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04 如何走好出家路

為三壇大戒新戒開示

時間:二○○○年三月廿三日

地點:佛光山東禪樓禮堂

佛陀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,如果我們想出生佛國,也不可以少福德因緣,同樣地,出家不是容易的事,要有好因好緣。為什麼有的人出得好家,有的人出得不好?有的人出家法喜充滿,覺得自由自在,有的人卻煩惱叢生,甚至半途而廢?為什麼呢?一樣的環境、同吃一鍋飯,只因各人的心不一樣、各人的因不一樣。

尊重融和 首要之事

我出家六十二年,許多人跟隨我出家,好好壞壞、來來去去的很多。怎麼樣才能出一個好家?依我的經驗,有以下的幾點:

僧團是六和僧團,不只是一個人,是很多人在一起生活,有六點要了解:

第一是身和同住:同住一起,不要要求特殊待遇。‭ 有的人居住環境比較好,這是常住給他的,是職務需要,那是多少功勳及多年的貢獻所換來,不是要來的。 

第二是口和無諍:出家人惡口、妄語,言語如刀、如劍,如何叫別人容許你?

第三是意和同悅:心要歡喜,老是有煩惱,出家怎麼出得好?怎麼會快樂呢?出家後心裡要製造快樂和歡喜。

第四是戒和同修:不要求特權,一樣的規矩,一樣的奉獻,就如國有國法、家有家規,不合作、不守法、不跟人平等,就不能成功。

第五是見和同解:對佛教的思想統一,宗風立場要一致。

第六是利和同均:經濟均衡,安貧樂道。享受精神的財富,不愛慕虛榮,從佛法裡找尋自己的財富,在心地裡找到自己的財富。

除了六和之外,我還要再加一條:要能融於大眾。古怪、剛愎、自私、不近人情、個人主義,必定失敗,僧團不會容你這種人。尤其是個人主義比愚痴還嚴重,一個人沒有用,還不要緊;你有用,卻妨礙別人,這是不許可的,要學習合作。

過去在叢林參學的人,兩三個人做事能和諧,幾百個人做事也能和諧,沒有人鬧是非、分人我黨派,這是不容許的。如果有這樣的人,就如孔子所說:「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!」尤其,佛光山常住有這麼多人,在別的叢林,參訪幾年就離開了,做人好不好也不要緊,可是在這裡出了家,一生一世都要見面,如果老是見到這個人就生起怨憎會,一下不歡喜你,一下不歡喜他,怎麼會快樂呢?出了家,要人家包容你,先要包容別人;要人家對你好,先要對人好,這是出家後第一首要之事。

菩薩階位 循序學習

出了家,在佛法裡雖不是富貴榮華,揚名立萬,但總要自己立功、立德、立言,四果羅漢、四禪八定、菩薩五十二階位的層次,要慢慢往上進步。

怎麼樣才能有進步呢?我們現在無視於四果羅漢、菩薩五十二階位的層次,出家六十年稱「法師」,一出家也是稱「法師」,六十年與一天有何不同?所以本山就為大家定下清淨士、學士、修士、開士、大師的序級。你要服從次第進展,僧門的倫理你要服氣。

在佛門裡,如果你是時間上的長老,會有時間上給你的肯定。世俗上的工作會視能力給予職務、職稱,就像有的人當兵三十年才升到士官,但是軍官學校畢業的年輕人,三、五年就有資格升到將軍。一個將軍和一個士官,距離好遠,因為入伍的管道不同,他有能力,會帶兵打仗,就算是我的資格時間比他長久,職務上我仍然需要尊重他的所長。

不過,可能士官長已經拿到一個月八千塊的軍餉了,他做將軍的才拿到六千塊。為什麼將軍的錢反而少?因為他時間不夠啊!他雖然職務高,但不像你有年資。

所以法制必定有各種不同,你要服氣,如果不滿意、有怨恨,是苦了自己,也害了自己。假如你常常不如意、起煩惱,常住大眾怎麼容許你呢?那都是由於不認識、不懂自己。

在叢林裡,有各種不同的倫理,工作的倫理、時間的倫理、修持上的倫理、學歷上的倫理……因為有各種不同的倫理,也就會分出高低來。如佛經上說:三鳥飛空,空無遠近,但老鷹、鴿子、小麻雀各自一飛,就會現出遠近來;三獸渡河,水的深淺是一樣的,可是大象、河馬、小白兔一游,深淺就不一樣了。佛教的真理,就像空、水,沒有遠近、深淺的差別,但是修道會有各種落差,世間本來就是這樣的。

為度眾生 遍學一切

在佛教裡,要能自我成就。如何成就自己呢?三刀六槌要會,三千威儀、八萬細行、五堂功課、四十八單職事……要懂、要會。像我旁邊的(心)定和尚、慈容法師,他們能坐在上位,不光是憑出家的時間,他們會講說、能寫、會唱誦、會法器、會辦法會活動、會做知客、會管理齋堂、廚房,會為常住的經濟著想,對常住的調派能服氣。可以說,他們在出家生活的旅途上,已經很成功了。

你能力很高,即使有人要欺負你、壓迫你,都沒有效,因為大眾會幫忙你成就,時間會帶動你的成就、功勞、功績;相反地,你沒有貢獻、沒有努力、沒有能力、沒有所長,就算我想提拔你,別人也會不服氣。所以,在有制度的道場裡,自我的成長、進步是很公平的。假如你很有本領、很有用,可是序級的升等還是沒有別人好,你不要怨怪,道理很簡單,福德因緣不如人啊!

制度會給大家公平,制度就是常住、大眾、規矩,如果有人違反制度給你們不公平的待遇,這個制度最後會失敗,不是你個人的失敗。

我看你們過去的履歷,做過會計、做過廠長、做過祕書、店長、經理,都很相當,問題是這些都只是世俗,不是道場。許多人覺得自己沒有出家前好有用、好能幹,一出家,卻什麼都派不上用場,這是因為環境不一樣,要求不一樣。所以過去做過總司令、做過部長的,到佛門來還是要從沙彌做起,就像梁武帝出家後自願從佛奴做起。

大家出家後,要健全自己,慢慢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,才會出人頭地。能讓龍天推出的人,都是要有些功夫的,要會建築、要會念經、各種佛事都要會做……弘法利生,不論什麼事派給他都能擔當。

禮敬諸佛 稱讚如來

出家出得好,除了人和、很有本領之外,再跟你們說些具體的事情。在佛光山有九個宗務委員,你至少要和五個宗務委員有過來往、講過話、請過開示;讓五個宗務委員都知道你的為人、你的能力、你的情況,我想這是必然的。人眾太多了,你必須要花點功夫讓他們來認識你。就像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,也曾供養十萬億佛,普賢十大願裡也說要「禮敬諸佛」、「稱讚如來」。

佛光山各個別分院的住持,至少要有三分之二,你和他們來往過、交談過、合作過、開過會、有過交集。談起佛光山的事情,都如數家珍,什麼都知道,如果你不認識一半以上,你走到台北道場,沒有人認識你,走到高雄普賢寺,也沒有人認識你。佛光山雖然很大,但是沒有你的一份,要做事連人都不認識,怎麼行呢?可是我們徒眾當中卻有這種人,「我偏不要跟他們來往!」他們少你不要緊,你少他就不行。

佛光山的出家眾有一千多人,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要能叫得出名字,知道他的性情、歷史過程。

海外許多的主管,一年回來開一次會,常常一開完會立刻就買車票、叫車子回去了。說有法會活動要進行、有信徒在等他們……以後不可以這樣,回來了,要把全山出家眾每個人什麼名字、什麼樣子弄清楚以後才可以走。行客拜坐客,你不給他認識,他就不知道有你這個人。自己不要把師兄弟分成好像這個是國民黨、這個是民進黨、那個是新黨,統統都一樣,我們是中立的,什麼黨、什麼派都不要緊,都是需要的。有的師兄弟長於法器、有的師兄弟長於講說、有的長於行政、有的長於知客、有的長於寺務,或是有的長於典座、有的長於行堂,是苦行僧,都很重要。沒有這許多苦行僧你就不得飯吃,當了住持,如果典座不配合你,你的客人就沒飯吃,你能不平常給他燒燒香嗎?一切都是眾緣所成,相依相存,你要奉行佛法才有前途,結好因才有好緣。

千錘百煉 樹立形象

我在掛念你們將來能出好家嗎?出家就這麼一次,也並不是一步登天,松竹梅不經風霜雨雪,它能成為松竹梅給人欣賞、給人歌頌嗎?我們必須經過千錘百鍊之後,才能讓人感念。所以要樹立自己的形象,要有多少的勤勞、多少的辛苦、多少的貢獻,多少的學習,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出家人,別人才賦予你多少的信賴。這很公平,無論什麼,偉大都是要自己去培養的。沒有天生的偉大,沒有自然的釋迦,都是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完成。

現在山上發展太快,道場很多、事業很多,急於有很多的人來分擔,學習不容許太慢。假如觀念健全,在佛光山,以一、二年的時間就能完成自己;不健全的話,就是十年、二十年,大家還是看不上你。有的花、果開得很快,有的就是不結果,在你們前面有許多師兄可以做為殷鑑。

在電視上,我看到海龜從幾百哩以外跑到沙灘上生蛋,不久,幾百隻小海龜就一隻隻生出來,破殼往外爬,迫不及待地直奔大海。牠們怎麼知道大海在哪裡?現在想一想,如果讓我從沙灘裡走出來,我還要先看一看大海在哪裡呢。這就是本能!

所以一個人如果能發揮本能,成佛都能了,做個有用的人又怎麼不能呢?大家要學習會聽話,學習結人緣,學習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,身口意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。

四十年前慈嘉法師要出家,我說:「沒有地方給你住,我都住在人家寺廟裡。」慈嘉法師說:「沒關係,我也住在別人的寺廟裡,幫他們做事,他們總會容許我。」他那時候才十幾歲,我說:「在人家家裡出家,我不能保護你,就像童養媳一樣,會有很多的長輩,你要自己去跟人家相處。」最後慈嘉法師還是出家了,寺廟裡那許多的老人都非常喜歡他。後來慈莊法師、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他們也都出家了。實在說,他們都不是有很大的志願要來弘法利生、光大佛教,只是想來服務,盡一點心。尤其像慈惠、慈容法師在幼稚園任教的時候,睡覺是好多老師一起睡在長長、斜斜的巷道裡,連腳都伸不直。有時候我也很想問他們一句:「你們那時候怎麼敢跟我出家?不曉得前途在哪裡啊!」但是他們都沒想到,只覺得在佛門裡很快樂,很單純就出家了。

像慈莊法師,他知道我是很有個性的人,看我為了辦佛學院到太平間、殯儀館通宵念經,他也說要幫我念經,就把頭髮剃了,跟我一起做佛事,多一份收入就可以多找一位學生。理由很簡單,沒有太多的考慮。(心)定和尚當初從海軍陸戰隊退下來,就到山上來幫忙搬水泥、挑沙子,後來出家。他也沒有想到未來有沒有什麼前途,所以就很容易滿足。

煩惱來時 不忘初心

現在佛光山太好了,有很多選擇,文化、教育、共修、慈善,國內、國外到處都是用武之地。我最早辦佛教學院的時候,楊白衣教授很歡喜,他很不喜歡外省人,但我辦了佛學院,他不禁也萬分感謝說:「是你給我們用武之地。」將軍要有戰場,老師要有講台。現在佛光山如大海,百川匯入,集體創作,但大家要能體會、懂得才行。

修行路上,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比丘又叫「乞士」,上乞諸佛之理,下乞眾生之食。能上能下、能大能小,能上與君王同坐,能下與乞丐同行,能屈能伸。比丘也叫「怖魔」,魔王來了,你要給他恐怖,不能向他屈服。魔就是煩惱,出了家不是成佛,必定還有很多煩惱,但是別人幫不上你的忙,「解鈴還須繫鈴人」,你要自己解除煩惱的束縛。如果你們能,常住就得到一個人才;你們不能,常住就得了一個魔子魔孫。所以你要做佛門龍象,先要做眾生馬牛,希望你們不要給煩惱打倒。

今後會有什麼樣的煩惱呢?親情、供養、閒話、逆境、壓迫、諷刺等等。如果你不懂得處理,縱使「黃金白玉非為貴,唯有袈裟披肩難」,也對你無益,在袈裟下失卻人身的也是很多。我希望你們不要有不好的念頭,把出家當成兒戲,一點都禁不起。有一些人申請出家沒有通過,我就看他的履歷,二、三年換了五、六個工作,工作還可以換,但出家是不可以換的。

出家和人的相處,我一生最自豪的,就是從開山第一天一直到現在,木工、油漆工、綁鋼筋、釘模板的工人,都是原班人馬,沒有換過。跟我在一起的徒眾,只要肯跟我在一起,都很快樂,沒有嫌棄。有人會說現在又不能常跟我在一起,不見得,真正的在一起是精神相依、思想一致、心靈共鳴、同甘共苦。我有那麼多的著作、錄音帶、錄影帶、雜誌、書刊,哪一天沒有跟你們在一起呢?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天天跟我在一起呀!但是佛法天天跟我在一起。佛陀涅槃的時候說:「你天天跟我在一起又不相信我,等於沒有在一起;我涅槃了,你天天奉行我的法,不就是跟我在一起嗎?」所謂的「在一起」,是要朝精神慧命上去融和。

有一位信徒本來皈依我,後來又拜煮雲法師做師父,很多人就責怪他。他回答:「拜星雲大師做師父,三、五年都沒能見面,我拜煮雲法師做師父,今天可以跟他吃飯,明天可以跟他同坐一部車,隨時可以見面來往。」請各位要明白,師父不是陪你吃飯的,師父不是來跟你噓寒問暖的。見師父如見佛祖,要從另外一個地方去會得,不是從三十二相上見佛祖。所以我覺得你們跟我相處,我的人情味是不夠的,我的噓寒問暖是沒有的,但是只要大家有佛法,我們比親生的父母親還要更親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