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30 宜興文化內涵

《陶都雜誌》專訪

時間:二○○九年一月廿五日

地點: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

提問一:您一生弘揚人間佛教,倡導「地球人」思想的緣由是什麼?

大師:六十年前,我在宜興,後來去了台灣,一個出家人,所謂「一缽千家飯,孤僧萬里遊」,到哪裡都可以的。所以現在,每次來這裡,我就說「我要回大陸」;到台灣去,我就說「我要回台灣」。最近幾十年來,我常說「我是地球人」,我到美國、到香港、到馬來西亞,都是說「回美國」、「回香港」、「回馬來西亞」。世界上到處都可以是我的家,處處都可以說「回」。

提問二:我們知道大師您與宜興已有七十多年的淵源,儘管因為種種原因而離開宜興達六十年之久,但對宜興卻始終念念不忘,這是為什麼?

大師:宜興這個地方是我的祖庭所在地,這座大覺寺是我法身慧命的生長之家,如果沒有大覺寺,沒有這座廟,也許就沒有我這個出家人。所以說,我的人生就是從這裡開始的,我對它怎麼會沒有感情呢?這裡有我的師父、我的師兄,甚至當年和我同在小學的學生,也還有好幾十人,現在都已經是七、八十歲的老人了,我和他們也都見了面。

記得六十年前,我雖然在白塔小學當校長,但終究是個和尚。每到過年,我去給老百姓家送灶符,讓他們張貼起來,討個吉祥,他們就會挖一碗米給我。我沿路一家一家地結緣,一天就可以得到一石以上的米。在那個貧窮的歲月,這是很了不起的呀!一石米能救多少條命。所以,我現在到這裡,不單單是要建寺廟弘揚佛法,我是來報恩的。人要感恩過去,不能忘記過去含辛茹苦的飄泊年代。一飯之恩、一米之恩重如山,所以我才這樣念念不忘宜興,念念不忘重振祖庭。

提問三:您為什麼下這麼大的決心要重振大覺寺?您認為您付出這麼大的心血,意義何在?

大師:自古以來,佛教中的因果觀念、家庭倫理觀,對社會都有貢獻。為了無愧於自己的生命,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,用最大的努力重振祖庭,來推動宜興的佛教文化發展。我認為這個很有意義。

提問四:您做為一位在世界上名望極高的佛教文化傳播者、倡導者,對宜興的佛教文化氛圍和宗教環境如何評價?

大師:宜興是一個文化層次很高的地方,這當然與地方上民眾的素質,與山清水秀的地理環境不無關係。所欠缺的是,過去交通不算發達,鐵路不通。像我當初到宜興來,坐個小船,彎彎曲曲,從南京到這兒,就要兩天多的時間。現在呢,不要兩個小時就到了。現在高速公路四通八達,加上宜興又是世界上唯一的紫砂發源地,是中國著名的陶都,紫砂壺獨一無二,茶林竹海美不勝收,宜興的內涵有很多,可以再發展。尤其是這裡的好山好水,可以大加開發。

我很希望大覺寺將來能夠成為宜興對世界佛教文化交流的平台,可以把世界人士吸引到宜興來。我對未來充滿信心,感謝地方上的領導們,他們很用心。我也有心在這裡發展,這裡很好,尤其是隔壁的雲湖,山光水色,美不勝收,我想大覺寺將來一定是大陸最壯美的佛教勝地。

提問五:請問大師,您對台灣與大陸的和平發展、共謀福祉怎麼看?或者說,您心目中的願望是什麼?

大師:我心目中的願望就是兩岸能和平統一。台灣沒有獨立的條件,但是大陸對台灣也要包容、有愛心。既是兄弟,就不能動武,要動慈祥、動愛,因為兩岸人民,文化都一樣,語言、生活習慣也都一樣,就像我從台灣來到大陸,我沒有感覺到什麼區別,沒有感覺到是換了地方,這是同一個文化淵源,都是一家人啊!所以,未來只要來往,你來我往,我往你來,來來往往,就像現在的直航,如果三通、直航都普遍了,來往多了,就忘記你我了,不就是一家人了嗎?不就可以統一了嗎?

提問六:藉此新春來臨之際,請您為宜興的父老鄉親送上新春的祝福,好嗎?

大師:各位宜興的同胞們,希望大家把我也看成是宜興人,我對宜興這個地方有感情,希望今後能共有,對遠近的鄉鄰,大家有需求的,我們有辦法給予的,就幫助他們,要創造一個大宜興。

現在時逢二○○九年春節,我在這裡給大家拜個年,恭喜發財,家庭平安,人人歡喜!其實,平安歡喜比發財更重要,甚至健康也是我們的財富,不光要有錢財,更要有健康。我為今年的春節寫了春聯,有四個字,叫做「生耕致富」,我希望我們的生活,我們的生存,都能從勤於耕作中達到小康,發揮我們宜興人勤勞的性格,帶來更多更大的財富,祝福大家!

(刊於《陶都雜誌》第二期)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