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68 發現因緣的重要

第五屆國際傑出青年英文禪學營

時間:二○○六年七月廿五日

地點: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

各位學員,大家好!

你們剛才演奏的音樂很好聽。慈容法師多年來把佛教的梵唄帶到美洲、歐洲、澳洲,也到中國大陸演出,受到當地宗教局的欣賞,甚至將佛教梵唄帶上國際舞台,在世界各國的國家音樂廳表演。天主教、基督教傳教都是靠唱歌,各位的音樂天分這麼高,又與佛教有因緣,不妨也可以為佛教寫歷史,發心把日本、印度、韓國、中國、西藏等,很多不同的佛教梵唄編輯起來,匯集成一本《世界佛教音樂大全》,對佛教必定是很大的貢獻。

各位從西方來到東方,文化、氣候、風俗習慣都與西方不一樣,學習上應該很辛苦。在佛光山這二十多天裡,有不少法師為大家上佛學課程,在禪學營結束前,大家可以說說自己的觀感、心得,或者有什麼問題也可以提出來,我在這裡為大家解答。

提問一:您在四十年前創辦佛光山的時候,有沒有想過要有計畫的興建許多別分院?

大師:這是沒有計畫的。有的人志向遠大,很早就規劃好興建藍圖,而我們佛光山並沒有什麼計畫。之所以會有分院,是因為早期交通不方便,常常要到台北辦事情,中途肚子餓了,沒有地方去,那時候就想,假如中途有一個分院可以吃飯就好了。所以是為了要吃飯,才建了最早的分院福山寺。

佛光山的發展,雖然不是早就立下的大志大願,不過,我從小在寺院裡長大,養成一個隨緣的性格,一切都是隨著社會大眾的需要發展。佛教說宇宙人生的真理,就是一個「緣」字,別分院的形成,甚至是世界佛教的發展,隨緣很重要。大家來到佛光山,一定是有緣分的,今後大家到各地發展,也會碰上各種因緣,希望各位在人生的旅途上,能發現因緣的重要;人生就是隨順因緣而運轉的。

提問二:請問所謂的佛性是什麼?

大師:剛才你在講話就是在展現你的佛性。美國有一億多個人民,卻只有你們到佛光山來,所以你們的佛性比較強。世界上無論什麼東西都有性格,每一個人也都有他的性格。好比麥克風也有性格,普通的麥克風兩百美金就買得到,好的麥克風則可能要一萬美金才能買到,因為性能不同。你們的性能比較好,所以都跑到佛光山來學佛。

西方的宗教講上帝是萬能的,上帝的性能好到什麼程度、上帝萬能不萬能,這是信仰祂的人才知道。但我所知道的,你們每一個人都是萬能的;從西方來到東方生活也要有能量。好比各位過去在家庭、學校、社會裡都是很活潑、開放的,現在到佛教團體中過著拘謹的生活,一樣能放能收;過去是葷食,現在是素食,能葷能素;可能在佛光山生活的二十多天,經常餓肚子,能飽能餓。將來大家走上社會,凡事能大能小、能前能後、能有能無、能早能晚、能進能退,能這樣,你們的性能就很好,能量就很高。佛教對人的尊重,就像對神一樣,肯定每個人都是萬能的。

佛性是什麼?就是我們能成佛的性能。成佛都能,今後大家要做教授、企業家,還有什麼不能呢?要珍惜我們本自具有的一個寶貝,也就是我們的佛性。

提問三:我們來到佛光山等於是為佛性跨了一小步,將來我們回去之後,請示大師對我們有什麼期許?

大師:將來大家對佛教能有什麼貢獻,這要看緣分,各位可以常與佛光山的道場多聯繫,未來的緣分就會深厚一些。我對大家的期許:

一、編一套《世界佛教音樂大全》,西方人士也會有興趣研究。

二、大家對佛學再深入研究,將來可以在佛光山辦的大學裡當教授,或到世界各地的大學,如:哈佛大學、波士頓大學、哥倫比亞大學等教授佛學課程。

三、在社會各階層傳播一些佛教的書籍、道理,提升每一個人的心靈。

西方人士很注重人體的健康,也有一些人重視世界環保的問題,不過,內在的心靈一樣也需要飲食、保養、昇華。語言要環保,說好話;心靈要環保,要淨化,各位在這方面應多提供給西方社會的人民。只要有緣分,未來可貢獻佛教的地方就會很多。

提問四:請問大師,有什麼禪門公案是您喜歡的?

大師:佛門公案太多了,不知道哪個最好。不過,我可以說幾個給大家聽,看大家喜歡哪一個。

1.趙州小便去

有信徒問趙州禪師:「怎樣才能開悟?」假如有人問我們,我們可能要花上一、兩個小時來解釋,但是禪不重視講說。趙州禪師怎麼回答呢?他說:「我沒有時間回答,我要去小便。」禪師走了幾步路就停下來,回頭對大家說:「連小便這一點兒小事都要我自己去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你們能代替我去小便嗎?你們問我怎麼開悟,我能代替你們開悟嗎?因此,所有的問題都要靠自己去解決。

2.佛心與牛糞心

蘇東坡是宋朝有名的學者,文才可媲美為中國的莎士比亞。蘇東坡歡喜參禪,有一次和佛印禪師一起打坐,蘇東坡問道:「禪師,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?」

佛印禪師回答他:「你像一尊佛。」禪坐的樣子就跟佛像一樣。稱讚他像一尊佛,蘇東坡當然很高興。

過了一會兒,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:「大學士,我坐在這裡像什麼?」

蘇東坡心裡想,這個老和尚平常都是講些貶抑我的話,今天就來跟他開個玩笑。於是蘇東坡就說:「你像一堆牛糞。」佛印禪師聽了,不但沒有生氣,而且很高興。

蘇東坡回到家就跟妹妹說:「我今天終於贏了佛印禪師。」

妹妹問:「你怎麼贏佛印禪師的?」

蘇東坡說:「他說我像一尊佛,我說他像一堆牛糞。」

妹妹一聽就說:「哥哥,你輸光了。人家心存的是佛,當然看人都是佛;你心中都是牛糞,所以看人都是牛糞。」

3.一屁打過江

中國有一條長江,蘇東坡在江的這頭,佛印禪師在對岸的金山寺。有一天蘇東坡做了一首詩,想向佛印禪師表現他的修行境界,這首詩寫得很微妙:「稽首天中天,毫光照大千,八風吹不動,端坐紫金蓮。」

世間上有八種經常會遇上的境界,稱為「八風」,它們像風一樣會搖動我們的心。比方受到別人稱讚就會很歡喜,遭到批評就不歡喜;得獎了很歡喜,失去了東西就不歡喜等,這八種風分別是稱、譏、毀、譽、利、衰、苦、樂。而蘇東坡的這首詩要表達的就是自己已經八風吹不動了,修行功力很高。

蘇東坡把詩做好以後,就叫他的書僮坐船送到對岸給佛印禪師鑑定。書僮送到以後,佛印禪師隨便看了一下,就在上面寫了兩個字,交給書僮送回去。

由於途中沒有耽擱,書僮很快就回來了。蘇東坡就問:「佛印禪師怎麼講?」

書僮說:「他沒有講什麼。」

蘇東坡說:「他什麼都沒有講,你怎麼就回來了呢?」

書僮說:「這上面好像有寫字。」

蘇東坡把詩拿來一看,上面寫了兩個不雅的字「放屁」。

蘇東坡看了非常生氣的說:「我是看得起你才向你請教,你不讚美我就算了,怎麼可以說我放屁呢?」

蘇東坡一肚子氣,就告訴書僮:「僱船!讓我去和佛印禪師理論。」蘇東坡過了江,到了金山寺。

佛印禪師好像知道他要來,早已站在門口等他,一見面,禪師就說:「耶!學士,你不是已經八風吹不動了嗎?怎麼一屁就打過江呢?」可見得,說很容易,做很困難。

這些都是公案,一共有一千多個,我曾經把六百個公案用現代的語言呈現,在好幾家電視台播放,有一部分公案甚至已經翻譯成英文。

提問五:大師,您把佛光山大眾照顧得那麼好,請教大師,您的祕訣是什麼?怎麼能培養出這麼大的慈悲跟布施心呢?

大師:這不是用人力就可以達成的。佛光山有兩百個別分院道場,有時候法師人手不夠,就用在家的義工,他們都是自願發心,不是花錢僱用的,就是用錢請來的,也都沒有他們做得那麼好;在佛教裡講究發心,凡事都是心甘情願的。

我的管理是無為而治。用力量管理徒眾,他們不一定會服從,我尊重大家,讓他們各自發展,所以徒眾都不會拒絕我的指示;我也不願意隨便下達命令,這是相互的尊重。在西方凡事都要訂契約、條規。究竟哪一個好呢?這是東西文化的不同。佛光山到今天已經四十年了,因為蓋房子都沒有訂過契約;請老師教書,或其他什麼事情,也都是來去自如,沒有什麼規約。

管錢容易,管事也容易,因為錢跟事都不會講話,可是人就很難管理,因為人的意見很多。關於人的方面,我的祕訣就是不管而管,這個理論很難理解。或者說是管心吧!把心管好就沒有問題了。現在社會上流行管理學,什麼都要管理,有情緒管理、醫院管理、身體管理、圖書管理、學校管理……此外,很重要的是心的管理。

提問六:開悟是什麼?我們要怎麼透過開悟得到解脫呢?

大師:現在你若懂得這個問題就是開悟。開悟就是這個問題我懂了、我了解了、我知道了。你們讀書的時候,常常有一些情況發生,例如「喔!原來是這樣呀!」這就有一點相似的悟。當然,悟有程度的不同,有小悟、大悟、大徹大悟、豁然大悟。

禪門悟道有各種不一樣的情況,有的人開悟那一刻忽然變鈍了,目瞪口呆;有的人忽然哈哈大笑,或是眼淚鼻涕直流;也有人開悟了,只是「啊……啊……啊……」的說不出話來。悟是一種突然的、沒有時間的,像電光石火,忽然「砰」的一聲,一時來不及接受,虛妄的世間就此消失,出現在眼前的是另外一個真實的世間。

開悟的時候,忽然忘失的、過去多少年前的事情都會浮現在面前,即使是久遠的往事,也會從四面八方集攏。這不是知識、分別、理解的,是突然的明白:「喔!就是這樣呀!」所以,悟是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的。

說一則有關「悟」的公案:

一個在禪堂裡參禪的人,半夜裡忽然大叫:「我開悟了!我開悟了!」

別人聽到了就說:「開什麼悟啊?睡覺呀!」但是他還是情不自禁的到處喊:「我開悟了!我開悟了!」不了解的人以為這是突然的神經錯亂。半夜裡這麼吵吵鬧鬧的,最後也把住持大和尚給吵醒了。大和尚問:「你開的什麼悟呀?」

「你開的什麼悟?」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?他回答得真妙:「我悟到師姑原來是女人做的。」

你們在佛光山也看到一些師姑,他們不出家也不結婚,帶髮修行。師姑是女人做的,這麼簡單的問題誰不知道?他卻說悟到「師姑是女人做的」。問題確實就是在這裡,你怎麼知道師姑是女人做的呢?一般人知道的都是假相,而開悟的人是已經知道本體了。

禪門一句話,概括性的內容、範圍卻很多、很廣。各位可以再去參究更多問題,例如:透過麥克風,為什麼聲音會忽然放大?天花板上的電燈怎麼會忽然發光?茶杯怎麼用來喝茶?任何一個小小的東西,你去研究為什麼,就不容易回答。

開悟沒有為什麼的,本來就是那樣,但是要經過參禪才能悟道,這個「參」就是研究,好比科學家做實驗,忽然成功了,那種情境就像是禪者「喔」一聲就悟了一樣。

提問七:我們來到佛光山有許多老師引導,修行比較容易,但是我們回到家裡,修行就不是這樣了。請教大師,我們應該要怎麼找到老師?

大師:禪宗有兩句話「說時似悟,對境生迷」,我們現在聽的好像都懂了,但是到了面臨境界又不懂了,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多看書;自己希望今後達到什麼程度,就必須多自我要求。在佛學上,哪裡有佛法呢?不一定在佛光山,佛法應該在我們自己心中,只是我們不知道也找不到。目前只有從佛光山的一些教育機構、圖書館、學校老師、教授那裡接觸,好比美國的西來大學,總會有一些佛法吧!

我們在紐約鹿野苑有一塊四、五十英畝的地,預備做為世界佛教中心,目前還沒有人在那裡開悟,還在等待有緣人;在中國大陸也特地建一座圖書館,希望將來出個從佛學裡悟道的人;在澳州黃金海岸要建一個世界佛教研究中心,希望有緣人在那裡找到自己。各位很不容易,參加了短期進修,以此做為基礎,將來可以再影響別人。

假若你們在境界裡,能轉境界,而不為境界所轉,那就算是很有力量。什麼境界能轉動你們呢?愛情可以轉變你們,金錢可以轉變你們,朋友相處可以改變你們,想法會改變你們。好比《心經》所講的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觀照能自在才是成功。假如我觀人不自在,看這個地方不自在,看這件事情不自在,甚至我觀看自己也不自在,如何自在呢?你能看到自己怎麼樣才能自在,這就是學佛,就是有功力。隨緣生活、隨遇而安才能自在。

提問八:佛光山的比丘尼比比丘還要多,是不是人間佛教對女性有什麼特別的吸引力,才會讓佛光山有這麼多的比丘尼?

大師:這一切都是社會自然形成的。男性在宗教裡擔任領導人很容易,而女性吃苦耐勞則比較認真。像中國佛教,修建寺廟、出錢的,以女性最多,但是寺廟建好了都是交給男性管理。我感到歷史上女性比較吃虧,佛光山講求男女平等,人盡其才,物盡其用,不論男女外相,也或者說是女性在佛光山有他們發展的空間。不過有些女性,如果對社會的虛榮、情愛、美麗放不下,也不容易求道。無論男性、女性,在宗教上能有所體驗,有禪悅、法喜、法樂,就比較容易肯定自己。但是內在的體驗,沒有十年、二十年,也不容易找到。西方人士要求快速,好像微波爐,快速熱也快速冷卻。

我覺得不管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,一個人可以有兩種信仰。吃一道菜,再吃一道菜也很好;交一個朋友,再交一個朋友也很好。這個世界上,任何事情都不是唯一的,雖然心只有一個,但是我也可以包容宇宙萬物。所以,今後的宗教,由於東西方文化的衝擊,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把特性發展出來。

三十多年前,美國就有好多人到台灣出家受戒,但是回去以後,沒有地方賺錢、吃飯,不能生活,只得還俗。就是我建了寺廟,讓他們不用到社會上工作,在寺廟裡就可以工作,大部分也是住幾個月,就想到別的地方去。達摩祖師面壁九年,廬山慧遠大師三十年不下山,慧忠國師四十年不出居住的地方一步。在屏東,有一個修女院,那裡有二十幾個修女,進去以後就不曾再出來。我有一次去看他們,他們站在鐵門內,我站在外面,就這樣互相對話。看起來,人雖然是關閉的,但是心卻是橫遍十方。

提問九:我們來自世界最好的五所大學,離開了原本的生活,來到佛光山體驗出家的生活,心中有許多感動,希望大師能在我們離開台灣前,為我們傳授三皈五戒。

大師:三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,對我們只有利,沒有一點不好。你受了三皈五戒以後又不想受也沒有關係。佛教信仰沒有那麼專制,好比讀書,學校可以轉校,信教自由嘛!

受五戒,萬一犯戒怎麼辦呢?犯戒可以懺悔,總比不知道錯誤好。例如喝酒,假如出家人喝酒,他會知道這不對,為了不敢給人看,他一定是偷偷的喝。喝的時候,心裡也會覺得慚愧。有這麼一點慚愧心,就是得救的根本。假如換作一般社會的人,不知道喝酒的嚴重,「來!再來一杯!再來一杯!」這個是錯誤的呀!

儘管犯戒也要受戒,犯戒可以懺悔。破見,見解上認為那個不必要,那就很難得救呀!

提問十:請教大師,您怎麼那麼容易相信佛教?又怎麼知道佛教是真的?

大師:台灣有一個很有名的丁松筠神父,他跟我是好朋友。他對我說:「星雲大師,假如你生在西方,必定會是一個好神父;假如我生在東方,我可能也會是個好和尚。」因為風俗文化的不同,所以我們的信仰不同,實際上信仰的心都是一樣的。

我出生在一個多神教的家庭,多神教也不是不好,它做了我的基礎。我很感謝我的家庭貧窮,貧窮對我有好處,因為未來沒有出路,而我知道宗教裡不計較人的出身,所以在十二歲那年選擇出家;時光迅速,已經六十八年過去了。

剛才講緣分,我深深感覺到自己的佛緣很深,出家六十八年以來,不曾有過一個念頭想要離開佛教,甚至到現在還在祈求、發願,我來生還要再做和尚。為什麼?因為心甘情願,我本來就是如此;妄想、夢想都不切實際,當下才是最重要。

提問十一:您剛才提到地域的文化會影響一個人的信仰,我們要如何超越地域上的問題,選擇一個最好的宗教?

大師:有心人可以改進地域上的限制。一個宗教到新的地方發展,若是由上而下,好比過去中國的佛教是從帝王開始信仰,下面很多老百姓就會跟著信仰,因此佛教在中國發展得很快。如果美國的布希、柯林頓總統也來信仰佛教,佛教在西方可能就會發展得很快。

假如是由下面,一個傳一個的發展,這種方式就必須要有一、兩百年的時間。非洲許多國家,天主教的發展是靠很多神父、主教,類似史懷哲神父那種精神,都是多少人的辛苦才成就的;總是要有一段時間,才能慢慢影響、普及。我個人對傳教事業不求速成,時間、因緣會成就。

下次要再見面的因緣該如何培養呢?希望我們有緣再見。Thank you very much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