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34 殯葬改革

「20e世紀殯葬改革研討會」開幕

時間:二○○一年五月廿六日

地點: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

內政部張(博雅)部長、各位立委先生、女士,大家好!

由內政部主辦的「20e世紀殯葬改革研討會」,將一般人不敢提及的喪葬改革的理念向社會大眾發表,實在是淨化社會人心的一大進步。

歷朝君王、政界人士都不願意觸碰這個話題,因為有太多的爭議;甚至有錢有勢者,死後還要一群陪葬的犧牲者。直到明朝朱元璋將陪葬制度廢除,才遏止這項不人道的習俗。

人生時貪心,死後要土地;好的土地都被死人占去了,那活人何處去?所以現在有人倡導樹葬、天葬、火葬、海葬等各種方式。台灣適合火葬,目前在各地都有許多納骨塔;甚至四面環海的台灣,又以海葬的方式更能與水中生物結緣。

曾有信徒問我:佛像損壞,經書破舊,應如何處理?我回答用火化方式最佳。現在有人問:人死後水葬或火化是否妥當?其實水火最為清淨。過去「入土為安」的觀念,埋葬幾年,後輩要撿骨,多半害怕或有種種顧忌;現在火化放入骨灰罈內,即使一起入睡,也不令人畏懼。而火葬也是歐美先進國家採用最多的殯葬方式。

殯葬的改革,最大的困難在於民間對喪葬的陳舊觀念。如張博雅部長剛才說:生時艱難困苦,死時不易面對。國家社會為解決人民死後的喪葬問題,已經花費了不少的預算,誠可謂「死無葬身之地」。

人死以後,家族內身為長輩者,不是不開口,就是各有主張。面對喪事辦理的繁文縟節,儀式進行中的叩頭膜拜,人說死者難堪,其實兒女的處境更加難堪。

猶記得九十五歲的老母親在洛杉磯過世,我便告訴我的兄弟們:若你們有所主張,那我就不管,全權交給你們處理;若你們不問,那就不要開口。其他的親戚們若有意見,我便告知這是我的母親,如何辦理由我決定。

其實人的生命是不死的,好像杯子裡的水,雖然杯子破了,裡面的水流到桌上,灑在地下,生命之水絲毫不減。

人死亦如移民,從這個娑婆世界,移民到極樂淨土、三十三天,可見死並不是件令人言談色變的事。隨著時代的進步,生死的問題逐漸受到普遍大眾的重視,也把生死的問題提出來探討。目前南華大學所開設的「生死學研究所」,就是專門研究生死的學科。

邱創煥先生的父親往生,六十多位樂隊隊員爭相報名為他父親奏樂。邱創煥先生就說:「經國先生若知道,部長都被喇叭吹跑了。」但親戚們覺得他已當上部長,應該為父親的喪禮多花些錢,於是他找到佛光山,請本山派了六十位法師參加告別式,場面果然壯大莊嚴。其實也不必要六十位法師,像天主教、基督教的神父、牧師也是一人主持喪禮,主要在於不必太過鋪張花費。

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,大家都讚歎他長壽、人瑞。有人問他:「您現在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?」老先生回答:「現在最想做的,就是早點死去。」因為人老如破車,身體老化,實在不堪使用。

正如剛剛主持人所說:人活在世上,要快快樂樂地來,瀟瀟灑灑地走。我曾經對器官捐贈的觀念表示支持,人雖然死了,但身體還有許多器官可以回收再利用,何樂而不為?但現在人老了,身上的器官漸漸老壞不堪使用,應內政部的邀請,也對張部長上任以來熱心於各項公益事業,每次帶動的工作均有聲有色表示回應,所以前來參加「20e世紀殯葬改革研討會」的開幕儀式,一同推動這個有意義、促進社會進步的改革方案。

記得蘇曼殊大師曾說:「踏破芒鞋無覓處,不知何處葬卿卿。」人死後如何處理,實在是件人生的大事。

有人認為死後要和親人埋葬在一起。美國洛杉磯玫瑰陵風景十分秀麗,我們常常推薦給台灣移民到美國的人,但他們反映父母不會英文,沒有辦法和鄰居溝通,於是在玫瑰陵裡面,佛光山就建了一座放置骨灰的殿堂,提供美國的華人一個死後的歸屬,以安身心。

改革社會的陳舊觀念,路途艱鉅,一個正確的道理需要大眾廣為宣傳。喪葬業者了不起,將人死後許多瑣碎的事情都處理妥當,這實在需要大慈悲、大智慧才有辦法完成的。內政部主辦這一次喪葬改革研討會,亦是造福群生、生亡兩利的好事,我們衷心祝盼大會圓滿,阿彌陀佛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