亮度:
字級大小:
A-
A
A+
- 首頁 /
- 第四類【講演集】 /
- 124-151隨堂開示錄(共28冊) /
- 126隨堂開示錄3 教育講習(3) /
- p028 弘法點滴
p028 弘法點滴
海內外住持主管會議
時間:二○○二年九月七日
地點:台北三峽佛光山金光明寺
〈弘法者之歌〉要是在四十幾年前的情景下唱,感受會不一樣。一群青年到鄉村去弘法布教,所有的人加起來,將近一百位左右,大家分工合作,有的擺凳子,有的唱歌,結束之後一起收拾凳子。在回來的途中,騎上一小時或半小時路程的腳踏車,真的感到「銀河掛高空,明月照心靈,四野蟲唧唧,眾生心朦朧……」我們不只是唱歌,也唱出例證,當初佛陀弘法布教,像富樓那、須菩提、目犍連,他們的勇敢、犧牲、殉教都是我們的榜樣。但在幾十年前,沒有人敢講出來。一般人都是說:「我們是來信佛教,求長壽、求平安,怎麼是來為佛教殉教?」
其實,佛教和天主教、基督教的不同就在這裡,不要說教士,連他們的信徒也會為了信仰而殉教,前仆後繼地,才有今天的天主教。不像現在,有的人來,只是抱著工作的心態。
弘法遇到困難的情況都會有,這個世間沒有不困難的,不困難就不要我們去做了。做事情遇到困難要克服,要用時間、用金錢、用生命去解決,甚至拚了命地去解決。
當時,最大的困難就是「傳教不自由」。我對於民進黨在威權時代講的一句話,打從心裡由衷地佩服,他們說:「有我們的努力、辛苦、犧牲,會換來以後大家的幸福、安樂。」我覺得這樣的情操,令人敬佩。
早期的民進黨人士,可以說都是社會上的菁英,等於是國民黨革命時期的「黃花岡七十二烈士」。像六君子中的譚嗣同,是一個佛教徒,他擺明地說:「應該要有人犧牲,革命不流血能成功嗎?」其實,譚嗣同大可以逃跑不致受害的,但他有預備要犧牲。所以,真正的仁人君子,才有這樣的願心、毅力。
早期在台灣,嚴重一點的,半夜裡用麻布袋把人一包,再加一塊石頭,往海裡面一拋,一個人就沒了,最後連這個人到哪裡去也不知道。不過,宗教受到的壓制、打擊,基本上比政治要好一點。早期傳教時,台灣曾發生「西來庵事件」,犧牲了一位開元寺的出家人,但他不是為了傳教,是為了反對政治。
這位開元寺的出家人,三十幾歲時曾在日本留學,他和日本人爭鬥,也知道不會成功,後來因為他的犧牲,台灣的宗教爭取到一些自由,但也因他的殉教,受到一些壓制。
另外有一位證光法師,是違反〈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〉的嫌疑犯。但我認為事實不是這樣,他是受災戶,因為共產黨分子躲藏在他的寺院裡面被搜查出來。所以,寺院在信徒人士往來的掛單上,要謹慎處理。人多了,像來了幾千個香客,哪裡能負起這個責任,只要其中一個人有問題、出差錯,就會受到處分了。後來他的學生,台東海山寺的住持修和法師,是一位很優秀的青年,為了余登發的事件,在監獄裡憂憤而死。總之,政治苦難來臨的時候,是真、是假都不一定的。
當時,弘法遇到的困難實在不少,像跟我們一起創辦智光商工學校的陳秀平,他在日月潭的電力公司服務,皈依後,一心一意地學佛。後來,調派到宜蘭,卻因為過去有共產黨的嫌疑而被看管,不能自由。每天到哪裡都得向警局報告。他告訴我遇到的情況,我當仁不讓地保護他,我去找刑警隊,公開地告訴他們,這個人要參加念佛會。我說:「如果你們不給他參加,他就要去革命了,如果你給他在這裡參加念佛會,我會看住他。」他們一聽,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。
我想,做為一個宗教的人士,有時也要有這樣的勇敢,你不站到前方,光害怕也不行。
本來並不是要當時還沒出家的慈惠、慈容到台中去接受幼教訓練。當年,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慈莊,但是臨時他不得辦法去,就找到慈惠,告訴他說:「你把工作辭了,由你來替補吧。台中那邊已經講好了,總要有一個人去啊!」大家在一起都是同甘共苦,慈惠想:「這邊需要我,那我就辭職。」慈惠辭職,慈容、慈菘知道了,他們說:「我們也要去。」我說:「現在人忽然多出來不好,我們跟人家講好只有一個人,而且是插班進去的。」我們也要替人家著想。
後來,我告訴對方說:「我們有三個人要來學習。」對方說:「我們已經開學兩個月了。」當然,也有人來幫我說情。我說:「這樣好了,這幾個月就讓他們來旁聽,念到最後,參加畢業考試,能通過,就給他們畢業,不能,就算了。」對方才答應:「這個可行!」畢業的時候,三個人是前三名。他們都知道,一定要為常住爭光。你看,現在他們彈風琴,彈得真是好。當時也沒有琴練,人家怕吵,都是偷偷地爭取時間練琴。
慈莊失去了那個機會,但還是被允准到雷音寺來參加念佛會。不過,每次都有刑警監視。後來我找了刑警組的組長,講佛法開導,他覺得我對他很器重,如此因緣關係,往後他對慈莊的幫忙也很多。最後,這個人皈依三寶,太太也跟著皈依,我到佛光山,他太太也跟我出家。
在早期,無論布教也好,度人也好,都是用生命在玩遊戲。根據一個警備總部的司令告訴我,我在警備總部的檔案,至少有二尺高以上。最初,每半個月查戶口一次,每次都是半夜來把人叫起,一個個地排班,慢慢地對照,什麼人叫什麼名字。你們現在會想:「不可思議!怎麼會這樣呢?」當時就是這樣。
那許多青年們感到生命的危弱、生命安全的可貴,到了今天,就不覺得苦了。等於過去在叢林裡,受了那麼多的苦,東初法師有一句話說:「我們都是從槍林彈雨中出來的,誰怕什麼東西呀!」真的,我們都是從槍林彈雨中出來的。你們也要布教、也要弘法,但你們沒有這種遭遇,現在講這些已經沒有用了,你們不會想:「假如是我,要怎麼辦?」
那時候,台灣沒有人布教,我也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想法:「到外面去布教。」這還是在大陸讀書時就有的想法。當時的青年學生講:「我們上街頭布教,我們辦雜誌、辦報紙,要是辦不起來就貼壁報。」他也不講究效果,就說:「我們貼標語,到街頭去講演!」那個時候狂熱,不知道利害,都是情不自禁,所謂「熱血洶湧沸騰」,覺得就是要這樣子做。也不只是一個人,而是有好多同學一同參與,這當中要有風氣,也要有人帶動。
那時候,煮雲法師也被抓過、被打過,另外有兩個同學沒有來台灣,如果來了,對台灣的佛教會很好。他們被抓到,那時候根本是逃不了的,幾乎要被槍斃;但說也奇怪,剛好遇到一個從重慶回來的叔父,在軍政單位工作,還有一些力量,就把這兩個人救了。我們不知道害怕,沒有想過「要小心啊!不能啊!」也不會退縮,此路不通,再用別的辦法。
到了台灣以後,我每個禮拜六都要到新竹城隍廟前面講演,我非常感謝壹同寺的住持玄深比丘尼,他是日本留學生,很熱情,講起話來義正詞嚴:「佛教要怎麼樣……」我記得從青草湖走路到城隍廟,得花二個小時。他是正派人家的大家閨秀,是有錢人家子弟來出家的,那時候他四十歲左右,我才二十多歲,他也不避嫌疑,就對我說:「我來載你。」他騎腳踏車來,我就坐在腳踏車後面,他是女眾,遇到上坡,我就跟他講:「我下來推!我下來推!」
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,我每次出門,都要去派出所告假:「我要到新竹街上去!」因為派出所要登記。後來派出所的講習會辦不起來,沒有學生,老師把十幾個學生交給我教,沒有幾天,就教出了幾百個學生。他們覺得很奇怪,也很奇妙。我覺得為公家賣力也有好處,不像佛教,在佛教裡賣力,還是有人批評,但你為政府社會賣力,他是不會干涉的,當時警察是很感謝我的。從那時候起,隨時要到街頭、要到新竹,我都不需要請假了。
有時候,你們要出國、要到哪裡,只是登記,你以為你很偉大?那是因為你沒有經歷過這許多的困難,所以不知道自由的寶貴。
從新竹的城隍廟到宜蘭羅東的媽祖宮,偶爾在廣場布教,就用個汽油桶組合起來,木板朝上面一擺,就是舞台了。都是有辦法的。你們知道羅東的城隍廟和宜蘭的蘭陽別院相隔多遠嗎?車程二十分鐘,火車大概要十幾分鐘,騎腳踏車去,也要花半個多鐘頭以上。這都沒有什麼,主要是跟警察捉迷藏。看到警察來了,就要對他好一點,說明我們是要幫助社會,是要勸導人心向善。
那個時候我們也不懂,警察說:「勸導人心向善?怎麼會是到街頭上來講演?那要到監獄裡布教講演啊!」其實,到監獄布教,准許的是基督教,不是佛教。雖然當時他們不歡迎佛教,不過雷音寺那尊西方接引阿彌陀佛,倒是我從宜蘭監獄買下來的,花了二萬塊錢台幣。那時候的二萬塊,是很多錢的啊!威權時代,寸步難行。
有一次,我在宜蘭龍潭布教,警察走到我後面,喊道:「下來!下來!」他是警察,我當然不能讓他感覺到我在布教。他叫我下台,我心裡就盤算著:「我不能下去,否則這一下去,以後就不能布教了;一布教,他就會叫我下去。」記得那時候慈容法師還沒有出家,我告訴他說:「吳小姐!你上來代我唱個歌。」轉頭我告訴大家:「來,現在我們來唱個歌。」所以,我是隨時都可以應變的。當時慈容法師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忽然要叫他唱歌,但他也從善如流的,立即唱起歌來。
我這時理直氣壯地問警察:「你叫我下來做什麼?」講這話也要有氣勢,(眾笑)表示我不怕他。他說:「你沒有申請,怎麼可以弘法布教?」
我說:「弘法布教也要申請?我到處都在弘法布教,從來沒有申請過啊!」他聽到我說「到處弘法都沒有申請」,這話也不能不重視。又說:「你集眾沒有申請!」
我說:「我集眾講佛法啊!」他不得辦法,便強硬起來命令道:「立即解散!」我想:解散了,他們就不能聽法;不行,我不能出爾反爾!我說:「要解散,你自己到台前叫他們解散。」警察說:「我怎麼行啊?」我說:「那你讓我講完,自然就解散了。」
這是很有道理的話,你不要管我,我講完,就自然解散了。
大家要有應變的一句話,像這種弘法傳教的例子好多,經過這麼多年,現在講起來不精采,因為現在沒有當時那種恐怖的氛圍。跟你們講:「那個時候不論槍啊、刀啊!架在你頭上……」我講得口沫橫飛,你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嗎?不會,頭還在嘛!(眾笑)
所以,幾十年來大家聽話並沒有感同身受,無論講什麼,你講你的,我聽我的;你講得「天花亂墜」,我「聽者藐藐」,不切實際,也不落實,講的那些內容都過去了。就像這次講習會,你們都記得嗎?每次開過會,要住眾做一個報告,能嗎?報告不出來啊!也沒有做筆記,聽的時候懶惰,聽過後也想不起來。聽了二個禮拜,你就是有做筆記,又做了多少?
現在有一點感慨萬千的地方,就是弘法的熱情漸漸不一樣了。以前我們從弘法的途中回來,大家都不願意解散,就唱〈弘法者之歌〉:「銀河掛高空,明月照心靈……」即使已經十一、十二點,也沒有人趕著要回去睡覺,大家還是興奮、快樂地唱著,亢奮的精神難以克制,前後有一個小時,慢慢地冷卻後再解散。那時候的弘法隊、歌詠隊,還有一點值得向大家講的,就是沒有人談戀愛!那時候的年輕人,沒有哪一個和哪一個戀愛,為什麼?他有快樂、有法樂,就不會去找情愛。
後來,每年到台北國父紀念館講演,比起過去在城隍廟的廣場又不一樣,群眾的擁擠、沒得坐只得坐地上,外面的人擠進不來,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,這個也很令人興奮。早期的人都知道,普門寺會準備很多的點心,等講演結束大家回來吃,彼此談談看法再解散休息。雖然如此,還是感覺到有一點冷淡,不復當初弘法的熱情。
後來再到台北道場的時候,都沒有人了。活動結束,他要在那裡收拾,不回來談談看法再解散休息。我想收拾的那個地方也有金剛、師姐,有我們的法師帶頭領導。但是我們等了很久,都等不到人回來,先回來的人覺得很無奈,沒有辦法,只有算了,就這樣解散,想要談談今天弘法的情況也談不得。他就是沒有想到要收拾快一點,快點回來,好聽聽別人講說今天的成果如何。因為他覺得這個成果又不是我的,沒有感同身受,什麼熱情、偉大,都與我無關。
佛光山發展到現在,每一個人都可以很自豪,並不是傲慢,我們雖然只是佛光山的一個無名小卒,但是我們內心很富有,用台灣話說就是:「咱們的佛光山!」假如能說這一句「咱們的佛光山」,有的時候比念佛更好,不比念佛差。
我曾經說過一句話,做住持的人,要做校長。這不是指「住持」這個名稱要改成「校長」,理念上,住持要照做,但是另外有一層意義解釋,這個「住持」的意義就是「校長」。這並不是要你們對外宣稱「我是校長」,而是「住持」的意義含有「校長」的味道。
為什麼要做校長?因為山上的政策要合乎時代的需求,走「文教的路線」、「本土的路線」、「在家信徒的路線」、「人間佛教的路線」,這樣我們訂下的路線才有目標。會訂下這個路線,就是因為過去的路不夠廣、不夠寬、不夠平坦。
像我這樣的人,今天能可以和你們在一起,不被你們捨棄,是因為我不斷地在進步;像共修,自古以來佛教哪有什麼共修?哪一個寺廟有共修?甚至到現在也還沒有很普遍地共修。「共修」,雖不是我提倡,但是我一再強調,有道場就要共修。
當時我想,基督教每一間教堂,每個星期天都要做禮拜,這是他們的共修。那麼,我們的念佛會也可以和基督教的禮拜天一樣,星期六也來共修。那個時候,一個星期工作六天,工作完了,到寺廟來拜拜,洗滌一個星期的身心,隔天是星期天,可以在家裡休息、做家務、出外旅行,或者在家精進讀經等。
一個道場每週六共修,將來全世界有五十個寺院,就有五十個寺院同時念佛。這也很了不起,值得了。但是到現在,共修已經不能達到我的理想,因為過去有五十個地方共修,已經很了不起,但是現在不能啊!即使有五百個地方共修,一個地方一百人,也不過是五萬人,沒有什麼了不起了!所以,現在要改變。
那個時候的共修,雖然有一定的模式,念佛、唱讚子,可是最後的回向我就改了,不唱「願生西方淨土中」,改唱〈西方〉:「苦海中一片茫茫……」很多的年輕人一聽,「啊!唱歌呢!很新潮。」他就來參加了。慢慢地,青年人就有了《佛教聖歌集》。但是對於老年人,一開始就要到西方,等於要死了一樣,心裡也有一點矛盾:「太過分了吧!我在人間活得還不夠,就要我到西方。」於是就再增加一點現世宗教的體驗─打坐。
念佛下來,靜坐十分鐘,大家都感覺到不一樣,因為平常沒有感受到精神上的紓解,現在他感受到了,覺得:「真好啊!妙啊!」所以,我又再提出「禪淨共修」。禪淨共修也是有條件的,不只是打坐,也不是整天都一樣,還要有氣氛。像過去晚上要多唱一首〈西方〉,下午的時候,我就想辦法先到很遠的慈愛幼稚園把風琴抬過來,在唱頌一開始,能夠藉由彈風琴,營造另外一個情境,也會增加歌曲的力量。
為了這個禪坐,我又再想出:經過一個小時的念佛、繞佛後,在問訊坐下來之際,讓所有的燈光瞬間關掉,還要給人感覺不出燈光是什麼時候熄滅的,好像忽然地這個世界就變了。如果這個燈光此起彼落地開,這一排亮了,那一排才亮,也不行,因為他的心就會跟著波動,等會兒就收不回來,沒有達到收攝身心的效果了。所以,關燈的人要和我配合好,如果問訊起身,燈還沒有關,我是非常不歡喜的。你可以不做,但是要做就要做得如法。
有時候統統都沒有燈光,也會給人家笑話,等於跳舞一樣,全把燈給關起來了,人家會以為:他們出家、學佛的人是不是也在跳舞?不然為什麼要把燈關起來,像夜總會一樣?如果只留佛前一盞燈,亮得刺眼也不行,要有一點亮光,是柔和的,不強烈的。甚至,要把門關上,想去淨房都不可以,這閒事應該在念佛共修會開始之前就處理好;坐下來,衣服弄出一點聲音也不可以;有人感冒要咳嗽也不可以,因為那個時間寶貴啊!你這一咳嗽破壞氣氛,別人會動念。所以往往等到開靜,木魚聲一響,「咳、咳……」聲音就全部解放出來了。
你看,光是一個念佛共修會,對於四周環境的照顧,就有這許多細節。就是維那起板,結束落板,他也一定要懂得掌握時間,多少的時間要繞幾個圈子念佛,都要控制好。尤其念佛,上千人同一個聲音,那個時候,維那師不可以停止,要唱下去、念下去,很難得的機會,怎麼可以輕易地就給它過去?
大眾念佛念得很順的時候,就好像浪潮一樣,此起彼落,不只是有音感的人有感覺,就是一般信徒,也感覺到美妙!念得全身發熱,念得觸及他的本性,就是年輕人念佛,也要讓他念到這個程度,讓他覺得我不是迷信,不能讓他口中念佛,心卻很散亂。
你們在各地方共修,能不能把氣氛營造出來?一個木魚、一支引磬,木魚速度的快慢、引磬聲音的大小,要控制得恰到好處,這不是簡單的呀!當然這也要有天分。那時候,好在有慈嘉法師、慈容法師,他們兩個的木魚敲得最好,慈莊法師、慈惠法師敲的引磬最好,他們是班底,能掌握法器,運用妙絕,當時他們還沒有出家,所以推動念佛就很容易。念佛的氣氛一感染,一到打佛七,四面八方在台灣各處工作的人都回來宜蘭念佛,大家像兄弟姊妹一起過年一樣,成就了宜蘭的大事。
或許你說:「現在也可以。」只是說,現在事情很多,不要這個也要師父來,那個也要師父來,只帶個一次、二次也不行,法要一以貫之。再者,光是只有念佛,信徒念久了,或是覺得念佛沒有佛法,那就每一個星期講一次佛法,或者講一個禮拜的佛法嘛!一年總要有個二次說法。最初我在普門寺,叫他們一個星期要有二天的佛學講座,到後來的幾年,就沒有再過問了。如果沒有佛學講座,普門寺就成為經懺道場,只是在辦大悲懺、梁皇懺、放燄口。因此,「講座」很重要,有如佛寺的精神表徵。
過去宜蘭弘法時期,我天天在那個地方分配任務:哪一個人做會長、做隊長,「我給你們哪個人做會長、星期學校的校長、學生班、兒童班的班長……」甚至我把「化緣」改成「結緣」,設結緣組組長,等到要開會時,所有的組長、幹部集合,一下子就幾十個人了,大家都很有向心力。
他們會很認真做,為什麼?因為做得不好,我就不要他做了。所以那時候在宜蘭念佛會裡,連一支掃把都不容易得到,因為要掃地的人太多了,你要想得到掃把,真的還要看看條件。
弘法度眾有一個很重要的字─機,契理容易契機難。什麼「機」呢?比如慈蓮,最初來念佛會,他並不是來念佛的,而是要來聽唱歌的。記得這個青年來的時候,我搬凳子給他坐,他都不坐;送他一本雜誌,他也不要。他是這種態度,後來才慢慢好轉。
一開始,他反對拜佛,他來念佛會很久了,但是都不拜佛、不念佛。如果是你們,你們怎麼辦?我說:「可以,你可以不拜,但是你不能不准人家拜。」這個理由令他沒有辦法反對。經過一段時間,他又說:「拜佛好,繞佛很討厭,你叫他們不要繞好嗎?」我說:「我也沒有辦法,他們喜歡繞。」我再說:「可以這樣子,下次到了繞佛的時候,你可以站到邊上,讓他們繞,你不要繞。」我總是如他的願。人家在繞佛,他一個人站在邊上,不得已也跟著大家繞,繞下來了以後,他說:「哎呀!師父,繞佛好好啊!明天還有沒有繞佛?」所以,要尊重包容,如果沒有方便,不會觀機,我認為就沒有張慈蓮了。
因為我看出青年很重要,便邀約了一些青年到善導寺去開會,記得當時有吳怡、張尚德、《野鴿子的黃昏》的作者王尚義等,都是名校的學生,他們在會議上說:「青年人來接近佛教,叫他們念佛、拜佛,不可能啊!你要帶動他們玩啊!」我說:「對!我們從這個禮拜就開始,你們去邀約五十人,相約在圓通寺門口大石獅子前。」大家正說:「好!好!好!」善導寺的當家法師跑出來:「我警告你喔!下次這些人不准帶進來!」他又說:「你帶老年人來,還有油香收入,帶年輕人來,都是要花錢的啊!」
我一聽,也不得辦法和他辯論,即刻就走出去。這時候,我才想自己哪裡有辦法?當時周宣德走在後面,他也是我找來的,我對他說:「周居士,到中和圓通寺的事,就拜託你了。」他一聽,說:「星雲法師,你放心,沒有問題!」就這樣讓周宣德帶領大專青年。也因為這個因緣,一句話改變了一件事,「台大晨曦社」因此成立。
你看!他們說要玩,我一聽就說:「重要、重要!」點出問題的中心,機不可失,不一定要什麼冠冕堂皇的語言,也不需要狂熱的作為,我們就是正直地做事。
年輕人在一起,沒有組織,也沒有分班,沒有分班的原因是什麼呢?因為我感覺到大家都以我作中心,我一句話:「敲法器。」有哪一個會不想敲呢?過年舉辦五天的演講,有五十個人,每一天五組人,每一組就是一個講國語,一個講台語。但才來學佛的人哪有資格講演?都是我寫稿讓他們背,背好了,就一組一組上台講演。所以當時過年很熱鬧,聽的人聽得開心,講的人也講得很開心。
要寫五十篇講稿,你們能嗎?我也要拚命耶!因為有了這些年輕人,我不能不用他。當然,有些講稿也不是我寫的,是由他們自己來寫,像楊慈滿的講稿,恐怕到現在他都還會背。
我記得過去環島布教時,走到台中商校大禮堂,幾千個聽眾掌聲不絕。我就想:「佛教,凡是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佛教徒;水流到哪裡,哪裡就有跟我們同一個信仰的兄弟姊妹,我要給他們信心,不要讓佛教給人家看扁了。」
我們不要看錢,也不要想自己沒錢就沒有辦法,你要有「心」。煮菜,要把心煮給人家吃;講話,要把心講出來給人聽,現在你們所有的行為就是沒有心,像叫你們講,你們不敢講,就是沒有心。我們那個時代,就是在老師前面發抖,也不能不和老師相應,我一面發抖,一面講給老師聽。難道醜媳婦就能不見公婆嗎?我就是再難看,那是我的心,我是你的兒女,我給你看,有什麼不能?
能幹的人,再多的不好、難堪的事情,或者含笑承受、或者不計較,這樣什麼都過去了;不能幹的人,一點小事情,他就放在心上,還要跟你拚到底。
在僧團裡,意見總要統一,在做事上要聽從主管。你有你的想法,他有他的想法,統統收起來,只有以領導人的想法為主,這不是專制,是為了讓一個團體好,除非將來他不要做主管。每個人都各有各的個性,但要以領導人的想法做為方針。
- 124隨堂開示錄1 教育講習(1)
- p026 編者序
- p028 戒期前的叮嚀
- p034 受戒有什麼利益
- p042 過堂的修行
- p044 如何發心受戒
- p058 戒門的歷程
- p068 莊嚴身心
- p072 如何做一個在家居士
- p082 怎樣做好一個在家護法居士
- p090 為學修行的指南
- p096 我們對金錢的看法
- p100 美國人的六度精神
- p106 成功應具備的條件
- p110 如何安住身心
- p116 如何與常住感情交流
- p120 怎樣做一個住持
- p126 如是我聞
- p138 怎樣讀書才能有進步
- p142 怎麼樣做一個出家人
- p154 關心世事
- p158 宣布退位
- p162 有心就有道
- p174 大陸弘法探親殊勝行
- p178 修福修慧
- p198 樹立自我的形象
- p206 如何做好主管
- p216 話說日本弘法行
- p224 煩惱來時怎麼辦
- p232 十度法要
- p238 談禪堂生活
- p258 僧事十八講
- p264 出家無家家更廣
- p276 佛法的生活教育
- p294 如何行走出家路
- p302 百忍加身
- p312 僧伽的生涯規劃
- 125隨堂開示錄2 教育講習(2)
- p004 如何走好出家路
- p018 如何做個如法的出家人
- p038 公是公非
- p050 獨木不成林
- p084 無漏功德
- p104 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
- p128 常說OK
- p144 共修的內容
- p162 生命不死
- p170 認識人生
- p192 依法不依人
- p200 知道轉彎
- p216 佛光弟子應有的思想
- p228 集體創作
- p232 讀書也讀人
- p240 再談讀書也讀人
- p256 出家之道
- p264 自我要求
- p274 事事關心
- p280 佛教需要一枝筆
- 126隨堂開示錄3 教育講習(3)
- p004 維護道風
- p014 有佛在心中
- p028 弘法點滴
- p048 走出去
- p066 體會「我是佛光山」
- p080 共識的重要
- p086 培養福德因緣
- p094 怎樣做好一個人
- p104 自覺什麼
- p112 廣修因緣
- p126 傳承與開展——佛光山未來的方向與思想準則
- p164 密行
- p174 中韓佛教僧信交流
- p188 佛教寺院的發展
- p212 少林武功——中華文化的精粹
- p222 忍的力量
- p236 十項修鍊(上)
- p252 十項修鍊(下)
- p268 出家法
- p280 成功四要
- 127隨堂開示錄4 教育講習(4)
- p004 初建佛光山的理念
- p032 無私無我
- p048 發心才有前途
- p052 生涯規劃
- p070 國際情勢
- p086 出家人的切身問題
- p102 參加辜振甫先生追思會有感
- p110 對佛教團體的期望
- p130 以法王子自許
- p142 畢業後能做什麼
- p156 叢林參問
- p184 出家是終身大事
- p200 現代僧伽十事學習
- p224 在學校服務應有的態度
- p236 興辦學校有我一份
- p244 助學的意義
- p248 出家人都是一家人
- p262 臘八粥的做法與意義
- p276 人生的選擇之道
- p298 我是佛光山
- p314 編輯《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》的歷史意義
- 128隨堂開示錄5 教育講習(5)
- p004 度眾與領眾
- p020 江浙佛教——復興中國佛教的模範
- p030 自覺的教育
- p048 布教師
- p058 常住、大眾、我
- p080 關於受戒種種
- p098 得戒和尚釋疑
- p112 尋根續緣
- p126 傳承歷史
- p134 從事教育要不怕犧牲
- p144 人生要「做什麼」?
- p152 佛光山未來發展的因應之道
- p172 我所認識的人間佛教
- p194 佛教不怕問題
- p216 人事如活水
- p222 慈悲與恩惠
- p226 為了佛教
- p242 信仰的宗要是什麼
- p266 生命的四個階段
- p272 中韓佛教的情誼
- p284 出家應培養的性格
- p292 戒的精神————不侵犯
- p310 談義工
- p320 平安粥
- 129隨堂開示錄6 教育講習(6)
- p004 人生四階段
- p016 佛法在世間
- p030 人能弘道
- p042 談出家
- p060 大覺寺的未來前途
- p080 邁向好的人生
- p104 出家不能回頭
- p118 有道就有路
- p138 迎新送舊
- p150 佛光新三寶
- p166 佛光山的民主選舉
- p180 開智慧花 結智慧果
- p200 廣大的愛
- p206 假如我在殿堂服務
- p214 教育、創新、進步
- p224 做人處事四要
- p244 佛光祖庭大覺寺重建因緣
- p254 企業家精神
- p272 傳法的意義
- p282 新的生命
- p296 要達成什麼共識
- 130隨堂開示錄7 教育講習(7)
- p004 出家人應具備的條件
- p020 佛子之道
- p040 推動社會服務
- p052 「人間佛教」
- p080 「地藏」的意義
- p086 「人間佛教」是什麼? (一)
- p100 「人間佛教」是什麼? (二)
- p108 成敗在一念之間
- p120 以天下為己任
- p152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
- p172 脫胎換骨 明理悟道
- p184 古典文學的傳承與發揚
- p202 一代勝過一代
- p228 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
- p266 再談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
- p292 樹立南華的性格
- p306 受戒之後
- p326 我們是一個教團
- p350 如何做一個出家人
- p382 讀書是世間最重要的事
- p384 發心要永久
- 131隨堂開示錄8 青年勉勵(1)
- p006 我們應知的努力方向
- p012 節儉克難
- p018 如何自度度人
- p022 浩浩乎!巍巍乎!
- p032 佛教青年之人生觀
- p040 青年成功立業之道
- p050 如何更新自己
- p058 舉辦同學聯誼會的四個要點
- p064 我們需要什麼力量?
- p074 轉娑婆為淨土 轉自性為彌陀
- p078 為什麼開設「佛教音樂科」?
- p084 為什麼?怎麼辦?
- p090 十分用力
- p096 革除虛榮、嫉妒、幻想、自私的毛病
- p102 為什麼要旅行參學?
- p108 道從忍耐中來
- p114 怎樣為學與做人
- p124 開學十問
- p128 五要與五不要
- p136 十不要求
- p150 規約中的問題
- p156 知情識理
- p164 佛門百事
- p180 佛光人應遵循的方向
- p212 發心
- p226 為學四要
- p234 世間生活與佛教生活
- p238 美洲之行所感
- p242 青年念佛的意義
- p248 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
- p254 擴大心靈世界
- p290 我們要學習什麼
- p318 人生的道路怎麼走
- p330 談讀書、旅遊、愛情、交友
- 132隨堂開示錄9 青年勉勵(2)
- p004 佛教靠我
- p030 四句經教
- p034 一個人成功的條件
- p048 培養因緣 開拓前途
- p062 世界跟著你跑
- p080 自我教育
- p092 為法忘軀
- p096 道心是什麼
- p108 難遭難遇
- p120 生命的長度
- p124 青年的生涯規劃
- p146 信仰正道
- p172 行腳托缽的意義
- p182 為什麼要學佛
- p212 青年人十種學習
- p230 在球藝中學做人
- p246 悟的人生
- p264 忙也是修行
- 133隨堂開示錄10 青年勉勵(3)
- p004 談徒眾調派
- p020 你找到自己了嗎
- p040 如何樹立出家人的形象
- p068 發現因緣的重要
- p086 感恩與團結
- p094 進步的原理
- p112 大專青年學佛運動的緣起
- p126 學道的體驗
- p138 自覺的重要
- p160 有用之人
- p176 佛學是生命之學
- p192 為學佛法入寶山
- p206 經典四句話
- p214 成功的條件
- p234 四種力量
- p244 談日本佛教
- p258 談「選擇」
- p272 人生重要的幾個選擇
- p294 信心不倒
- p300 佛光人的理念
- p320 談「信、願、行」
- p342 中國佛教概況
- 134隨堂開示錄11 青年勉勵(4)
- p004 戒定慧三種學問
- p024 生命的層次
- p044 人間佛教實踐的理念之一
- p070 人間佛教實踐的理念之二
- p102 服務奉獻是人生的樂趣
- p124 傳播人應有道德責任
- p160 美在哪裡﹖
- p164 人生住在哪裡﹖
- p192 四攝法的實踐
- p196 球員的生命價值
- p208 用「心」打球
- p214 我們這一生要做什麼樣的人
- p238 兩性問題
- p262 人生要有目標
- p272 叢林要則
- p286 好苗子
- p304 靠自己解決問題
- p316 對人間要有貢獻
- p324 一生做和尚
- 135隨堂開示錄12 講座論壇(1)
- p004 中印文化的關係
- p016 中日韓三國攜手散播菩提種子
- p020 如何建設祥和的社會
- p034 身住哪裡?心安何處?
- p038 如何美化人生
- p044 十方來十方去
- p058 關於「佛光山」
- p078 我的大陸行10662
- p096 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
- p102 換心改性創建美好人生
- p106 我有兩個身分
- p136 二十一世紀的時代
- p156 佛教的女性觀
- p184 傑出婦女的人生規劃
- p200 我們宗教徒對社會應負的責任
- p210 佛教與文學
- p228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
- p244 二十一世紀的未來世界
- p254 宗教如何面對全球化
- p264 自在人生
- p286 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
- p300 我一生弘法的心路歷程
- p316 佛光大學的建校精神1
- p332 當代宗教的實踐與發展
- p346 法治與人情
- 136隨堂開示錄13 講座論壇(2)
- p004 生命的禮讚
- p020 茶話禪心
- p040 如何促進世界和平
- p050 享受快樂的生活.創造健康的人生
- p060 融和與和平
- p072 般若的真義
- p094 中國未來的希望——和諧社會
- p122 《道德經》的和諧思想
- p132 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
- p144 和諧世界 眾緣和合
- p156 搶救地球
- p186 我怎樣走向世界
- p214 中華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
- p226 信仰三部曲
- p264 花如常
- p278 禪文化與人生
- p304 生命四階段
- 137隨堂開示錄14 講座論壇(3)
- p004 禪與人生
- p026 公益與和平
- p034 天地人
- p056 看見夢想的力量
- p082 人間佛教文學創作
- p120 人的重要
- p146 幸福與安樂
- p162 我們需要人間佛教
- p176 開創人類的未來——人生的十場戰爭
- p200 人間佛教的宗要
- p226 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
- p270 書中的寶藏
- p304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
- 138隨堂開示錄15 集會共修(1)
- p006 佛光山的發展方向
- p010 至誠懇切 無念而念
- p016 建設工程與教育計畫報告
- p022 藥師如來的禮物
- p032 三步一拜邁向佛國
- p038 如何消災免難
- p044 皈依三寶八種利益
- p050 千佛光明一起開 萬億大眾福慧來
- p054 「萬緣法會」的意義
- p060 齋天請客
- p066 為什麼要念佛
- p074 為什麼要求受五戒、菩薩戒
- p082 快樂的方法
- p088 壽山寺沿革
- p102 新年十願
- p114 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利益
- p122 認識觀世音菩薩
- p134 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及其意義
- p144 我的壽命在哪裡?
- p148 萬緣法會的利益與功德
- p152 別君去兮何時還──退位不是退休
- p158 行腳托缽的目標
- p164 回歸佛陀的時代
- p172 為什麼要建西來寺
- p174 人間生活的佛教
- p178 信仰的財富
- p182 問答接心
- p212 拜懺功德辦大學
- p216 念佛的觀念
- p226 弘法利生的功德主
- p238 做世間人的靠山
- p248 功德主的貢獻
- p262 封山的意義
- p266 佛光山住持陞座的意義
- p272 金剛錦囊
- p280 提升歡喜心
- p288 稀世珍寶
- p292 談佛光山與佛光會員的關係
- p318 無求滿足
- p322 財富在哪裡
- p330 禪淨密三修要修什麼
- p336 佛教四化
- p342 無形的財富
- p344 檀講師應具備的條件
- 139隨堂開示錄16 集會共修(2)
- 00 p006 發揮自我的力量
- p018 廣度眾生
- p036 佛指舍利來台的意義
- p040 見佛指舍利如見法
- p048 如來之家
- p054 用愛贏得愛
- p060 十萬人通宵念佛恭送佛指舍利
- p064 佛指舍利的生命
- p068 佛指舍利感動台灣人心
- p072 佛陀紀念館安基
- p078 緬懷長老慈嘉法師
- p092 心靈淨化
- p102 行佛
- p120 人間佛教是行佛的
- p130 佛光四句偈的意涵
- p140 生活的層次
- p150 「行佛」是佛光人的目標
- p164 十法界在方寸之間
- p172 佛光人的兩個任務
- p176 做佛光山住持的條件
- p182 發心才大
- p188 出家的十種好處
- p204 人生百事(節選)
- p220 對佛光會員的期許
- p230 人人都是無量壽
- p246 心和心的交流
- p272 佛光會員的自我提升與弘化方向
- p292 不做欲望的奴隸
- p310 僧情不比俗情濃
- p332 十方共道友
- p334 念佛即念心
- p342 用「心」念佛
- p350 法身慧命之家
- p358 我與香港的因緣
- 140隨堂開示錄17 集會共修(3)
- p006 功德法海廣無邊
- p012 拜懺禮佛 落實三好
- p020 和平無國界
- p024 我們的淨土在哪裡?
- p032 行「三好」即拜懺
- p036 人間彌勒
- p040 信徒是我的老師
- p060 如何做菩薩義工?
- p072 兩岸三地同步鳴鐘祈福
- p074 如何與佛菩薩來往
- p102 願眾生得度
- p116 浴佛法會的意義
- p120 佛誕的祈願
- p124 我要做什麼?
- p144 什麼是人間佛教?
- p164 百分之百的利益
- p170 有心人
- p186 佛光人應有的美德
- p194 自己做觀音
- p200 精神之家
- p206 佛頂骨舍利重光
- p210 第二個家
- p216 連雲港的精神象徵
- p222 地宮珍寶的意義
- p226 關於佛陀紀念館建設
- p244 佛光山往事之美
- p260 灑淨
- p270 普同供養
- p278 送聖
- p286 戒是自由
- p296 佛光山與佛光會
- 141隨堂開示錄18 集會共修(4)
- p006 建設人間道場
- p012 因果帳簿
- p028 發心行佛方為菩薩
- p050 佛祖巡境
- p054 佛光人的基本信念
- p072 六根修行
- p076 淨蓮徐州
- p080 人間最大的佛法聚會
- p086 一山七眾 四聖八塔
- p092 人間佛教發展的次第
- p100 開自己的心光
- p110 佛光山的使命
- p116 人生幸福是無限的
- p120 三時繫念的意義
- p126 門內門外
- p128 佛陀在哪裡
- p132 做一顆菩提種子
- p140 宜蘭念佛會的緣起
- p146 發掘佛性寶藏
- p158 和合眾
- p168 親近善知識
- p180 百萬人興學的意義
- p188 行三好
- p192 共修的力量
- p196 佛光人做了什麼
- p200 佛光人的奉獻精神
- p204 七月是孝道月
- p208 南京天隆寺未來的功能
- p214 緣結十方三世
- p220 諸上善人聚會一處
- p228 法身舍利
- p234 寺廟就是學校
- p238 佛光寶寶
- p242 出家的生活與前途
- p256 共識與開放
- p268 佛化的家庭
- p300 回到三寶的懷抱
- p328 學做人間菩薩
- p348 我的人生沒有個人
- p358 永遠為佛教
- 142隨堂開示錄19 對談專訪(1)
- p004 為什麼佛教不燒紙箔
- p008 對於退位的感想
- p026 散播歡樂的種子
- p048 宗教信仰的迷思與追尋-與天主教羅光總主教對談
- p062 佛學與文學-大師與林清玄先生對話
- p074 談經濟問題
- p080 談佛教音樂
- p090 為什麼要封山?
- p094 快樂修行
- p114 人人都需要教育
- p126 要懂得自己的身分
- p140 世界和平是普世的願望
- p146 全民都是「和平的使者」
- p154 只要有人,香港便有希望!
- p160 對美國九一一事件的看法
- p170 關於《浩瀚星雲》
- p174 恭迎佛指舍利的因緣
- p180 從生命教育的觀點談佛指舍利
- p214 正信教育
- p220 弘法五十年
- p228 讀一流書
- p254 對和平醫院SARS患者精神鼓舞
- p256 以好心消除SARS災難
- p262 來台弘法五十週年歷程之一
- p276 來台弘法五十週年歷程之二
- p298 來台弘法五十週年歷程之三
- 143隨堂開示錄20 對談專訪(2)
- p004 來台弘法五十週年歷程之四
- p022 來台弘法五十週年歷程之五
- p038 佛教未來的展望
- p052 印海法師的為人
- p058 從科學辦案談到善惡因果——與刑事鑑識學專家李昌鈺博士對談
- p084 心世紀對談——大師與知名導演吳宇森先生對談
- p104 海峽兩岸佛教音樂展演之意義
- p110 人間佛教是人類幸福快樂之教
- p122 海外移民安住身心之道
- p136 人生領悟與文學人生——與知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對談
- p158 當東方遇上西方之一——佛教與中國文學
- p186 當東方遇上西方之二——佛教與世界和平
- p214 情與思
- p232 佛教與文學——與文學家白先勇先生對談
- p258 佛教在美辦學的新頁——西來大學
- p262 關於「世界佛教論壇」
- p266 佛陀也是記者——真理的傳播者
- p276 異中求同,同中存異——與單國璽樞機主教對談
- 144隨堂開示錄21 對談專訪(3)
- p004 人間融和
- p016 五個感謝
- p022 管事與管人——與嚴長壽先生對談
- p034 當基督遇見佛陀——與單國璽樞機主教對談
- p060 出世與入世之融和——與台北市長馬英九先生對談
- p092 和諧社會——與鳳凰衛視劉長樂先生對談
- p112 談與張姚宏影女士的因緣
- p122 什麼是真理
- p134 關於《佛光菜根譚》
- p146 四川汶川大地震賑災
- p152 兄弟有難互相幫助
- p156 佛教對問題的看法
- p174 人間佛教是人要的
- p182 談管理與和諧——與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翁詩傑先生對話
- p206 和諧——奧運最高境界
- p210 奧運的精神
- p224 中國佛教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
- p230 宜興文化內涵
- p236 將人間佛教落實在生活中
- p250 談女權
- p260 舉心動念真善美
- p268 與大馬法緣
- 145隨堂開示錄22 對談專訪(4)
- p004 佛教面面談(一)
- p028 佛教面面談(二)
- p050 苦難生信心
- p062 共生共榮的世界
- p084 智慧的人生(一)——與「鳳凰衛視」劉長樂先生對談
- p124 智慧的人生(二)——與「鳳凰衛視」劉長樂先生對談
- p160 宗風
- p176 行佛的人生
- p186 人間佛教的理念
- p200 談香港弘法因緣
- p206 佛教如何興盛
- p214 讀書就是讀人、讀社會
- p230 關懷人間 超越生命——與單國璽樞機主教對談
- p260 人生故事
- 146隨堂開示錄23 對談專訪(5)
- p004 關於人間佛教
- p026 談人生經歷
- p050 生命、宗教與人生——與單國璽樞機主教、漢寶德教授對談
- p070 談因緣
- p084 消災免難
- p088 心靈自救
- p104 要建立因果觀念
- p128 建立「五和」的社會
- p146 關於《人間佛國》
- p164 佛陀紀念館的時代意義
- p172 給人接受 融入眾中
- p180 素食博覽會促進兩岸交流
- p186 共同發展未來
- p188 素食文化
- p192 把人做好
- p198 禪無所不包——與于丹教授對談
- p226 雲水書坊關懷偏鄉學子
- p238 當代社會需要的人文關懷
- p258 幸福生活與中華文化的復興——與作家韓少功先生對話
- p272 體會真理
- p282 登高望遠——關於習總書記
- 147隨堂開示錄24 對談專訪(6)
- p006 如何改變自己
- p012 素食文化 綠色生活
- p022 建立誠信
- p032 誠信的力量
- p044 傳承、開創——從中大創校五十年看大學生人文關懷
- p058 關於《百年佛緣》
- p074 透過文化昇華自己
- p080 文化——連結中華民族團結的力量
- p090 太原印象
- p098 地球人
- p108 弘法人生
- p140 說「心」
- p172 安心之道
- p176 人人都得度
- p180 人生最大的財富
- p188 我與孫立人將軍的因緣
- p192 念念於心為佛教
- p200 互來
- p208 關於《獻給旅行者365日——中華文化佛教寶典》
- p216 一以貫之的人生
- p252 無我與慈悲
- p258 四個「希望」
- p262 中華文化少不了佛教
- p278 臨濟兒孫滿天下
- p290 人間佛教就是佛教
- p298 正信
- p304 話說佛光山
- p310 放生與放死
- p320 關於《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》
- p324 佛教是中華文化
- p340 散播中華文化之美
- 148隨堂開示錄25 各類致詞(1)
- p006 月亮三事
- p010 讀書如何有進步
- p016 為何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
- p022 我們辦佛學夏令營的意義
- p030 以佛法建設心靈 復興中華文化
- p048 普門中學校訓——勤正慧慈
- p054 《甘露》節目播出宗旨
- p058 為什麼佛教要提倡體育
- p064 佛法電視化
- p070 做人比做事重要
- p074 於「宗教諮詢委員會」建言
- p078 中日韓攜手推動佛法巨輪
- p082 奉獻自己
- p086 尋找中日韓佛教共同根源
- p090 佛教青年的責任
- p098 國家發展與世界和平
- p102 顯密融和
- p106 四大歡喜與四大成就
- p110 開放、融和、虛心、救世
- p114 任重道遠
- p118 文學藝術千古流傳
- p124 弘法探親的意義
- p128 為什麼要成立中華佛光協會
- p132 梵音海潮音
- p136 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致歡迎詞
- p140 互助、融和、發展
- p146 佛陀的心 青年的力
- p150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的目標
- p154 為佛光大學建校而跑
- p160 向愛心媽媽致敬
- p166 佛教是一個什麼樣的宗教
- p170 南華大學開校啟教的因緣
- p174 提升佛教婦女地位
- p178 宗教交流
- p182 我為什麼要創辦佛光衛星電視台
- p186 走出暴力 迎向平安
- p190 青年的四個認知
- p194 我對佛教的四點希望
- p198 佛光山與東蓮覺苑的因緣
- p202 心靈改革對我們前途的重要性
- p206 為佛教文化的保存、研究而努力
- p210 大智大慧 樹立三不朽
- p214 佛教的國際化
- p218 做自己的觀世音
- p220 過年的意義
- p226 普茶的意義
- p234 殯葬改革
- p240 做人處世的目標
- p258 懂得感恩
- p262 自我教育與自覺教育
- p268 歷史性的起步
- p274 我辦大學的因緣
- p278 談讀書
- 149隨堂開示錄26 各類致詞(2)
- p010 弘揚東渡精神 共創美好未來
- p006 兄弟寺
- p014 唱給大家聽
- p018 海峽兩岸佛教音樂展演創新頁
- p020 石窟佛像之美
- p024 大乘八宗的修行
- p034 禮讚單國璽樞機主教
- p038 重視老人安養
- p042 讀書讓生命有活力
- p052 人人都是活觀音
- p056 泥人的生命意義
- p060 佛教復興的希望
- p068 玉荷包建立的友誼
- p072 做一個富有的佛教人
- p076 青年為世界帶來活力
- p082 你能為佛教做什麼
- p088 旅行十年級
- p102 印度佛教復興
- p108 茶禪一味
- p110 宗教普利大眾
- p116 和諧共生的人間
- p120 人文大學
- p124 畢業四要
- p130 寫出佛教的真義
- p140 佛教未來的走向—人間佛教
- p144 為人間社會服務
- p148 讓佛教百花齊放
- p152 與香港的因緣
- p170 做人的四個學習(一)
- p178 做人的四個學習(二)
- p184 做三好兒童
- p192 勤勞、愛心的養成
- p198 傳承佛教
- p204 人是死不了的
- p206 家庭普照
- p210 有佛光的地方就有「三好」
- p214 教育增加國家動力
- p218 普利人天
- p222 佛教究竟是什麼
- p226 佛教要團結
- p230 為什麼倡導籃球運動
- p234 我願做一個教育的小兵
- p240 親上加親
- p244 鎮館之寶—雲錦袈裟
- p248 「鳳凰」涅槃四德
- p252 佛法西來意
- p256 雲水天下
- p260 江西有和平的性格
- p264 同聲念佛
- p268 重振臨濟祖庭雄風
- p272 禪門在江西的輝煌
- p278 心的體相用
- p284 文化台灣
- 150隨堂開示錄27 各類致詞(3)
- p008 如何做一個好里長
- p022 與歷史同在
- p026 追求人間的和平
- p038 童子軍是菩薩
- p046 不以為苦
- p052 佛教推行自由民主
- p060 壺中日月長
- p068 人間佛教走入人民生活
- p080 三十二字箴言
- p086 深耕「三好運動」
- p090 做農友的貴人
- p096 從籃球運動中學做人
- p098 童子軍的祖師
- p100 人生如球
- p104 重生情誼
- p110 犧牲享受
- p114 擁有平常心
- p140 精神的百貨公司
- p146 書香滿人間
- p152 遊諸國土
- p154 讓人接受
- p158 人間社會就是大學
- p164 百年樹人
- p170 送舊迎新展望未來
- p174 期望
- p176 給南華學子的四個建言
- p182 看見南華未來的希望
- p188 世界因你而美麗
- p192 健康與旅遊—無量壽、無量光
- p196 好人
- p202 浴佛、浴神、浴人、浴心
- p208 對大樹區發展的建言
- p214 我的服務人生
- p218 身體是一切眾生的
- p222 人間模範
- p226 心如明月
- p230 山東的現代孔子
- p234 佛教對自然界的看法
- p242 華人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
- p246 中華文化的孔孟精神
- p250 佛陀紀念館的千手觀音
- p256 展現菩薩道精神
- p262 我的文學歲月
- p266 中國夢與人間佛教
- 151隨堂開示錄28 各類致詞(4)
- p006 發揚中華文化
- p012 送智慧
- p016 以字結緣
- p020 夢想家的樂園
- p028 從「三好」做起
- p032 美學無界
- p042 兩岸一家親
- p046 中韓佛教交流
- p050 向月亮學習
- p056 千手千眼
- p060 夜禮觀音
- p064 怎麼結緣
- p068 未來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
- p072 送教育到偏鄉
- p078 讀書三要
- p082 伽藍菩薩為兩岸宗教交流再添新頁
- p092 救急
- p102 宗教團結救台灣
- p114 十二月廿五日世界神明聯誼會
- p120 經典四嘉言
- p128 大學教育四要
- p134 世界和平的模範
- p138 人間佛教的行者
- p150 岳飛與我
- p154 婚姻之道
- p160 佛教青年的信仰
- p164 以法相會
- p172 一代英雄孫立人將軍
- p178 博物館是我的學校
- p182 人人都是善知識
- p192 心有希望就有未來
- p196 從金身合璧談佛教對中華文化的影響
- p206 北齊佛首回歸的意義
- p212 佛法在信心裡
- p224 正當的愛
- p228 世界就是一座博物館
- p240 自覺與自學
- p244 四小不可輕
- p250 三好校園
- p256 楊仁山菩薩
- p260 大千護法
- p264 得獎不易
- p268 佛教和天主教是一家
- p272 台灣的未來在哪裡
- p276 佛教與「一帶一路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