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26 為學四要

為佛學院男眾專修部學生開示

時間: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

地點:佛光山

在佛教裡有句話說:「諸供養中,法供養第一。」大家都抱著為法而來,非為床座而來的心情,非常難得,現在我有四點意見要跟各位結緣。

一、要立志、立願

志不立,沒有目標;願不立,佛道難成。在你們的腳踏入佛光山的那一刻時,就要將世俗的一切是非、好壞、恩怨等皆擺在山門外,不該有絲毫的留戀,帶來山上的只有志願、只有發心。

自古以來,聖賢豪傑、仁人志士,沒有一個沒有大志大願的。在佛教裡,諸佛菩薩中,也沒有不先立志願就能成佛的,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,普賢菩薩的十大願,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,地藏菩薩的「地獄未空,誓不成佛」,都是累積多少的大願成就的。

各位當初決定到佛光山求學,抱的是什麼心態,立的是什麼志願?立志之目標:不志於世間的聖賢,而志於出世的佛道;不在於世間衣食的飽暖,而在於出世的覺悟。世俗上的人求學,都是為了學一技之長,以便將來可以求得生活上的保障,其出發點都是為己的,各位來佛學院讀書,立的志不光是為自己,而是要為廣大的眾生來弘法利生;發的願,每一個願都要在佛果覺道上。所以,在學佛之初,大家可以發幾個願。「願」是沒有人可以代理的,因為願是從心中生出來的力量。

有志有願就有力量,更何況「志願」是我們的根本,有了根本就不會隨波逐流,「志願」是我們的立場,有了立場就不會走錯路。「志願」在佛法中就是「發心」,有志有願,發心才發得起來。至於要開發心中什麼樣的能源,立什麼志、發什麼願,自己去思考。

二、要修福、修慧

世俗上的學生只懂得求知識,不知道要培植福田;我們進了佛教學院,除了求般若智慧外,更要懂得培植福田,廣結人緣。在佛教裡,有很多人只懂得求福,甚至於只懂得求平安、富貴,不知要求智慧。一個人沒有智慧,就好像沒有眼睛,雖會走路,但很危險。有智慧無福報,就如有眼睛沒有腿,雖看清了方向,但卻無法行走。

另有一些人只注重知識,不結人緣,小乘思想太濃厚,不知道菩薩的莊嚴淨土在現世的生活中就可以完成,一般人在社會中所講求的是文武雙全,在佛教裡就要福慧共修,行解並重、知行合一。

而要如何求福求慧呢?求慧不僅限於經本上的義理佛法,般若智慧是發自於內心的,不光在書本上求,還要向內心深處求(是藉書本的引導,而開發心裡的般若),故平時要廣學多聞,世法、出世法皆要並重,做一個具有傳統風格的現代僧寶。

而要如何求福呢?要發心作務,從生活中去體會歷代祖師聖賢種種的苦行。遠的不說,記得先總統蔣公介石先生在〈報國與思親〉的文章中說道:「……母親教育我的方式都是通水溝、打掃廁所……我之所以有過人之處,都是從這些卑賤的工作中,長養偉大的理想志願……」

而我自己個人也沒有什麼長處,更不是讀書人,也是從行堂、典座、挑柴、運水等工作中磨鍊出來的,雖都是些勞苦的工作,但從中卻能長養一個人的道心、信念,故我們學佛要揚棄那種遊手好閒、不切實際的幻想,要切實地從生活中去磨鍊、學習,或許你們會認為在社會上我還不是一樣的工作、掃地,但那是一種含有買賣性質的交易,而有了佛法則純粹是「發心」,其意義不一樣。

三、要自覺、覺人

大家來此學佛,不光是為自己,還要為廣大的眾生,不單要自己覺悟,還要令一切眾生覺悟,故大家要認清肩負的責任!想想一個人在世勞勞碌碌的,一生很快就過去了,何不頂天立地,奉獻自己來超越我們的人生?我們每一個人出身都很平凡,但是有了佛法就不平凡了,就如我是生長在鄉村務農的家庭,若不出家,今生也只是個農家的子弟而已。如今我出家了,不但可以跟佛菩薩同心共語,也志在嚮往他們的覺道,但仍可以與世間上優秀的人共談佛法,所以只要我們在佛法裡自覺,仍可以覺他。

社會上不知有多少的青年人,只為個人物質上、私情上的些微小利而忙碌不已,以目前的待遇而言,每月最高二萬元,一年二十四萬,十年的生命才二百四十萬元而已,到台北西門町買十坪土地都買不到,可是十年的青春生命卻沒有了。假如你以十年的歲月在此學佛法,十年後智慧的成長、道德的莊嚴,二百四十萬、二千四百萬都買不到。

一個有智慧的人,人生價值不一樣,有智慧就是寶,所謂「智者一言,諸方成聖」,願大家轉迷開悟,不要留戀社會上的那種蠅頭小利,只要是為大法、大事業,何惜生命?什麼是大法、大事業呢?就是「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」,對人生真理的探討不下一點工夫,如何自覺覺人?

各位上山來求學時,心裡一定有些迷惘、恐懼、問號,然事實這些顧慮都是多餘的,因佛光山是一個中興佛教、現代佛教的搖籃,每個道場的建立都是多方面,大家要先融入佛光山,探討佛光山的精神、道風來堅定自己的道念,進而樹立佛教的新形象。

四、要能忠、能孝

一般人觀念總認為,父母養育我們,如今應該賺錢來奉養父母,以報答養育之恩,但現在來讀佛學院,甚至於出家了,不是會給人家說不孝不義嗎?然真正的「孝」分有:

(一)甘旨奉養是小孝。

(二)成功立業、光宗耀祖是中孝。

(三)出家學道,能度父母學佛,離煩惱生死,不受輪迴是大孝。

孝順父母依你們現在的力量還不夠,因為心中的小利供養,對父母無濟於事,成功立業還沒有到,不如發大心、立大志來此學佛,所謂自覺覺人,普度眾生(父母也是在眾生之列),怎麼會不孝呢?

盡孝之後,我們還要盡忠,不僅為國盡忠,也要為教盡忠,因國家保護我們,佛教成就我們、榮耀我們,故要忠於我們的責任,忠於我們的信仰!

最後希望大家到本山來,要學做一個萬能的人才,凡事無所不能,能大能小、能有能無、能高能低、能苦能樂、能前能後、能早能晚、能忙能閒,不僅能「獨善其身」,還要「兼善天下」。願大家都能做一個模範三界的佛教青年。

出家也好,在家也好,只要做一個人間的模範僧,樹立護法的新形象,進而弘揚佛法,這就是我們進佛學院的責任!在佛法裡我們心中有能源、富貴,這都超越了一切,何必到社會上去跟人家擠生活的窄門?廣大的佛道為何我不來行走呢?過去常說「青年創造時代,時代考驗青年」,而今天的佛教需要廣大的青年來投注,共同開創佛法的前途,但我們也要在佛法中禁得起考驗,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。

纍纍的佛法道果,等待著我們大家,願大家安住身心,好好學佛,佛光山的一切都是你的,好好充實自己,別忘了弘揚佛教的責任,就在你們肩上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