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26 雲水書坊關懷偏鄉學子

《遠見雜誌》專訪

時間:二○一二年七月卅一日

地點:佛光山電視中心攝影棚

提問一:請教大師,「雲水書坊──行動圖書館」推動的緣起?

大師:讀書,是每個人成長必要的過程。所謂「書中自有黃金屋」、「書中自有顏如玉」,人生的未來要發揚光大,必須透過讀書的過程。

讀書才能增加知識,讀書才能認識世間,讀書才能改變自己,讀書才能增加自己的正知正見;不讀書,就像沒有經過細工雕琢的黃金白玉,醜陋不好看。讀過書以後,好比經過修飾的東西,拿出來就有藝術的價值,就有氣質。一個人要有氣質,才能受到歡迎。讀書的人勤勞,勤勞的人,人家才歡迎;讀書的人有禮貌,有禮貌的人,人家才會歡迎;讀書的人懂道理,懂道理的人,人家才歡迎。所以說,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。

提問二:「雲水書坊」是從二○○七年開始成立,當時取名的靈感是什麼?

大師:讀書是生活,不需要靈感。吃飯時間到了,就要吃飯;睡覺時間到了,就要睡覺;有時間讀書,就讀書。

我在青少年時期,想要讀書卻沒有書讀,就感覺到人生的痛苦,因此想到,假如有一本書可以讀,那真是痛快。所以那個時候在路上撿到一份報紙,發現裡面還有字,就把它拿起來看是什麼意思;哪裡有一本書,聽人說開卷有益,就把它拿來看;看到牆上貼的招貼,文詞寫得不錯,就念一念,也覺得津津有味,可以說,有字就想要看、就想要讀,就想要了解它的意義,天在哪裡、地在哪裡?這是水、這是火、這是風,我就認識好多好多的事物。所以讀書可以認識世界、認識自己,讀書的功用,真是無可比擬。

提問三:當初取名「雲水書車」,是希望它能夠像行雲流水,開到各個鄉鎮,帶給大家讀書的樂趣,是這樣一個概念嗎?

大師:中國之大,城鄉交通不平衡。在都市,走出去門口就有書店;在鄉村,要想得到一本書卻不容易。

我童年時住在一個鄉村,想買一張紙,得跑幾十里路,很辛苦。所以我就想到,中國要能普遍發展,教育普遍發達很重要。

其實現在不光是學校的問題,有一些學生,他有學校就讀,卻不懂得讀書的重要,不愛讀書。現在我們要把讀書的樂趣讓他知道,讓他讀出趣味來,讓他歡喜讀書。學生有興趣了,即使沒有學校,沒有書房,要到遠處去找書來看,他也願意;否則他沒有興趣,就算書擺在他旁邊,他也不要翻、不要看。

所以「雲水書坊」的意思是要把書送到鄉村、偏遠沒有書的地方,同時我們還要把讀書的趣味,也就是梁啟超先生說的「學問之趣味」提升,讓學生覺得讀書很好玩,讀書很快樂,讀書很充實,讀書好像打營養針一樣。

過去四川汶川大地震,我們去救災、救濟,我說:「我不是來救災的,我是來報恩的。」為什麼要報恩?四川我沒有去過,跟我有什麼關係?要報什麼恩?事實上,四川人對我的恩情太大了。

我在童年的時候,讀過《三國演義》,其中:諸葛亮「六出祁山」、「空城計」、劉關張(劉備、關羽、張飛)「桃園三結義」,都是美妙無比的故事,總讓我廢寢忘食地想要看。那時候沒有電影、電視,《三國演義》就像寶貝一般。

另外像李白、杜甫以及蘇東坡等蘇家三兄弟的文才洋溢,我也都能背出他們的詩詞。我感覺到他們的智慧真了不起,營養了我的人生。因為有了他們,我們才能擁有一點知識、智慧,所以我感恩他們。

因此在世間上,我覺得讀書的人要懂得道理,讀書的人不能自私,讀書的人應以天下為己任,有報恩思想,才是社會進步的動力。

提問四:大師提到,希望我們的「雲水書坊」能夠如行雲流水到每一個鄉鎮,是否因為您觀察到閱讀的城鄉差距?

大師:在台灣,我們可以理解台灣人過去的悲情。過去台灣受外國人統治、被日本人占領,大家忙著戰爭,並不重視教育,偏遠地區的教育就更落後了。我們這一代要慚愧、要認錯,是我們對不起偏鄉的大家,彼此都是同胞,應該要互相幫忙。

現在書很多,我們可以儘量把書送到偏遠地區,在窮鄉僻壤成立圖書館,成立讀書站、讀書會,讓他們都能可以讀書。雖然他們是山區子弟、農村子弟,不過透過讀書,將來走出來後,各個都可以成為謙謙君子,對國家有重要的貢獻。因此為了國家的強盛,為了社會的均衡發展,我們的雲水書車只是盡一點心力而已。

提問五:大師深感閱讀對我們台灣人的重要性,這五年來推動「雲水書坊」的甘苦,值得的地方在哪裡?

大師:我不覺得辛苦,反而覺得快樂。為什麼?雖然山區的路很難走,但現在的司機技術都很好,走山路已經不是問題;山區路途雖遙遠,人生一天二十四小時,只要你有計畫幾點鐘到達,都可以預算,台灣就這麼大,不會迷路的。苦處是沒有,問題是要有人來讀書,沒有人來讀書就沒有意義了。

我們的雲水書車很好,抵達一個地點,會備有音樂,大家可以來聽,另外還有義工可以協助大家借閱,有說故事的媽媽可以講故事給大家聽;甚至我們的佛光會會員也能變魔術,遇到不愛讀書的孩子,就要他先閱讀一本書,我再變一個魔術給他看。所謂「先以欲勾牽,後令入佛智」,先提升他閱讀的趣味,他就會肯讀書,書讀久了,讀出趣味來,就會像泉水從地湧出,不流也不行,泉源不斷,信心不斷。

我們現在已經有三、五十部雲水書車分散在全台各地,但這還不夠,力量有限,希望將來有心的人能夠跟我們合作。他也可以有一部書車,加入我們的總部,由我們供應他書籍,幫忙解決書車相關的配備問題。比方說司機,要有專業的訓練;說故事,要有專業的訓諫;甚至我們佛光會員,有好多人會跳敦煌舞,會唱「人間音緣」歌曲,都可以跟書車結合運用,一起娛樂。

過去有一句話說:假如教室像電影院,大家就要讀書了。同樣地,假如那許多鄉村偏遠的地方,每家門口都布置成遊樂場,讓孩子在遊樂中讀書,從童年就快樂地成長,讓他覺得人間很可愛,將來就會做好人,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。像現在我們提倡的「三好運動」,學校也都在幫忙推廣,身做好事,口說好話,心存好念,身口意都健康、都健全了,這個社會就會很美好。

提問六:大師在「人間佛教讀書會十週年」演講活動上,提到讀書也要讀心,是否您相信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靈、一個人的生活,甚至擴展到整個社會?

大師:讀書必定能改變氣質。人不能無知,要有智慧;人不能只是個「黑漆皮燈籠」,點了燈就會慢慢亮起來了,不讀書的人粗俗不堪,讀了書就會彬彬有禮。甚至過去有人說,每天要讀書,三天不讀書,吃飯口中就沒滋味了,可見得書的味道美妙無比。

讀書了以後,每天都要有「我懂了」、「我知道了」、「原來是這樣」、「我開悟了」等這許多體悟。我們不要人成佛,要讓大家開悟、讓大家明理,從讀書中,明白人我的關係。現在的人只想到自己個人要什麼,是自私的。倘若這個世界都是自私,都跟人對立,就不能成功。讀書了以後,要互相研究、互相切磋、互相談話、互相理論。

孔子說「仁」,一個人字旁,再加兩個人,兩個人的世間就是「仁」,就有仁愛、就有慈悲。如果這一個社會,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,從城市到村莊,到處都是仁人君子,這個國家社會,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,那就可想而知了。

提問七:對於偏鄉的兒童來說,他們在資源上比較缺乏,要用家庭的力量或是社會的力量來帶領他們?

大師:我們不光只教孩子讀書,書是呆板的,要會用。比方說:教他養成好的習慣,有好的習慣,就不會做壞事;教他對人要有禮貌,有禮貌人家就歡喜他,受人歡喜,孩子就會歡喜人間了。

所以,我們希望建立這許多兒童和他們的父母、親人之間的倫理關係。比方:起床了,說:「爸爸好、媽媽好。」進出門說:「我回來了。」「我要外出了。」和家人之間要講話,家人不是仇人,都不講話不行;家是愛的屋,要把它建築起來,這個家就會很可愛。建設美好的家庭,建構自己,健全自己,建立自己未來的能量。

台灣學校這麼多,學校裡有學生必須遵守的規章,學校不能沒有溝通,但是「漏網之魚」還是有,很多沒有進到學校讀書的小孩,或者是因為他在學校裡讀書,沒有讀出趣味來。像有的孩子做這個不高興,做那個不高興,不是他不要做,而是他沒有找出趣味。現在的父母重視家庭的教育、兒童的教育,但更重要的是,培養他樂觀的人生,讓他的人生有趣味,有了趣味,他就有動力,有動力自己就會去發揮。「雲水書坊」說起來大家要做的事情還很多,只是我力量很小,盡力而為。

提問八:大師提到倫理關係的建立很重要,透過閱讀,也是建立倫理關係,這也可以做為一個關鍵。

大師:閱讀是動力,閱讀是加油,平常的油加足了、加滿了,儲備的能量很多,就用不完,書讀通了,做事情自然就會四通八達,就像口才好,大家聽了都歡喜。所以,讀書是在成就我們做一個有用的人,讓我們每個人不只「有用」,還要如過去課本上說的「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」,做一個好人。

過去讀書,老師教小朋友讀書,是由上而下,是有壓力的,因為要背書,不背書明天就要被罰跪、罰站、處分;但我們不是,我不強迫你讀書,我們讚美你、愛護你、鼓勵你,這就不像老師那麼嚴厲,我們用慈悲指導,如春風夏雨,以和藹的方法去推動讀書。所以我們讀書會的老師、佛光會的會員、佛光山的弟子,雖然都受過教育,但還是要訓練;也不是光有知識、會教育人,還要教會他怎麼做人。

我們讀書,先從孩子身上推動,給他一個基本觀念──我要讀書。從小孩子開始,漸漸影響大人也要讀書。讀書人是什麼樣的人?品德很高尚、人格很高貴,所以我們要提高他們的身分,提高他們的價值。

提問九:「雲水書坊」主要推廣到國小,尤其是很偏鄉的國小,是否讓小朋友從小就建立讀書的習慣,對他們的未來,會有關鍵的影響?

大師:國小是一個點,也會影響他們的爸爸、媽媽。

其實老師也很孤單,可以說,他們平常和大社會都很少接觸,我們也希望帶一點溫暖,帶一點外面的資訊跟他們共享共有,我們不分別。甚至未來這許多讀書的小孩,需要到外面找職業,或者到外面就學,我們也可以幫助他們,做他們的橋梁。建議到哪一個學校讀書、到哪一個公司工作、適合做什麼。甚至你有做歌星、做文學家、做畫家……的天分,雲水書坊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同時,也會尋找人才之寶,讓這些人才不致於枉費。

提問十:等於說,我們的雲水書車開到這些地方,就種下一個小小的種子,希望它以後可以發芽?

大師:現在的據點還是不夠,我還想,台灣的大家,如果可以主動地把這種方法帶到中國大陸去,像現在大陸推行的「希望工程」,從小學做起,把雲水書車,播撒到每一個角落,那麼幫助的範圍就更廣了。

過去我們辦過雲水醫院,送醫療到偏遠的鄉村地區,村民有病了,他不用下山到城市來看病,我把醫療送到你那裡,減少舟車勞頓。現在你要讀書,我有雲水書車,送書到你那裡;他要看報紙,沒有錢訂報,沒有關係,我叫別人訂報,讓他看報;他生活困難,三餐不繼,我請人出錢,讓他吃飯;住在遠處的人想要到佛光山拜佛、念佛,沒有車費,就有人發心給你車錢,讓你去禪坐、念佛。如此這個社會不就很可愛嗎?

提問十一:雲水書車接下來的目標,九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,有三十六輛車會開到全台灣各地?

大師:天天都是重要的。我的一些想法,也不是沽名釣譽,為了讓社會了解,我想先讓這四十幾部的車一起集合,環島一次,讓大家知道「雲水書車」。大家看了,覺得好奇: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車子外型一模一樣,還會展開翅膀?有人引導讀書、教唱歌?就會幫我們傳播,就會叫更多的人來看書。

雲水書車就像天上的雲一樣,飄來了;像水流一樣,流過來了。美麗的雲來了、水來了,我有了雲和水,多美、多好。所以在雲水書坊旁,看一本書,聽個故事,唱一首歌,跟爸爸媽媽聊幾句,各位兄弟父老大家都來看書,人間社會就會很美麗,我們要把這個社會變成天堂淨土。

提問十二:是什麼動力支撐您持續推動閱讀耕耘?

大師:佛祖。過去的聖賢師長都在我腦海裡,他們都在鼓舞我;萬千的信徒,跟我來往的朋友,他們常告訴我:「師父你要做這樣。」「師父你要做那樣。」我也只好隨順因緣,做這樣、做那樣了。

所以,說到世間上的動力,信心、信仰就是一個動力。發心就是一個動力。所謂「開發」,開發海埔新生地、開發山林,你要開發這個地方才能,建房子、種田;甚至這個世界,我們到處都可以去開發,開發才能富有,雲水書車就是用讀書的方式,去開發我們的世界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