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12 青年人十種學習

國際佛光青年會議

時間:二○○三年十二月廿八日

地點: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

各位青年同學們,大家好!

你們這麼樣的熱烈,現在叫我來講話,銜接不上去,我請人先來唱個歌,也給你們歡迎一下!

(唱歌)

熱烈也過去了,唱歌也過去了,唱的當然比講的好聽,但是下面要講的,不在於好聽不好聽,而是對大家有用沒有用。我現在要跟你們講話的內容,可能你們都知道,不過知道沒有用,要做到才有用。

人家說「老生常談」,我也覺得這是老生常談,但是就如同天上的月亮,在古代也是同樣的這一個,不管照古人、照今人,都是一樣的光明,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歡喜這個月亮。所以「老生常談」,對古人也好、今人也好、老人也好、青年也好,都是有用的。

你們來,不是聽我講佛學,也不是聽我講哲學,當然也不是聽我講文學。我有一個徒弟跟我講:「師父!我博士學位拿到了,今後學什麼? 」

我即刻就回答他:「拿到博士以後學什麼?學做人!」他聽到我這一句回答可能很失望,不過他畢業也快十年了,一直到這一次回到台灣才跟我說:「師父!我現在才懂得你叫我學習什麼,我了解一點大意了!」

各位同學,教育有很多種,有學校的教育、社會的教育,甚至於父母的家庭教育,不過現在重要的是要能有一個自覺的教育、自我的教育、自己內心的教育。

我現在要跟各位同學講「十種學習」。我們要學什麼?今天不講哲學、文學、歷史、物理、科學,是講做人的十種學習。可能我現在要講的內容,與一般的世俗觀念相反,但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觀念;就像有一些信徒上山來,要我跟他們講話,在佛教裡面說「講開示」,開示,就是講教誨的話,我就教他們要「你大我小、你有我無、你樂我苦、你高我低、你對我錯」。他們一聽就反應:「我們都是要高、要大、要好啊!您怎麼都教我們讓人家大、讓人家好,我自己反而受苦、我自己反而不好?」我說:「這些話都不是知識,是要你照這個話去做。」有的信徒能照我講的話做,實踐「你大我小、你對我錯、你有我無、你樂我苦」,後來他就說:「啊!真好,這裡面確實有很多巧妙的地方!」

十種學習,學什麼呢?

一、學習吃虧

可能你們過去想要學的是:怎麼樣討巧、怎麼樣討便宜,但現在要學習的是怎麼樣吃虧。學「討便宜」,只是收一時的利益;學習吃虧,久了以後會成功。我從出生以後,就沒有讀過什麼書,沒有很多的學問,但是我懂得「吃虧」。

再過幾天,我就七十八歲,七十多年來,我一直都奉行「吃虧主義」。你們會覺得,我一個老和尚,在佛教界也好、社會上也好,可以說都爭了不少的光。這個光是從哪裡獲得的?坦白告訴各位,是從「吃虧」裡面得來的。

中國歷史上的「大禹治水」,在大水氾濫的時候,好多人都想要逃難,只有大禹一個人想著如何解除水患,甚至為了治理水患,三過家門而不入。為什麼?他肯吃虧、肯服務,肯替人救苦救難。正因為他願意吃虧,所以後來大家就推選他做皇帝了。

在中國春秋時代的齊國,有二個朋友,一個是管仲,一個是鮑叔牙,大家都讚美他們的交情很好,叫做「管鮑之交」。齊國有二個公子,管仲要想討便宜,就做大公子糾的老師,鮑叔牙比較肯得吃虧,就做二公子小白的老師,他們各自帶著公子到世界各國去學習。有一天,聽說齊國的國王駕崩,兩個老師和兩個兄弟快馬加鞭,想要搶先回到齊國來繼承王位。

管仲帶著公子糾馬不停蹄地往齊國方向走,路上看到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走在前面,拉弓拔箭要把小白射死。小白真是鴻福齊天,就在箭快要射到他的時候,他隨著箭倒下來,但事實上並沒有射到。管仲以為他被射死了,心中沒有防備,心裡還想王位從此沒有人爭搶了,就慢慢地回到齊國,哪裡知道小白早就搶在前面回到齊國,做了齊國的國王,叫做齊桓公。

當管仲和公子糾還在路上的時候,齊桓公下令逮捕刺殺公子糾,管仲也被囚禁起來。管仲坐著囚車回到齊國,齊桓公一看到他,非常生氣地說:「你竟然敢用箭要把我射死,現在你成了我的階下囚,我應該好好地報復。」鮑叔牙這時候已經成為宰相,他說:「不可!管仲過去心中只有公子糾,當然要射你;你現在假如用他的話,他以後可以幫你射天下啊!」齊桓公接受鮑叔牙的意見,下座替他解開繩索,更請他上座,鮑叔牙也因此把宰相的位置讓給管仲。後來管仲幫助齊桓公「九合諸候,一匡天下」,成為歷史上的名臣。

管仲年老病重,齊桓公前往探病,問他:「萬一有一天你真的不行了,宰相要找誰來做呢?」管仲說:「唉!這很難啊!」「唉!我們再請過去做宰相的鮑叔牙回來好嗎?」管仲說:「他不能做宰相。」「你怎麼忘恩負義呢?人家過去把宰相讓給你、救你的命,現在你都快死了,把個宰相還給他做,你還說他不夠資格,這太過分了吧!」因為管仲了解鮑叔牙的為人,就說:「鮑叔牙這個人只能與聖人交往,不能和壞人相處;做一個宰相,要能和三教九流有所來往,鮑叔牙太善良了,不能做宰相。」

管仲又說:「過去鮑叔牙和我是同鄉,一同合夥做生意,賺來的錢,我多分一點,鮑叔牙就少拿一點,但是他並不生氣,為什麼?他知道我比他窮啊!我們一同當兵,作戰的時候,危險還沒有發生,我就趕快逃命,他都英勇地向前,他也不認為我膽怯;因為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要靠我養活啊!」管仲向齊桓公敘述了自己和鮑叔牙過去的相處,最後就說:「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叔牙也!」歷史上因此有了「管鮑之交」的典故。

人之相交,貴在知心,要了解才好。朋友往來,如果只想討便宜,怎麼會交到好朋友?在家庭裡、社會上、工作中,做人處事要學習吃虧,你能吃虧,收穫就會更大、更多。所以我希各位青年朋友們,今後你們做人處事,不一定要想多討便宜,學習「吃虧的哲學」,對自己更有利。

二、學習認錯

現代人類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肯認錯,認為我有理,別人都不對。其實,懂得「認錯」的學問,對自己才是最大的進步。很多年輕的徒眾跟我講話,我很少聽到他們認錯的聲音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看法,但是這當中也有一些人願意反省、認錯,他們的進步都比那許多不認錯的人要快。

假如一個人凡事計較,認為人家不對,自己有理,不肯認錯,就不能交到好朋友,也不會有很好的人緣。「認錯」的人生怎麼好呢?有這樣一段故事:

一個姓張的家庭經常吵架,一個姓李的家庭非常和氣,張家的人就問李家:「你們家怎麼不吵架呢?」李家就說:「你們家會吵架,是因為你們家都是好人,而我們家都是壞人。」「怎麼說呢?」「比方說,你們家如果有人不小心把茶杯打破了,他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錯誤,還要怪人把茶杯放在這裡。那個放茶杯的人也不高興:『是我放的,誰叫你把它打碎呢?』所以,你們家都是當好人,不肯認錯,當然就吵架。我們李家,一個人把茶杯打壞了,『哎喲!對不起,我把茶杯打壞了!』另外一個人就說:『哎喲!這個不怪你,我不應該把茶杯放在這個地方,這是我的不對。』我們家都願意認錯,所以吵架就吵不起來啦!」

我們做人處事,尤其在父母、師長面前,乃至朋友、晚輩面前,做錯了事,要能肯認錯,這樣什麼問題就都容易解決。

我們山上有一位法師,有一天他告訴我:「唉!我的弟弟在普門高中教書,他有好幾個小孩,一到了吃飯,小孩子就怪爸爸媽媽,今天的菜不好吃、今天什麼東西不好,我弟弟就懊悔說:『唉,結婚真痛苦啊!』」我後來就告訴他一個辦法,我說:「你替我轉告你的弟弟,叫他來奉行『認錯』的辦法。」到了吃飯的時候,爸爸說:「兒子們、女兒們,爸爸真沒有出息!做一個窮教師,賺不到很多的錢,不能買很多好東西給你們吃,爸爸真慚愧啊!」小兒女們一聽,就說:「爸爸,不是啊!你很偉大、你很了不起啊!飯菜好吃、好吃啊!」認錯就有這樣的妙用。

你們會說:「明明是他錯,為什麼要我跟他認錯呢?」其實在對方錯誤的時候,你肯認錯,就表示你的修養比他更高啊!

三、學習感動

有的人看電視,看到某個劇情、某個段落,流淚了,旁邊的人就笑他:「這電視劇情是假的,你怎麼也流淚?」因為他被感動了。

我沒有錢做好事,也不會說好話,不過你們布施、你們做好事、你們說好話,我很感動,你有感動的心,就是佛心、就是聖賢的心。看到人家做好事、說好話,我要歡喜,但是有的人不是,看到人家升官發財,反而說他不好:「哎呀!那個人善於逢迎,所以升官發財啦!」這是人類最大的劣根性。

我們看到人摔了一跤,如果有父母之心,一定會說:「哎呀!你跌疼了沒有?跌傷了沒有?」有的人不是,看到人跌了一跤,他還表現得很歡喜,這種幸災樂禍、沒有慚愧心、沒有感動的心理,怎麼能在道德上有所增長呢?我們每天至少要有三、五個感動,很多人給我感動、很多事給我感動、很多語言給我感動,才會進步。不但看到別人給我的感動,自己也要多說好話、多做好事,讓人家看到我也心生感動。在我的一生中,承蒙好多學生、信徒看得起我、對我好,不過我也很珍惜,時常對他們做一些服務或講些鼓勵的話,讓他們感動。感動是很美好的世界、感動是快樂幸福的事情,感動的心情是舒服、愉快的。

各位青年朋友們,你們正在開花結果的階段,以後跟朋友相處,說話要能給人感動,做事要能給人感動。

四、學習柔軟

鋼鐵、石頭很硬、很強,但是強中自有強中手,例如人到了某一個年齡,堅硬的牙齒都掉了,但柔軟的舌頭還是存在,可見得柔軟的東西才能長久啊!

明朝憨山大師說:「紅塵白浪兩茫茫,忍辱柔和是妙方……從來硬弩弦先斷,每見剛刀口易傷。」意思是說,忍辱柔和才能走遍天下,到處受人歡迎,強硬的剛刀,刀口容易損壞;強硬的弓弩,弦容易斷啊!所以做人「只從柔處不從剛」。

在佛光山禪堂參禪的人,多的時候達到一、二百人,有一些徒眾在裡面參禪三個月、半年以後,我就問他們:「你參禪三個月、半年,心得如何?」當然我知道三個月、半年的坐禪,哪裡能坐出一個「明心見性」?但是當我問他們有什麼心得的時候,大部分的人都會說:「這半年來,感覺到我的心地柔軟了!」我確實感覺到他臉上的皮膚、肌肉不像過去的僵硬,經過三個月、半年的坐禪,面容都變成是柔軟的,語言是柔軟的,性格是柔軟的,當然他的心地也是柔軟的。

假如我們做人處事,跟人家講話,言語、態度都是僵硬、強勢的,怎麼能折服對方呢?只有謙虛、柔軟,才能讓對方欣賞你。我們拿禾苗、稻苗來說,當它出生成長的時候,都是往上衝的,等到稻穗成熟了,它就彎下頭來。所以成熟的人生,是謙虛、柔軟的。

有時候,「不開口」比「開口」的聲音還要大,還要更好。拳頭打出去就沒有力量了,拳頭不打出去,力量就能保持住;也不要流眼淚,眼淚流了就沒有力量了,噙住眼淚,能化悲憤為力量。青年的力量不是來自剛強、神氣,生氣解決不了問題,所謂「鬥智不鬥氣」,平心靜氣想一想,智慧要能高過一切人,何必一定用氣勢來勝過人呢!

五、學習忍耐

大家要好好地學忍耐,這是一種修行啊!忍耐,不是你罵我,我「不敢」還口;你打我,我「不敢」回手,這是畏懼,不叫忍耐。忍耐是力量,忍耐是我「不必」回手、「不必」回口。就像小兒小女看到爸爸媽媽,一面說:「你好壞、你好壞喔!」一面還要打爸爸、打媽媽,但是爸爸媽媽哈哈一笑就過去了,「大人不計小人過」。因為父母對小兒小女有認識,也就不去計較什麼,覺得不值得生氣。

忍耐當然不簡單,但是在佛教裡面,忍耐是一個很高的智慧。「我好冷喔!」「我好熱喔!」「我好嘔喔!」「我好苦喔!」「好困難喔!」這些要忍耐一下都很容易,但是「我生氣了!」要忍一口氣,這就比較不容易了。

我們佛學院的同學,彼此之間偶爾也有不同的意見,就像牙齒、舌頭會相碰,彼此有了意見,吃虧的一方不能忍耐,就去告訴其他同學,同學勸說:「算了吧!忍耐一下。」他心裡還是不服氣,就去報告老師。老師說:「哎呀!忍耐一下!」更加不服氣,「去找師父!」我也沒有別的辦法啊,只有說:「算了!忍耐一下!」他一樣不服氣,說:「忍耐、忍耐,難道天下只有忍耐嗎?」確實忍耐是最大的力量,忍耐才是勝利,唯有忍耐,才是解決的力量。

青年團的朋友們!如果要你們學習其他佛教的修行法門,可能不相應,也不容易習慣,所以我們就不去談。不過,「忍耐」是你們必須具備的力量。「忍」這一個字是什麼意思呢?我的解釋是:忍是「認識」,有了認識,就會明白前因後果。

忍是「擔當」,會增加力量。就像有的人力量只能擔二十斤,有的人卻能擔一百斤;有的人,人家說他一句話,就不能忍耐;有的人即使一拳打在他的身上,也不覺得天下不得了了,因為他能擔當。

忍是「接受」,我們要能夠好壞都接受。過去佛陀托缽的時候,有的人給他馬秣,甚至不懷好意的人,給他一把泥土,他都能歡喜接受。現在的年輕人,人家批評他一句話,他可能就氣得不吃飯,好幾天心情不愉快、不說話、睡不著。真傻瓜!批評你的人早已經忘記了這件事情,你卻還在受他的影響,這就是因為你不能接受、你不能認識。

忍是什麼?忍是「化解」,是運用智慧來處理事情,所以「忍」也是一種智慧。

忍,有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。什麼是「生忍」?為了延續生命,為了要能生存下去,就要忍。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,你沒有智慧,什麼東西都不懂得、不知道、不明白、不認識,不會擔當、不會接受、不會處理、不會化解,沒有忍,你的生活、你的日子怎麼會過得好呢?

什麼叫「法忍」?世間上的喜怒哀樂、是是非非、好好壞壞、有啊無啊、善啊惡啊,一切法、一切東西,是人也好、是事也好,我都能忍,而且能認識、能了解、能接受、能擔當、能化解,這就叫做「法忍」。

「無生法忍」的境界比較高深,就是《般若心經》講的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、不空不有、不來不往、不偏不倚的「中道般若」境界。「無生法忍」就是「涅槃」。明白世間上沒有是非、好壞的對待,呈現萬里晴空、朗朗乾坤的另一個世間,慢慢修就可以到達「無生法忍」的境界。各位青年同學們!你們也可以有這麼一個成就的。

六、學習風度

守時、守信、守禮是信用,也是人生的風度。各位很認真地聽講,這就是你們聽講的風度。無論男士、女士,和人相處,重要的就是要有風度,風度是一種修養,風度是紳士淑女才有的修養。佛教裡面講莊嚴,「某某人動作合宜、合法,每一個姿勢都好美,很莊嚴!」動有動的莊嚴、靜有靜的莊嚴,所謂真、善、美裡就有風度。

三十年前,我在幾個大學裡教書,教了十幾年,後來沒有繼續教了,為什麼?現在的年輕人、學生,沒有風度,我在那裡上課,聲嘶力竭地講話,他在那兒打瞌睡,我心想:「原諒他吧!因為他疲倦了。」又有人竟然把腳蹺在桌子上、抽著香菸,這就沒有風度了。

對於父母要孝順、對於老師要敬重,這是風度;對於朋友要謙虛、對於朋友要幫助,這是風度。紳士、淑女的風度,為什麼我們不學呢?學到了,才能走入社會,才能和人家談交誼;你沒有風度,給人家竊竊恥笑都來不及了!

七、學習靈巧

有時候跟人講話,重複了二、三次,甚至講電話,講了又講,一直反復,他才聽懂意思,這是因為沒有注意聽,沒有養成聽的習慣,不會聽。我們不一定要聞一知十,但是至少別人講什麼,我就懂什麼;甚至從話裡面,還要能會意、深思,把這句話的前後左右、因緣關係弄懂,這才叫做「靈巧」。

一個開悟的禪師,很多事情還沒有發生,他就能可以預知、能可以體會、能可以想像,這是要靈巧的。靈巧是一種般若、是一種悟道。所謂知識、悟道從哪裡來?佛教裡面說,要以聞、思、修而入三摩地。聞所成慧,這是我聽來的;思所成慧,這是我自己想來的;修所成慧,這是我自己體驗、實踐、經驗而來的,由聞、思、修,才能進到般若正見。

靈巧,這是別人教你教不會的,只有自悟、自教、自己用心,到了會心一笑、心會神知,慢慢就能體會到靈巧是什麼。「靈巧」要自己去學習,等於別人吃飯你不能當飽,別人走路你不會到達目標,別人喝茶你不能解渴,要靠你自己的心境和外境結合,人我之間,事情才能溝通、對待才有默契。能可以「觀自在」,觀察自己自在,就有「靈巧」。

八、學習喜捨

今天成年禮的時候,我跟大家說我們要學習「感恩」。感恩就是富有,因為我有,才會感謝你;我沒有,就會貪心,就不會感恩。一個不知感恩的人,就是貧窮的人。

初創佛光山的時候,我為自己訂下「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」的信條。我想,「捨得、捨得」,有「捨」才能「得」,從「給人」中,也會有收穫。後來佛光山就用這幾句話,做為開山的信條。

所謂「喜捨」,歡喜捨、歡喜給,給你一個笑容、給你一句好話、給你一點幫助、給你一些因緣;這個社會,你給我因緣、我給你因緣,那多美麗啊!

九、學習慈悲

我曾講過:「寧可以什麼東西都沒有,但是不可以沒有慈悲。」慈悲沒有敵人,假如你慈悲不夠,眾生就不容易親近。所謂「家家觀世音」,觀世音菩薩就是因為慈悲,才可以走入到家家戶戶的中庭、客廳,給人供奉在最好的地方。

慈悲,就是給你快樂,去除你的痛苦。當然,佛教講慈悲,是有智慧的慈悲,不是濫慈悲。慈悲是愛的昇華,要用智慧去轉化感情,才是真正的慈悲。

十、學習正派

我寧可以沒有學問,但是我不能不正派;我寧可以貧窮,但是我不能不正派。黔婁去世的時候,窮得連覆蓋身體的一塊布都不全,蓋到頭,就蓋不到腳;蓋到腳,頭又露到外面來。有人就說:「把它斜過來,頭和腳不就蓋上了?」但是他的太太就說:「不可,寧可正而不足.不可斜(邪)而有餘啊!」希望我們佛光青年團的朋友們,對人要正派,寧可我們有其他的缺陷,但是正派不能不維護啊!

我們青年人學習什麼呢?有十種學習:

一、學習吃虧;二、學習認錯;

三、學習感動;四、學習柔軟;

五、學習忍耐;六、學習風度;

七、學習靈巧;八、學習喜捨;

九、學習慈悲;十、學習正派。

祝福你們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