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06 功德法海廣無邊

梁皇法會

時間:二○○七年五月廿六日

地點:佛光山台北道場

今天我從南部來到台北道場,一走出電梯門,就聽到大家悅耳的誦經聲。我聽梵唄音樂已經六十幾年,到現在還是覺得它好聽。

在此,我想和各位談談有關誦經拜懺超度祖先、與法界眾生結緣,或者對自己前途有多少幫助的問題。

將石頭丟入水中,石頭會立刻下沉,如果將它放在木板或船上,就不會沉下去。同樣的,人的罪業若有功德法船承載,便不致沉淪。

有的人喜歡吃甜食,總覺得食物甜一點才夠味。佛法在生活裡也如糖蜜一般,能使枯燥無味的生活更加愜意。佛法功德廣大無邊,如同陽光,普照大地;如同月光,清涼如水。

衣服髒了,要用清水洗淨,身體所犯的殺、盜、淫,口裡所犯的妄言、惡口、兩舌、綺語,心中所犯的貪、瞋、愚痴、邪見、貢高我慢、自私執著,則須以功德法水洗淨。佛法是眾生心靈上的靈丹妙藥,可以療治百病,也可以解除三災八難,實在是神通廣大,法力無邊。

有人說:「我也信佛、拜佛,為何沒能消災免難,減少業障?」這就如同一個人積欠的債務多,還未還清;衣服太髒,不易洗淨,只要再多注入一點法力、法水,終有一天能消減。總之,以我一生對佛法的了解,佛法功德是實實在在、無與倫比的。 

前幾天,我去了一趟《梁皇寶懺》懺主寶誌禪師住的地方。寶誌禪師又稱「寶誌公」,是梁武帝的老師。梁武帝當皇帝時,因為虔信佛教,曾三次捨身同泰寺,就是現在南京玄武湖邊上的雞鳴寺。梁武帝出家之後,自號「佛奴」,表示自己不做萬民之君,要替佛做事,做佛奴。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,人各有志,更何況信仰自由,怎能反對?但是大臣不肯,一次一次地把他請回皇宮。就像現在有些年輕人想要出家,父母不答應,硬要把他們帶回去。

由於梁武帝的過分好佛,激怒了夫人郗氏,他反對佛教,任意破壞出家人的戒行,敗壞佛教的名譽、制度,致使他死後墮入地獄,後又墮蟒蛇身。有一天郗氏託夢給梁武帝,武帝心有不忍,設法要為他超度,希望他能早日脫離苦海,於是請了老師寶誌公作《梁皇寶懺》;這是梁武帝為超度夫人所制的懺法,所以叫做「梁皇寶懺」。

由於《梁皇寶懺》經文很長,讀誦不容易,所以過去台灣、大陸寺院很少舉行梁皇佛事。不過現在台灣經常有人集資「拜梁皇」,可見佛法在台灣之興盛情況。

寶誌禪師神通廣大,是一個奇異的出家人。一千五百年前,他圓寂以後,就葬在現在南京「明孝陵」的土地上。明朝時,明太祖為了興建皇陵,看中寶誌禪師這塊墓地,便替寶誌公選了另一塊地,就是現在的中山陵。

直到民國時期,孫中山先生去世,大家要為他找一塊葬地,又看中了寶誌公在中山陵的墓地,便再和禪師商量搬家,把那塊地讓給孫中山先生。

我想寶誌公不會計較,因為「無常」是世間的實相。目前寶誌公的塔墓,就位於過去的同泰寺,現在的雞鳴寺裡。從遷墓一事,我們看到寶誌公的神異,直至今天,他的塔墓仍留著供後人禮敬。

《金剛經》說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世間的有為法,都是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,想要讓它永遠不變、不壞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當初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之際,弟子勸請佛陀運用神通法力,不要涅槃。佛陀就說:「我證悟的法是『無常』,違背這個道理,我就不是落實佛法了。」

其實,「無常」並不是指消極的毀壞、死亡。人從出生到死亡是無常,但是死了再生,也是無常,甚至痛苦變成快樂、壞變成好,也都是無常。懂得無常的道理之後,只要我們培植好因好緣,怎須擔心沒有善因善果呢?好比種子品種優良,再經雨露、溪泉的灌溉,陽光、空氣的滋潤,所結的果實自是絕佳。

佛光山所在的大樹鄉,今年盛產「玉荷包」荔枝。聽說台灣玉荷包,被台商在海南島種植的玉荷包打敗了,縣長特地到佛光山拜託我幫忙促銷。

佛法很微妙!想當初來到大樹「麻竹園」,創建佛光山,鄉民們各個反感,覺得他們的「麻竹園」沒了。但是現在,他們卻願意在玉荷包的盒子上印上「佛光山玉荷包」字樣,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。畢竟認識「麻竹園」的人不多,而知道「佛光山」的人卻不少。可見一個東西是好是壞,貴在如何運用它。

我感動這種無常變化,便打電話回佛光山都監院。我告訴他們:「可以在麻竹園門口擺個攤位,寫上『本地農民生產的玉荷包』,幫鄉民促銷。」他們說:「師父,你說過『非佛不作』,怎麼現在賣起玉荷包呢?」我說:「我們不是賣玉荷包,是跟地方農民結善緣。彼此有了善緣,關係就能改善、變好。」所以,我現在也藉著各位拜懺時,饒舌幾句,與大家廣結善緣。

無論在家或出家,成就信心很重要。希望各位日後對三寶、戒律能有堅定的信心,成就學佛的「四不壞信」。利用時間多親近、讀誦、翻閱《梁皇寶懺》,甚至聽別人誦念,也能獲得大因緣。希望這許多善因善緣,能讓人間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、家庭平安、所求如意,我想這也是必然的善因善果。謝謝大家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