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86 培養福德因緣

日本地區徒眾聯合講習會(摘錄)

時間:二○○三年四月廿四日

地點:日本佛光山本栖寺法輪堂

擴大自己

胡適之說:「自古成功在嘗試。」像社會的探險隊,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,大家不要窩在一個地方,不知天下很可惜。我們有共同的信仰,佛教講「解脫」,何謂「解脫」?就是擴大、昇華我們的思想、精神。以調職而言,社會上,軍人從入伍到退伍,不知換了多少的職位;教員在這所學校、那所學校教書,也調換了多少學校;警員調了多少地方;一個外交人員也調了幾十個國家;出家人更了不起,「一缽千家飯,孤僧萬里遊」。

經典裡說,出家人要每天出去托缽乞食,三十里之內如果不去應供,就是「懶比丘」。我們現在都歡喜過安逸的日子,不動就覺得好。為什麼不像大海般奔放?為什麼要像小河、像死水一灘?

成功的要件──勤勞

你們年輕時學習樣樣都肯做,這個很重要。學會做叢林四十八單職事,香燈、司水、行堂、典座、知客、庫頭、引禮、悅眾等基礎事務,能力就提高一層。勤勞很重要,要肯做,你不肯做,時光、生命就在無聲無息中悄悄過去了。過去的山林比丘,要做三餐、打掃環境,關心天氣的變化、建築維修、環境維護……種種的事情。自己要修行,不是茶來伸手,飯來張口。出家最初十年,樣樣都要學習,學習最重要的是「勤勞與受氣」。

福德因緣很重要

學習也要靈巧,你學不會,當然人家會怪你。最初的十年很難,最主要的不是光學得技巧、技術,福德因緣很重要。比如,要出堂為功德主做佛事,常住須開牌。一個木魚敲得好聽的人去,有的人欣賞你,就說:「某人敲得很好。」但隨後有個人說:「他不行,還有一個人敲得比他好。」於是換了另外一個人,結果你這個敲木魚的機會也就沒有了。這是缺少福德因緣。

再例如,東京有幾個信徒來了,要燒幾樣菜給他吃。有人推薦某某人很會做什麼菜,本來也計畫好有給他表現的機會,但是後來有一個人出來說:「還有一個人煮得比他更好。」他沒有那種因緣,又沒有機會了。所以一個人需要多少因緣,才能成就一件事情。有人常常就在一點之間,因為沒有結緣,機會就沒有了。

一想到寫字,大家都會說請師父來寫,其實比我寫得好的人多得是,但是沒有人會說師父寫得不好,所以做什麼事都要有福德因緣。

有的人很好,調職到一個地方,那裡的主管都說這個人好,「感謝傳燈會把某某人調過來,真好。上一次來了功德主,他講話得體,人很親切,功德主感謝。」「感謝你那天把某某人調過來,那天正好缺少人當維那,他的法器敲得很如法,大家聽得很歡喜。」大家肯定你,那你就成功了。

反過來,大家投訴某某人常常生氣、跟人不和,叫他做事也不肯做,那就註定要失敗。成不成功,一個人外緣是有限的,主要是本身的條件。

多方學習

剛從佛學院出來的人,大概一年調一個職務,三、五年之後有了一個專長,還要再訓練三、五年,十年之後慢慢龍天推出;要有這樣十年時間的磨鍊。有的人長於做輔助工作,有的人長於領導,像我過去規劃自己做一個幕僚人員,我沒想過中國佛教會的職位,但是我當了常務理事,也要能夠承上啟下,對理事長、會長要恭敬、擁護,對下面的人要安撫,做個好幕僚;做輔助工作的人必須要比主管更能幹。

做頭要福氣,做部下要能幹。像台灣各企業董事長幾乎都是小學畢業,但是他的部下都是大學畢業。為什麼小學畢業可以做董事長?因為他勤勞,肯做,有歷史,有年資,有福德因緣。所以大家做主管,做主管是有責任的,也必須有福德因緣。

有「能」才能做幹部,有「福」才能做主管。十年學習,二十年龍天推出,到六十歲就要慢慢退休了。退休也不簡單,台灣退休的人,有的人做資政,有的人做顧問。做顧問,是要他傳授經驗。也有的人,過去做行政的工作,忙得不得了,到了年紀大了,可以退到第二線,找閒一點的工作。做一件事情不要做到老死,有的人做住持做到死,退休還是要早一點預備。

調職,有的人調到忙的單位,有的人調到閒的單位;有的講說的人調到寫作的,行政的調到策劃的。我想,大家慢慢地都會遇到這種調職的問題。

實事求是

佛光山布達、晉山的情況很少,為什麼?過去在台北善導寺每三年一次晉山,各道場住持每三年要送一次禮,讓我覺得每個人都要為善導寺忙。

後來在壽山寺,我也晉山了,連個人都沒有來,我開玩笑地說:「我也晉山了,你們連一個人都沒有來。」有人說:「你那是什麼東西!」聽起來很傷人。壽山寺是當時台灣佛教建築最高的道場,是我自己建的,你們的寺院是別人留下來的,為什麼我沒有資格?但是後來想想:「台灣一個個寺院都建起來了,人家哪裡來得及為你晉山?」所以我不要晉山,做簡單的布達,在一個集會上宣布某人來住持就好了。

後來連布達都沒有,是因為沒有那麼多的長老跟在身邊,這裡也要布達,那裡也要布達,常常更換,所以就如(慈)容法師所講的:「自己上台吧!」這是我對不起大家的地方,因為你們還年輕,應該有個交換典禮,一個典禮的舉行很重要。不過之所以沒有,也是因為我在發展寺院道場中,保持低調行事,注重「實事求是」,不用發表。

出家人如何發展

每個主管對於新來的住眾要特別關照、要慈愛。做主管的人,很要緊的是,不是每一個來的人都是你的仇敵,好像你是逼不得已收留他的。新調來的人,對其他職事也要尊重,要知道工作倫理。

現在有的主管對於新來的人不肯慈愛,新來的人不肯尊重舊人,就容易發生磨擦。其實本來都沒有事情,就是因為彼此有成見,所以無論他講什麼話,做什麼動作,都覺得不滿意,慢慢地就衍生嫌隙。希望大家對這一點要學得改。

調職必定是對你們有好處的。佛法、法務、常住行政學好,你到了四十多歲,常住必定會尊重你們的志願,甚至會讓你去做弘講師,弘法利生。做一個出家人本來就是以「弘法為家務,利生為事業」,或是在佛光山哪個教育單位都可以,有特殊成就的可以將經驗傳授給後來的徒眾,或者進研究室。

要在文字上、思想上、計畫上、歷史上有相當貢獻的人才能進去研究室,懶惰的人就沒有希望了。歲月一晃就過去了,所謂「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」,一定要有表現!

時代在變,過去你們所學的那一套道場弘法,已經不適應現今社會。你常要人家拜佛、添油香,信徒不喜歡。信徒會覺得你是落伍的出家人、俗氣的出家人。所以現在道場的弘化不能像過去星期六共修會、星期三消災會、星期一禪坐會……像美國人就覺得念過就好了,為什麼要天天念?他們不理解這種久遠的薰習。

現在沒有人來禪坐、念佛,因為許多信徒都是跑道場,他在別的地方學佛已經有相當的程度,甚至他有電視台可以學習,早就累積了許多基礎,我們沒有進步,就沒有能力教他們。

所以今後的出家人如何生存?如何發展?一定要進步。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」,你們不管是做主管也好,沒有做主管也好,你在道場裡就是一個校長、一個老師,你在道場裡就是一個勤勞的義工,要有這種身分,你才能夠參與道場的弘化,才像一個出家眾,今後才像一個比丘、比丘尼、師姑、教士。

道場弘化──要革新、創造

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現在各個道場先要自我革命,要有自我發展的計畫,不要只是拜懺,也要有佛法,有讀書會、講座、研討會……。

每上一堂課要寫報告,如「道場弘化」,每個人回去寫一篇報告,我們再來研討。不能光聽,聽了就沒有了。要有道場如何改革、如何弘化的心,不要惡習難除,不會創新。我最大的進步,就是不會停留在這個階段,我不斷地革新、不斷地創造,這樣道場才能興盛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