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26 弘法利生的功德主

佛光山功德主會

時間:一九九五年三月廿五日

地點: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

各位功德主們,大家晚安、大家好:

今天特地把佛光山這許多「機關首長」(各單位主管)一起集合在這裡,跟各位歡迎。但是「機關首長」不重要,因為你們才是佛光山真正的老闆,真正的主人,沒有你們就沒有佛光山,就沒有現在的世界佛教。

佛光山的功德主就如同佛光一樣,因為有功德主,所以才能佛光普照;功德主也像法水一樣,沒有你們,法水就不能遍布五大洲、七大洲。在佛光山的宗風裡有個原則,有四句話,不知道各位記得記不得?「光榮歸於佛陀,成就歸於大眾,利益歸於常住,功德歸於檀那」。檀那,就是功德主、施主,就是檀波羅蜜,就是六度裡面的布施的意思。

佛光山成就之四大因緣

佛光山裡面有四個重要的成就因緣──佛陀、大眾、常住、功德主。光榮是佛陀的,成就是十方大眾的,利益是常住的,功德是信徒所有的。平常我們說要「皈依三寶」,皈依佛、法、僧,就是成為一個佛教徒的條件。而佛光山的成就是來自四大種因緣,第一、要靠佛陀;第二、要靠十方大眾;第三、要靠常住;第四、要靠所有功德主。假如說佛光山是四寶所成,各位功德主也是跟佛陀、大眾、常住一樣,你們也是一寶。

現在各位功德主回到你們的地方來,我們辦事的人應該把這一個常住的功能、近況,向各位做報告。就拿台灣來說,寺廟道場很多,真是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,也不只有佛光山一家。不過今天我要在佛光山所有的內容當中,提出四點向各位做報告:

一、佛光山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

第一點,我要報告的,佛光山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。最近有一些信徒對外講話,說:「為什麼我們要參加成為佛光山的信徒?因為佛光山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。」所謂「拈花微笑」,釋迦牟尼佛把佛法的心要傳給大迦葉,大迦葉是為禪宗初祖,再傳承給二祖阿難尊者,一直傳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,所謂「達摩東來」,來到中國。在中國,傳到了六祖惠能大師,一花開五葉。惠能大師以後就不用袈裟、缽做為傳法的根據,但傳法的系統還是有的,所以後來禪門就有「五家七派」的這種分別。

在五家七派裡面,有一個最大的宗派叫做「臨濟宗」。向各位報告,我就是臨濟宗第四十八代,可能你們不知道,我是真正受過法,受過傳法的,我有證明的法卷,等於是有玉璽、有印章的印證。

十年前,我又繼續傳法給心平法師,是為第四十九代。今天在台灣的寺廟,出家的人也好,大法師也好,假如問起他們的師父,他可以說有師父,但他們都是沒有經過傳法的。現在佛光山這許多人也都是我的徒弟,但是我沒有傳法給他們,所以他們可以叫我師父,我們是師徒,但不是法徒。今後我必須在很多的弟子當中挑選、傳法,未來他們才有根據,也才能傳法。

我常常講,你們大家是佛光山的第二代門徒弟子,因為我有資格做佛光山傳法的人,我把過去在大陸所受的法傳到台灣來,讓你們得到我的傳法,做第二代的弟子,甚至我們也傳燈、傳法到世界各地。

向大家驕傲地、不客氣地說,我要在你們面前作證,我是有資格傳法的人。現在有一些信徒也懂得,他們會說:「佛光山不是一個忽然『蹦!』冒出來的寺廟、道場,我們也不是隨便去找一個師父皈依的,這個法淵遠流長,我們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。」你們是主人,要直下承擔。

有一些出家人常常到哪裡弘法,收了好多皈依弟子,最後他卻還俗去了。我就覺得:「幹嘛要這樣?」因為你一還俗,我們問起這一個皈依弟子:「你的師父是誰?」他說:「我的師父還俗了。」這就太不成話了。

所以,傳承是很重要、很重要的。

二、佛光山是一個有制度的道場

第二點,要向各位報告的,佛光山是一個有制度的道場。我們這一個道場,比方說僧眾有兩序大眾。男眾、女眾叫「兩序」。在有些地方,你們也看到了,全部都是男眾比丘走在前面,比丘尼都在後面,不客氣說,他們不懂得兩序平等。

不但是兩序大眾,在佛光山的制度裡,僧信各有二眾,是四眾弟子共有的道場。現在佛光山雖然有一千個出家人,但是他們住的地方很有限、很小。真正大的、寬的地方,都是給所有信眾居住的。各位到佛光山來就可以看到,凡是最寬、最大、最好的地方,都是我們信眾出入的地方。

現在佛光山的四眾弟子,在男女兩眾裡面,還有等級制度。初出家是從清淨士一級開始,循規蹈矩,每年升一級,升到六級以後,可以升學士。學士每三年升一級,三級要九年,再經過考核才升到修士一級。

所謂考核,就是要考試你的學業有進步嗎?你的道業修行有進步嗎?你的事業,發心的工作有成績嗎?經過了這個考核以後,順利的才能升級。

修士有三級,四年升一級,十二年以後,很順利的話,可以升到開士。開士有三級,五年升一級,十五年才能圓滿。開士三級,再往上升就是「大師」,等於菩薩的地位,假如一個人二十歲來出家,很順利的話,要經過五十一年,就是要七十一歲,才能升「大師」。現在我才六十九歲,為什麼稱「大師」?因為我十二歲就出家了,所以在佛光山稱為大師,這不是妄自稱呼,是慢慢成長,循序漸進而有的。

我現在做個示範,來問一下。慧龍法師,你是幾級?(答:修士三級。)修士三級,你們算一算,應該快出家四十年了,但事實上他已經跟隨我四十多年了,大概中途有懈怠,所以有幾年沒有能升上去。(大眾笑)

慧傳法師,你是幾級?(答:學士六級。)學士六級,大概是近二十年之內出家的,他們是親兄弟,他的資歷比起慧龍法師要差近二十年。

慈惠法師,你是幾級?(答:開士三級。)他都忘記自己幾級了。序級很高的,他們已經不在乎這許多級別。他已經跟隨我四十幾年了。佛光山上開士級的人只有慈莊法師、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、慈嘉法師、心平法師五位。

依淳法師,你幾級?如果數不出來,降你一級。因為他現在是都監院院長,對這個制度怎麼可以隨便忘了呢?(大眾笑。依淳法師答:修士三級。)

依空法師也是修士三級,這都還不到三十年的歷史。

我舉這個例子,意思就是,在佛光山,制度慢慢地在訂定,這是佛光山千年萬古重要的根基。所有佛光山的徒眾經常會講一句:「在佛光山,有制度保障我們大家。」現在也有一些信徒,有的人問他:「為什麼你一定要做佛光山的信徒?」真可以大聲地說一句:「我們佛光山是一個有制度的道場。」

三、佛光山是一個有教化的道場

第三點,要跟各位報告的,佛光山是一個有教化的道場。過去的寺廟,把教化的責任統統交給釋迦牟尼佛負責。所以你到哪個廟裡面去,只有到大雄寶殿裡面跟佛祖拜一拜,除了佛祖負起教化的責任,其他就沒有人管。但是現在佛光山的道場,不忍心把教化的責任統統都給佛祖來負責。因此,我們有禪堂,要教信徒參禪,光是在佛光山裡面就有七個禪堂;我們有念佛堂,在全台灣乃至於全世界的一百多個道場,每到星期六這一天晚上七點半,同聲念佛,用念佛來教化大家;我們到處建講堂,到處建會堂,主要地就是要我們的僧眾、我們的道場負擔起教化的責任;我們有短期出家、有各種夏令營,為的是什麼?為了要教化;我們有各種學院、學校,我們有各種活動、技藝訓練班、都市佛學院等等,為的是什麼?為了要教化。

所以,各位功德主,你們為佛光山投注下去的心力,也可以說投資下去的心力,由我們替你們在全世界負責教化眾生。你們的心、你們的菩提種子,已經是遍撒在全世界五大洲了。

四、佛光山是一個有性格的道場

最後一點,要向各位報告的就是,佛光山是一個有性格的道場。你們知道,一個人要給人欣賞,一定要有性格,一點性格都沒有不行。就像花有花的性格,水有水的性格,麥克風也有性格。各個道場表現的性能、性格也不一樣,佛光山是一個怎麼樣有性格的道場呢?

(一)有大眾的性格

比方說,佛光山有一個大眾的性格。佛光山所有一切都不是為了我們自己,所有一切都不是為了個人主義,一切都是為了十方大眾,成就大眾的幸福才是我們的志願。像我們的住持心平法師,他在醫院已經住了半年的時間,從來都沒有掛念自己。這兩天,他天天在問功德主會:「怎麼樣了……怎麼樣了……」他掛念大眾。我們是「三分師徒,七分道友」,他對我很好、很孝順,是我孝順的徒弟;我對他,實在說,我也是他孝順的師父,他不方便做的事情叫我來做,我都是依教奉行。

(二)有團隊的性格 (和合、歡喜的性格)

佛光山的性格,除了大眾的性格,就是團隊的性格。佛光山沒有個人,是一個集體領導的道場。佛光山發展了這麼多的事業、這麼多的道場,實在說,我並沒有很介意,沒有覺得有什麼了不起。但是有一件事可以向各位功德主報告,佛光山開山到現在快三十年了,所有的大眾沒有人吵過架,佛光山有和合的性格。連在這裡做工的木工、瓦工,幾十年來都沒有爭執,都沒有吵過架。佛光山有一個歡喜的性格,主張家庭裡夫妻要彼此尊重,彼此歡喜,家庭裡兒女要生活得歡喜;有家庭就要歡喜,有事業就要歡喜,有人際來往就要歡喜。

佛光山一直都是散播歡喜給所有的信徒。但是你們有人就講了:「不見得,我們到別分院去,常常受到那許多小法師的『烏鴉嘴』,給我們很煩惱。」這我承認難免,但是小法師很年輕,你就「不看僧面看佛面」嘛,他給你小小的煩惱,但是大法師會給你大大的歡喜。

你們各位都是佛光山的重要功德主、護法,等於過去皇帝的小太子,交了給顧命大臣來護持。佛光山那許多小法師,今後也還須靠你們這許多長者功德主慢慢「牽成」(台語,即提攜),把他們帶大很重要。我們對古代的情況一無所知,不過在電視劇裡面,常常地也能看到老臣怎麼樣對小皇帝,希望大家能以老臣自居。

(三)有文教的性格

佛光山有一個教育的性格、文教的性格。你們功德主們,明知在社會上出一點錢做善事,馬上就能受到社會大家尊敬,而出了多少萬元給佛光山,沒有人知道。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信徒說:「我們寧可以給佛光山來做文教事業。」為什麼?「我們寂寞、沒有人知道,不要緊,不一定要人知道。我們做功德,人家不知道,有什麼關係?報紙不表揚,有什麼關係?佛祖知道、因果知道!」在這個世間上,如果只是出錢就成為功德的話,布施一百塊、一千塊,只要有錢的人,人人都可以做得到。但是說要把金錢轉成佛法來教化世間上的人,這就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。說接受人家錢財布施,舉世哪一個人不可以接受呢?但是要說佛法給他聽,他肯接受佛法的,就不是人人都能接受。所以,佛光山的功德主不只是布施金錢,還從財布施成為法布施、心意的布施供養。

比方說,《佛光大藏經》的發行,也都是各位功德主的錢財助印才成的;今天能有一千個出家眾宣揚佛法,也是功德主的錢財培養出來做傳教師的。所以,佛光山的功德主,常常表現他的個性:「我寧可以用多少萬來做佛教弘法利生的文教事業,不要一時地、膚淺地只求人天福報、給人讚美讚揚。」不求一時,只想永遠。只是做一點善事,那是世間上任何一個機關團體都能做的,獅子會、扶輪社,哪一個人不能去做好事、布施呢?但弘揚佛法就不是人人能做的。所以,各位功德主們,為什麼要叫你們「功德主」,不叫做「股東大會」呢?因為你們是弘法利生的功德主。

所以,希望我們佛光山的功德主大家,都和佛光人一樣──我是有性格的,我們有慈悲的性格,我們有信仰的性格,我們有文教的性格,我們有歡喜的性格,我們有和諧大眾的性格,我們有一種樂觀、積極進取的性格。當然,所謂功德主者,就是我們有成就佛光山成為一個世界佛教中心的性格。總說以上的四點報告,就是:

我們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。

我們是一個有制度的道場。

我們是一個有教化的道場。

我們是一個有性格的道場。

四點的意義報告如上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