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50 獨木不成林

兒童閱讀指導研習

時間:二○○○年八月廿四日

地點:佛光山東禪樓禮堂

大家晚安!

關於「讀書會」,在我的想法,辦小可能比較難,辦大比較容易。在台灣,有人說:「佛光山怎麼蓋這麼大,甚至蓋這麼多?」我最早就想到,蓋小很困難,蓋大比較容易。因為蓋小,只有你一個人用;蓋大,他會想到大家來用,參與的人多。

假如我們要成立一個讀書會,所謂「獨木不成林」,等於一粒種子播種到田裡,只是一枝獨秀;如果有很多種子,有很多的因緣關係,彼此就能共同依賴,共同互助,共同生長。

設立「讀書會」,比方在屏東,我們可以成立第一讀書會、第二讀書會、第三讀書會;甚至到了潮州,也可以有第一讀書會、第二讀書會。一個人不但負責一個讀書會,甚至兩個、三個都不要緊。今天跟兒童讀書,明天跟青少年讀書,等於在讀書會裡,也有一年級、二年級、三年級。或者,有人喜歡文學、喜歡哲理、喜歡活動、喜歡唱歌,哪一種都可以,都可以藉著讀書會,造成一種風氣。我們的老師,至少要能負責一年的讀書會。當然我們希望一年、二年、三年一直下去,但是一年之後,在讀書會裡,要發掘新的人才,將來才可以薪傳交棒。

讀書會由各個老師、會長發展之後,將來可以設立一個總會,訂定各種章程、辦法,例如:支援各地讀書會、提供教材、支援經費、支付老師的車馬費等等辦法。像在台北市,一般幾天的講習會課程,收費都很高。我們為了推廣教育,倒不一定重在收費,不過多少一點還是可以。為什麼?就像你送書給人看,人家不要看,因為他覺得那是「送的」,沒有什麼價值;如果是買的,他要看,因為那是他自己花錢「買的」。

人有很多奇怪的性格,像家裡開麵包店,他不要吃自家製作的麵包,而非要到隔壁買;家裡的糖果不好吃,一定要到外面去買。所以,就著眾生的心性,也要讓他知道珍惜。

過去出家人講經沒有人要聽,就算有人聽,他也會這樣說:「法師啊!我天天來聽經啊!來聽你講經啊!」意思就是要我感謝他:「謝謝你來捧場。」

到後來,講經要賣門票。像我每年到香港演講,講了快二十年,每年三天的講座,聽眾都是買門票入場的,來聽講的人,每天都在二萬人以上。但是在一個人只限定買兩張票的情況下,卻還有人買不到票。在我看,買不到票的人,倒也不是買不到票,而是因為紅磡香港體育館的位子有限。我每年去都是十一月、十二月左右,有時候,像這樣的風雨,甚至比現在的天氣還要寒冷,聽講的人仍然一個個在外面排隊入場,看了真教人感動。為什麼大家這麼熱烈?因為買票入場,比較寶貴。

像我每年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講演,雖然不賣票,但要有入場券,除了事先申請索取之外,如果索票時間沒有來,就取不到票了。

在美國講演,賣門票是當然的事情,像我在洛杉磯講演三天,門票要五十元美金,等於一天要五百元台幣。主要還是在於讓大家知道位子有限。至於收的款項,我則一塊錢也沒見過,都留在當地做文教了。

除了收費,讀書會要造成風氣,師資也是很要緊。會做事的人,即使是小事,也愈做愈大,愈做愈有生氣;不會做事的人,大事情給他做,反而愈做愈小,做到後來就沒有了。所以,從事宗教、教育事業的人,要具有社會性格,很容易與大家在一起,與大家交流、溝通,我想這是很重要的。

在一個縣市裡,辦幾百個讀書會是很平常的,對象也不一定只限制兒童或青少年,還可以再擴大為婦女讀書會、媽媽讀書會、女青年讀書會,工商讀書會等等。

在佛光會裡有位老師,開了一個「丟醜訓練」的課程,一個禮拜學費要兩萬塊錢。我開玩笑跟他說:「你不是發財了嗎?」他說:「錢多,才有人要來;錢少,沒有價值,人家就不要來了。」有一個賣沐浴乳的人,最初薄利多銷,一瓶賣一百塊錢,但生意不好。後來一瓶賣三百塊,眾人趨之若鶩。這是什麼心理呢?因為大家認為一瓶三百塊錢必定是好貨。「有錢就是好的」,我想,這是社會病態的心理。

此外,要發展讀書會,教材也很重要。今天上午跟大家說,我一生沒有受過正規教育,之所以認識一點字,都是由不認識字的母親教我的;今天能站在講台上,也都是過去佛學院不會教書的老師教會我的。他不會教書,怎麼說是他教我的呢?比方說,他在教我們的時候,做為學生的我,就在台下評鑑:這句話這樣講不好,應該怎麼講;寫黑板,這個字應該再放大一點,從那裡開始寫;這句話不必講,應該簡明扼要……所以,我從不會教書的老師那裡,學到怎麼教書。

不識字的母親又如何能教我念字?那是因為我母親每年到了夏天,都會生一種病,全身沒有力氣,天天躺在病床上。那時候母親面黃肌瘦,卻沒有醫生可以看,該怎麼讓他減少痛苦呢?過去,經常地都有一個老太太唱念七字段:「自從盤古開天地,三皇五帝定乾坤……」七個字一句,母親聽了總是好開心,於是我就告訴母親:「不要找人家念,找人家念還要給他錢,讓我念給您聽吧。」但是這當中,有幾個字我不會念,比方「邀請小生洛陽人」,我不會念「洛陽」,橫豎中國字不會念,就念它半個:「邀請小生『各陽』人。」我母親能懂這句話,就說:「什麼『各陽』人?是『洛陽』人吧!」我這才明白:「哦!是『洛陽人』。」

又例如:「這個人從紐約來。」我不會念「紐約」,而念了「丑約」,他沒聽過「丑約」,就說:「應該念『紐約』吧!」母親就是這樣教我認識了好多字。

不知道各位老師有沒有發現,一般的文章很難背,但是韻文體不同,朗朗上口,就像詩一樣,很容易背。等於格言、哲學的理論,很難聽懂,但是唱歌就很容易學會,甚至不會忘記,因為它有韻味。

經典裡有所謂「三周說法」,亦即佛陀說法時,會針對不同根機者反復說法三次,稱為「三周說法」。第一次稱為「法說周」;第二次為「譬喻周」;第三次是「宿世因緣周」,都是佛陀為了讓各類眾生種下得度因緣,而使用不同的方式說法。

就像我們現在,初看《般若心經》、《金剛經》,會覺得文句很淺,但是義理卻很深,看不懂,所以有人就進一步給予解釋,把其中的道理發揮出來,但也就不那麼容易記憶了。如果是用歌唱的韻文體來表現,唱念出來,也就能增加記憶。這種體裁對我們讀書會的幫助很大,會成功。

不過,我們發現,現在也不一定只是一個人教學,還可以集體教學,讀書會裡的每一個人都是老師。譬如有的人會畫畫,我們講,他就可以把它畫出來;會唱的,就可以把它唱出來。所以,我也鼓勵我們佛光山的徒眾,到外面布教的時候,可以像舉辦讀書會一樣。一般人講「說的沒有唱的好聽」,所以光靠口說不精采,大家應該學習各種樂器,到哪裡布教就帶個電子琴,或者帶個二胡,坐下來就唱起來了,唱的比較精采。

我也可以試驗一下,現場分給各位每個人一張六祖惠能大師的「無相頌」。我們請慈容法師用各種不同的曲調唱一下。

像這樣,《六祖壇經》的〈無相頌〉我沒有講,也沒有解釋,但你們唱一下,就會有印象,知道裡頭是什麼意義。

「心平何勞持戒」,平等心很難做到,人最大的毛病就在於不平,有差別心,分別好的、壞的,我愛的、我不愛的……不能平等。真正的佛法,有無量的意義,所謂「願將佛手雙垂下,摸得人心一樣平」,這個「平等心」,是美的、是善的、是好的。

「心平」大家都懂,但是真正的平等,有其更深的意義。我們常聽人說「男女要平等」,佛教說「眾生與佛平等」,佛教的偉大在於佛不是上帝,佛也是眾生,是覺悟的眾生;眾生也是佛,是沒有覺悟的佛。就本性來講,眾生與佛平等,男女也是平等,事理也是平等,性相也是平等,體用也是平等。總之,要有尊重心,尊重別人才能平等,例如我把你看作是我,或者把你看作是我的兄弟姊妹,我就會愛護你。

這就好比自己的手上長了一塊爛肉,流膿、流血、很髒,甚至發臭,該怎麼辦?難道一刀把它砍掉嗎?不會的,我要愛護它,為它敷藥、包紮,因為那是我的手啊!只要愛它,不管是髒、是臭、是壞,都覺得好美。所以,怎麼樣才能有平等心?要從「慈悲」著手,才能有平等。

如果你心裡平等,那麼何勞「持戒」?持戒就是不可以這樣、不可以那樣,持戒就是不可以欺負人,不可以害人,不可以侵犯人。比方佛教講「五戒」,戒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(毒品),不殺生,就是對你的生命尊重,不侵犯你的生命;不偷盜,就是對你的財產尊重,不侵犯你的財富;不邪淫,就是對你的身體、名節尊重,不侵犯你,沒有性騷擾;不妄語,是我對你的名譽、信用不侵犯;不飲酒、吸毒,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、智慧不侵犯,而我不吸毒、喝酒,不做壞事,不侵犯別人,對別人也會安全。所以,只要心裡平等、慈悲,就不需要這些戒律了。

「行直何用修禪」,所謂「行直」,就是行為正直。人心時常歪曲,假如我們的心耿直,行為坦蕩、正直,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真就是真,假就是假,也就不用修禪。

「恩則孝養父母」,你要報恩嗎?先看你有沒有孝養父母?報恩要從父母開始。父母之恩比山高、比海深,連父母的恩都不去報恩,即使眾生有什麼恩,朋友有什麼恩,國家、社會有什麼恩,你也不會感受到的。所以,你要報恩嗎?先從「孝養父母」做起。

「義則上下相憐」,你有情有義嗎?對於身邊的長輩、晚輩,你有愛護他們、幫助他們嗎?

「讓則尊卑和睦」,你能謙讓,大家就好相處。不論高貴的人、卑賤的人,你都要待他一樣謙虛,一樣尊重。在一個機關、團體裡,為什麼與人不和?有時候不完全是別人的問題,我們自己也有問題,可能是謙虛不夠,或者謙讓不夠,所以不能和睦。其實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有時候也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,本來根本沒有事,就只是因為講話不當,為了一句話而不和、吵鬧。

比方現在我在講話,有一個人走進來,他必定是有什麼困難,或者遇到下雨,或者路上摔了一跤,或者堵車……才會遲到。如果有人跟他說:「歡迎、歡迎,這裡請坐,還有位子。」他會覺得很安心。但是一般人的反應都不是這樣,而是說:「你幹嘛現在才到?」那個人聽了也就不歡喜。

又例如,我在掃地,你坐在旁邊,原本那也沒有什麼關係,又或者你可以表示一下問候,對我說:「你辛苦了,休息一下不要緊。」就不會有掛礙。可是一般人總會說:「喂!我每次掃地,你就坐在那裡,你是來幹什麼的?」他要說理由,當然就要吵架了,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想要維護自己的。如果能夠不說理由,「這是我的錯,我感到自己錯了!我不對,我應該謙讓。」這樣就天下太平了。

「忍則眾惡無喧」,你能夠忍耐一點,所有的不好,就都不會再有了,「忍」是很奇妙的。各位老師!你們到哪裡去,或許有的人會說:「歡迎、歡迎!」有的地方就沒有,或者有的人還反對,或者學生惹你生氣,講話沒有禮貌,動作沒有禮貌,你怎麼辦?忍耐。就是做夫妻的,雙方也是要忍耐,父母子女之間,彼此也都要忍耐。

過去我們佛教學院的學生,同學之間有了問題,找老師評論。老師說:「你忍耐一點。」他說:「忍耐、忍耐,除了忍耐,就沒有別的辦法嗎?我去找師父。」他來找我了,我也沒有別的高明辦法,我還是說:「你忍耐一點。」

實在說,在這個世間上,「忍」就是力量。有的人挑十斤重就挑不動,而我能挑五十斤、一百斤,就表示我有力量,能忍耐這個「壓力」。

佛教的「忍」,不光是一個忍渴、忍難、忍飢、忍冷、忍氣而已。忍是什麼?忍是擔當、是負責、是接受、是化解、是消除。所以,佛教講「生忍、法忍、無生法忍」。

所謂「生忍」,就是我有生命,我要生存,就要忍;我有生命,我要生存,就必須接受宇宙的一切,要能擔當、能負責,要有力量可以化解,把不好的消除。

「生忍」不夠,還要「法忍」,法忍就是對於世界上的譏諷毀譽、人情冷暖,都可以化解,可以接受,可以擔當。

甚至還要「無生法忍」,比方你講怪罪我的話,我心裡沒有聽到,也就沒有事,一切法不生不滅。

「苦口」的,的確是「良藥」;「逆耳」的,當然是「忠言」、忠告;能「改過」,慚愧、懺悔,有羞恥心,「必生智慧」。在佛教裡,不會把改過、懺悔看成是不好,反而有一句稱讚的話說:「慚恥之服,無上莊嚴。」慚愧、羞恥就好像一件衣服,穿在身上會很莊嚴。

「護短心內非賢」,例如我不小心把這個茶杯打破了,你們坐在那裡看到了,可能有人心裡會想:「這麼粗魯!茶杯好好的,怎麼這樣把它打破了呢?」假如我對各位說:「對不起!剛才不小心,袖子揮到杯子,把杯子打破了。」你們聽了感覺怎麼樣?一定是說:「沒關係,不過是一個茶杯而已。」

小孩犯錯了,媽媽要打他,他趕快說:「媽媽,我下次不敢了。」還會挨打嗎?所以,認錯很好,是一種道德。在學校的教育裡,這麼好的品德沒有學到,很可惜,現在能夠在佛教裡,學認錯、學懺悔、學改過,實在好得不得了。

「日用常行饒益」,所謂「日用」,也就是我們每天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生活所需。這是說,凡事不一定都要為自己圖利,所謂「犧牲享受,享受犧牲」、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,能夠給人歡喜,自己也會歡喜。

「成道非由施錢」,成道不只是布施錢財,這沒有什麼了不起,我們不也常看到有些人布施不如法?例如有人來化緣,施者一面給他一百塊錢,一面口裡卻說:「拿去、拿去,下次不要再來了哦!」像這樣有什麼意思呢?所以,在佛教講,要用恭敬心給人。

或者有的人說:「喂!替我寫個名字,這是我捐獻的。」「我捐了多少,怎麼你都沒有對我表示感謝?」其實,財施是有限的,不一定要施錢,你也可以出力,像是做義工,出力比出錢好。或者你說:「我沒有力氣。」你也可以說好話。如果不會說好話,也沒關係,可以出心。例如你做好事、你說好話、你布施,我感到歡喜,可能我比你更有功德,因為你雖然布施,但不歡喜;出力,但不高興。真正的學佛,不是一定要用錢財布施,而是要歡喜。

「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?」菩提只要向心裡找尋,何須向外去求呢?真正的寶藏在我們的心裡。心如工廠,能出產好多東西;心如寶藏,裡面的東西好多,智慧、慈悲、道德……都在我們的心裡,要去把它挖掘出來。

「聽說依此修行,天堂只在目前」,你聽到這樣的說法,而能夠依著修行,那麼天堂就在眼前。

以前唱戲都會有個開鑼集眾,過去我們出去做一些通俗講演的時候,就用唱歌的方式來集眾。社會上一般集會,早到的人總是苦苦等待,有的人心裡會想:「我何必呢?時間到了再出現,遲到幾分鐘不要緊。」所以,慢慢地,也就養成中國社會不守時的習慣。我一下子改不了這個社會風氣,不過我想總可以改善,像八點鐘的集合,七點五十分我們就開始唱歌,你要來聽也好,不來聽也好,總之讓早來的人有點節目參與。即使沒有聽到唱歌,也沒關係,主題會在八點開講。也因為這樣,我設計了很多的大佛法語。

現在,我們請慈容法師用各種曲調唱給大家聽,黃梅調、揚州調……什麼調都不要緊。

慈容法師:七個字的法語,與各種調子都很容易配合。不過,主要還是要看場合。如果我們唱的是比較生疏或佛教專門的曲調,一般人就沒有辦法跟得上。為了讓大家都能跟得上,還是要找大家都會唱的,比如山歌調,這普遍大家都會唱,即使不會唱,至少也能哼一哼。

唱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,若無閒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

唱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
唱:千錘百鍊出深山,烈火焚燒莫等閒,粉身碎骨都無怨,留得清白在人間。

唱:休將自己心田昧,莫把他人過失揚,謹慎應酬無懊惱,耐煩做事好商量。

唱:慈悲喜捨遍法界,惜福結緣利人天,禪淨戒行平等忍,慚愧感恩大願心。

現在再用黃梅調唱師父的〈十修歌〉:

一修人我不計較,二修彼此不比較,

三修處事有禮貌,四修見人要微笑,

五修吃虧不要緊,六修待人要厚道,

七修心內無煩惱,八修口中都說好,

九修所交皆君子,十修大家成佛道,

若是人人能十修,佛國淨土樂逍遙。

假如逢年過節,也可以用〈恭喜恭喜〉調來唱。

大師:第一首偈子是無門和尚作的,春天有百花,秋天月亮很光明,夏天有涼風,冬天有雪,假如你心中沒有掛礙,那就是人間好時節!

跟大家講一個小故事:有一位年輕的男士結婚了,逢人就說:「結婚真好!」人家問他:「怎麼個好法?」他說:「我現在下班回家,一開門,太太就會拿拖鞋給我穿;進到房子裡,小狗就會圍著我汪汪叫。啊!有家,有太太,真好!」

可是一年以後呢?他說:「結婚痛苦不堪。」為什麼呢?他說:「現在回家,門一打開,不是太太拿拖鞋給我穿,是小狗銜拖鞋給我穿;進到屋子裡,不是小狗汪汪叫,是太太圍著我汪汪叫。叫什麼呢?說沒有洋房、汽車,不能升官、發財。啊!苦不堪言。」

一個有學問、道德的人就對他說:「青年朋友,聽你這麼說,你應該是要繼續歡喜,不必煩惱的。」青年回答:「我怎麼能不煩惱呢?」這個人就說:「現在你回到屋子裡去,打開門,雖然沒有太太拿拖鞋給你穿,但是有小狗銜拖鞋給你穿,一樣有拖鞋穿啊!你進到屋子裡,沒有小狗圍著你汪汪叫,但是有太太圍著你汪汪叫,一樣有汪汪叫啊!青年朋友,告訴你,要這個世間不變化是不可能的,無常的世間是會變的,重要的是,你的心要不變,那麼什麼事都是快樂的事。」

第二首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
在台灣,也有農人插秧,每當插秧的時候,都是一步一步往後退,退到最後,一田的秧苗就種好了。這就是「以退為進」的人生。

人生,前面的半個,大家都拚命地往前爭,擠得頭破血流;其實後面還有半個,回頭看看後面的那半個,也不差。就像五十年前我剛到台灣的時候是在台北,這個地方人文薈萃,可是大家爭執不已,後來我就到南部來。南部真好,沒有人爭,南部的出家人都好和平,我在這裡建設佛光山,從來沒有受過他們一點歧視、打擊,大家都是互相幫助,所以我常說「以退為進」、「以無為有」,真是妙趣無窮。

「千錘百鍊出深山」,講的是石灰,經過千錘百鍊開採出來,「烈火焚燒莫等閒,粉身碎骨都無怨」,為什麼?因為要「留得清白在人間」。

「休將自己心田昧,莫把他人過失揚」,不要宣揚人家的過失。「謹慎應酬無懊惱」,謹慎待人處事、應酬就不會懊惱,「耐煩做事好商量」。

在〈佛光四句偈〉中,「慈悲喜捨」是自利,「惜福結緣」是利他,「禪淨戒行」之外,重要的是學習一個「平等」心,平等的智慧,懂得「慚愧感恩大願心」。這首偈語主要教我們怎麼修行,可以說佛法妙義都在這裡面表達了。

這堂課還有半個小時,大家有什麼話都可以講,由你們跟我說,比較能談出問題。現在的教育方式,是上下互動,不是一個人在台上唱獨角戲,這樣不精采。各位有什麼話跟我談嗎?不要顧忌什麼,也不用怕問的話有什麼不對,在我們這裡,沒有這許多掛礙。

提問一:佛光山以文教開始,尤其注重人才培育,當今幼稚教育固然非常重要,素質也一直在提升,但教師薪資仍然相當低落,而且普遍不受重視,地位無法升級,取得教師合格證也很難,使得有心於幼稚教育的人,有深深的無力感。大師是否能在高雄開設幼稚園?

大師:佛光山是怎麼建起來的?實在說,第一是靠文化事業,第二就是辦教育。我剛到台灣的時候,因為不會唱誦念經,大部分都是靠寫書、賣書度日。像《釋迦牟尼佛傳》、《玉琳國師》,自覺寫得都不大好,但是在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卻出了好幾十版。我一生都沒有用過錢,忽然間有那麼多錢送來,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?於是就用來辦了幼稚園。

幼稚園辦了幾年後,就有了佛學院。慢慢地,因為教室空間有限,我們還一度把佛學院的教室設在納骨堂裡。那麼在幼稚園逐漸有了收入之後,就用來買土地建佛光山。所以,佛光山的創建,與幼稚園很有關係。

現在佛光山還有許多幼稚園,像宜蘭慈愛幼稚園、台南慈航幼稚園、善化慧慈幼稚園。尤其在新營有個小天星幼稚園,歡迎各位前往指教。這個幼稚園有個特色,建了一個地下運動場,並且有冷氣設備。因為台灣南部夏天天氣很熱,小孩子沒有地方活動,我們就做了這個地下運動場,高度高,空間大,有七、八百坪,可以容納很多小朋友。

幼稚園教學教得最好的,就屬四十五年前的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。過去,感於幼稚園的師資不足,在宜蘭辦幼稚園的時候,我也曾辦理「幼教師資訓練班」來訓練幼教老師,我最欣賞的是慈惠、慈容法師在幼稚園的教學。像是幼稚園放假前,都會召開一場懇親會,會中有表演節目。我們表演的地點選擇在戲院,一連表演好幾天,為什麼?因為來看的人好多啊!奇怪?別家幼稚園的表演都沒有人看,難道有什麼不同嗎?問題就是出在表演節目的內容。

有的老師教學,一個節目教了一個月都教不好,還說:「小孩子好難教。」但是慈容法師一個禮拜可以教二十個節目。你們從他的教唱中就可以聽得出,他的歌聲不是很好,但是有魄力。什麼魄力?他風琴一彈,說:「張得勝,向前一步!」「不夠,還差一點,再一點。」他一個口令,小朋友就是一個動作。「向左!」你就要向左,「向右!」你就要向右,完全聽他的口令做動作,不能討價還價、投機取巧。

有的老師不是這樣,小朋友不會表演,他就過去拉一把,說:「到這邊來嘛!」「再到那邊去嘛!」小朋友動都不用動,就讓老師拉來拉去。我看過好多位老師教學,能幹不能幹、會教不會教,就看他會不會讓學生自己動腦筋。

說到在高雄辦幼稚園,現在的幼稚園很難辦,怎麼難辦?老師希望待遇高、假期多,可是又不熱心教學。我記得早期幼稚園的老師,都是住在幼稚園裡不回家,在那裡研究教材、教學方法,禮拜六、禮拜天還要進行家庭訪問、召開母姐會,幾乎整個時間都投入在學校裡,沒有放假。放假做什麼?辦幼稚園就是娛樂嘛!但是現在這樣的道理怎麼能講?尤其現在教育部、教育局等主管單位,對教育另有要求,甚至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等等,就更難了。

過去的孩子,在家裡,聽媽媽的話,凡事都說:「我媽媽說,我媽媽最偉大!」到幼稚園,聽老師的話,就變成了「老師說」;中學之後,「我同學說」;到了大學,就改口「我女朋友說」了。

現在的孩子不是這樣子,他不說「老師說」,自我、頑皮,比較難教。這對一般年輕的、初出道的女性老師來說,經驗上可能就不夠來應付他們。

在國外,從事幼稚園教育的老師,比大學教授的待遇還要高,因為國家重視幼教教育,老師是專家。像我們在溫哥華辦了一間好大的托兒所,但評鑑委員只准許招收十六個學生,而且要有四個老師。我負擔不起,辦了五年以後,只好關閉。

在我的理想,教育是從幼稚園辦到研究所。最近,我們在埔里有一片五甲的土地,預計將幼稚園、小學、中學辦在一起,正在著手進行中。我倒不是想到以教育起家的問題,不過,教育是國家社會的基礎、根本,這個國家有沒有辦法就看教育。也承蒙有人說:「在佛教裡,有人辦事業,甚至做善事,卻都沒有傳承,但佛光山辦教育,這是有傳承的,從一屆、兩屆、三屆,一代、二代、三代……」

要求別人很難,先從佛光山要求起,假如各位有意願,請給我們多多鞭策。

提問二:請問大師,如何培養孩子具有幽默感以及慈悲心?又如何在親子之間具有溝通和良好的互動關係?

大師:現代教育有些錯誤的地方,比如有一首歌叫「哥哥爸爸真偉大」,這是錯誤教學。怎麼說?現在的孩子認為哥哥爸爸真偉大,怎麼偉大?要買什麼就有什麼。換作別人呢?什麼辦法都沒有,還會偉大嗎?「可是我就是要錢買東西啊!不買給我,我就偷、就搶,我也要偉大啊!」

我認為,這首歌應該改成「爸爸媽媽真辛苦」。做爸爸的,對兒子說:「兒子啊!最近爸爸生意不好,不賺錢,跟張家、王家借了一些錢,你先拿去學校註冊。爸爸沒有用,兒子你要爭氣啊!」兒子一聽,就會想:「拿爸爸借來的錢註冊,我一定要好好讀書。」

做媽媽的,早上醒來胃痛,身體不舒服,精神不好,還是炒飯做了便當。他說:「孩子啊!媽媽今天不舒服,只買了些小菜,做了便當,讓你帶去學校吃。」你想,這個孩子吃便當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心情?感念父母的恩惠啊!他會想:「爸爸媽媽真辛苦,我要孝順他們。」這麼一來,也就能養成他們從小孝順的習慣。

現在有些小孩使壞,有時候並不是他本身素質不好,而是爸爸媽媽的問題。比方,媽媽對鄰居說:「張太太,你家的小寶好聰明、好能幹,我家的小三子沒出息哦!」這下好了,小孩子一聽,心想:「反正我就是沒出息!」為了一句兒戲的話,他就真的壞給你看了。

我認為今天的父母教導兒女,語言太多、方式太老套,兒女就不歡喜。所以,父母話不要太多,還要言出必行,說一是一,說二是二,尤其要保護他們的尊嚴;現在有些小孩的尊嚴,都給父母糟蹋了。

學習、教育也不完全都是在家庭裡,也在學校裡。我有一個大陸朋友,在台灣結婚後,生了一個兒子,聰明得不得了,一直向我炫耀他的兒子如何優秀。可是上了大學後,情況就不行了,還面臨留級的窘境。當時,我認識淡江大學商學院的院長,他就找我幫忙說情,請求不要讓他的兒子留級。我問他:「為什麼那麼聰明的孩子,忽然就留級了?」原來,他兒子在高三畢業的那年,有一次鈕扣沒扣好,教官要他罰站,一面還罵他、羞辱他。我那個朋友說:「我的兒子一生就是為了『形象』,討好老師、學校,今天卻為了一顆鈕扣扣錯,而受到這樣的羞辱,覺得好學生太難做了,乾脆就不要做好學生。兒子說:『你看!那個壞學生多有辦法……』」就這樣,從此他不再用功,性情也變壞了,雖然考取大學,最後還是要留級。

所以,父母、老師對小孩的教育,我贊成「以鼓勵代替責備」、「以愛心代替喝斥」。

我個人受的是專制、虐待、非人道的教育,即使受到委屈、打罵,也不准講理由。例如,我十二歲出家,那時候還只是個小孩,喜歡講話,我才講一句話,「啪!」老師一個耳光就下來了,說:「這裡有你講話的資格嗎?」我心想:「對啊!這是教室、禮堂、佛殿,哪裡有我講話的餘地。好,不講!」我曾經最長一年的時間不講話。這對我也很好,不講話,就好像製作醬油、醃醬瓜一樣,罈口封得密,時間一久,就會更香。

修道講「眼觀鼻,鼻觀心」,但是小孩子總會好奇,有時眼睛瞪大看一下,被老師看到,又是一個耳光:「看什麼?什麼是你的?」我想:「對的,這不是我的啊!不看。」從此我不向外看。長期下來,讓我不看路也能走路,到現在,我走路、上下都是用心眼看,不一定用肉眼。

我患有多年的糖尿病,眼睛不好,不過沒關係,我也有預備,如果眼睛瞎了,我可以用心眼。

我受戒的時候,一排老師口試,問:「你來受戒,是你自己要來,還是師父要你來?」我當然說:「是我自己要來的。」老師拿起一把藤條就打,打得我金星直冒。打過以後,老師說:「你膽大啊?沒有師父允許叫你來,你自己就來受戒!」我心想:「哎喲!怎麼不講師父叫的,打得也對啊!」

到了第二個老師口試,同樣的問題:「你來受戒,是自己要來,還是師父要你來?」打了一次,有經驗了,我就說:「老師慈悲,是師父叫我來的。」老師拿起藤條又打,打了以後,說:「哦!好在師父叫你,如果師父不叫你,你就不來受戒啊?」想想,打得也對。

第三個老師,又是同樣的問題:「你來受戒,是你自己要來,還是師父要你來?」有了兩次經驗,就更會說了,我回答:「老師慈悲,師父叫我來,我自己也要來。」你以為這樣就沒有錯了嗎?還是打。打過以後,老師說:「你很滑頭,很調皮。」到最後,老師再問,我就不回答了,「老師,你要打就打吧!」橫豎我這樣說也打,那樣說也打,乾脆給你打了。

我受過最難堪的打罵,所謂「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」,不過,在無理的面前,都能服從了,將來在真理之前,還會不服從嗎?在無情無義的對待下,你都能服氣了,將來在有情有義的人間,還會不好嗎?我是從「無理對有理」、「無情對有情」這樣的教育中出來的,一直到現在,我都很感念,覺得自己很幸福,好在有過那樣的訓練。

前幾年我回大陸,那些老師有的還在世,都已經八、九十歲了,我也孝養他們,甚至有的還每月給予供養,感謝當初他們那樣子對我,真是大慈悲呀!為什麼?難道打我的時候,他們心裡不痛,不難過嗎?那是為了對我慈悲,是更加的慈悲啊!

像我這種性格,面對困難,經常是逆來順受,看成是當然的,打罵是當然的,冤枉委屈是當然的,一句「當然的」,真是讓我的人生不一樣。

所以,剛才說,要怎麼樣教育孩子,如何把孩子教好?這也要看這個孩子是什麼樣的根性。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有一個譬喻,有四種馬,上等的馬,你朝牠一喝,牠就走了;二等的馬,鞭子一揚,牠也走了;三等的馬,你朝牠打一下,牠才趕快走;最差的馬,你打牠一下,牠睡下來不走。教育,就要看他是什麼材料,孔子說:「孺子可教也。」要能受教才行啊!佛教說觀機逗教,也是相同的意思。

也不要逼小孩。在佛光山,曾經有一個孩子到了小學四年級,還不會寫名字,被送到我這裡來。那時候山上人少,我還年輕,喜歡打籃球,他一看到球就怕,我就慢慢地帶著他打籃球,後來看到別人打球的時候,偶爾他也會玩一下。到最後,他成了我們佛光山沙彌班籃球選手,打敗陸軍官校、成功大學球隊,佛光山大雄寶殿裡所有的電燈,也都是他安裝的。

過去我把他送去興田國民小學讀書,但是他天天給老師打,我就不再送去了。我送孩子去學校是要讀書的,怎麼老是給人打的?因為他不會念書,我就把他安排在佛學院裡,跟隨年紀大一點的學生念書。只是說,他哪裡會念?從早上第一節課開始,他就睡覺,一直睡到下午,課統統上完了,他就有精神玩了。

屏東有一位會性法師在我們這裡教書,就跟我說:「那個小子不可以到我的教室來喔!」我說:「小孩子嘛,你不讓他上課,要叫他到哪裡去呢?」「他都是睡覺。」我說:「哎!法師,這麼小的小孩,他一天能坐在教室裡睡上六個鐘頭,功力很高耶!你能嗎?」

人家說「媳婦熬成婆」,到了哪一天,媳婦也像婆婆一樣嚴厲。像我這樣的出家人,過去受到那樣嚴厲的教育,對信仰還是深信不疑;可是時代不一樣了,要我把所受的教育橫加於人,倒不一定要這樣,現代人有現代人的需要,總之要﹁觀機逗教﹂。

提問三:我常常跟同事發生宗教問題上的爭執,因為他是基督徒。他說,只有耶穌在死後三天復活才是神,沒有一個宗教的神可以在死後復活。他這種說法,不知道是不是正確?

大師:「正確」就沒有事了,不必去辯論。

提問四:在人我是非中,如何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?

大師:《金剛經》的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是很深的道理。各位大家住在哪裡?住在金錢上,金錢發生變化了,股票跌停板,怎麼辦?住在感情上,感情發生變化了,怎麼辦?住在家裡,現在不能回家了,你就不安心,就會掛念。

所謂「應無所住」,像我們出家無家,到處都可以為家。或許你們看到我們,會覺得我們好可憐哦!其實﹁出家無家處處家﹂。你們有家不一定好,假如今天不回家,可能家庭就出現問題,但是我們不會,哪裡都可以去,雖然沒有金錢,沒有愛情,不過「無」裡面更好。

常有人問,佛光山是怎麼建起來的?從「無」、從「沒有」而來。所以,毀謗佛光山最厲害的一句話是:「他們很有錢。」如果很有錢,大家就不會捐獻了。實在講,佛光山沒有錢。

太陽住在哪裡?住在虛空裡。你不用替太陽掛念,陽光自會普照十方。我們大家以「無」為住,就能﹁無所不住﹂,無所為,不執著。放棄後面的一步,就能向前。

提問五:把超度的錢,拿來布施供養三寶,功德何者殊勝?

大師:你歡喜就可以了。歡喜超度就超度,歡喜供養三寶就供養三寶;就像你歡喜麵包就買麵包,各有所愛,不必比較。功德的有無是自己在分別,不要比較,供養有供養的功德,布施有布施的功德,超度有超度的功德,等於你買鞋子、買襪子、買褲子、燙頭髮、修指甲……統統都好。你說,哪樣比較好?都好。

提問六:如何讓家人信佛?

大師:幾十年前,有一位省立高中的教務主任,他在台灣唯一的叔父七、八十歲了,教太極拳。叔父過七十歲生日,信仰基督教的侄兒要來向他拜壽。叔父說:「啊!不要送什麼,替我在阿彌陀佛面前念十句『阿彌陀佛』,我就很歡喜了。」他聽了很生氣,說:「我是不拜偶像的。」說完,拂袖而去。

我那時候在宜蘭,每個禮拜三、禮拜六,都會看到他坐在台下聽我講經。他一連聽了五、六年的經,我都沒有同他講話,但是有一天舉行皈依三寶典禮,他也皈依了,我說:「熊老師,恭喜!恭喜!你今天怎麼皈依了?」他說:「奇怪,幾年來,為什麼你不叫我信佛教?」我不叫他信佛教,他反而皈依三寶,由此可知尊重人的重要啊!

常常有人跟我說天主教如何如何好,我都說:「真的,天主教很好!如果不好,怎麼會有人相信呢?」但是,你說佛教不好,我也不會同你辯論,這是因為你不懂啊!我如果和你辯論,各說各話做什麼?不說最好。所以,基本上,我不認為什麼人說好就是好,說壞就是壞,這是不一定的,是非自有公理,真理必定有它的條件,要有普遍性、必然性、平等性。如果別人講的話不合乎普遍性、必然性、平等性,也就不是真理,不必和他計較。

提問七:如何消災增福慧?

大師:「解鈴還須繫鈴人」,你想要消災解厄,要靠自己。「三界唯心,萬法唯識」,一切都是自己所造。世間必定有因果,天下人都可以冤枉我、欺負我,但因果不會辜負我,因果是必然的。有人說:「這個好人怎麼都沒有好報呢?」即使他是一個好人,但是借了銀行的錢也不能不還;「那個壞人享受榮華富貴,怎麼都沒有因果報應呢?」他是壞人,不過他在銀行裡有存款,銀行也不能因為這個人不好,就不給他領錢啊!

所以,因果不是只看眼前。有的人吃齋、拜佛,遇到股票跌停板,就說:「因果怎麼沒有報應?我都有吃齋、拜菩薩啊!」菩薩不是你的經紀人,不能保佑你的財產啊!你要曉得,財富有財富的因果,信仰有信仰的因果,健康有健康的因果,道德有道德的因果,怎麼能拿信仰的因果而想發財的事情呢?種瓜怎麼會得豆呢?這不合因果啊!所以,這只是一般人不懂因果,並不是沒有因果。我自己感覺到,佛祖可以不信,但「因果」不可以不信,因果是一個自然的理則,如是因感如是果,這是必然的。

提問八:父母常常睡不著覺,應該如何改善?

大師:睡覺是不能代替的。當然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傳授、改進。比方睡眠不好的人,可以洗腳或洗澡,洗腳的效果又比洗澡好,用熱水泡腳後再睡覺,對改善睡眠有用!另外,用佛教的方法,觀想光明廣大無邊,可以很快睡著;把念佛當唱兒歌,也會很快睡著;或者思考很難的問題,就像有的年輕人睡不著覺,拿本英文書來念,很快地就入睡了一樣。

關於睡不著的問題,很奇怪,我也不懂,不過我想大概與生理上,或者太空閒有關係。像我,就嫌太會睡了,無論坐在那裡,或是站在那裡,都可以睡,連走路都能睡覺。〈爐香讚〉唱到「香雲蓋菩薩摩訶薩」,拜下去的時候,不是很久嗎?不怕你們笑,我一拜下去,就睡著了。這是要有功力的,不然拜下去不知道要爬起來,那不是很難看嗎?時間一到,自然就會爬起來,這才有資格睡覺啊!所以,我對有人睡不著不能了解。

我現在傳授一個方法,睡不著的時候,可以用手輕輕碰觸鼻子、眉毛、皮膚。那很癢啊!因為很癢,你就會感覺到無奈。無奈怎麼辦?睡覺就好了。所以這也會有點效果。

或者倒數數字也可以。一般人都是正數:一、二、三、四……那很容易,但是你要倒數,從一百開始,一百、九十九、九十八……不能錯亂,它會幫助你精神集中、意志統一,很快就會睡著。

總之,還是要靠自己的因果!別人念佛你不念,別人倒數你不數,那也沒有用,還是別人的。

剛才講的讀書會,有賴大家幫忙,我也有興趣,我可以參加讀書會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