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10 如何安住身心

為全山大眾開示

時間:一九八○年七月廿八日

地點:佛光山朝山會舘龍廳

徒眾:我經常因為別人給臉色看,心裡覺得不舒服。對於他人的臉色,要介意呢?不介意呢?請師父開示。‭ ‬

大師:對於別人的臉色,如果錯在自己,則應檢討,反躬自問,然後改正。如果出於誤會,則毋須介意,以「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」的態度處理,才是最好的修養方法。‭ ‬

有許多人的心性非常脆弱,因此,「一屁打過江」的情形,經常可以遇到。未予臉色看時,心裡就先難過了,更何況予以臉色看?在禪宗的公案裡面有這麼一段記事:白雲守端禪師在茶陵郁禪師處學道,始終不能悟道。後來跟隨楊岐方會禪師參學,一天,方會問他:「據說你師父在摔跤悟道的時候,作了一首詩偈,你記得嗎?」白雲守端禪師於是念道:「我有明珠一顆,久被塵勞封鎖,今朝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。」

方會禪師聽後,哈哈大笑就走了。白雲禪師不明何故?因此,第二天問方會禪師,是否說錯了什麼?禪師回答說:「你見過廟前玩把戲的小丑嗎?他們做出種種唬人的動作,無非是想搏人一笑。觀眾笑得愈大聲,他們就表演得愈開心。怎麼,我只不過輕輕地笑你,你就放不下了,這豈不是比不上那些小丑嗎?」

白雲禪師如夢初醒,遂放下長久以來的執著而開悟了。

因此修道的人,要看得開,放得下,不要被外境所轉,東風吹來向西倒,而西風吹來向東倒,一句話,一個臉色,有什麼了不起?生死來了,我都不怕,何況臉色、一句話?把握住自己的立場,認清自己的價值,世間的毀譽得失,都無法影響我們。好比去除灰塵的明珠,光照萬里,要能鎮定自己,鞏固自己,才是自救救人之道。‭ ‬

徒眾:自從到佛光山來,這幾年中,我一直感到非常幸福。因為在這麼好的環境裡面求學修道,天天只感到滿足,所以,從來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不能安住身心。

大師:本山有許多徒眾,心中老是有一個問題,總覺得師父待自己不夠關心、不夠愛護。個人不要光是要求他人待自己好,盡等待別人的施予;我們接受的當下,先想想自己奉獻了多少?師父不關心我、不愛護我,你可曾想到:我對師父奉獻了多少?我對常住盡了多少心力?時常做這樣的反省檢討,就不會因此苦惱自己。‭ ‬

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,我跟隨家師在叢林裡面求學十年,不曾拿過家師的錢,只穿過家師二套衣服。有一次因為害病,家師給了我半碗鹹菜,捧著那半碗菜,我熱淚奔流,感動萬分,當時就立下誓願:「從此為師父做牛做馬,肝腦塗地在所不惜。」

在叢林裡面,我很安心,從無二念。我真正是做到了「滴水之恩,湧泉以報」,因為師父很少給我,養成我到現在都沒有購買的習慣。那麼,我是貧窮的人嗎?不!我認為我是最富有的人,因為我不買,表示我什麼都不缺,什麼都擁有,這不就是富有嗎?‭ ‬

因此,我覺得大家應該常常想到:如何奉獻?如何給人?常常為常住著想,自然就能安住身心。要認定此地是自己的家,覺得佛光山是我的,則你與佛光山就息息相關,就會愛護它,保護它,不叫人破壞它。就如一般人對自己的父母,在別人看來,你的父母並不是好人,但做為子女的,父母永遠是自己的父母;對自己的家,也是如此,所謂「金角落,銀角落,不如自己的窮角落」。

我覺得大善根、具福德因緣的人,才能安心住在佛光山。如果不能滿足目前環境,不能安住於此,再怎麼念佛,也不可能往生極樂淨土;善事做得再多,也不可能升天,因為你是一個永遠不能滿足的人。《維摩經》說「隨其心淨,則國土淨」,你們大家曾檢討自己的心與常住在一起嗎?

心中有了煩惱時,何以沒想到去拜佛、念佛、誦經、靜坐,使煩惱消除掉?本山也有不少徒眾,因身心不能安住,而出走他方。但是,出去的人,走得出這個大門,卻走不出自己的良心。這裡有一個方法對治煩惱,當煩惱來臨時,你打自己的耳光,罵你自己:「沒有師長的存在,不知慚愧,沒有志節。」這樣打自己,罵自己,就可以消除煩惱。本山在各地有幾個別院、分院,每當調換職事的時候,沒有人能出調當別分院的住持、當家。有時候也想將就調派個人出去算了,但是想到本山徒眾雖有這許多人才,卻老是為煩惱所支配。我們要的是健康的僧寶去弘法利生,如果派出去的住持、當家,其本身都不健康,就如人帶著有細菌的身體,尚會傳染他人,何況做住持、當家,如何負起荷擔如來家業的重責呢?因此,我在這裡順便說一下,大家要好好地修養德性,只要你具備條件,要做當家、住持,馬上有你的份。

徒眾:如何安住身心?我覺得可以從念佛、拜佛、誦經中,消除業障而安住身心。如能進一步發大心、立大志,為常住、為眾生服務,則更容易安住身心。

大師:所謂「發大心,立大志」,就是有遠大的眼光,非凡的抱負。一個人能夠為辦道而發心立志,精進不懈,則人我執著的些許小事,又有何放不下?我對佛教抱負著滿腔的熱忱,我對弘法事業有著深遠的理想,可是,我卻常因志同道合者在哪裡,精神上感到寂寞。不錯,你們同我不是師生關係,就是師徒關係;雖然佛光山有這麼多人,可是,你們自問一下,你們和我真的志同道合嗎?我們互相的思想溝通了嗎?我們彼此對於未來的理想,有了一致的看法,要去實現它嗎?

因此,我覺得一個人,都有對自己加以了解的必要。比如自己不會讀書,就應該先學習做人;讀書的目的,是為了要明白事理,而會做人的人,一定明白事理;明理之後,再用心讀書,就能把書讀得好。

而對於服務的態度,我覺得應該是:凡分派給你的職務,當先以常住的需要為前提,不應該先考慮自己喜不喜歡。妄想紛飛,自私心太重,就不容易安住身心。

徒眾:我認為要能不自卑,就能安住身心。

大師:所謂「偉大」的後面,是包含著多少的辛酸與犧牲。儘管別人一直往高位站,總有一天,會輪到你自己。孔子說:「不患無位,患所以立。」有沒有地位,不是問題,是怎麼樣使自己有地位,才是應該要好好想一想的問題。

一個人如果自己量力不能領導別人,那麼,就應該接受別人的領導。如果自己既不能領導別人,而又不肯接受別人的領導,這種人就無可救藥矣。因此,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訓練自己的思想,使之健全,才能夠使自己安住身心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