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90 人間佛教就是佛教

福建《海峽島報》專訪

時間:二○一五年十二月廿四日

地點:佛光山傳燈樓客堂

提問一:請問大師,您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心、起源、心路歷程?您是如何讓人間佛教國際化,走向全世界的?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如何?

大師:我先自我介紹,我是江蘇揚州人,七十八年前,十二歲出家做和尚,明年九十歲。不過,最近二十年來,我中風二次,老病纏身,眼睛已經看不到,耳朵聽力也有點退化。

你們問到「人間佛教」,實在說,一言難盡。當然,有話則長,無話則短,我就簡單地說給你們了解。

最初,我並不是說要弘揚人間佛教的,我只是有一個人間性格,一再要為社會服務,為人間工作,做久了以後,人家就都說我在推動人間佛教。那麼,經過了幾十年,現在佛光山開山五十年,我到台灣也六十六年了,像他們(慈惠、慈容法師)都已經跟隨我六十年以上。我們服務的對象有青年、兒童、婦女、老年、少年,範圍有城市的、鄉村的……什麼都有。可以說,我是一個人間化的服務工作者,我也不推辭,直下承擔。

我今天正在口述一篇文章,要把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時代。人間佛教不是你的佛教、我的佛教,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教;人間佛教就是佛教。佛教在人間,能增加人間的幸福,增加社會的富樂,增加人際之間的和諧,不要對立,相互慈悲、友愛。人間佛教希望人們的日子很好過。大概「人間佛教」就是這麼簡單的意思。

今天佛光山、佛陀紀念館的一切,當初在建設的時候,我也沒有想到要怎麼做。比方無障礙空間,現在大家都說具有人間性,老年人坐著輪椅,到處都可以去,無所障礙,爬上爬下也不需要人抬。又例如,人來了以後,要住、要吃、要喝,這裡可以供給幾千個床位;吃飯時間到了,人是從哪裡來的,我們也不去過問;甚至吃過以後,也不一定要給錢,人就可以走了。總之,給人家一點方便、一點歡喜。這所有一切也不是我的,都是「十方來十方去」。

所以,促進人和人之間的友誼、友善、友好,就是人間佛教。人間佛教不是我們的,是佛陀的人間佛教。

提問二:人間佛教創造了詩意的生活。

大師:形容詞有很多,總是隨人用的。無論說它是詩情畫意的佛教,或者幸福美滿的佛教、為善最樂的佛教……都是人間佛教。

現在你們問的這許多問題,都只是枝末問題。現在的問題是,中國大陸怎麼推動人間佛教?人間佛教對社會有什麼用處?

在大陸,只有八千萬個共產黨黨員,另外還有十幾億的人民,他們不是共產黨員,要信仰什麼呢?要信仰自己,自己就是人間佛教。如果他能相信人間佛教,相信自己,就會要樹立道德、淨化心靈,進而就能改變社會風氣,促進社會和諧、次序,增加人間的慈悲和平。

我想,大陸需要人間佛教。即使是共產黨,社會物質豐富了,人的心靈又怎麼辦呢?所以,要有人間佛教來輔助。尤其佛教和政治不對立,所做都是幫助社會的,一個國家,誰當家作主,佛教就幫助誰。佛教在歷史上沒有引起過戰爭,對國家社會都是正面的貢獻。當然,邪魔外道除外,像早期大陸上的白蓮教等,我們也沒有辦法。

提問三:現在大陸強調「萬眾創新、大眾創業」,在大學生走向社會,創業的過程中,人間佛教可以給他們起到一個什麼樣的正能量?怎麼幫助他們事業有成?

大師:人間佛教重視誠信,人間佛教重視服務,人間佛教重視尊重包容,人間佛教重視同體共生、共榮共有。我覺得,這就像是共產主義。不過,它的共產主義,除了政治性的、經濟性的以外,在精神上、心靈上等等其他方面,也都讓大家共享共有。

提問四:您認為兩岸將來是走向共產主義嗎?

大師:我不談什麼主義。現代的社會,像「三民主義」、「共產主義」,都不很普遍在口頭上宣講了。現在講究人和人要友好、要友愛、要助人、要服務,人和人之間要友善、要尊重、要包容,如果要說「主義」,這就是我們的宗教主義、佛教主義,甚至我們倡導人間佛教,人間佛教就是人間佛教主義。

但是,只要對社會、人民、國家有幫助,能給人幸福安樂的,都是好事。所以,今天大陸共產黨當家作主,我們當然也擁護共產主義。

什麼是共產主義,我們倒不是太了解,但是就我知道的,佛教主義更是共產主義,佛教更共產,為什麼?這個道理講起來就很學術性、學理性。因為佛教不私有,什麼都是共榮共同的,都是很平等的,不官僚。或者說,佛教講究無產階級,甚至更為無產階級。像到了吃飯的時候,無論大和尚也好,小和尚也好,貴賓、政要、村夫、苦人也好,統統都是吃一樣的飯菜,都是平等的。佛教講究平等共尊,這就是共產主義吧。 

提問五:以您穿透歷史的眼光,請問您對未來兩岸的展望? 

大師:未來兩岸要像現在一樣,互相來往。我是覺得,「一個中國」不是共產黨的中國,也不是台灣的中國、三民主義的中國,而是五千年文化的中國。中國是一家,不能分裂,在文化、語言、生活、習慣上,海峽兩岸都是同源,現在縱有海洋分隔,但是靠著交通來往,來來往往、往往來來,來往多了,誰來誰往不知道了,不就成為一家了嗎?所以,未來的統一,應該是會水到渠成。

提問六:我看您在著作裡,稱自己是「貧僧」,那麼現在的社會裡,有很多富貴人家,您是如何看待貧和富之間的辯證關係的呢?

大師:在這個世間上,富貴的窮人很多,因為他富而不捨,富而驕慢,富而不會用錢,富而不足,所以也是貧窮。像我們雖然是貧僧,但是貧而不貧,貧窮又不貧窮。為什麼?我自覺精神很充沛,心裡擁有很多。心裡富有,大千世界就都是我們的了。因此,貧富不是從金錢、物質上看的,要看你的心,你的心能容納多少,世界就有多大。

再說,我一生都不要,不曾儲蓄金錢,沒有私產,也沒有存款,甚至連辦公桌都沒有,我以不要為有。所以,我敢自稱「貧僧」。乃至於我們雖然有電台、報社、好多間的大學,那也是大家共同辦的,不是我的;就是在全世界建設的幾百間寺廟,也都不是我的,是大家的,我只是當中一個樂善好施的信徒。為什麼?我會寫文章,有了一點稿費、版稅,我就把它奉獻出來;或者我寫一筆字送人,人家也捐助我公益基金,我就把它奉獻出來做公益,獎勵社會,像成立三好校園獎、世界華文文學獎、真善美傳播獎等等。這些都不是我的,是大家給我的,而我也給大家;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。

我沒有什麼複雜的想法,就只是過空無、平凡、簡單的生活,以簡單為快樂,以無為富有,以貧為享受。因為「有」,有錢、有大樓、有存款,會很負擔,有掛礙。比方說,假如你們今天來,開的是賓士轎車,大陸叫「奔馳」,那麼現在你坐在這裡,可能就會掛念停放在外面的車子是否會給人碰壞。而我因為不要,只是開個國產的、二手的車,就算停到外面,我人在這裡跟你們談話,也不會掛礙,心想碰壞就碰壞了,不要緊。

所以,有,是有掛礙、有負擔;無,是無掛礙、無恐怖。無,看似什麼都沒有,但是說都沒有也不是,我「享有」但不一定「占有」。比方你擁有大樓,那雖然不是我的,不過下雨了,我到走廊上躲個雨,你總不會趕我走吧?你有錢建公園,我們進去散散步,你也不會趕我走吧?雖然不是我的,不過我可以享有。又例如,飛機不是我的,但我可以坐飛機;公路不是我的,但我的車子可以行駛在高速公路上。因此,在人間,享有的人生比擁有的更多。

提問七:人家說「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」,您是如何看待苦難和幸福的呢?

大師:苦難,可以檢覈你這個人的能源力量。苦是給我們學習的,苦是給我們考驗的,苦是給我們增上的。比方說讀書人,沒有十載寒窗的辛苦,怎麼可以把書讀好呢?經商營業的人,沒有勤奮努力,工作怎麼展開呢?辦報紙的人,沒有每天計畫把文章供應給社會,怎麼能辦好報紙呢?

所以,苦不是問題,而是看我們自己是否有能量擔當。人間不苦,人間到處都充滿快樂、歡喜,把心中的煩惱、自私、我執、掛礙去除了以後,人生就不苦了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