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32 十度法要

為全山職事、叢林學院學生開示

時間: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二日

地點:佛光山檀信樓大禮堂

在佛光山,如何做個佛光人?如何才能得度呢?

一、要能合群:僧,為「和合眾」的意思,如果在僧眾裡不合群,就不能達到僧團的目的。合群是佛法的真理,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。不合群,則獨木難撐大廈,孤掌難鳴;不合群,未來做任何事得不到別人的協助,事事難成。所謂「合群」,就是發自內心見人歡喜,歡喜人多。如何合群?要「橫遍十方,豎窮三際」,對長輩、晚輩,對同學、同門、同事都要建立良好關係。要發願有如螺絲釘般,與大眾緊緊繫在一起的個性;有如水般,可以凝聚砂石、水泥的合群性格。唯有合群,才有人緣,才算是學菩薩道;唯有合群,才有未來,才有事業。為了與人合群,今後要給人歡喜、為人服務、和人結緣。

二、要能忠誠:一個人如果不忠於自己,講話不守信用,做事前後矛盾不相應,別人如何接納、採用你?對朋友、師門道友不忠誠,別人也不願意與你接近。忠誠是要要求自己,為自己的一句諾言誠心受持,如果不建立自己的忠誠與信用,想要得到別人的賞識,是非常困難的。要想未來有前途,就要對自己、對他人建立起忠誠的心。

三、要能勤勞:天下沒有不勞而獲者,一分耕耘,就有一分收穫。偉大的成就,是集合許多辛苦、犧牲奉獻的結果。修行不精進,談不上修行;做事不發心精進,談不上做事;做人不發心、精進勤勞,要想獲得成功是非常困難的。不勤勞、不發心,縱然別人提拔、賞識你,也不能長久。所以,佛教常講「自作自受」,自己要對自己負責。人生數十載,懶惰懈怠是一生,精進勤勞也是一生,同樣是一生,但成就卻不一樣。既然來到世間,何不為人間留下慈悲,為自己留下歷史,為道場留下貢獻,為佛教留下光采呢?‭ ‬

四、要能主動:現在佛光山的人眾漸漸增加,彼此如果不主動而互相推託,就會成為三個和尚沒水喝。現在有一些人,抱殘守缺,不想主動突破困難,樹立自己的形象,建立起自己的功勞,實為可惜。如何主動?要主動研究佛法,主動與人建立關係,主動發揮自己,主動為常住奉獻,主動把缺點修正等等。我們常說「大圓滿覺」,如何圓滿?要靠自己主動。別人對自己有誤會,要主動解釋;有人不欣賞你,要主動表現,讓別人重新肯定。今後更要主動講經弘法、辦事……唯有主動才能得度。

五、要有道念:一個人將來有沒有成就,不一定是看他有無聰明才智,最重要的是要有道念。何謂「道念」?如常住物不敢破壞;公家物品能節省愛護;別人有困難能慈悲給予解決;禮拜、誦經、禪坐充滿法喜;砍柴、挑水、種種苦行不嫌棄,願意承擔等,這些都是「道念」。「從小一看,到老一半」,年輕時就可以從道念上看出一個人未來是否有成就。有道念者就能夠成功,能夠得度。

六、要有慈悲:寧可以沒有智慧、能力、金錢,不能沒有慈悲;寧可以失去世間所有一切,不能沒有一點慈悲,慈悲心是我們內心最大的財富寶藏。沒有慈悲心的人,永遠貧窮,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,有了慈悲心,縱然自己在物質上一無所有,但發自內心的慈悲,仍可以同情、祝福別人。所以說,佛法與寶藏都在自己心中。講話傷害人,做事為難別人,推卸責任,沒有見義勇為的心,對朋友、同道、師門沒有關懷的心等等,都是沒有慈悲心的表現。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要學習慈悲的性格,慈悲的語言、行為……方是修道者應有的修持。

七、要有正見:如何有正見,要肯定以下幾點觀念想法:

(一)不要把其他宗教與佛教做比較,要肯定自己的宗教信仰。

(二)要自我肯定:全世界所有宗教道場,沒有佛光山的好。既然今天有這份因緣在佛光山學道或出家,就要一心一意,無有二心,肯定道場,肯定一切。

(三)對自己要有信心。別人看不起自己,不必與他計較,最重要者要有決心,總有一天讓人知道自己能有所成就。不要為一時的嫌棄,而做終生的賭注,把美好前程毀滅掉。

八、要能和平:要有謙卑柔和的性格。性格不柔和,對人傲慢不平等,都不是修行者應有的修持。在本性裡,要建立起平等、謙卑、和平的性格。

九、要能清淨:佛法無量義,清淨心能度。心地不清淨,縱然用法水清洗,也無法洗滌內心的汙垢。如何清淨?要修行十善,發四無量心、十大願、四十八大願,清淨身心;要自淨其意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

十、要能自在:不但要能在佛光山安住,在佛法裡安住,在工作單位上安住,更要能夠學得自在。如何自在?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觀自在,在工作上及與人相處上,都能自在無礙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