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58 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的復興——與作家韓少功先生對話

時間:二○一三年一月六日

地點:海南省廣播電視總台演播廳

韓少功先生:二○一二年七月,我到台灣訪問時,有幸與大師有一次很寶貴的會見,聽了大師關於「幸福與安樂」的演講,我非常歡喜,也非常感動。

我感受到大師不光是一位傑出的宗教代表人物,也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、偉大的慈善家,而且是一位很務實的改革家。他提倡人間佛教,使佛教變得更加親民,更加活潑,更加包容,也更加務實。

在大師以及他的整個團隊的努力之下,他們辦了很多的學校,很多的美術館,辦了很多的文化事業,辦了很多各式各樣的慈善事業。不知道在座各位是否去過佛光山?如果去了,我相信不管老人還是青年人,不論你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,都可以在那裡得到教育,會感到身心的愉悅,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。首先在此對大師表示我個人崇敬的心情,也代表這裡很多的朋友,對您促進中華文化復興做出的偉大貢獻表示敬意。

大師:剛才講到人間佛教,主要是想替中華文化提出一些貢獻。人類除了物質生活的豐富之外,心靈還需要一個東西,這個東西往往會把它歸到神明、上帝、佛祖,其實,主要還是要藉助那許多的名詞,來充實我們心裡的空虛。人,不是神創造的;神,是人創造的。佛教以人為本,所以人人有佛性,人人是佛,佛是人而不是神。說到人間佛教,我希望佛教能帶給人間幸福安樂。所以我們從山林的佛教,要走到社會;從寺廟的佛教,要走到家庭;從僧侶的佛教,要走到信眾;從講說玄談的佛教,要走到服務社會人群。人間佛教,就是希望人世間大家都能幸福與安樂。雖然我的家庭貧苦,不過父母生養我一個以眾為我、願意為社會服務的性格。現在你們看到的所有成就,各種利生的事業都不是我的,我只是一介貧苦的僧侶,我什麼都不要,什麼都沒有。

或許有人會問:「你在全世界不是擁有幾百間寺院,擁有很多的事業嗎?」這都是大家的,是別人的。我講究「集體創作」,只是把眾人的所求、願望集合在一起,為社會點亮一盞燈光,讓光明庇佑大家而已。

韓少功先生:比方進到佛光山的佛堂裡,可以不燒香。為什麼?它的理念是為了保護生態,不一定要香煙繚繞。這當中有很多改革的思想,體現在很多細節上,讓人心真正得到安定、安樂,變得純淨,它很親切地引導你走進佛的境界。所以在這一點上,我覺得大師和馬丁路德、加爾文之於天主教一樣,對佛教、對社會人類有很大的意義和巨大的貢獻。

主持人:我們生活在社會的轉型期中,各行各業競爭非常激烈。面對這些壓力時,有些人承受不了,很困惑和疑慮;甚至有些人得了憂鬱症、強迫症,這一切把我們的幸福都給淹沒了,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壓力時,應該怎麼辦?

大師:壓力這個問題,要看我們自己本身有沒有力量承受。等於一顆球,裡面的氣就是力量,愈有氣跳得愈高。人也是要一口氣,如果沒有氣,就會軟綿綿的,就算你不去碰他,他自己也會倒下來。

日本人歡喜吃生魚片,活的魚不夠吃,就從俄國空運到日本,可是路途很遠,魚還沒有送到日本就死了。後來他們想了一個辦法,在魚籠裡放幾隻螃蟹,魚怕螃蟹,這就是壓力。因為螃蟹給魚帶來的壓力很大,所以這許多魚從俄國運到日本,十多個小時仍能活著。人生不必害怕壓力,它會讓我們提高潛在的力量。有為的人不怕壓力,他能勇敢面對人生,我們也要能向前、向上、向高處發展。

剛才韓先生說到佛光山,確實是這樣的。在佛陀紀念館裡你要去燒香,我沒有香給你燒;你要去拜佛,我沒有拜墊給你拜;你要去獻花,我沒有地方讓你放。但是你進到這裡來,自然心中就有佛。這尊佛不在外面,每個人都是佛。

佛,不是供在佛殿裡給人拜的,我自己就要成長我這尊佛。假如你們跟我說:「我是佛!」等一下你回家,家裡的人罵你:「莫名其妙!這麼晚才回來?」你會想到:「我剛才承認『我是佛』,佛祖是不跟人吵架的」,那麼你就不會跟他計較了。假如你要吃香菸,一想到:「佛有這樣吃香菸嗎?」就會把香菸戒了。你要喝酒了,想到:「佛祖會喝得醉醺醺的嗎?」你就不喝酒了。你想偷人的東西,跟人起瞋恨心、貪欲心,心裡隨即就會想到:「我是佛,我是好人,我要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自己立刻就變得不一樣了。

海南島有八百多萬人口,如果大家都能承認「我是佛」,海南島即刻就是天堂了。海南真是有佛性的地方,過去蘇東坡在海南做官,現在山下有大慈大悲,法相莊嚴的海上觀音,這裡住的都是好人、聖人,海南很有潛力;現在海南幸福安樂的好運到了,未來必定更有發展。

韓少功先生:中國古代有一個孔子,是我們偉大的先賢。過去中國人不大講宗教,如孔子說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「敬鬼神而遠之」。除了西藏、新疆等地區,漢文化區的宗教,特別是神的傳統不是很深厚,所以在「五四運動」時,一位老北京大學的校長蔡元培先生說,中國的文化建設缺了一個宗教。西方有深厚強大的宗教傳統,我們沒有,所以就想了一個辦法,用美育來代替宗教。

美育,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概念,它涵蓋我們的文化、教育、藝術等層面。聽了剛才大師說的話,讓我感受到中國也是有宗教傳統,而且是由一些傑出的宗教人士在從事推動改革,所以我們的宗教,在某些方面也和蔡元培說的美育相向而行。

我們的宗教愈來愈少神學的面貌,比方大師剛才說「佛不是神」、「人不是神創造的」,這與西方宗教已經拉開很大的距離。因此,佛教從佛光山的理論到實踐,它有很多廣義的文化品德,或者如蔡元培先生的「美育的品德」。而我們的文化,比方我從事文學、藝術的工作,一個真正好的文藝家,其實是需要一點宗教的精神,就像大師說的,要把自己當成佛,進而推行一種純淨、追求崇高的精神,他要為社會追求安定、祥和、幸福的目標時,這種美育也有某種準宗教,或者半宗教的品格在裡面。

實際上,從蔡元培先生到現在,在很多有識之士的努力之下,我們廣義的美育也好,宗教也好,其實都在為一個共同的目標相向而行。這個目標也很簡單,說得通俗一點,就是大師剛才說,讓我們中華民族每個成員都敢說「我是佛」,這又是一個文化建設極高的境界,一個最大的目標。

雖然大師沒有很多的語言談到佛法,但我覺得這就是藝術,通篇都在講佛;雖然沒有很多的詞語講到中華文化,實際上所涉及的都是中華文化復興應該有的道理。

主持人:講到民族復興,我們在經濟建設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但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的現象。請大師談談,我們在文化和精神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?

大師:韓先生講到中華文化有好的,也有缺陷的;其中善美的,當然我們要提倡。過去道家講「清靜無為」,又如孔子、莊子、老子等,他們真是聖賢的模範。孔子是聖人,佛也是聖人,「佛」這一個字在中國,就是覺悟的人。我覺得各位以後不要講成佛,應該講開悟,人人都能開悟的。就好像我們年幼時不懂事,有一天忽然豁然開朗,說:「我懂了!」「我知道了!」「我明白了!」那就是一種悟。

當然,我們要求人生要了解所謂「生從何來?死往何去?」那個究竟的我的前程、目標、未來是怎麼樣。覺悟,就是把以前愚痴、醜陋、愚昧的成分去除,讓人更真、善、美好,讓優秀的文化能存在。

台灣和海南島,就如同整個中國大陸的兩隻眼睛,可以看到無邊的未來,也可以透過這兩隻眼睛往前程邁進。又像一雙手,可以守護我們中華民族,守護我們未來的安全,做為中華民族的海上長城。所以,我想現在的中國大陸正在改變,台灣也是一樣,我在台灣六十多年了,感覺到人類的社會,就是不斷地無常變化;有的從好的變壞,有的從壞的變好,這些都是無常。

幾十年來,我不斷地到大陸,看到我們所有的領導愈來愈年輕,都是四、五十歲,都做了高官,服務的精神很熱忱。我覺得中國現在的社會很可愛,很多官員都不貪汙,都講究服務,所以二十多年來改革開放了,經濟成長了,大樓增高了,高速公路也增多了,尤其乘坐高鐵,中國那麼廣大的河山,朝發夕至,不要幾個小時就幾百里、幾千里,比坐飛機還要方便。現在的中國人正是表現能力與智慧的時候。尤其中國現在教育發達,文化提升,人民也講究很多活動,像我這次到海南島來,可以讓我這個沒什麼了不起的出家人在這裡高談闊論,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進步,是我很嚮往的,所以我也願意用這老邁之身,為兩岸做溝通和文化交流。

世界上科學的發展、文明的進步,給予人類多少的方便,這都還沒有什麼了不起,最了不起的是大家溝通、交流,就像現在海峽兩岸的交流來往,不必靠政治,也不必靠經濟,就靠著民間的老百姓來來往往、往往來來,到最後誰來誰往搞不清楚了,不就是一家人了嗎?

韓少功先生:很高興看到現在很多寺廟香火很旺,也有很多信眾因此受益,但不可迴避的,就是商業化的傾向。某一些宗教場所,包括其他教派也有這種情況,就是變得商業化,它不是啟人心智,而是有所目的,讓這些宗教場所變得庸俗化甚至惡俗。我到佛光山之後,感覺佛光山是一個很乾淨的地方。您是如何思考和應對這種商業化的情形?

大師:宗教不可以商業化。所以我在全世界建了幾百個寺廟,包括大的寺廟也很大,美術館也好多間,但是都沒有收過一塊錢門票。因為宗教收門票會淪為商業化,就是買賣。宗教是純潔的信仰,就像一般人認為到寺廟「撞頭鐘」、「燒頭香」要多少錢。其實你撞你的頭鐘,我撞我的頭鐘,他撞他的頭鐘,各人都有各人的頭鐘。如果我今年正月初一很忙,要到三月才有時間去敲,那就是我的頭鐘,跟你不得關係。燒頭香,也沒有一定要在哪一天、幾分幾秒;即使我六月才來燒香,這也是我的頭香。所以,信仰是在於自己的一點善心、信心,並不在於拿多少錢。

大陸的寺廟賣門票,我比較不贊成。為什麼?因為那許多寺廟都是信徒捐錢、做功德建設的,他們都是老闆,現在老闆回來了,還要向他們收門票嗎?這是不行的。我想,這是一個過程,這個過程未來會更好!

提問一:您對人生幸福生活的描述,一是要安全,接著是物質生活,然後是精神生活、藝術生活,最後還要有幸福生活。但是這個描述非常的完美,實際上可能很多人很難全部做到。我們要如何追求自己的生活呢?再者,對於幸福生活的理解,佛教徒跟普通人是不是會有不同?是怎麼樣的不同?

大師:人生的幸福都是一樣的。不過我想,在社會上,我們講「五欲塵勞」,哪個人不喜歡實踐自己的願望,希望自己能多一點、好一點呢?你往前走,前面的路很窄,大家都要往前擠;其實你往後走,也會有另外一個世界。前面有半個世界,後面也有半個世界,以退為進,退步原來是向前,這就是不一樣的觀念了。

或者有的人覺得人生要酒色財氣的生活,才會感到快樂;但也有人認為那是一時麻醉,吃得太多,吃壞了身體,這也是一種快樂帶來的麻煩。像過去不管是儒家也好、道家也好,講究的是人心的昇華,人格的曠大,對自己欲望的克制;甚至在苦難中還要為人服務,他認為在「殺身成仁,捨生取義」裡面就有快樂。

那麼,修道人的快樂是什麼?我來海南島以前,有一位跟隨我六十年以上的弟子問我:「師父,您對於死亡有什麼看法?」

我說,我覺得死也很美,死等於睡覺,也很快樂、安樂,我一點都不介意,從沒想過死亡有什麼好計較、有什麼好畏懼的,該來的就來了,本來我們就是「做一天和尚,撞一天鐘」。我想,就只是這一點不同的看法。

人生要能可以看得破,能可以不計較、不比較,瀟灑自在活著,尤其台灣、海南都是海島,一眼望去都是遼闊的大海,無邊無際的天空,人生的世界觀應該要是很昇華、很曠大的。我覺得人活著的每一刻都很美,一個美,就足夠了。人如果是無聊地活了幾百年、幾千年,那也很痛苦。

等於有些信徒見到我,會說:「師父,你要保重身體,活到一百二十歲啊!」我說,你不要拿苦給我受。我現在才八、九十歲,耳朵聽聲音也聽不清楚了,說話也說得顛倒了,手腳也不方便了,再老下去只是增加我更多的苦難,這不好。花要凋謝時,給它凋謝;凋謝了以後,春天再來,又會開花結果。所以,輪迴也很好。我想,這就是一點不同的看法。

提問二:現在很多人的思想理念,與佛教會有一定的衝突,例如佛教講慈悲和尊重生命,可是現在很多人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釣魚,把小魚、小蝦折磨到死。請大師就殺生的問題為我們慈悲開示。

大師:其實佛教戒殺生,但是也不是那麼刻板。比方一個壞人殺害了很多好人,要讓他這樣繼續下去嗎?我不如殺一個救百個、救千個。這樣的殺生不能說完全不對,當然,這個世間,凡事都要自己負責。負什麼責任?要負法律的責任、天道的責任、因果的責任。

說到「放生」,現在台灣好多地方都在提倡放生,事實上,現在最重要的應該是「放人」,人的生命最重要。人的苦難都沒有解決,光是去放鳥、放魚也不對。像很多愚昧的人,為了自己的婚喪喜慶,就要人去捕鳥、抓魚來給他放生,以為這樣就有功德。然而這些鳥雀、魚蝦經過一番的折騰已經死了不少,甚至放了以後能不能生存也很難說。這又怎麼能叫做「放生」?這是「放死」啊。

要怎麼放生呢?重視生態,愛護環境,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,大家共同成長,創造我們美好的人生,這樣的放生倒是比較有意義。

主持人:今天我們能坐到這裡聆聽大師的講演,與大師一起座談,感到非常的高興與榮幸。大師剛才講了,他已經是八十六歲高齡,還在為兩岸的文化交流,為我們從精神上能夠追求幸福生活而努力著,讓我們再次用掌聲感謝星雲大師。謝謝!

(節錄)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