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62 我的文學歲月

「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《中國宗教文學史》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」開幕典禮

時間:二○一四年一月十日

地點:佛陀紀念館大覺堂

武漢大學文學院涂(險峰)院長、台灣文學館李(瑞騰)教授、各位嘉賓:

這一次文學會議在佛光山召開,不但是佛光山的盛事,也是整個台灣文學界的盛事,我謹代表本山所有大眾歡迎各位嘉賓的蒞臨。

我個人由於家貧,沒有進過學校,知識入門最快的方法就是從文學閱讀著手。我在寺廟裡出家,雖有機會讀到一些佛經,但因為年紀小,讀不懂也看不懂,不過寺廟裡也很好,它另有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西遊記》等讀本收藏,在沒有電視、沒有電影的時代,那許多書就成為我們每天生命、時間寄託的地方。尤其看中國的一些小說,像《七俠五義》、《小五義》、《封神榜》、《蕩寇誌》,真是比現在看電視還要有趣味;在那個農業時代,可看的東西很少,這許多著作總讓人愛不釋手。

自古以來,文學是一切學問的基礎,無論你是要著書立說,寫歷史、寫哲學,或者寫皇上的奏章等等,都需要文學;可以說,文學是每一個讀書人最需要的學問。尤其,在世界的文學當中,又以中國文學最為豐富,不只小說、散文,還有詩、詞、歌、賦,文言的、白話的,各種體裁。就像佛經的經文,許多先是以散文體的「長行」記載佛陀教法,之後怕你仍然不懂意義,就再用詩歌體的「重頌」,重複宣說一次,一般都是四個字、五個字,或是六個字、七個字的偈頌。

文學主要是在表情達意,胡適之說得好:「表情表得好,達意達得好,就是好的文學。」尤其文學與中國人的語言表達,有很大的關係,每一個人說話,說得好聽的,就是文學。所以,基本上中國人無論老老少少,大家都與文學有結緣。

現在吳(光正)教授要想把道家的、基督教的、佛教的、各個宗教的所有文學結集起來,讓大家參考,讓大家以後能得到很多的方便,我想這是一件盛事,我們也願意在旁邊敲敲鑼鼓,幫幫忙。

我個人不是文學家,也不懂文學,不過二十歲左右,在寺廟裡除了誦經、做早晚課以外,無所事事,就自己塗鴉,隨便寫一些文章,現在我也記不得當時寫的是詩、是小說、還是散文了。但是大概從二十幾歲以後,因為寺廟裡的師父們不喜歡我們搞文學,說佛教就是最好的文學,天天都要我們念經,所以後來我就不敢放肆搞文學了。

離開大陸以後,來到台灣,除了忙於寺廟服務,當然生存也很要緊。記得有一次,我是有備而來,在寺廟裡伏案寫文章,一位老太太走到我身旁,用台灣話對我說:「法師啊!你要工作啊!不工作是沒有飯吃的啊!」我一聽,心想:寫文章不是工作?一定要去挑水、擔柴、掃地、煮飯,才是工作,在這裡才有飯吃?當然,我也不太甘願,所以後來我就集合青年人,在寺廟裡辦文藝班、文理補習班、歌唱班、弘法隊。

台灣本來是一個多神信仰的地方,日本統治時期也是如此,在我們這幫大陸的出家人來到台灣以後,大家慢慢地把宗教昇華、改良,佛教才逐漸地發展起來。

今天能有佛教參與文學會議,尤其在佛光山召開,我們是感到無上的光榮。佛光山是提倡「人間佛教」的道場,雖然還沒有什麼歷史,但是有理想,各位在這裡參觀了以後,請給我們多多指教。祝福你們,謝謝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