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27 譯經聖手鳩摩羅什大師

鳩摩羅什三藏法師(三四四~四一三),龜茲國(新疆疏勒)人,為中國佛教四大翻譯家之一,素有「譯界之王」的美稱。自幼被譽為天才神童,七歲隨母親一同出家,曾遊歷天竺,遍參名宿,因博聞強記,很快貫通大小乘,後以俘虜的身分來到中國,由於精通中國語言,學養深厚,所以在翻譯上自然能順暢而圓融通達地傳述文義,深受大眾讚歎,至今仍廣為流傳,佛教日常課誦的《法華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維摩經》等,正是羅什大師偉大的翻譯創作。

母子一同 出家修行

鳩摩羅什意譯「童壽」,據《晉書》、《高僧傳》云,他原籍天竺,家世顯赫,世代為相,羅什的祖父鳩摩達多倜儻不群,名重全國。父親鳩摩羅炎雖天賦異稟,但不慕榮華,辭避相位,毅然出家,東渡蔥嶺到龜茲國。龜茲王仰慕其高德,禮迎入國,拜為國師。

龜茲國王有一妹,年方二十,才悟明敏,見羅炎而心中思慕,王兄於是強迫招贅羅炎為駙馬,最初羅炎不從,終因王勢難違而屈就。

公主懷孕期間,辯才無礙,自通天竺語,不論記憶或理解皆倍增於往昔,眾人皆感訝異。當時一位上座高僧達摩瞿沙曾預言公主所懷乃具宿智大慧的胎兒,果然,羅什出生以後,其母便忘卻天竺語。

一日,羅什母親出城遊覽,見塚間枯骨散落各處,頓感人生無常、色身為苦本,遂立誓出家修行。當時羅什只有七歲,亦隨母親一同出家。

出家後,羅什依止小乘師佛圖舌彌學經,日誦《阿毘曇經》千偈,每偈有三十二字,總共三萬二千言,且能自通大義,小小年紀已顯露不凡才華。

參學弘化 名揚國外

羅什九歲隨母親到罽賓國參訪,師事名德槃頭達多法師(罽賓王之堂弟),從其習誦雜藏及《中阿含》、《長阿含》,凡四百萬言。槃頭達多每每稱讚羅什神俊聰慧,罽賓王聞之,即邀羅什入宮和外道辯論,結果外道一一被折服,罽賓王因此對他更加敬重,以上賓之禮供養他。

羅什十二歲那年,母親攜其返回龜茲。當時羅什已小有名氣,許多國家爭相延聘,但羅什皆不動心。在經往月氏北山時,一位阿羅漢見到羅什,驚異地對羅什母親表示,倘若羅什到三十五歲不破戒,則當大興佛法,度人無數。

不久,羅什隨從母親前往沙勒,在沙勒停留一年,羅什習誦《阿毘曇》、《六足》諸論,以及《增一阿含經》而無滯礙。由於沙門喜見的推薦,羅什受到沙勒王的尊敬,在沙勒國陞座說《轉法輪經》。弘法之餘,羅什並尋訪外道經書,博覽四吠陀典及五明諸論、陰陽星算等,莫不窮究洞悉。

此時,羅什遇到莎車大乘名僧須利耶蘇摩,從之參學,聽受《阿耨達經》,了悟蘊、界、處諸法皆空的道理。自出家以來,羅什皆學小乘有部思想,今學大乘,不免有所破壞,而質疑所學。但後來卻幡然有悟,專務方等,廣求大乘要義,受持《中論》、《百論》及《十二門論》等大乘法。之後,他又隨母北行,經過龜茲北境的溫宿國,再度挫敗當地一知名外道,此時他的名聲已傳遍蔥嶺之左、黃河之外,龜茲王聽說羅什揚名國外,於是親往溫宿迎接羅什母子回國教化。

廣開法筵 互為師徒

龜茲國原屬小乘佛教國家,羅什回國後,廣開大乘法筵,闡明諸法皆空、假名無實的深義,聽聞者莫不深受感動,歡喜讚歎。此時,羅什二十歲,在王宮受戒後,從卑摩羅叉學《十誦律》。

不久,羅什的母親決定到天竺修行,臨別之際對羅什說:「大乘方等甚深教義將仰賴你傳揚東土(中國),但此行對你無利益,應如何是好?」羅什回答:「菩薩行道但求利益眾生,如能令大法流傳,使迷矇眾生醒悟,則雖受火爐、湯鑊之苦,死也無恨。」

羅什母親前往天竺後,勇猛精進,證得三果。羅什則繼續留駐龜茲,在國王的護持下,弘揚大乘不輟,聲譽日隆,龜茲王特別為羅什建造金獅子座,鋪以大秦錦繡坐褥,恭請羅什陞座說法。羅什師父槃頭達多得知羅什棄小乘轉弘大乘,特地前來詰問。羅什則反為師陳說大乘妙理,經過月餘,槃頭達多覺悟大乘之妙,轉禮羅什為師。

苻堅西迎 呂光戲之

鳩摩羅什神思俊才,前秦苻堅久仰其名,心中早有迎請之意。建元十七年(三八一),鄯善王和前部王等遊說苻堅出兵西伐。次年九月,苻堅派遣將軍呂光等率領七萬大軍,討伐龜茲及烏耆諸國。他囑咐呂光攻下龜茲時,從速送羅什入關。建元二十年(三八四),呂光攻陷龜茲,擄獲羅什。呂光原不信佛,又見羅什年輕,而苻堅卻派七萬大軍迎請羅什,心中深感不悅,於是恣意戲弄,強迫羅什和龜茲公主成親,並令羅什騎牛、乘馬,幾番欺負陷害,羅什卻絲毫沒有慍色,最後,呂光感到慚愧,才停止輕慢的行為。

呂光率軍東歸,當大軍抵達涼州(甘肅武威縣),傳聞苻堅已被姚萇殺害,呂光即下令三軍縞素服喪,並自立為帝,國號涼(史稱後涼),建元太安。因呂光父母不信佛,羅什被留置涼州十七年間,雖有高深的學養修持,卻無所宣化。後秦弘始三年(四○一)五月,姚興舉兵西伐呂氏,呂光子呂隆軍敗投降,羅什被迎入關,同年十二月抵達長安,此時羅什年已五十八歲。

姚興護持 譯經事業

姚興受父親影響,從小信仰三寶,有志弘揚佛教,得到羅什後,內心萬分歡喜,便以國師之禮待之。弘始四年(四○二),姚興敦請羅什住逍遙園西明閣,從事翻譯經典的工作。當時四方義學沙門仰慕羅什高風,紛紛前來相集。姚興遴選沙門僧遷、法欽、道流、道恆、道標、僧叡、僧肇等八百佛門俊彥,一同參與翻譯佛經。

當時所譯經典主要有《大品般若經》、《十住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維摩經》等;律藏有《十誦律》、《十誦戒本》、《菩薩戒本》諸律;論典包括《大智度論》、《成實論》、《十住毘婆沙論》、《中論》、《百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等。據《開元錄》記載,共譯七十四部,三八四卷。

羅什羈留涼州十七年,熟稔中土民情、語言,加上他原本博學多聞,文學造詣深厚,因此譯文流暢,結構縝密,開闢中國譯經史上的新紀元。西域本音如有譯不正確者,則以天竺語訂正;漢譯如有錯誤,則另以恰當的語言加以釐訂;不能意譯的術語,則大半採取音譯。所謂「胡音失者,正之以天竺;秦言謬者,定之以字義;不可變者,即而為之」。羅什的譯經事業,開展了中國佛教文化的新境界。

羅什的翻譯多致力於般若體系,由此建立龍樹一系的大乘思想學說。他所譯出的經論,在中國佛教史上造成巨大影響。如《中論》、《百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等三論,後由道生等弘揚於南方,經僧朗、僧詮、法朗至隋朝吉藏而集三論宗之大成。三論經典再加上《大智度論》,即成為「四論學派」。此外,《法華經》為開創天台宗的依據;《成實論》為成實宗根本要典;《阿彌陀經》和《十住毘婆娑論》為淨土教依據;《彌勒成佛經》促成彌勒信仰的發展;《坐禪三昧經》促使菩薩禪的流行;《梵網經》令大乘戒法在中國廣為傳播;《十誦律》則提供研究律學重要典籍根據。

羅什卓越超群,尤其慈厚能容,更令人崇仰。譯經之餘,終日善說不倦,經常於長安大寺講說新經,十方僧俗雲集聽法,每逾三千人。名僧道生並特別入關向羅什問法;廬山慧遠亦每以經中疑義通書啟問,羅什皆一一酬答。

羅什發願廣弘大乘,曾著《實相論》二卷,並註解《維摩經》,文采斐然,暢然易解,非尋常註解所可比擬。

傳譯無誤 舌不焦爛

姚興對羅什備極崇敬關懷,甚至憂慮羅什無後,竟起異想,以十名歌伎美女逼令羅什接受,並且特別為羅什另建官舍,供養豐足,從此不讓羅什再住僧房。羅什雖然內心憂苦,但是為了弘法東土的重任,唯有勉強聽任姚興安排。

此事後來招致議論,有人因此生起輕慢心,繼而妄想仿效。羅什為服眾心,因此集合大眾,肅然表示蓮花生於汙泥,請大眾因智而取淨蓮,勿因惑而取汙泥,並指著桌上盛滿細針的缽,說道:「各位如能學我將這一缽的針吞下,就可以學我一切所行;否則,大家各自安心辦道,謹守戒律,莫再生起妄念。」當下大眾面面相覷,一時鴉雀無聲。羅什隨即將那滿缽的針當眾吞食,好像吃飯一般稀鬆平常。大眾目睹這不可思議的示現,目瞪口呆,深感慚愧。從此大眾謹守戒律,不敢稍有逾越。

羅什自知世緣將盡,弘始十一年(四○九)八月十九日,略感四大不調,當下正念持咒三遍,弟子大眾也一同念誦回向,圓寂前,羅什向僧眾告別,自言個人才德不足,忝為佛經傳譯,共譯三百餘卷,只《十誦律》一部尚未審定,願其所譯經典能流傳後世,發揚光大,並在大眾面前發願,若其所譯經典無誤,願荼毗後舌不焦爛。

翌日,鳩摩羅什於長安圓寂,遺體於逍遙園荼毗後,果然舌頭如生,不曾毀損。一代大師,願力難測。羅什寂後,僧肇、道融、僧叡仍留在長安繼續弘化,道生等其他弟子則遷移南方,使得鳩摩羅什的大乘佛法得以傳至江南,廣為弘揚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