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20 茶話禪心

與新加坡企業家座談會

時間:二○○五年四月十四日

地點:新加坡萊佛士城俱樂部

卓順發先生、張仰興先生、新加坡佛光協會吳毓新會長、新加坡佛光山滿可法師、各位企業界的先生、女士們,大家晚安,阿彌陀佛!

面對各位企業家,應該講些什麼話才好?企業和經濟、工商、財富有關。講到財富,不只是狹義的有價證券、金銀財寶,還有廣義的財富,如健康、平安、智慧、人緣等。

財富也有好多種,比方私有的財富、公有的財富,私有的財富指的是名下的房產、土地、財產等;公有的財富,如:陽光、空氣、水、公園、公路等。也可以分為現世的財富、來世的財富;有相的財富、無相的財富。無相的財富,好比個人的耐力、毅力、信心、智慧等。

有個人的財富,也有眾人的財富;有擁有的財富,也有享有的財富,好比禮堂雖然不是我的,但是我能在裡面講話、交誼。有清淨的財富,也有不淨的財富,所謂「君子愛財,取之有道」,正當獲取的財富就叫做淨財、善財;不合法的財富,好比貪汙、占有的所得等等。

錢財本身沒有什麼好或不好,好、不好在於用它的人,如同「法無深奧,深奧是法」的道理。就像拳頭,假如用來打人,人家就要到派出所去告狀,那麼你就有罪。假如拳頭是用來替人捶背,對方不但覺得舒服,還會要你捶大力一點,非常感謝你。所以錢財本身就像拳頭,看你用在什麼地方,就有善惡的分別。

有的財富是父母遺留給子孫的,有的則是靠自己努力賺取得來。雖然是個人的財富,也有人願意把它分享給社會大眾,成為大眾的財富。

財富的獲得是沒有定性的,它有因緣果報,因緣到了,你不想發財也會發財;因緣不到,怎樣貪心妄求,財富也與你無緣。有的人用勞力賺取財富,也有的人用頭腦、用智慧賺取財富;有的人將本求利,用錢財去賺取錢財,但也有的人用人緣來獲得財富。

除了有形的財富,還有無形的財富。有的人雖然坐擁財富,但他不一定歡喜快樂;有的人雖然擁有小小的財富,但他的人生卻很快樂逍遙。擁有財富而不能滿足,是富有的窮人;不是很有錢,但肯為人設想、很慈悲,就是貧窮的富人。

有的人雖然很有錢,但是有錢卻買不到健康。像最近台灣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郭台銘先生,他的太太因病去逝,難過不已,深刻感覺到金錢多,還是買不到生命。有錢可以買到書籍,但買不到智慧;有錢可以買到化妝品,但買不到氣質;有錢可以買到美食,但買不到食欲;有錢可以買到酒肉朋友,但買不到患難之交;有錢可以買到華屋大廈,但買不到安心;有錢可以買到床鋪,但買不到睡眠。所以,金錢萬能嗎?這也不一定。一個人除了有錢以外,還要能找到自己的心;能安住身心、能將心靈昇華、擴大,才是一個富有的人。

佛教不反對人擁有財富,合法的淨財、善財當然是愈多愈好。好比佛教的淨土思想,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都是黃金鋪地、房子都是七寶做成,甚至所有設施都是莊嚴堂皇。但是在佛教裡也有很多禪者,雖然一無所有,宇宙天地卻都在他的心中。

佛經裡有個故事,一位富翁娶了四個太太,富翁嫌大太太人老珠黃,很少關心他。對二太太,偶爾關照一下,疼惜一下。對三太太比較關心,常買東西討好他。但是富翁最喜歡的還是四太太,噓寒問暖,呵護備至,真是愛之如命。一天,富翁大限將至,心想:「萬貫家財放下也罷,但是自己這麼寂寞地死去,實在很不甘心。」就想找一個太太來陪葬,生死相守。

他先找最得寵的四太太,花容月貌的四太太霎時花容失色,一口回絕:「哎喲!我這麼年輕標緻的一個人,怎麼可以陪你去死呢?」富翁只好退而求其次,央求三太太看在多年情分上相伴九泉,三太太白眼相向:「咦!你雖然死了,我可還有一大堆珍珠寶石,怎麼能陪你死呢?」富翁萬般無奈,轉而求二太太相陪,二太太低頭想了想,說:「你死後,我還要為你做告別式,處理身後的事,怎能陪你死呢?」富翁啞口無言,心灰意冷地去找大太太,想不到大太太含笑一口答應,說:「這半生都是你照顧我,也該我回報了,我願意跟你一起死!」

四太太指的是我們的身體,平常百般愛惜保護,到最後身體會離棄我們。三太太指的是富貴名利,平常愛它如己,大限來時一場空。二太太指的是我們的親人朋友,相聚一世,大限來時各自飛,只能略表一下心意。大太太指的是我們的心,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,是我們真正要修行的核心。

我個人覺得擁有金錢是福報,會用錢才是智慧。我也感覺到金錢存在銀行、擺在保險箱裡面,都不是我的。在佛教裡說財富是五家共有,貪官汙吏、水火、盜賊、戰爭、不肖子孫等,都能使你傾家蕩產。財富不是我能完全控制的,只有用了才是自己的。例如種子播到田裡,它才會成長,放在水泥地上就不會有收成。

心中只想著:要錢、要錢、要賺錢,卻不能滿足,這就是貧窮;假如是想:我夠了、我夠了,能分享大眾,那就是富貴。我們對國家、社會、家人、朋友,有心存感恩的想法就是富有,凡事希望別人給我,那就是貧窮了。

提問一:大師,聽說您很會利用零碎時間看書、辦事,因此有「人生三百歲」的志向,身為企業家的我們也需要與時並進,並且希望在工作上、學識上都不會落於人後,更希望有個美滿的家庭。然而實際的情況是:我們的時間似乎都不夠用,連跟家人聚會的時間也非常少,孩子們對我好像都很陌生。請大師指點,我應該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?

大師:賺了金錢、輸了家庭實在是不划算。「人生三百歲」也不只是我個人的想法,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也有這樣的想法。我的人生為何是三百歲呢?我明年是八十歲,我二十歲就在國民小學當校長,到明年我就工作六十年了。我沒有禮拜六、禮拜天,也沒有過年過節,反而在這些日子,我更加忙碌。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後,我開始一天的修行、工作,一天下來就有十六、七個小時的工作時間,甚至還會利用零碎的時間做事。比如坐車子、走路等閒暇時間,就會動腦筋想一些事情,這樣算一算,一天大概可以抵上五個人的工作量。那麼我工作六十年,不就是一般人的三百歲了嗎?

我想,壽命的長短不是很重要。過去顏回、亞歷山大、耶穌都是三十幾歲就往生了,但是他們在學問、軍事、宗教上的貢獻卻受到舉世尊重。可見壽命不在於長短,等於儒家所說的「三不朽」──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人生的充實,是在於奉獻的多少。

近幾十年來常在世界各地走動,很多幾十年不見的朋友看到我就說:「哎喲!怎麼不見你老呢?」我回答:「我沒有時間老啊!」如同孔子形容自己:「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。」也有一些信徒見到我,說:「哎喲!大師,我本來想要找您幫我做什麼,但我想到您很忙……。」我說:「沒關係!我可以為你忙一下嘛!」時間是由我們支配的,你要會善用時間,不要被時間所用。好比要會用金錢,不要被金錢所用。除了賺錢,也要分配一點時間,留給家庭、妻子、兒女,因為家庭的美滿,比金錢更重要。

我想各位企業家們對金錢一定有個預算,幾分之幾投資事業、幾分之幾存到銀行、幾分之幾做不時之需;就好像分裝雞蛋,把它分散在幾個籃子裡,不要集中,否則籃子掉下來就全都打破了,實在划不來。除了金錢要做預算,時間也要保留一點給家庭、給兒女、給朋友,大家共享這個時間。

我每次坐飛機,像這一次從台灣到新加坡,飛行四個多小時,坐定位之後就開始看書,一直到要下飛機前,我才把書收起來。航空人員對我也都特別地尊重、友好,我想他們應該是對一個用功的人表示尊重吧!

睡眠雖然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補充,但是也要適當,太超過就會浪費生命。我很愛惜時間,不該睡覺的時候,我不大喜歡睡。年輕的時候,我學會了六根互用,一面寫文章,一面跟來找我的徒眾講話,耳朵聽他講,一邊還要回答他的問題。六根可以互用,也就爭取了很多時間。

我常鼓勵人每天讀一卷《心經》,二百六十個字,頂多二分鐘就讀完了。或者是早上起床、晚上睡覺前靜坐五分鐘,收攝散亂的身心。他們往往會回答我:「我沒有時間啊!」咦!每天二十四小時吃喝玩樂、講閒話都有時間,要做正當的事怎麼會沒有時間呢?太不會利用時間了。

先生跟太太說:「太太!我要去上班了,可不可以對我講一句『親愛的,我愛你!』」太太不肯。「親愛的」一句話只要幾秒鐘,就能促進彼此良好的關係,不講實在很可惜。不過,我覺得各位先生出去上班、賺錢,對太太也要有一點安慰,出門時說兩句好話,他在家裡一天都會感到很舒服。

提問二:學佛多年,我一直都不敢受五戒,此中的不妄語和不飲酒,我仍然沒有辦法受持。因為在接下生意的過程中,難免要誇大自己的產品;應酬的時候,也難免要喝上幾杯。請問大師,我如何才能勇敢地受戒?

大師:五戒是做人的根本。有一個信徒想要受五戒,他來跟我說:「我什麼都能守,就是妄語戒不能守啊!」為什麼呢?他說:「我是開布店的,人家來買布,問我:『會褪色嗎?』當然會褪色。不過為了做生意能賺錢,我說:『不褪!不褪!』」我就對他說:「這樣說不行!你應該說:『會褪色的這個是三塊錢一尺,不褪色的是八塊錢一尺。』做生意要講究信用啊!」過了幾年,這位信徒不但受了五戒,生意更是興隆。我想,「信用」是可以賺錢的。

在我了解,五戒是不容易犯的。不殺生,指的是重戒的不殺人,你們敢殺人嗎?一定不敢,不敢就表示能持這條戒啊!你說:「人是不敢殺啦,不過打死蚊蟲、打死老鼠、蟑螂倒是會。」那不叫犯戒,那是不良行為,是可以懺悔的。

不偷盜。偷盜不是說這朵花不是我的,但是我摘了;茶不是我的,我喝了,就是犯了盜戒,這只是不禮貌的行為。古代對盜戒的定義,好比偷竊、貪汙、侵占五錢黃金以上,才算構成犯盜戒的條件,一般人對五錢黃金以上的東西是不敢隨便亂拿的。

不邪淫。佛教對正當的夫妻、正當的戀愛、正當的男婚女嫁是准許的。邪淫是指婚外情、強暴等不正當的行為,那是連國法都不容的,更何況是佛法呢?婚外情的發生,實在說,夫妻雙方都要負一點責任。一個男人回到家,太太老是嫌這嫌那,他到了別的女人那裡,別的女人對他千嬌百媚、甜言蜜語,他當然感覺到老婆不好,待在家裡簡直就像在地獄裡。

我想,夫妻雙方要懂得「愛才能贏得愛」,如果只有怨恨、惡口、閒話、誤會,感情就不睦了。一個家庭的美滿,需要雙方的努力,感情才能堅固。

婚外情不但對自己的名譽不好,對妻子、兒女也不好,破壞人家的家庭更是不對,良心不安,怎麼會獲得幸福呢?世間上許多破碎的家庭,都是由於婚外情、邪淫的罪惡所造成。

不妄語。當然,不要說謊是做人的道德,但是出於善意的方便妄語也不是很嚴重,比方人家問:「你吃飯嗎?」為了不麻煩對方,就說:「吃過了!」這是善意的,沒有關係。佛教的妄語戒是指什麼?比如:說自己有神通,想騙得他人的尊敬;說自己證果、開悟了,要騙得他人的供養,像現在有很多人自稱是真佛、活佛、無上師,在我的了解,那叫「大妄語」。

不飲酒。在佛教裡,酒是毒品,就好像現在的毒品販賣、吸食毒品,傷害自他的清明智慧是犯罪的行為。朋友之間、晚會、應酬,小酌一杯、兩杯,這在佛法裡可以原諒,假如是勸酒、醉酒、借酒裝瘋、借酒誤事,那就有罪了。

所以,你吃魚、吃肉、喝酒,還是可以受五戒,為什麼?也不要拿你們受五戒的人來說,就拿一個出家人來說,出家人是不吃葷、不喝酒的,假如有一個出家人他吃肉,他敢吃給你們看嗎?他一定是偷偷地吃;他喝酒,他會敢在你們前面喝嗎?他一定不敢,只會偷偷地喝,因為他有一顆慚愧心,會想:「唉!真不該,我都出家了,怎麼還喝酒、吃肉呢?」他這一念的慚愧心,已經比一般人要好得多了。今天社會上喝酒的人,往往不知慚愧,而是「來!再來!不醉不休、不乾不休!」罪也就比較重一點。

受戒不在於:犯戒、不犯戒,在於你受戒後「有慚愧心」。戒的清淨、不清淨很難界定,總之受了戒之後,對個人而言是比較好的。

有人說受戒之後就會不自由?你到牢獄裡面去看看,那許多人都是犯五戒的人,他們自由嗎?所以,犯戒才是不自由。不殺生,是尊重別人生命的自由;不偷盜,是尊重別人財產的自由;不邪淫,是尊重別人身體的自由;不妄語,是尊重別人名譽的自由;不喝酒,使自己神智清楚,就不會胡作非為。

三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,有不少的好處利益,沒有一點點不好。皈依三寶、受持五戒的人生,必定幸福美滿。

提問三:請問大師,我是一位受高等教育,又有一番好事業的女性,但是結了婚之後,有了家庭,我先生開始埋怨我對家庭的忽視,我為家人所付出的種種,他都不滿意。請教大師,一位女性應該如何平衡事業與成為一個好妻子?

大師:所謂「清官難斷家務事」,剛才是一位太太問這樣的問題,我就感覺到,在這個世間上,女人是比較吃虧一點的。

有一個家庭,女兒放學回來,說:「媽媽!你什麼事都不用做,你知道我讀書多辛苦啊!」兒子工作回來,也說:「媽媽,你在家裡每天閒得沒事情做,你知道我們在外面工作多辛苦啊!」丈夫回來了,還是說:「老婆啊!你在家很安閒,你知道我在外面賺錢、應酬有多辛苦啊!」女主人沒辦法,只好安慰先生、孩子:「你們真的好辛苦啊!」

有一天女主人回娘家探望父母,於是,爸爸就對兒子、女兒說:「我們來負責家務,我負責煮飯,女兒負責洗菜、揀菜,兒子去掃地、澆水。」一天下來,爸爸說:「哎喲!煮飯煮得腰痠背痛啊!」女兒說:「哎喲!揀菜、洗菜,一天下來好累喔!」兒子說:「哎喲!我澆水、掃地,一整天忙得沒有時間讀書。」這時候才感覺到媽媽了不起,一個人在一天裡面,竟然做了那麼多事。所以,沒有經過就不知難,一個家庭裡的成員互相體諒、尊重包容,是組織家庭的重要條件。

做男人、做女人、做丈夫、做太太各分成三等。上等的男人不是只有帶錢回家,還要會做家務、會說幽默的笑話,帶給大家歡喜快樂;中等的男人,雖然沒有幫太太炒菜、煮飯,但是口邊不斷地讚美太太:「太太,你今天辛苦了、你今天好忙啊!這道菜很好吃、今天家裡布置得很美!」下等的丈夫,回家後什麼事都不做,朝沙發一坐,小腿往大腿上一翹,馬上就嫌:「今天菜也不好、飯也不好……。」那樣不好,這樣也不好,講得太太一無是處。

女人也分三等。上等的女人,要把家庭治理得像個樂園、菜肴煮得可口美味。丈夫回來了,還要慰問丈夫:「你辛苦了、你真能幹!」另外,要得到男人的心,先要顧到他的胃,你把菜煮得好,丈夫就會很歡喜。中等的女人,要對丈夫表示愛意,如果丈夫希望你能幹、會做菜、有禮貌、有氣質,你就尊重丈夫的希望,好好地表現;如果他喜歡讀書,你就陪他讀書;他喜歡旅遊,你就陪他旅遊。下等的太太,丈夫一回來,就開始數落:「沒有汽車、沒有洋房、沒有存款、沒有發財,哎呀!人家張先生多好、多能幹,像你實在沒有用啊!」丈夫一生氣,婚外情、離婚都跟著來了。

有一次,仙崖禪師走在街上,見到一對夫妻吵架。太太當街對丈夫叫罵:「哼!你哪裡像個男人?沒出息!」男人氣沖沖地恐嚇:「你再講、你再講!再講我就打你!」「你打、你打!你就是不像男人!」男人一個箭步衝上去,啪!一個耳光就甩過去。仙崖禪師立刻高聲叫喊:「來看哦!來看哦!看鬥雞要錢,鬥蟋蟀要買票,鬥牛鬥狗都要票,來看哦,免費欣賞鬥人哦!」這一喊,驚動了半條街的路人,紛紛好奇地圍攏過來看,那夫妻兩個就吵得更兇了,男的跳腳大罵:「你再說!再說就殺了你!」女的狠狠地破口大罵:「你殺啊!你殺啊!」仙崖禪師更加大聲宣傳:「哎喲!精采、精采!現在要殺人了。精采哦!要殺人了哦!」看熱鬧的人裡面,終於有人忍耐不住了,站出來問:「喂!和尚,窮嚷嚷什麼?人家夫妻吵架,你不勸架也罷了,怎麼幸災樂禍呢?」仙崖禪師擺擺手,說:「不是幸災樂禍,他們死了以後,我好替他們念經。」這個看熱鬧的人就和仙崖禪師吵起架來,這時眾人的注意力轉向,那夫妻兩個也休戰了,一起圍過來看熱鬧,七嘴八舌地說:「他們吵什麼?」

仙崖禪師看他們夫妻不吵架了,就對他們開示:「唉!我有幾句話奉獻給你們:再厚的冰塊,太陽出來也會溶化;再生硬的飯菜,熊熊的火光也會煮熟。夫妻彼此要像太陽溫暖對方,要像一把火,熱熱地融化對方,讓對方成熟,互相敬重才能互相成長。」就等於佛光會提倡的「三好運動」,身做好事、口說好話、心存好念,彼此友善對待,如何處不好呢?

剛才問到太太如何兼顧家庭和職業,明白說,找別人沒有辦法幫你處理、講話,你自己安排如何給它平衡吧!現在講求男女平等,工作總要獲得丈夫的支持,甚至家務也都共同分擔。我覺得大男人主義、女強人主義都不是很好,夫妻本來就應該相親相愛、彼此相助才對。有時候放大眼睛看看人家怎麼做,會給自己一個提醒。

我最近在台灣主持一場佛化婚禮,我告訴新人說:結婚之前男女雙方要睜大兩個眼睛看清楚;到了要結婚的時候,就只能用一個眼睛看,為什麼呢?用一個眼睛看,好比木匠吊線,用單眼才看得準。結了婚以後,就要閉起眼睛,什麼都不看了。因為相處,不能老是找對方的錯誤,相處融洽才能讓家庭美滿。

提問四:請問大師,我國政府正在考慮開設賭場,身為受了五戒的佛教徒,我覺得這是不適當的賺錢方式,但是以一位企業家的理念,我又覺得這是增加國家的稅收。請問大師,我是否很矛盾?如何才是正確的理念?

大師:矛盾的世界、矛盾的社會、矛盾的人生啊!世間事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,只有比較某一些好、某一些不好。又要馬兒好,又要馬兒不吃草,這很難啊!孟子說:「魚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」一個國家為了維護形象,又為了社會的繁榮、人性的需要,哪裡能四面周全、八方周到呢?我看到新加坡要設立賭場是勢在必行了。酒不醉人,人自醉;色不迷人,人自迷啊!我希望這個賭場是有限制的,只是娛樂性的,不一定要成為世界賭場,弄得家破人亡也划不來。

對沒有在場聽我講話的人,我沒有辦法影響他,不過各位企業家,既然我們有緣聚在這裡,我就對大家說:假如賭場開設了,你們要賭也行,但是小小的就好,見好就收啦!所謂「十賭九輸」,心想非贏不可,那就是非輸不可了。賭場最怕贏了就收的人。如果你贏了還一直賭,他會很歡喜,最後你的錢也必定都留在賭場了。賭錢,贏了很歡喜,可是輸了很難過。假如我不賭,日子就很好過啊!

提問五:請問大師,為什麼佛教認為投資股票類似賭博?其實買股票是長線的投資,不但有助上市公司發展業務,也能夠推動經濟的發展,請問大師,您的高見如何?

大師:股票是國家法律所准許的,所謂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」,國法同意的,佛法就不會說不可以。投資股票倒不一定是賭博,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營利,好比做生意有賺有賠。投資股票有時候要花眼光、靠運氣,有時侯一贏贏很多,一輸輸很多,快來快去,風險也很大。

我向各位抱歉,我已經活到八十歲了,但是到今天還沒看過股票是什麼樣子。多少信徒告訴我:「哎呀!你們佛教也要做一點社會事業,你可以去買期貨,可以去買股票啊!」我心裡想:我們出家人有一個想法:財富是有因緣果報的,該是我的它會來,不該是我的強求也沒有用。所以到今天,我寧在蒲團靜坐死,不做人間應付僧。但是,各位有家庭、有事業,應該是可以量力為之,這也是一種正當的、將本求利的事情,只是風險太大,划不來啊!投資股票還是要有眼光、有智慧,不可以情緒的,過分貪求會得不償失啊!

提問六:請問大師,有緣在友人的手中閱讀了大師您的著作《迷悟之間》,發現這是一本大智慧的人生哲學。身為企業家,每天接洽生意,目標當然是多賺一些錢,而稍微有一點良心的我,又不希望做損害他人的事情。請教大師,能否提供給我們這些企業家一個「企業哲學」的理論,既能賺錢,又不造成他人之損害。

大師:我所講的想法會和你們不一樣,但是我不能講,因為我是出家人,我的生活、我的希望、我的風格必然和你們不同,我不覺得「有」很好,我覺得「有」是一種負擔、「有」是一種責任,「有」的人生不一定很好過啊!我個人倡導「無」,我以無為有、以不要而有。當然,你們是在家人,應該要「有」;不過,儘管怎麼「有」,也都是有限、有量、有窮、有盡。我「無」,所以就「無限」。

我這一生,人家對我最大的傷害、毀謗就是說我很有錢,事實上我沒有銀行存款,也不計帳。我的錢在哪裡?在每一個人的荷包裡。我是儲財於信徒,我要儲蓄金錢、祝福給信徒。你們「有」,我們就好過;你們「沒有」,我的麻煩就多了。

我在世界上建了二百多個寺廟、十六所佛教學院、三所社會大學、九間美術館、二十六間圖書館,還有好多間社區大學、高中、初中、小學、幼稚園等,甚至中華學校就有七、八十間;也有報紙、電視台,但那統統都不是我的,那是有興趣的人大家一起做的。我到處建寺院、辦學校,假如我真的有一間銀行,也來不及印鈔票啊!擁有這許多事業,可以說,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「無」,因為我沒有,所以大家一起來:是大眾的有,不是個人的有。

滿可法師要在新加坡建一個道場,前幾天有一位新加坡人士問我:「新加坡廟那麼多了,為什麼你們還要再來建道場?」我問:「新加坡有多少寺廟啊?」他說:「一百多間。」我說:「新加坡那麼大,才一百多間寺廟,普陀山比新加坡小很多,就有三百多間寺廟呢!台灣不是很大,光是神道的寺廟,據說就有五千多家;美國每隔一個社區、兩百戶人家,就規定要有一間教堂。又好比新加坡高速公路四通八達,還要再做地下鐵的道理一樣,寺院各有特色,沒關係嘛!」

我鼓勵滿可法師,說:「你可以放心建一個寺廟。各處的寺廟並不是我建的,是大家共同建的,我也沒有多關心。不過新加坡是華人在海外的一個中心國家,我很重視。假如你建道場,我願意幫助你,可以想方法賣書等,資助你建寺。」他現在就很有勇氣建道場。

將來你們可以到那裡參禪、打坐,可以在那裡求得心靈的安靜和開發。企業家除了金錢、物質、事業以外,更要求得心靈的安住;心有所住,一切才會穩當。心住在哪裡呢?心住在禪定裡、住在般若智慧裡、住在佛法信仰裡、住在虛空裡,才能無所不住啊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