法師。

當時我的母親,徒眾口中的「老奶奶」,對他們說起出家的好處:「一修不受公婆氣,二修不受丈夫纏,三修沒有廚房苦,四修沒有家事忙,五修懷中不抱子,六修沒有閨房冷,七修不愁柴米貴,八修不受妯娌氣,九修成為丈夫相,十修善果功行圓。人人若是能十修,必定快樂又歡喜。」這也是一首〈十修歌〉。

另外,我們佛教學院的學生剃度時,都會唱〈剃度法語〉,也就是現在的〈為僧之道〉。他們出家怎麼修行、怎麼做人,從中都可以了解。

(大眾唱〈為僧之道〉:「……任他天下叢林好,我居一處樂無彊。」)

我們的住持心保和尚,他領導我們共修共學,大家快樂無比。

這裡還有一位韓國來的慧豪法師,我請他唱一首〈無相頌〉,這首偈頌與在家眾的修行有關係。慧豪法師是韓國人,從小就在我們的叢林裡學習,也有十幾年了。

(慧豪法師唱〈無相頌〉)

你們的子弟在佛光山怎麼生活,從這幾首歌以及和他們的見面談話中,就能了解一些。所謂「一子出家,九族升天」,一個家庭裡能出一個子弟出家修道,真是福德因緣不可限量。

我是個殘障老人,行動不方便,各位來山沒能一一接待,現在聚在一起講話,如果有什麼建議,可以提出來。沒有也不要緊,無話說也就把話統統都說了。

聽說現場有一位一百零八歲的老人家,他是依晟法師的父親彭進添居士,我們要給他獎勵。我就以一百零八顆念珠來祝福你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