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48 德國首位比丘三界智長老

德意志民族重視法紀,信守然諾,勤奮獨立,深思好學,這些優點在三界智長老年少時尤為凸顯。及至弱冠,他毅然離家,遠赴東土披剃求道,終其一生以修行度眾為己志,無須臾之間違背佛行,縱使迭經苦難,依然嚴持戒法,不怨不悔。因此,三界智長老之所以被世人謳歌禮讚,不僅由於他是德國第一位佛教出家人,更在於他擁有崇高偉大的人格,堅定不移的道念。

跋山涉水 東行求法

三界智長老,俗名安頓‧華特‧弗羅斯‧古斯(Anton Walter Florus Gueth),於一八七八年二月十九日誕生於威斯巴登市(Wiesbaden),家庭十分富有,父親是德國政府的特別顧問及威斯巴登學院院長。

高中畢業以後,安頓進入法蘭克福音樂學校研究作曲。法蘭克福位於梅茵河北岸,風景優美,交通發達,安頓初來乍到,就被秀麗的山水與眩目的新知深深吸引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,他接觸到佛法,殊勝的教義深深地感動了他,他很想瞭解更多有關佛教的訊息,無奈當地既沒有佛寺可供修行,又沒有僧侶開示妙諦,只好暫時作罷。年紀稍長時,他留學巴黎攻讀音樂,為了一償學佛的夙願,他受聘為小提琴手,經土耳其、埃及到印度,然後又從印度到錫蘭,停留一段期間以後,抵達緬甸仰光,一九○三年,安頓在此出家受戒,法名「三界智」(Nyanatiloka Mahathera)。

由於悟道心切,他回到佛教上座部的發源地錫蘭學習佛法,在五年的僧團生涯中,他精進修持,鑽研法義,頗有心得。當時東方各國對德國極為欣羨,三界智也因此獲得佛教徒的崇拜恭敬,他不但不引以為傲,反而視此為修道的障礙,更加戒慎警惕。為了便於靜修,他乾脆選擇四面環湖的波加都瓦島(Polgasduwa)閉關潛修。當時因為島中毒蛇橫行,所以渺無人煙。三界智獨居於此,日夜修禪,絲毫無懼,奇怪的是,毒蛇竟然也不加害於他。久而久之,小島對岸的鎮民敬其如神,每天清晨都用渡船運送蔬果食物作為供養,並且為他搭建茅蓬,以防雨淋日曬。

德風遠播 十方翕從

不久一些西方人士紛紛慕道而來,拜他為師,並且棲止於此,波加都瓦島因而成為當地歐洲佛教僧伽中心。由於三界智教導有方,門下弟子行止高潔,德風遠播,每逢月滿之日,來自錫蘭各地數以千計的信徒均齊集於此,爭相供養,以致造成混亂,後來只得規定預先安排時間者才能前來,這個制度一直沿襲至今。

為使法雨均霑,普利十方,一九○八年,三界智巡迴旅行歐亞,試圖化緣募款,在歐洲建立寺院,但未能如願。翌年,他在布雷斯勞(Breslau)創立出版社,並且發行《佛教世界──德國佛學月刊》(The Buddhist World-A German Monthly for Buddhism)。不久,又創設「德國巴利文學會」(German Paliociety)。一九一○年,瑞士洛桑(Lausanne)一位法國工程師受三界智的感召,捨宅為寺,作為弘法之用,經略微整修之後,命名為沙里達(Saritas)佛院,內有佛堂及圖書室,院牆外壁寫著醒目的法語,每天吸引過往行人佇足觀讀。在信徒的護持下,三界智專心於弘法工作,儘管翕從者日益增加,但是他深深意識到歐洲建寺的時機尚未成熟,所以決定回到錫蘭組織僧團,從培養弘法人才做起。

時代悲劇 三度繫獄

一九一一年,三界智帶著一群弟子返回錫蘭的波加都瓦島,並且開始著手翻譯佛經為德、英兩種文字,希望藉此讓歐美人士都能瞭解佛法的妙用。一九一四年,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,一天夜裡,大批士兵湧入他的寮房,用刺刀押解他到軍營,同時被拘捕的都是他的德籍弟子。第二年,他們同被送往澳洲,囚禁在軍營之中。一九一六年,他獲准前往美國檀香山,抵達該地以後,他轉往中國上海,從一位信徒處得知在雲南西南有一所上座部佛寺,於是不顧艱苦,遠渡關山,展開南行之旅,不料走到西藏邊境時被阻,不准前進。

當時英國駐中國大使館錯認三界智為德國間諜,發出搜捕令,一九一七年三界智被捕下獄,獨禁於漢口。在囚禁期間,他依然精勤思惟法義,不敢怠惰。兩年後,透過國際紅十字會的幫助,以交換俘虜方式,三界智終得以重回祖國的懷抱。

一九二○年,三界智很想回到錫蘭,但未獲政府允准,於是改變計畫,遠赴東瀛。到了日本,三界智四處雲遊,廣結善緣,他德行嚴淨,談吐文雅,旋即與許多日本僧人結為至交好友,不久他應聘為駒澤大學教授,一面敷演法義,一面研習佛學,雖然深入經藏,法喜無窮,但不免思鄉之苦,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,恩賜法乳的錫蘭常住才是他的根源所在。

一九二六年,他獲得英國批准,得以返回錫蘭。臨行時,所有日本友人均齊集歡送,三界智感動得無以言喻。重回睽違十二載的錫蘭舊地,三界智心中不禁百感交集,佛法所談的苦空無常,並非談玄說妙的高論,而是刻骨銘心的歷鍊。

一九三九年,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,三界智又無故被捕,未幾,再遷往印度拘禁。一次又一次的難堪挫折,不但未曾令三界智頹喪意志,反而讓他對佛法的修持體驗越深,他由衷感謝年少時佛教的洗禮,使他對於生命永不失望。戰末,三界智獲得釋放,此後他定居波加都瓦島,專心修持之餘,從事經論譯述。

一九五○年,錫蘭政府有感於三界智不屈不撓的高風亮節,特頒「傑出公民獎章」以資褒揚。翌年,他應緬甸政府之請,前往仰光,參加第六屆佛教會議的開幕典禮,與會者皆對他致以敬意。

一九五七年,三界智圓寂於錫蘭,世壽八十,僧臘五十四。臨終的心願是再來錫蘭,出家為僧。錫蘭政府特地為他舉行國葬,五十萬以上的善男信女前來參加,匍匐瞻仰他最後的法相,可謂備極哀榮。弟子、友人們為了緬懷他德佩日月的情操,不但合資建立紀念碑銘,而且還保持波加都瓦島精舍裡一景一物的原狀,此地後來成為德國佛教徒的聖地,每年前來憑弔者不計其數。

亂世弘法 無負使命

三界智為了追求真理,甘願放棄榮華富貴,割愛辭親,遠赴東土學佛修行,乃至幾至死地,仍不改志。最難能可貴的是,他的一生,雖然有大半的時光都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,但卻未嘗忘記身負弘法利生的重責大任。俗語云:「苦痛越增深思,深思越增智慧。」豐富的著作就是他智慧的結晶,例如《佛陀聖言》(The Word of the Buddha)迄今已經發行有十二版之多(英文版),並且被譯為九種外國語文。此外,《佛教的基本要義》(Fundamentals of Buddhism)、《解脫之途徑》(Path to Deliverance)、《論藏指南》(Guide Through the Ab-hidhamma Pitaka)及《佛學字典》(Budhist  Dictionary)等書都非常暢銷。其他另有巴利文譯成的德文著作如《清淨道論》(Visuddhimagga)、《論藏人施設論》(Abhidhamma Pitaka, The Paggalapannatti)、《增一阿含經》(Anguttara Nikaya, 5 Vols)等。三界智不但在文學上享有極崇高的評價,在哲理上更是博大精深,令人徜徉其間,歎為觀止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