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14 中華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

「中華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」講座

時間:二○一○年五月十一日

地點: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

近代中國崛起,正好印證了「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」之說!尤其自從胡錦濤總書記倡導「和諧社會」以來,中國日漸壯大,不但為中華文化開創了新的紀元,甚至影響及於全世界。此與鄧小平先生的「改革開放」,堪稱是近代史上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兩個重要思想。

其實,「和諧社會」這句話,不但為未來的人類指出一個歷史性的標竿,也可以說「一語中的」的道出了佛法的核心價值。

佛陀說法,所謂「佛以一音演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不管「三周說法」,還是「三轉法輪」,都是為了和諧。和諧就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彼此雖然不同,但「紅花雖好,還需綠葉扶持」,只要彼此互相尊重包容,就能和諧。

佛教是最講求和諧、包容的宗教,兩千多年來,佛教所以能和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融和,便是因為教義的包容性。佛教認為宇宙世界就是一個大我的生命,萬物彼此「同體共生」,所以要共生共存,如此才能眾緣和合。

眾緣和合就是因緣所生法,因緣就是一個和諧。佛教的因緣法說明,凡事要結合很多因緣,才能成就。例如:一棵植物的成長,當種子播下之後,必須要有陽光、空氣、水分、肥料等因緣助成,才能發芽茁壯,才能開花結果。

人也是因緣所共生的,因為有父母養育、師長教導、士農工商供應,我們才得以生存,若缺少其中一個因緣,人就難以存活。因此,在因緣法則之下,人不能單獨存在,彼此要共生才能共存。甚至人的色身,也是由四大五蘊和合而有,四大調和,身體才會健康,所以人的身體就是和諧的產物。

不但人的身體要和諧,整個地球也要和諧,乃至宇宙中的事事物物都要和諧。尤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處處都可以體會「和諧」的重要。

一桌菜,酸甜苦辣,各有各的味道,只要和諧,就會好吃;一件衣服,紅黃白黑,五顏六色,只要搭配得宜,看起來和諧就是美。一首音樂,簫笛箜篌,吹拉彈敲,不管什麼樂器,只要演奏的音階很和諧,就會動聽;一支舞蹈,儘管舞者的手足姿態不同,只要和諧,就有藝術的美感!

和諧,並不是要求大家都一樣,而是「同中存異、異中求同」,要能容許差別中的共同存在,才能和諧。

和諧,就是美。人的面孔上,眼睛、鼻子、嘴巴,長得樣子都不同;但是不同不要緊,只要均勻、和諧,讓人一看,就覺得好美。

和諧,才會健全。人的身體裡,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等臟器,各有所司,各有其用,只要互相和諧,身體就能健康;如果腸胃不和諧,一定會生病。因此,人要容許不同的存在,要能互相尊重、包容,才能和諧。

和諧不是一個人的事,一個人談不上和不和諧;人多,才能談得上和諧。過去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時,四眾弟子,甚至人、非人、天龍八部、阿修羅、緊那羅等,都來聽法,這是多麼和諧的畫面!佛教的宗派,雖然各自思想、學說不同,但彼此分而不裂,不會互相對立,所以能和諧。

和諧不是光喊口號,也不能空談理論,要去實踐才行。和諧之道,先要讓別人存在。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好、自己大,自己擁有財富和快樂;好的都留給自己,別人怎麼能容得下你?怎麼能跟你和諧共存呢?所以我提倡「你大我小、你有我無、你樂我苦、你對我錯」,此中真是奧妙無窮。

因為世間上,人的所有煩惱,都是被「我」所害,我執、我慢、我痴、我的邪見、我不能容人,因此造成人我的對立;唯有「捨」,才能容納異己,唯有「捨」,才能心包太虛。如果大家都能放下我執,尊重他人,捨得犧牲奉獻,自然就能擁有一個圓融和諧的世界。

我自己一生,自覺沒有什麼長處,不過我對人忍讓、恭敬,我給人歡喜、給人信心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服務;「給」的裡面有無限的妙用,「給」看起來是給人,實際上是給自己。你不跟人結緣,別人怎麼肯跟你友好?就如不播種,哪裡有收成呢?所以凡事對人謙讓一些、尊重一些,進而發心為人服務,如此才能和諧。

人際的相處,尤其要做到「不侵犯別人」,不侵犯才能和諧。過去釋迦牟尼佛制定的戒律、規矩,就是為了維持僧團,乃至人際之間的和諧。儒家所謂「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」,以及「隱惡揚善」,也都是為了和諧,因此不可以去侵犯別人的隱私。

不侵犯,不只是不能在行為上對人有所傷害,而且不要講讓人傷心、難堪的話,有時講話傷人自尊和信心,也跟殺生無異,所以語言的和諧很重要。過去叢林裡,人雖多,但都能和諧相處,就是因為有一套「叢林用語」。

佛教不但有和諧的教義,佛教徒更有和諧的性格。歷史上,佛教徒為了促進社會的和諧,主動提供各種服務,例如:施茶、施燈、施醫、施食等,所有的慈悲救濟、布施喜捨,都是為了促進和諧。

佛教的布施是「三輪體空」、「無相而施」;佛教的最高境界,如《金剛經》說: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」甚至佛教講「心佛眾生,三無差別」,乃至《法華經》的「一念三千」,都把和諧的意義發揮到最極致。

此外,《維摩經》的「不二法門」,也是在講和諧。乃至《華嚴經》裡的普賢菩薩十大願:一者禮敬諸佛,就是對人格的尊重;對人尊重,就可以達到和諧。二者稱讚如來,就是對人要多多稱讚;一個人能經常讚美別人「你真好」、「你很聰明」、「你很勤快」,如此又怎麼會吵架呢?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和諧,需要語言的讚美。

讚美之外,人際往來尤其要建立共識,彼此要相互了解;不了解、沒有共識,就會紛爭迭起。甚至了解之後又產生誤會,也不能和諧;必須溝通,消除誤會,達成共識之後,才能和諧共處。

人和人要有共識,同樣的,一個和諧社會的建立,也要有共識和了解,尤其要有「慈悲」為根本。所謂「慈悲」,慈是給人歡喜,悲能拔人痛苦,慈悲是融和彼此的不二法門。

佛教的慈悲是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也就是不分你我彼此、不分遠近親疏,所有一切有緣、無緣的眾生,都要度化攝受。因此有了慈悲愛心,便可以擴大我們的心量,讓私我的感情,昇華為對一切眾生的尊重愛護;有了慈悲愛心,在世間上,人和人相處,人和人的來往,就能夠和睦相處,就能互相溝通、交流。

因此,和諧社會要從心裡建設做起,心裡有了慈悲,心裡的世界就會清淨,心裡一清淨,世界就會跟著清淨;心裡有了慈悲,看到的所有人都是慈悲的人,這就是《維摩經》所說的「心淨則國土淨」。

另外,和諧社會還要有一個「空」的觀念;「空」才能建設「有」,空就是眾緣和合,彼此相互存在,相互和諧,就是空。所以空的真理是告訴我們,和諧才能存在,和諧才能發展。

和諧,不只是救自己,還能救國家社會;也不只是救現在,還能救未來的子孫世代。未來國家社會能更成長、更進步,必定是大家一致的希望。因此,人間應以和為貴,從個人到團體,所謂「家和萬事興」,一個家庭裡,家人之間要團結才能和諧,和諧才能興旺,就如「五指爭大」,大家不要互相比較、計較,應該團結成一個拳頭,合作才有力量。

一個企業團體,和諧才能創造利潤,和諧才有財富,所以我曾說過「四個老人」的故事,只要我們把「和諧」請進家裡,那麼「平安」、「成功」、「財富」自然也會跟隨而來。

和諧是人間的至寶,有了和諧,才能創造財富;有了財富,更要積極去促進社會的和諧。現在大陸中共中央總書記胡主席提倡「和諧社會」,確實很重要。但其實不只是中國大陸的十三億人口要和諧,甚至海峽兩岸的人民更要和諧相處,互相往來,畢竟兩岸在文化、語言、生活習慣上是相同的。

雖然一個和諧的民族,不是一時可以成就的,而是要經過多少年,在血統、教育、生活、風俗習慣上的融和之後才能造就。但基本上,海峽兩岸,同文同種的中國人,並未因為一水之隔而阻斷往來。現在很多台灣人到大陸投資、經商,很多大陸人到台灣參觀、招商,就可看出中國人的情誼是分不開、割不斷的。尤其兩岸佛教界,經常出席彼此舉辦的學術會議及法會活動,關係更為密切。

因此,我們很希望未來海峽兩岸的大家,不要輕易排斥對方,要能包容彼此的不同,好好珍惜現生的情誼,共同爭取中國人未來在世界上的光榮。

過去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,大部分都是在戰亂中過去,都是在人與人鬥、地方與地方爭中消耗國力。現在透過「和諧社會」的提倡,這是救中國的一劑良方,因為唯有和諧社會,中國才能更富強,唯有和諧社會,中國才能真正成為主導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強國。

在此歷史性的關鍵時刻,我們相信佛教對中國的未來,必將提供莫大的助力。因為佛教不但具有和諧的性格,與任何一個國家、地區的民族、文化都能和諧。尤其佛教是愛好和平的宗教,佛教在歷史上沒有搞過政治革命,也沒有發動過戰爭。由於佛教徒能以慈悲、仁愛、互助、尊重、包容,做為做人的根本,故有隋唐盛世的出現。因此,佛教的普遍信仰對於國家的文治武功、社會的和諧、人心的安定,以及道德、秩序的建立,乃至善良風氣的形成,都有正面的貢獻。

人心的安定、社會秩序的維持,需要佛教五戒十善、因果報應、輪迴思想助其一臂之力。以「因果報應」來說,所謂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、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;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」,這對教化社會人心具有很大的貢獻。

佛教的「輪迴」思想,給予人生善美的希望;因為相信輪迴,就懂得生命是不死的、是有來生的,也就不會做壞事,因為做了壞事,來生就要受報。

和諧社會是佛教積極倡導的,佛教的和諧思想,體現得最徹底的,就是「平等」!所謂「不平則鳴」,平等就能和諧!

「平等」是佛法的根本精神,當初佛陀成道時,發出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的宣言,乃至《法華經》的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在在充分表現了平等的真理。

佛陀最初成立僧團時,不但以「四姓出家,同為釋氏」,打破了印度長久以來種姓制度的不平等,也打破了尊卑貴賤、性別年齡等種種的不平等。甚至佛陀為僧團制定「六和敬」,讓大家在「見和同解、戒和同修、利和同均、意和同悅、口和無諍、身和同住」的原則下和諧共住,因此得以保障僧團的清淨和樂。

六和敬用現代的話來說,就是思想上建立共識、法制上人人平等、經濟上均衡分配、精神上志同道合、言語上和諧無諍、行為上不侵犯人。所以六和敬的僧團,就是身口意的和諧;僧團裡的僧眾,又稱「和合眾」,乃至德高望重的出家人稱為「和尚」,就是「以和為尚」,都是和諧的意思。

即使後來佛教分有部派佛教、大乘佛教、藏傳佛教等不同,但教主佛陀是一個,教理是一味,彼此還是共同包容存在。就如佛教的「合掌」,即「合權實之掌,應中道一心」,合掌代表人我一體,可以消除人我之間的對立,這就是一種和諧。

佛教的淨土思想,西方極樂世界裡,諸上善人聚會一處,就是一個「和諧社會」的理想藍圖之呈現。所以現在我們提倡人間佛教,也是希望建設一個「自心和悅、家庭和順、人我和敬、社會和諧、世界和平」的人間淨土。

和平,是舉世人類共同的願望,印度阿育王曾經說過一句名言:「武力的勝利不能獲得人心,唯有法的勝利,慈悲、無我,才能攝伏人心!」今後佛教對世界和平,也將起很大的作用,因此佛教有存在的價值、有運用的價值,我們希望世人能對佛教重新估定價值,能好好運用佛教。

佛教是有歷史的,佛教的文化最豐富,甚至佛教的般若智慧,能改善人類的生活。佛教不只是宗教,而是文化、是智慧、是真理、是生命,是自己最重要、最親近人生的一道光明,如果失去了這道光明,黑暗來臨是很可怕的。

因此,未來的中國,只要懂得利用佛教,會得到很大的利益。因為只要有佛法,人心就會安定;有佛法,社會就有秩序;有佛法,民族和民族之間就會和平、友愛。有佛法就有辦法,這就是胡主席倡導的「和諧社會」了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