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86 出家人的切身問題

佛光山南天寺三壇大戒得戒和尚開示

時間:二○○四年十一月十七日

地點:澳洲雪梨南天寺

提問一:出家人如何處理感情問題?

大師:常有人問:「人從哪裡來?」人從情愛而來,所謂「愛不重不生娑婆,願不切不生淨土」,有情眾生因情愛而活,要我們割捨與生俱來、生死相繫的情愛,例如:割愛辭親,捨俗入道,這是很困難的事。不過,佛教並非絕對的捨欲、棄欲、離欲,而是以智化情,將個人的情愛,昇華為慈悲的大愛,即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

自古有言:「愛河千尺浪,苦海萬重波。」在情愛的欲海裡,我們的生命無法保存,所以《普門品》云:「若人多於淫欲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;若多瞋恚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;若多愚痴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……」

雖然已經出家了,但要每個人無愛、無情、無欲是違反人性的。「欲」並非都不可以有,只是有分善法欲和染汙欲。人我的私欲是染汙的,如: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,要用般若智慧來化導去除。善法欲,如:我要讀書、求上進、要慈悲、孝順父母、弘法度生等,這種欲望則多多益善。

出家之後,最重要的是如何培養昇華的情感。例如:我以前的興趣是愛花、愛鳥、愛穿、愛吃……如今可以提升為愛常住、愛眾生、愛世界、愛和平、愛道德、愛智慧……出家人可以愛一切眾生、愛父母兄弟姊妹,只是不能愛得執著、愛得自私、愛出無明來。

一般我們所說的「愛」,多半指清淨的愛、光明的愛,然而人一旦在愛欲中沉淪,往往會認為自己所愛的都是好的,不愛的就是不好的。所以,喜愛的,不一定好;不愛的,也不一定不好,在愛與不愛之間,存有著理智、公私、人我的差別。

雖說已經出家,但對家庭的愛執,還是捨不了,對眷屬的親情,仍是放不下,這是人之常情,不過如果成為執著就不對了。成道須降魔離欲,「魔」不一定是鬼怪,或長得青面獠牙,一副可怕的模樣。有時候情愛的、可愛的、貪愛的,都是障道因緣,所以不能太執著,必須以大愛去小愛,以公愛去私愛,才能遠離魔的干擾。今後大家能不能成道,感情問題影響很大,能處理得好,就可以安心辦道。

提問二:出家人如何處理金錢問題?

大師:出了家要重視佛法的財富、智慧的財富,不要太注重世間的金錢財富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,金錢可以助人,也可以使人作惡。很多出家人被錢財給毀滅,尤其是男眾,因此慈航法師說:「比丘有三關,名利關、恭敬關、情愛關。」

一般社會上的女性,很崇拜有才華的男眾,仔細想一想,這能永久嗎?此外,男眾也比較重視名利,要人家恭敬,容易養成官僚的習氣,例如:過去有人送水果來,男眾說先給他們吃;建了新房子,男眾要求先給他們住。為什麼東西要先給男眾呢?男眾不能禮讓嗎?「男女平等」不是一句口號,生佛都平等了,為什麼男女不能平等呢?所以,無論貧富貴賤,人我都是平等,人格尊嚴也是一樣的。

〈佛光四句偈〉的「慈悲喜捨遍法界,惜福結緣利人天」,是自利利他的佛法;「禪淨戒行平等忍」則是四大修行。什麼是佛法?什麼不是佛法?平等是佛法,不平等就不是佛法;清淨是佛法,不清淨就不是佛法;般若是佛法,愚痴就不是佛法。「平等」二字很難理解,我們之所以不能成佛,就是因為心不平等。如果能有平等之心,縱然未成佛道,也是個有道之士。

美國是個先進強大的國家,為什麼它能夠強大?因為國家的憲法,有其優越之處,它強調平等,不可以有種族歧視、宗教歧視,因此美國的少數民族生活很有保障。例如:政府的工程一定要留有固定百分比,給少數民族承包,否則都被大公司搶去了,少數民族怎麼生存呢?同樣的,佛教徒也要愛護弱小、不輕後學、獎勵後進,然而現代的人卻嫉妒賢能,更遑論提拔後進。連見到對方好,歡喜給予祝福都做不到,又如何談到修行呢?

雖然我不如對方,但能擁護他,我也感到很光榮。有些人雖有才華卻道德不佳,讓人感到不服氣,但我們也要儘量克制自己,只要對方比我有才華,就應該尊重他。所謂「敬人者,人恆敬之」,我們要恭敬別人,別人才會恭敬我們。事實上很多人際之間的問題,都是因為我們恭敬別人不夠才會產生,所以要引以為愧,不要增長自己那份「我比他強、我比他好」的自傲心。

無論是父母給的錢財,或者有好的因緣,別人結緣的,基本上來說,要有福德因緣的人,才可以擁有金錢,否則會被金錢給埋葬掉。

過去,有一個很優秀的出家人,既有道心,也有才華。有一次,他對師父說:「最近我父母分家,給了我一棟五層樓的房子。這棟房子已經出租給人,每個月都要去收租,東西壞了也要找人修理,實在很麻煩,我想找個人來管理,請師父准我幾天假,讓我回去處理一下。」

天理不外人情,師父看弟子這樣要求,也就同意了。不料,弟子回去一陣子之後,寄來了一封信,上面寫著:「師父,這棟五層樓的房子,一共住了十幾戶,我每天在這裡周旋,實在走不開。等我以後有錢,再回去護法。」這麼優秀的青年,就為了一棟五層樓的房子,為了一些房租,失去了慧命,實在可惜!

四、五十年前,我在台北認識幾個大學畢業的出家人,其中一個是師範畢業的,照理說應該很優秀。可是,畢業之後卻流於趕經懺,因為趕經懺有錢賺,內心沒有志願,被金錢給收買,此時學業又有什麼用呢?

我也曾窮困辛苦,但我不趕經懺,因為深知經懺誤人。初開山時,我告訴心平、心定,我是不做經懺的,不過往後佛光山的信徒一定很多,有時候不得已,信徒需要我們幫他做佛事,雖是不做經懺,不過能幫信徒的忙,就幫他們做堂佛事。

因此,我給心平、心定三個月的時間,去台北學燄口。不到半個月,他們就跑回來,我問:「為什麼還沒學會就回來了?」他們說:「師父,不能啊,放一次燄口五百元,再這樣下去,就回不來了!」因為他們不願為金錢所買動,所以趁著陷入未深,及早回頭。

當初我到宜蘭,那裡物質條件奇差,生活很窮苦,台北的信徒要送我房子、錢財,我一點也不為所動。因為我知道「橫財不發命窮人」,這些都不是我的,他送給我以後,他是老闆,我是伙計。

過去,在建設佛光山時,美國有位居士發心要捐五千萬,但我一毛都不收,為什麼呢?這五千萬一捐,人家都說佛光山是某居士建的,但事實不是這樣啊!佛光山是由很多信徒一百元、兩百元捐獻而來的,我怎麼可以埋沒這許多人的功勞,而光崇拜那五千萬呢?所以,寧可吃萬家飯,也不吃一家飯;寧可讓千萬人供養小錢,也不接受大施主單獨布施。

五十年前,大部分的台灣寺廟,都是由在家施主控制,因為寺廟是他捐獻的,出家人只是廟公而已。過去香港有很多寺廟也是如此,一棟房子只住個出家人,讓一些貴人養活,這些施主也不要法師有別的信徒。吃萬家飯辛苦,吃一家飯容易,但是到了最後,出家人死在廟裡,都沒有人知道。所以,不能被金錢動搖,不能給權力收買,不能讓愛情誘惑,也不能為威勢所逼迫。

我這次去歐洲,駐荷的台灣總代表前來拜訪,我們結識的因緣,是因為他的父親去世時,他不要我誦經,而是要我講經給他的親友們聽。我很樂意,於是從佛光山到基隆殯儀館去講經,我們也因此成為好朋友。對出家人而言,最貴重的是佛法,而佛法最寶貴之處就在布施。

人不能被金錢埋沒,要你們不擁有錢,是強人所難,但必須了解有錢必定不好。出家人如果有錢,稍微挨罵、挨打,心中就不甘願,覺得沒什麼了不起,我可以去買房子自己修行,於是一走了之,被錢給害了。如果沒有錢,要到哪裡去呢?稍微忍耐一下,也就過去了。所以,出家人是無錢無緣由他去,只要佛法做舟航。出家人需要的是因緣,不需要金錢,清貧淡泊是很重要的。

我常說「以無為有」,佛光山讓人毀謗得最嚴重的一句話,就是「佛光山很有錢」。現在建造的七寶塔,我不裝修,要留一點給後代子孫,因為他們也要維護道場,也要弘法利生。將來,如果社會有困難,信徒還要我們救濟,佛光山該怎麼辦呢?有時當思無時,以無為有,「沒有」真是妙不可言。

上等的出家人,要道不要錢,有道不怕沒錢。過去,大陸的出家人化緣,不是沿門托缽,而是找個約一平方大的地方,在那兒打坐、念經、念佛。幾個月後,大家覺得很奇怪,怎麼有個出家人在那裡念經。出家人的旁邊有塊布,上面寫著他來自何地,請大家支援贊助建寺,人家一感動就幫忙了。

化緣,是化歡喜、喜捨,非強行募捐,我很掛念徒眾不念眾生苦,不懂儲財於信徒,只想要錢,到最後佛光山被錢財給埋沒了。所以,我當初辦電視台、《人間福報》、南華大學等各種事業,就是要妥善運用信徒的錢財,也讓大家發憤圖強。富家子弟容易失敗,就是因為父母留很多財產。無財便是德,出家人無錢,永遠清高。未來佛教的供養制度,僧眾必須有道德、有學問,才能接受信徒的供養。

提問三:出家後遇到逆境,該如何處理?

大師:佛法裡有句話:「逆增上緣。」違逆是我們的增上緣,就如有氣的皮球愈打愈高。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五濁惡世,怎麼可能沒有冤枉委屈?自己的牙齒都會咬到舌頭,更遑論別人不會來欺負我們。不過,世間上並沒有人能真正打倒對方,除非是自己不爭氣倒下去,別人愈是打我,我就愈加堅強,所以哪怕這個世界是五濁的汙泥,我也要做一朵清淨的蓮花。

我不能保證出家以後就一帆風順、身處極樂,相反地,可能出家之後,苦難才剛開始。不過,大佛法語提到:「逆境來時順境因。」當逆境受完,苦盡甘來,就會有順境來臨。先逆後順很好,假如順境在前,逆境在後,就比較不好了。當逆境出現時,自己要有堅強的力量,能夠認識因緣,懂得處理、化解,消除逆境,這就是忍,就是智慧。

假如逆境來臨,沒有辦法忍耐,就需要有道友、善知識的開導。出家人缺乏道友是很危險的,需要有佛法的伴侶,但只有一個好朋友也不行,因別人一定看不下去,甚至有事找人幫忙,對方會說「去找你的朋友」,而不肯伸手幫忙。

以我一生的經驗,生死與共的好朋友,至少要有三、四個,能夠談得來,可以論道的朋友,則多多益善,最少也要有十個、八個。像這樣的朋友,從哪裡來?靠自己去結交,平時就要與人結緣。

除了朋友之外,還要有幾個自己的偶像、長老、善知識,我崇拜他,願意聽他的話,碰到困難的時候找他幫忙,讓他一言替我定奪。

何謂善知識?《成佛之道》裡提到,多聞、樂說、教誨、有道學的人就是善知識。例如:心定和尚、慈惠法師、慈容法師、慈怡法師、依恆法師、堅寬法師、依來法師、滿謙法師等,壇上二十位尊證都是善知識。一個人應該至少有兩、三位恭敬崇拜的善知識。既是善知識,如果住在一起,不可以一個月不聽他的教誨。

提問四:師兄弟有不如法的行為,倘若勸勉無效,該如何處理?

大師:見到師兄弟有不如法的行為,能夠勸勉對方,給他意見,當然很好,但有時候力有未逮,就要找合適的人來勸導,這是幫助他,不是搬弄是非。師兄弟之間,彼此要正直愛護,不能感情用事。

有時候,個人的業障現前,無法安住,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去愛護、幫助、開導、規勸對方。過去,我有一個好朋友想要離開佛教,當我聽到這個消息,立刻從南部趕到台北看他。一見面,我就說:「想不到你也這麼糊塗。」他不開口,沒有回頭的意思,我慢慢勸導,他終於開口說道:「我灰心,不能再回頭了。」

一聽到他說灰心,我生氣得拍桌子,說:「我警告你,從此不和你往來。你走你的陽關道,我走我的獨木橋,我們斷絕關係。」他沒有對不起我,但我們的緣分是因佛教而來的,我聽到他要離開,連佛教都不要了,我們還有什麼緣分呢?

所以,「正法以為身,淨慧以為命」,我們的法身慧命就是佛教,離開了佛教,離開了佛法,我們還有什麼呢?你們就要登壇受具足戒,成為三壇大戒的比丘、比丘尼,是誰勸說你們來的?好與不好都是自己選擇的。既然來了,就心甘情願;既然來了,就要想到「千載一時、一時千載」,一生只此一次,沒有其他的機會。有時要想想我出家是為了別人嗎?不要聽那些是非、閒話,頭可斷、血可流,就是對佛教的信心和信仰不能改變。

早期台灣的佛教徒很少,大多是基督徒,那時候弘法真艱難。在那樣困苦的環境下,我心想:「即使佛陀來到我面前,說:『星雲,大家都不信我,你也這麼困難,離去吧!』如我在《釋迦牟尼佛傳》裡獻詩告白:『無論遇到任何苦難,慈悲偉大的佛陀,我都是您的弟子。』」

我並非沒有遇到誘惑,也曾經有人找我做編輯、記者,在窮途潦倒沒有飯吃之際,還要受佛教長老的欺負,壓力之大,無以言喻,但我一想到:「佛陀我是您的弟子,我敬愛您。」就有勇氣承受下來。

過去,在大陸曾有人取笑我,批評我的師父,我生氣說道:「就算我的師父是賊、是強盜、是土匪,他都是我的師父。」好馬不轡雙鞍,好女不嫁二夫,好的出家人一以貫之。縱然我們不能選擇父母,但師父可以選擇,既然選了,就得好好跟隨。

提問五:基於個人需求,如何透過正常管道與常住溝通?

大師:佛光山非常民主自由,有很多的溝通管道,如果會覺得沒有管道,那是自己把管道堵塞起來。

過去,有一個出家眾,心中有問題,師父主動找他來談話關心,實在是位了不起的師父,可是弟子卻不能體會師父的苦心,反而冷冷地說:「師父,沒什麼好談。」該怎麼辦呢?是誰把管道給堵塞?

在佛光山,傳燈會代表家長,教育院代表社會教育,傳燈會送徒眾到教育院念書,畢業以後,又再把徒眾交給都監院。都監院等於是政府機關,它會和家長聯繫,把徒眾分配到哪裡。徒眾的一生經過了傳燈會、教育院、都監院的安排,都很妥當。除此之外,如有問題,也可以申訴到宗委會,倘若還不行,也有其餘的院會,溝通管道可以說是四通八達。

但是,就怕徒眾不認識自己的家庭、父母,不知道傳燈會,也不明白教育院和自己有關係。現在,周圍師兄弟很多,感覺不稀罕,如果哪天被派到冰島、莫斯科、愛爾蘭,只有兩個人,那時候就深刻感受到,這是我的師兄弟,我們要相依為命。現代的人看別人,天下都是敵人,只知道我的朋友、我的知心人,漸漸把自己孤獨封閉起來。

我跟著師父出家,雖然從沒跟他講過半碗鹹菜的感謝,但我對自己負責。要知道天下的人騙得了,佛祖騙不了,因果騙不了。你們做我的徒弟,即使我們沒講過話,也不要緊,以道印心,以法印心。我沒跟你們講過話嗎?我有那麼多的著作,那麼多在電視上的說法,可以說天下的師父,就是我對徒弟講最多話。要看文字有文字,要看影像有影像。但是,你心裡有沒有感受到我是你的師父?

最後,如果有了煩惱,明天再說吧!有時到了明天,煩惱就沒了;如果明天仍有煩惱,下個月再說吧!或者和誰談過以後再說。能這樣堅持,到最後問題也會很少。再不然寫一封信給師父,或打個電話給師父,請求師父幫助。佛祖是最高的管道,要去拜佛,痛哭流涕地跪下來懺悔,覺得自己罪孽深重,痛罵自己辜負天下、辜負蒼生,能如此,佛祖會有消息給你。

這是第一次在澳洲弘傳三壇大戒,共有二百零六人參加,希望十年、二十年以後,再來算一算,一個都不少。這麼多的善緣成就,我們對人間、對佛教、對佛光山的教團,都必須有所交代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