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12 尋根續緣

心道法師重返山門

時間:二○○九年三月四日

地點:佛光山傳燈樓集會堂

慧傳院長:今天靈鷲山心道法師帶領了三十三位的僧信四眾弟子回到佛光山,有一些懺悔的言詞,要向師父上人以及大眾做一個告白,請師父上人聆聽過心道法師的告白以後,能夠慈悲納受。

現在我們請心道法師來把你告白的言詞跟師父上人做一個報告。

心道法師:(頂禮師父三拜)

尊貴的師父,弟子心道於民國六十二年(一九七三)承師父上人慈悲納受,得以依止座下剃度出家,並賜予因緣求受三壇大戒之後,獲得師父上人慈悲,允余到宜蘭苦修。在宜蘭圓明寺修行數月,因屋舍倒塌,即遷於寺旁靈骨塔,繼續禪修,後因為靈骨塔遷入過多的物品,不利修行,另行移至龍潭湖畔,白天住茅蓬,晚上到墓地打坐,前後十年有餘。之後更於福隆進行兩年的斷食閉關。因而逾期未歸,未能參與佛光山開闢疆土、弘化四方的大業,對此,向師父及常住懺悔。

福隆出關後,深感師恩、佛恩浩蕩,自己應該稟承如來家業,做些出家人該做的事情。當時常往來於台北與宜蘭之間,看到兩地經濟富裕,但相形之下,介於兩地之間的貢寮與福隆的居民非常貧苦,內心禁不住生起一個悲憫之情,於是發願建立道場,藉以繁榮地方,利益眾生。

弟子跟隨師父學習的時間,雖然短暫,但是您大師的風範,早已深植心中,弟子在經營道場時,常憶念昔日在佛光山日常生活,受用到師父的行持教化,與師兄弟的關愛,終於體會到師父對弟子們的用心與慈悲,心中常懷著尋根的期盼。師父廣大宏業,以無上的智慧,引領四眾兢兢業業,篳路藍縷經營道場,健全組織體制,讓佛光山成為當代佛教的先鋒、僧伽的楷模,是弟子續佛慧命的一個典範。尤其感佩師父一路辛苦弘法,至今八十餘高壽,仍不辭勞苦,訪走大陸、歐美各地弘法,風骨影響及於心平法師、慈莊法師、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、心定法師,肩負如來家業,無怨無悔,無怨無尤,這份為法忘軀,犧牲的精神,不僅烙印弟子的心中,也希望傳承於下一代的弟子盡心奉持。依著內心的長年憶念,與默默師承,弟子衷心希望,能再度拜見師父懺悔,以求內心無憾,祈請慈悲納受。

此次回山,弟子了解自己對佛光山沒有任何的奉獻,只能說身為師父的弟子,努力奉行自利利他的佛行事業,沒有辜負師父的剃度之恩,對於社會還有一點點的貢獻,沒有讓您老人家丟臉,親身奉上這些微薄的供養心,沒有其他任何的想法,也讓後來的弟子知道,他們始終是從佛光山發芽生枝出來的,永遠懂得尋根續緣,依此傳承,弘法利生。

弟子以修行弘法的一切功德利益,回向恩師法體康泰,長久住世,法輪常轉,法脈永存。

愚徒心道頂禮師父

大師:一拜就好。請坐。你請坐。

心道法師、各位靈鷲山的四眾弟子、佛光山心培和尚及全體大眾,今天大家齊聚在傳燈樓四樓集會堂,這裡平時是我們師徒接心印心的「法堂」,我們也曾經想要把它叫做「僧伽法庭」,今天算是第一次使用,很有意義。

剛剛說了,心道法師是雲南人,曾經到過緬甸,後來輾轉到了台灣,於民國六十二年(一九七三)在佛光山出家,距今三十多年,快四十年了。他初來山上出家,那時山上人眾並不多,不過我看他很精進苦修,做人也很隨和,跟人不太計較,只是自己默默地用功。

在佛門裡,要找一個慧解、有智慧的人,容易;要找一個會辦事、有行政能力的人,也容易;要找一個講經說法、弘法度眾的人,也不是難事;但是,想要找一個苦修的人,並不容易。我看他出於至誠,一心一意的專志苦修,那時候佛光山在宜蘭礁溪鄉有個圓明寺,建在荒郊野外的墳墓之間,寺裡有一座寶塔,平時無人看管,我就問他:你敢去這個地方修行嗎?他毅然同意,就這樣到宜蘭去閉關。

後來他覺得住在寺裡,不如乾脆就跟塔裡的靈骨住在一起。那個靈骨塔已經十分老舊,無門無窗,無法遮風避雨,但是他在那裡一住多年,聽說常有毒蛇出沒,夜裡還會傳出各種奇異音聲,狀況很多。當時我也鼓勵他,我們既有寺廟,你就住到寺廟裡面好了。但他刻苦自勵,願意在塔裡跟靈骨在一起。後來由於我也忙於到各地弘法,事情一多,就很少再到宜蘭去,也就沒有再過問。

據剛才他說,他也曾經到過另外一個地方,住在墳墓之間十餘年。在佛門裡,修苦行的人總是比較容易引起信徒的尊重、恭敬,因為世間上的人都要享受富樂,誰願意苦行呢?我聽到大家對他的苦行精進有不少的讚美,剛好那時候依空法師正在編《覺世旬刊》,我說:「這麼優秀、可以做為示範的出家人,你就把他苦修的經過報導一下吧!」因為這樣的關係,引起不少信徒,尤其像台大教授游祥洲,就很熱烈地響應支持,對他恭敬崇拜,我想這也是促成他後來在外建立道場的因緣。

不過,他其實應該早早回到山上來,循著正常管道來建寺發展。雖然本山那個時候已經立下門規,不准私自化緣、不准私收徒眾、不准私建道場。但是公開的還是可以,你想要做什麼,申請還是可以。可能他對這個制度不是十分了解,總覺得山上很嚴格,以為除了佛光山以外,就不准哪一個人設立道場。

其實現在佛光山,除了在海內外建立的別分院以外,分支的道場也很多,例如拉斯維加斯的蓮華寺、澎湖的海天佛剎,以及馬來西亞的大智圖書館、青蓮堂等。這些分支道場,可以行政獨立、財務獨立,甚至於人事獨立,但是法脈應該要有傳承。現在,我想心道法師經過了這一道圈子,懂得回頭,懂得重建法脈的系統關係,對佛光山、對他、對佛教,都是好事。可以說,假如大家有興趣研究,今天我們這樣一件事情,可以成為中國佛教史上一件很偉大的事例。

過去有一位曇一律師,他有個徒弟叫清江,因為不喜歡曇一律師的風格,就不告而別,離寺他去。在佛教裡,這就叫做溜單,但是心道法師不是溜單,他是奉命出去的,只是逾期未歸,現在他想要回來,所以自己要求懺悔,使能獲得心安。清江法師離開曇一律師以後,過了幾年又再回來,他請曇一律師處罰,說了兩句很有意義的話:「弟子前念無知,後心有悟。」意思是說,我前面的一個念頭不明理,做了這樣不當的事情,但我後來有所覺悟,有了懺悔的心,請師父重新接納。

其實幾十年來,心道法師在國內外一樣稟承佛教的宗旨,弘法利生,甚至我也知道,他多次想要回山,只是在山上的師兄弟、長老,沒有給他助一臂之力,沒有助長他的因緣。甚至有一次他回到山上,我派遣一位男眾職事去接待他,但是那位男眾事後回來告訴我說:「我叫他回去了。」我覺得非常遺憾。不過這些事情都已過去了,往事就不必再談了。總之,在佛教裡說,只要懺悔,就能獲得清淨。

現在新的靈鷲山,已經成為台灣弘化一方的名剎。今後心道如果你有真心許願要回歸本山,應該要更熱心的弘法利生,倡導人間佛教,能夠有一個宗風,有一個未來,自己的歷史,必定要由自己來寫。對於你的徒眾弟子,你一向也很有宗門思想,都依著本山的法脈字號來取名。所謂「彌滿本覺,了悟心宗,惟靈廓徹,體用周隆」,這個偈語就是我們的法脈。

你是「心」字輩,下面一代是「宗」字輩。「心」這個字號,在佛光山有已故宗長心平,以及現在的宗長心培、退居的心定,凡是「心」字輩,都已經為佛光山,甚至為佛教在弘法利生上,光大佛教,做了貢獻。另外女眾也都是「心」字輩,慈惠法師就叫「心玄」,慈容法師叫「心愚」,大家依著「了悟心宗」,延續法脈。例如,我的師父是「了」,了然上人;我是「悟」,叫悟徹。現在你們叫「心」,下面一代是「宗」,這是臨濟宗的法脈傳承。在歷史上,從印度的釋迦牟尼佛,他在靈山會上「拈花微笑」,傳承給大迦葉,大迦葉傳給阿難,阿難以下一直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來到中國,是為中土初祖。他傳給二祖慧可,再到三祖僧璨、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,然後六祖惠能大師「一花開五葉」,分出五家七派,其中臨濟禪師就是我們臨濟宗的祖師。

所謂「臨濟兒孫滿天下」,我們臨濟祖師的兒孫遍滿天下,到處都是臨濟子孫。我們臨濟宗在佛門裡是正大的門派,是最大的宗派,出的祖師最多,歷史也最輝煌,可以說臨濟宗肩挑了弘揚佛法的責任。

今日日本的臨濟宗、臨濟派也很興盛,在京都臨濟宗的本山妙心寺,有四十八院,建得像一個城鎮一樣,在裡面行走都會迷路,可見有多麼盛大。

現在佛光山到日本開山建寺,坦白說,日本的佛教其實也是「排外」的,但一聽說我們是臨濟宗,就很歡迎,所以我們在日本是正式向政府登記有案的臨濟宗宗派,也因此我們在日本,無論到哪裡做任何事都很方便。例如現在在群馬建本山道場,在富士山建本栖寺,在福岡、大阪都有我們臨濟宗的派下,日本的政府都非常歡迎,還要給我們津貼幫助。

所以,希望我們臨濟宗的子孫,在佛門裡要保持過去光榮的歷史,我們為了佛陀靈山會上一脈相承,到臨濟祖師「臨濟兒孫滿天下」的榮譽,我們再接再厲,光大門風,為臨濟兒孫爭取更多對佛法的貢獻。

我聽說今天心道法師本來要帶幾百人回來,我告訴他,也不必那麼樣驚動,何必勞師動眾?今天你們有代表三十三人回來,都是四眾弟子,你們在靈鷲山都很優秀,今天隨順你們的師父回來「認祖歸宗」,我也覺得很慶幸。這是佛門的規矩,也是佛教的法統,你們遵循法統,以佛法行事,往後必定都能獲得大眾的贊助。不過,這不是只在今天表面上做一個儀式而已,我希望以後在精神上、在思想上,在弘化的方法上,你們應該要相互提攜,再接再厲,多多往來。

佛光山臨濟宗的法脈,是我從大陸帶來台灣的,也承蒙大陸的臨濟宗傳法給我,棲霞山多少長老來此證盟,我也傳法給許多人。例如大陸南京棲霞山現任住持隆相大和尚,他也特地到佛光山來接受我的傳法。為什麼?「法統」很重要。大陸雖然是改革開放,但現在大陸傳法的法統、法系還沒有建立,現在也正在建立之中,這都是好事。

所以,我希望有了這樣的關係以後,兩岸未通,宗教先通。我們佛門裡面,其他的教派雖多,總之我們都是臨濟兒孫,要相互往來,這是當然而且是正當的事情。

不過,未來如何加強教育最為重要,雖然我對心道法師你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、期望,不過你也很有心,讓門徒弟子都能皈投到佛光山的門下,今後在教育上,如何再加強統一的宗風訓練、統一的宗風認識、統一的宗門規矩,就有待大家繼續努力,攜手合作。

因此,我希望以後心培和尚、慧傳法師,你們和靈鷲山,要在精神、義理上,相互研究。如果你說回來要有什麼東西供養,不需要,佛光山不需要靈鷲山,佛光山也不需要增加多少人眾、多少財物,這些都不需要。我們要的就是未來佛法的弘揚,未來人間需要的是佛法,我們要給人歡喜、給人幸福,給人間帶來所謂「佛光普照、法水長流」的佛法,才是重要。

我今年八十多歲了,我對人間並沒有什麼期望,也沒有想要再做什麼,唯一的希望就是「佛法興隆,眾生得度」。所以你們大家秉持佛光山的宗風,能體會我的心,就是給我最大的安慰,最大的歡喜。

今後,你已有的徒眾,為了要像現在這樣融洽的互動、相處,應該要加強聯繫,統一合作,在短期內,希望能辦幾次聯合講習會,在台北召開,或到佛光山舉辦,或是到靈鷲山去開都可以。希望你們不要太分別彼此,不必要有「我們佛光山、你們靈鷲山」的分別。

幾十年來,佛光山沒有地域的觀念,也沒有男女眾的分別,更沒有資歷上或學識上的前後尊卑之分。在佛光山的所有男女大眾,都一律平等,所謂「六和僧團」,我們真的是「戒和同修、見和同解、利和同均、身和同住、口和無諍、意和同悅」,是真正的六和僧團。

希望我們從現在起,更為未來的佛教寫下新的歷史,就像今天就是歷史最好的見證。今後大家要加強六和僧團的友愛,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與勉勵,祝福你們。謝謝!

心道法師:我們向師公頂禮三拜。(靈鷲山全體僧信四眾頂禮師父)

大師:一拜就好。

我對你們是很感抱歉的,因為幾十年來,在我心中也知道,你們的心是嚮往佛光山的,對佛光山都很好,只是佛光山沒有給你們因緣。當初心道法師出去苦修,創建道場,我本來就知道他會回來,所以並不著急。

我知道他遲早會回來,因為我了解他有善良的本性、融和的風格。今天他果真帶著你們回來了,希望你們今後把佛光山,也當成是你們的本山常住,我們的本山是佛光山,不要說靈鷲山。靈鷲山是我們的常住,但我們的本山在佛光山。

我也是一樣,我也有個本山,我走遍天下,統統都以佛光山作本山。我們的思想是一個,不容許有分裂。

今天你們回來,山上應該要張燈結綵歡迎你們,要好好招呼你們,不過以後有機會再補辦。希望今後你們能加強對佛法的研究,弘揚佛法、弘揚人間佛教,這是未來一條光明的道路。

我這兩天正在講《僧事百講》,跟你們講一個佛門的規矩,按照規矩,以後每年至少在逢年過節時要回來拜年,也不一定每一個人都回來,可以派代表回來。過生日我是不重視的,不過這裡的供僧法會應該要回來參加。有什麼教育的活動,你們回來參加也是當然的。

另外,心道你要為所有徒眾造個名冊,無論出家的、在家的,都存到本山,讓他們和本山都有因緣。佛光山現在在全世界都能結緣,都能給人方便,都會給大家一點幫助,甚至信徒他的兒女要讀書、要留學、要申請學校,都能獲得支持。所以要讓佛教的信徒,讓他們得到好處,讓青年徒眾在佛門裡面,都有優越的條件來成長。大家珍重!阿彌陀佛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