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64 密行

為男眾申請出家和短期出家者開示(摘錄)

時間:二○○三年八月六日

地點:佛光山法堂

大師:出家後有什麼志向?

學生:有機會想再進修深造、到媽祖宮弘法。

大師:現在想的都不切實際,不一定老是想深造,到了某個時候要想到:怎麼樣弘法利生?怎麼樣服務人群?要發這樣的心,不光是自己要深造。你從國民學校一年級讀到專科、讀到佛教學院,已經二十年了。一個人生才幾十歲,用了這麼多年學習,所謂「學以致用」,學用、學用,你不用就太可惜了,要想到「用」。

到媽祖宮弘法,那只是偶然的因緣,再說他們已經有他們對媽祖的信仰。還有很多不懂信仰的人,還有更廣大的眾生,你要看到那許多人,要肯跟他們結緣,不以一個媽祖宮為對象,一個弘法者的精神要建立。

大師:畢業後可以做什麼?

學生:我來自馬來西亞,畢業後想從事教育工作。

大師:教育就是弘法。三十年前,有一位楊白衣教授說:「佛教都沒有我們的用武之地,沒有講台,連教書都沒有地方教,怎麼辦?」我也是的,過去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從事教育工作。‭ ‬

教育有僧伽的教育,有信徒、青年、兒童的教育,以及在政府登記的正規教育、補習教育、職業教育、童子軍教育等等,教育的範圍很廣。從事教育的人,要重視文化,所謂「文教、文教」,教是動口、文是動頭腦。頭腦動得好,嘴裡就講得好;嘴裡講得好,筆下就寫得好。

馬來西亞的佛教可惜就是沒有年輕人,過去福建來的出家人,現在都老了。最近雖然也有幾個年輕人,不過受訓練的時間太少,受磨鍊的時間太少,功夫就不深。沒有十載寒窗,沒有像少林寺的十八般武藝是不夠力的。到了弘法的時候,只要你一開口,人家就知道你有沒有,信徒也會掂量你的重量多少。可是年輕的人都等不及,不願意做長時期埋首的工作。

大師:為什麼要出家?

學生:因為肯定佛光山的宗風。

大師:在你們想,出家能出幾年?剛才講「短期出家」,心裡有個「短」,就很麻煩。過去的人出家,是學不成功誓不回啊!出家是不回頭的,是一條不歸路,是一生一世的。你沒有這樣想,不能出家。當初釋迦牟尼佛出家,人家找他回去,他說:「吃到肚子裡的東西,要吐出來再吃進去,困難!」五欲塵勞,他已經放棄了。「無常的火使得房子燃燒起來,現在我已經從屋內走出來,要我再進去,做不到!」大家要有這種精神,要有古人「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」的精神,「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」,出家就是冒險犯難、勇猛精進,「為大事也,何惜生命」。

大師:你今年幾歲?

學生:二十歲。

大師:常常有人笑我們男眾:「嘴上無毛,說話不牢。」我不是看你們不起。最近我看《雲水三千》,裡面說,我「一諾」就是一生,一諾上棲霞,從此袈裟伴一生,我也感到自豪。現在檢討我們佛光山三十多年來男眾的教團,它的缺點就是沒有「中心」的教育。我現在告訴你們,我和我的師父在一起生活一共六年,跟他講話沒有六次,幾乎見不到面。因為我們在學部讀書,他在外面工作,見不到。我記得有兩、三次遇到了,都是給他嫌怪、批評、教訓,但是我覺得很寶貴。

出家人要有一個獨立的性格,不一定要給人呵護成長。獨立的性格,就是一切事情自己解決。幾十年來,佛光山的男眾,在我們的研究,是常住對他不好嗎?沒有。那麼為什麼他住不下去?不耐煩!人家說外面的誘惑,但是在這裡根本也沒有什麼誘惑。他就是心裡自我製造煩惱,不得辦法疏導,最後就失落了,真可惜。

我們回想一下,佛光山開山快四十年了,假如全部的男眾都還在佛光山,會有多少人?

過去獅頭山有沙彌學園,三十多人,到最後只出了一個,就是現在的會性法師。我覺得了不起,沙彌只要有一個留下來,就了不起。

你們發心短期出家,已經很不容易,不過還是要講清楚、說明白,就不正式列入徒眾編號。如果正式出家,就是終身出家,不再改變,這大概要十五年的時間來確定。出家最難的,就是在第六、七年的時候比較辛苦。就像我在法堂跑香繞圈子,一圈、二圈……十圈,最難跑的是第七圈,會覺得好長哦!當然,你把它定在二十圈,最難跑的就是第十五圈;你把它定在三十圈,最難跑的就是在二十幾圈,愈接近目標愈難。

在佛光山出家的男眾、女眾,優秀的也不少,主要的是耐不下去,沒有團隊的精神。尤其男眾,動不動就要一個人,動不動就說我要修行。要修行,有禪堂、有念佛堂,你怎麼不去修?出家可以一段時期在大眾裡修學,一段時期去做個人體驗,但是你不能離開團體,就算是只有一個人,還是一定要有一個機關、長官。

佛教講福德因緣,你要相信福慧共修啊!你要到了某一程度,出家才會順利,福德因緣不具備,障礙就多。我不是嚇你們,現在你們還沒有出家,還可以自由選擇。

我想,佛法很重視發心、因果、緣分,有用、沒有用不要緊,你們要珍惜。

現在你們要在佛光山發心出家,很好。因為本山最缺少的就是男眾,第一就是缺少一個宗長,你們什麼人將來能做宗長嗎?另外,宗務委員會要有宗務委員;大學需要教授、需要董監事;我們在全世界的佛光會、別分院,也要有弘講師、弘導師;我們佛教學院,需要多少文化教育的人才……你們現在看自己,看得到那個時候嗎?至少要十年以後。

煮飯,沒有一個鐘點,飯煮不熟啊!沒有「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」,沒有「十年寒窗」的歲月,不能成才啊!你要能通得過。十年以後,你們在佛光山會沒有成就嗎?沒有這樣的事情,必定有成就,至少做一個教師,做一個當家。

例如,慧寬法師年資很淺,出家十三年,不過他很發心,忠於常住。我記得他出家沒有多久就當兵去了,當兵的時候穿著軍服,一放假就回來。那個時候我們就感覺到這個人會成,因為一般人當兵放假都玩去了,但是他都回來,想到「我要回家」。

你們要出家,對我、對佛光山來說很容易,只要我們點個頭,其他都不困難。但是這條路是你要慢慢去走的,你不能辜負我們這個點頭,千鈞之力,不是那麼簡單的。你看,為了你們要出家,多少人在為你們張羅。人家為我們付出的點點滴滴,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,心裡有沒有想不好意思,對不起這許多過去成就我們的人?你要顧念啊!

現代許多年輕人,對於別人的優待、恩惠,隨便就丟棄、不要,太可惜了,無情無義啊!所以我們成立的「滴水坊」,就是取自「滴水之恩,湧泉以報」的意涵。沒有情義、沒有報恩、沒有感念,不像人啊!我們佛光山今後要樹立道風,大家要做個像人的人。

習性不好沒關係,當初我們出家還是小孩子,一樣也調皮,但是信仰的根本是不能變的。男眾最大的習性就是虛浮、傲慢、心向外面、向社會、向五欲塵勞、不安住。(心)定和尚在海軍陸戰隊當兵的時候就來共修了,後來出家。他出家以後,逢到我要建佛光山,我就跟心平、心定講:「看來寺院道場功德佛事是免不了,因為信徒要的就是我們替他念經,將來我們的寺院愈來愈大,我們的人都不會放燄口也不行,你們兩個去台北學三個月,學會放燄口再回來,佛光山有這個需要。」

我替他們安排好去台北找什麼人,結果半個月他們就回來了,「咦?這麼快就回來了?」心平就跟我說:「師父,你要讓我們在台北三個月,我們就不回來了。」「為什麼?」「待遇太好,錢太多了,我們收慣了,就不會回來,不會回到佛光山來開山、搬磚頭了。現在我們還沒有到那個程度,還是回來,比較安全。」

我就說:「好!不去,回來。」我們「寧在蒲團靜坐死,不做人間應付僧」,有誘惑的地方不能到啊!

現在要出家的,要替他們訂目標,嚴格不怕,人生是活在希望裡,前途要有希望,但是他還不知道今後的希望在哪裡。現在我告訴你,十年後必定有希望。當然有的人不要十年,我只是把它說得遠一點。

人生要像金字塔,要能廣大要能高。像我們出生的家庭,哪裡高得起來?哪裡大得起來?沒有那個因緣啊!

慧得法師的父親是一位警察,三、四十年前,帶了多少警察來山,那時候的分局長後來也出家了,現在在美國。過去慧得法師在軍隊裡是少校、營長,就是一直做下去,做了將軍也沒有了不起,「黃金白玉非為貴,唯有袈裟披肩難」啊!

我說過,一個出家人沒有壓力、沒有憂愁,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掛念,「大丈夫達則兼善天下,不達則獨善其身」,進也不困難,退也不艱難,瀟灑的空間很大、很多。現在就是一句──你要感覺到你擁有佛光山。如果你時時記住佛光山是你的,你怎麼捨得離開?佛光山是我們的,我們怎麼可以離開它?只要不放棄它,就有辦法。

不過,懶惰很可怕,慢慢地也有一些人懶惰起來,心想反正不是我一個人做。「三個和尚沒水喝」,那就同歸於盡了,所以你要想:「三個和尚中,你們兩個沒有水喝,我有!因為我不一樣,我勤勞。」我知道勤勞的人很多、本分的人很多,但這不是看一時,十載寒窗,十年歲月,要耐得住。

煩惱會有、不如意也會有,委屈、欺負、不以為然都會有,但是這是情緒,人生不能用情緒決定未來。今天情緒不好,明天就不一樣了,你怎麼能拿今天的情緒,把一生都打敗了?划不來啊!

我現在發明「一句好話」。有的人被一句話惹怒,就算旁邊的人用好話來安慰他也沒有用,他就是要那一句壞話。他壞話只要聽一句就起作用,好話一百句都沒有用。現在要改一下,壞話一百句都沒有用,好話一句就夠了,好滿足。成功不難,任何一個人都能成功,就在觀念、看法而已。

古書記載:「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。」現代的官員稱「閣員」,這是承襲英國的政治,源自於他們在小房子的閣樓上,商量國家的政體,訂定法令。他們在小房子裡討論,就可以安定天下。我們不但是運籌帷幄於山寺之間,可以弘法於天下,我們還要運籌帷幄自己的內心,可以擁有法界、大千世界。

男眾最大的毛病就是耐不住,不耐煩。他的理由很多,要修行、要……事實上,你們要到哪裡修行?鹿野苑?高旻寺?一樣的。再深造、再讀書?讀到鬍子都白了。現在最有用的是什麼?肯定常住,發心做人做事,沒有其他再重要的了。

我不說修行,修行不是掛在嘴上的。要密行,任何一個人都要有他自己的密行。「密行」是什麼?念佛,行住坐臥都可以念佛;拜佛,早晚都可以拜佛,不一定要給人看到。甚至讀經、觀想、發心,凡事朝好處想;想因緣,想其中的因緣、來龍去脈;想這個世間一切都與我有關係,心中的慈悲、般若湧現了,那就是修行。

修行成佛,不要那麼快,成佛以後要做什麼?還是要倒駕慈航啊!不急,不急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