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66 為什麼要念佛

佛七圓滿前夕開示

時間:一九八一年四月廿一日

地點: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三慧堂

各位同學:

這幾天,看你們放下萬緣,把身心整個投入彌陀聖號裡面,我很為你們歡喜。但是念佛的當時,有沒有深入地去想過,我為什麼要念佛?我念佛為的是什麼?當然,你會說:「為了求生淨土。」是的,為了求生淨土。假如現在阿彌陀佛真的來接引你往生淨土,他說:「某某人啊!你想要往生我的國土,現在就跟我走吧!」這時候你會放下一切,而能非常歡喜地跟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嗎?

念佛不要虛偽,不要欺騙自己,以目前大家的功夫,大家的發心,真能去得了西方嗎?「往生西方」這是淨土行者必須的信念,但是,大家心裡應該明白,沒有真心切願,西方是那麼容易去的嗎?對娑婆世界的五欲塵勞沒有勘破,「求生淨土」只是一句美麗的言詞罷了。

念佛,不敢說往生西方,退而求其次,為了解除煩惱、消除業障。當然,念佛可以消除業障、減少煩惱,但是,這也是太討巧的希望。自己造下的罪業,拜幾拜佛,念幾聲佛,這個業障就讓阿彌陀佛來為我們消除;自己的愚痴煩惱,自己不懂得解鈴還須繫鈴人,自己不設法解除,把責任又交給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不是太辛苦了嗎?

當然,求生淨土、消除煩惱、減輕業障,這是念佛行者必然能獲得的念佛功用。念佛有這樣的想法,並沒有什麼不好,只是行願如沒有切實,我們還是按部就班,信願行一步一步地穩穩當當才行。

為什麼要念佛?切實地說念佛的好處,在無量無邊的利益之中,最淺近的說法是現在能離苦得樂。

快樂,這是人人所希求的,出家有出家的快樂,在家有在家的快樂。在家的快樂,例如有人以為有錢就能快樂,但有錢就能快樂嗎?錢,帶給人煩惱痛苦的例子不勝枚舉,人為財死,共產黨清算鬥爭的對象大都是有錢人,有錢人的煩惱痛苦比沒有錢的更多。另外,有人以為有情就好,認為愛情是快樂的泉源,但社會上多少不幸的問題,姦殺傷害,弄得身敗名裂,不都是為情而引起的嗎?事業可以滿足自己的萬丈雄心,但一般人事業多時,又不懂安排自己,每天忙呀忙呀地,反而是沒了自己;有人以讀書為樂,書愈讀愈多,愈容易起分別、起執著,讀書反而成為文字障;甚至有人以信仰為樂,目前的社會,神道雜居,邪說風行,弄得不好,信仰也會把人囚禁起來。

做一個在家人,想追求快樂,付出多少辛苦,反而不能獲得快樂,因此有人發心出家了,從出家的生活裡,希望離苦得樂。出家的目的是追求真理、弘法度生、了脫生死……這些都還太遠了,暫時不去談它,先來說說切身的,為求快樂。出家的快樂有哪些呢?談財富,出家人擁有的是法財,無欲就是財富,知足就是大富貴。談感情,真正的感情是化俗情為法情,化世樂為法樂,把感情昇華為慈悲,慈悲的感情更是豐富;不只愛一人,而且愛一切人,不只愛人類,而是愛一切有情眾生。論事業,事業以外還有道業、慧業,要自度、要度人……出家人要「經營」多少事業啊!談讀書,哪個人書讀得比出家人勤?早也讀,晚也讀,沒有一個出家人一天不讀經的。社會上的讀書多半也只是為了謀生,畢了業,書本往旁邊一甩,哪個還真正用功去讀書?而出家人為了弘法利生,就必須充實自己,所以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,真正把自己生活在法樂裡。

佛法中的快樂究竟有哪些快樂呢?例如你們念佛,我們談念佛中的快樂:

1.動樂與靜樂

平時忙碌中的快樂是屬於動樂,動樂是浮動不實的,而今將萬緣放下,把身心投注在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裡,這就是靜的快樂。

2.忙樂與閒樂

人生終日營求忙碌,有人以忙碌麻醉人生,有些人因忙而失掉了自己,不知自己為什麼存在。所以聰明的人,在忙碌中要為自己找一些閒的時候。做人,在一年中不能沒有幾天閒的時候,在一天中不能沒有幾小時閒的時候。在閒的時候,例如提起正念,只要不忘記「阿彌陀佛」,就會帶來安詳充實的快樂。

3.眾樂與自樂

做人,不一定什麼事都要自己樂,當別人快樂時,也要有隨喜心。

這個世界上,就是有那麼一種人,看到別人快樂,自己就會苦惱;因為嫉妒的心理作祟,失去與眾同樂的雅量,這種人實在可憐。我們念佛,希望眾人快樂,先要自己快樂。一句彌陀聖號,這裡面沒有是非人我,這裡面沒有得失雜念,要自己在生活中獲得快樂,沒有比念佛更好的法門。當眼睛一閉,腿子一盤,口中稱念阿彌陀佛的時候,所謂西方極樂淨土,不就當下現在眼前了嗎?

4.外樂與內樂

外樂是我們前五根和外五塵接觸而得的快樂,例如眼觀色,耳聞聲,鼻嗅香,舌嘗味,身感觸,這根塵的快樂太短暫,太不真實了。而念佛,不是向外追求快樂的,念佛是向心內追求快樂的。例如我們念佛的時候不看不聽、不說不吃,但我們自然從心中湧出法樂,所以念佛能使我們找到內在的寶藏,獲得恆常的快樂。

5.世樂與法樂

功名富貴、物質財富,這些只是世樂而已;而念佛,能在佛法中體認快樂,體認到與阿彌陀佛同證真理的快樂。

為什麼要念佛?為離苦得樂才念佛,但怎樣念佛才能往生淨土呢?

1.積眾多的福德因緣

說到念佛往生,談何容易?《阿彌陀經》說: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。」光是念佛就能往生嗎?念佛是正行,還需要有助行。過去應慈法師在說法,有聽眾在打瞌睡,他就說:「不發心聽經求慧,不立願弘法利生,想你們百年後要到極樂世界去,哪有這麼簡單?出國還要有護照呢!生西的資糧,不是那般簡單容易的。我們要把自性念得亮起來、大起來,不要嫌福德因緣多了!」「泰山不辭土壤,大海不厭細流」方能成其高大,我們要有無邊的萬行,不要捨棄一法。往生,光是念佛是不夠的,要積聚眾多的福德因緣,如果怕忙、怕煩、怕與人結緣,怕大、怕多、怕發心度眾,一味地把自己關閉起來,要知道,沒有福德因緣是不能往生淨土的。

2.有無邊的慈悲方便

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。」要往生,先要有廣大無邊的慈悲和方便。菩薩,什麼都是講「大」,所謂大智文殊菩薩、大行普賢菩薩、大悲觀世音菩薩、大願地藏王菩薩、菩薩摩訶薩,從來沒有聽說菩薩是小的。所以在座的各位,受過菩薩戒的很多,要能夠學習菩薩的精神,讓自己也像菩薩一樣地大起來。

因為往生淨土的眾生,都是「阿鞞跋致」,都是不退轉的,可以說極樂世界都是大心眾生,所以念佛行者,應有無限的慈悲、無量的方便。慈航法師遺偈說:「只要一人未度,切莫自己逃了。」念佛,要先把佛的慈悲念出來,把佛的方便念出來,有了阿彌陀佛的慈悲與方便,何患不能往生淨土?

3.具甚深的悲智願行

此次美國柏克萊大學校長桑德士博士在山上小住數日,和我談到:過去的基督教,也和我們目前的佛教一樣,只重精神,而忽略了現實人生和實際上的生活問題,一直不為大眾接受。經過了多少時間,許多先知的貢獻,他們創辦了解除現生痛苦的福利事業,今天才在社會上發生了影響力,佛教也應該在這方面多做努力。

現在的社會,佛教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封閉山門,應該要在社會現實生活方面,多提供服務,這就有賴大家在悲、智、行、願上面多體認、多發心,多在菩薩道上努力。我國四大名山的四大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,就是往生西方淨土的保證。

4.有久遠的菩提道心

我們念佛的人要常常問自己,我永不灰心嗎?我永不失望嗎?永不灰心、永不失望,就是菩提心,就是道心。歡喜、快樂時,固然要發心;煩惱、痛苦、失望時,更應該要發心。菩提心是永遠向前,沒有後退的;永遠奉獻,沒有要求的。

念佛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先要了解,我為什麼要念佛?念佛是為了什麼?念佛,是要把佛念成是和我自己合成一體的,而且不是只在佛殿裡念,一切時、一切處,都要切切地念著我自性裡面的阿彌陀佛,則能求快樂得快樂,求往生得往生。南無阿彌陀佛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