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64 我們需要什麼力量?

於佛學院週會勉勵開示

時間:一九七四年五月

地點: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

各位同學:

我們一個人自從來到世間後,經過嬰兒期至慢慢學習走路、認識環境,而增強各種抵抗世間外在一切的力量。我們學道也是要學習一種法力,所謂法力無邊,佛與眾生之所以不同,是因為「佛力不可思議」啊!

今天我利用週會的短短時間,來說明一個問題||「我們需要什麼力量?」在這裡,我倒不是要大家有多大的力量去搬運水泥或磚瓦,也不是要大家有多大的武力去與惡人打架。我覺得今日的佛教青年,至少首先需要有六種力量:

第一:自制力

我們在修道旅途中,所遇到的人事、情緒、以及面對雜染多變的世間,必須有自制的力量。有時候在情緒上有了波動,就不能自制;或在人事上有了糾紛,就不能自制。對於人情的冷暖、物質的誘惑,如果不用自制力,絕不能達到學佛的目的。眼見有些人,因為不能自制,而退失道念;因為不能自制,而自甘墮落。可見得「自制力」對一個人的重要性。

同學們!你們在學業上要想成就、道業上要想立根,當不可隨境所轉,更不可一點自制的力量都沒有。因為這個五濁世間,哪裡能給我們事事如意呢?所以必須在平常養成自制力來克服一切。我們對不好的朋友、不喜歡的事情,也要想方法去適應,克制自己的好惡,融和萬事萬物。在團體中沒有個人的自由,應當遵守團體規約,以團體為重,才能增長道業及學業。像這些,都是要用自制力來克制自己。每一個人可以是自己最好的管理師、最佳的工程師,所以你要用很好的方法來管理克制自己,創造完美的自我。

在生活之中,難免有各種煩惱的誘惑,以及人事的紛擾,但我覺得有自制的力量,就可以克服、適應過去。故我認為青年學子,在學道的過程中,應先養成自制的力量。

第二:辨別力

一個人在世間上,認識環境、接待事物,辨別力可說是先決的必要條件。在我們眼前的是是非非、善善惡惡,如果沒有辨別的能力,則是非不明、善惡不辨。以是為非、以非為是;以善為惡、以惡為善。所以多少人在苦惱中、在無明裡,一生恍恍惚惚地過去。滿腹的煩惱、滿心的不平,這主要是自己沒有辨別力。

辨別力是要有高深的智慧,以及淵博的常識為基礎。但最主要的還是先遵從善知識的指引,及依照師長的教導。如果不依善知識的指引,又不重視師長的教導,而你自我固執,生出邪知邪見,那就是有多動聽的言語、多高明的妙理,對你也不能有所幫助。所以,沒有辨別力,就不能明白是非善惡,就不能淨化自己、增進自己,雖然穿佛衣、吃佛飯,則永遠不能通達佛法。

在今日這個複雜的社會裡,到處是顛倒是非、到處是黑白不分,如果沒有辨別力,則不能了解一切善惡好壞。然我們辨別是非善惡,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,對事、對理、對人要客觀地了解,才能認清一切真相。更進一步說明,大家在初學的階段,最要緊的是依著善知識的指導、信任善知識,這樣能幫助你增長對一切是非善惡的辨別力。設若自己沒有辨別力,又不信任善知識的引導,就是再有力量的人也無法救度你。我希望同學們,如果你們想要將來有認識世間一切真相的能力,自己應當培養辨別力!

第三:忍耐力

《堅意經》說:「沙門賢者,以忍為先。」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,有所謂稱、譏、毀、譽、利、衰、苦、樂等八風。平常我們忍耐別人的譏毀與苦衰,但更進者要能忍耐稱譽、利樂,苦固然要忍,樂也要忍。如果不能養成忍耐的修養,你就會永遠受人控制和誤導。你們不能忍受小名小利,則不容易更求上進,對苦衰的不能忍受,就會自暴自棄;對樂的不能忍受,就會得意猖狂、樂極生悲。所以對人和事要有忍耐力。一切事,退一步想,海闊天空;讓一步路,天地太平;忍一句話,禍根不生;耐一時苦,火成甘露。

因此,世間上最大之力是忍耐。《佛遺教經》云:「忍之為德,雖持戒苦行所不能及。能行忍者,名為有力大人。」又《四十二章經》說:「忍耐多力也,不懷惡故,兼加安健。忍者無惡,必為人所尊。」所以,雖然有目前的挫折,只要能忍,就會求得最後的勝利。最後的勝利,才是真理的勝利。各位發心學佛,應先有自我犧牲的慈心悲願,才能養成一種忍耐的力量。沒有佛法的忍耐,就不是忍耐的真義。要知道「忍耐」並不是懦弱的表現,而是力量的儲備。所以說「忍耐」是智者的行為、是仁者的表現、是勇者的力量!

你們大家都是佛教的中堅分子,荷擔如來弘法利生的家業,任重道遠。我希望你們能從忍耐中去培養無比的力量,從忍耐中培養人格的莊嚴。

第四:精進力

同學們大概都聽過龜、兔賽跑的故事吧!龜以其不眠不休的精神,故能得到最後勝利;兔因一時懈怠,反勝為敗。以實力而言,龜是無法和兔相抗衡的。然而,龜竟能勝兔,我們得到一個很好的啟示。成功,不在於先天的優劣,而是在於本身的努力與否。

「努力」,固然要緊,但盲目、錯誤的努力,對事情不但無益而且有害。因此,在佛教裡主張「精進」,精進的意思,就是正確、合理的努力。

修行人欲成就道業,那就必須具備「精進力」了。一旦精進力發揮,就能克服種種煩惱、障礙,因為精進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,任何人無法阻擋。昔日阿那律尊者因七天七夜精進,雖到了雙眼失明的地步,卻也因此證果並得金剛照明三昧。

正在修學中的同學們,能不具備精進力嗎?學問、道業並非一蹴可及,正像黃金雖有,卻埋藏在沙土中,還待我們努力地去挖鑿。所謂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哪得梅花撲鼻香」,希望同學們不要忘了「精進力」的重要。

第五:自依力

各位同學都是發心到這裡學佛的,佛,其實就是我們人人具備的本性。因此,學佛並不是向外求的,要相信自己就有不可思議、不可磨滅的力量,要把它開發出來。凡是學佛的人,都應具備「自依力」,有了這堅強、獨立的精神,然後才可以談到弘法利生。

尤其,既然割愛辭親踏上自度度人的大道,更應時時提醒自己「一切眾生受苦,正待我而濟拔」。如果本身不夠堅強、獨立,又如何濟拔眾生呢?因此,既已出家,不可欠缺「自依力」。像一棵大樹,其根若扎實,不怕枝葉受強風之摧打。我們有了「自依力」,修行道上才能穩當、健步,進而扶助別人。經云:「自依止、法依止、莫異依止。」可見修道之人,不可忽視自己潛在的力量,不必渴望人眾的憐憫,須自己恆具自立的精神,不可時存仰賴他人之念,要時時想到,我應該幫助別人、不必別人來幫助自己。世界上最可憐的人,就是對自己失去信心者。同學們,學佛就是向自己的佛性學習,希望你們今後不忘「自依力」。

第六:慈悲力

今日的佛教,只喊口號,不重實際;只說空話,不務正事;只為自我,不知普濟。對國家一無貢獻,對眾生一無擔當,我們自問,能將自己的擁有與眾生共享嗎?這都是我們不能發揮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的精神。

佛教本是時代的先覺者,如今反成為時代的落伍者。我們做為這個時代的佛教青年,還不快點發心,將身心奉獻國家、社會嗎?我們先將自己的精神武裝起來、心理建設起來,我們要對眾生給予安慰,對佛教給予報效。許多經論中教我們,要有諸佛菩薩的慈悲大力,用來攝受眾生、饒益有情。

今天由於時間關係,只以六點來和大家共勉。最後,我希望各位同學,應當:

一、以自制力來克制感情和煩惱;

二、以辨別力來明白是非及善惡;

三、以忍耐力來承受榮辱及苦樂;

四、以精進力來向上奮發及前進;

五、以自依力來健全自己及他人;

六、以慈悲力來攝受社會及眾生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