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39 佛國記

《佛國記》,又稱《高僧法顯傳》、《法顯傳》、《高僧傳》、《歷遊天竺記傳》。一卷。東晉僧法顯記。

法顯大師,平陽武陽(山西)人,俗姓龔,因慨嘆律藏殘缺,乃與慧景、道整、慧應、慧嵬等,於弘始二年(《梁高僧傳》作隆安三年)離長安,渡沙河,越蔥嶺,往天竺求法,時年六十頃。經長安、敦煌、于闐到中印度,於遍歷佛蹟後,三年學於華氏城,二年學於恆河下游加爾各答附近,後至錫蘭二年,其間所學,有律、《長阿含》、《雜阿含》、《涅槃經》等。最後經由蘇門答臘,於義熙九年(四一三)歸國,攜回大量梵本佛經。前後十餘年,歷經乾歸、褥檀、敦煌、鄯鄯、烏夷、于闐、子合、竭叉、陀歷、烏長、宿呵多、揵陀衛、竺剎尸羅、弗樓沙、那竭、羅夷、跋那、毗荼、摩頭羅、僧迦施、沙祇、拘薩羅、藍莫、毗舍離、摩竭提、迦尸、拘睒彌、達嚫、瞻波、摩梨帝、師子、耶婆提等三十餘國。

歸國後,於道場寺與佛馱跋陀羅合譯《摩訶僧祇律》、《大般泥洹經》、《雜藏經》、《雜阿毗曇心論》,示寂於荊州辛寺。

本書是法顯大師自記經西域至印度諸國求法的經過歷程,為中國僧侶西行印度求法記傳中,現存最古的典籍。與唐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記》、義淨的《南海寄歸內法傳》,同為中古歷史、地理的重要史料。茲將法顯大師親歷西域印度諸國的見聞梗概,略舉如下:

一、于闐國

其國豐樂,人民殷盛,盡皆奉法,以法樂相娛。僧眾達數萬人,多是大乘學。人民散居,家家門前皆起小塔,最小的有二丈許高,並作四方僧房供給客僧,及餘所須國主安頓。國中有一僧伽藍,名瞿摩帝,是大乘寺,有三千僧共犍槌食。入食堂時,威儀齊肅,次第而坐,一切寂然,器缽無聲,淨人益食,不得相喚,但以手教。

其國從四月一日起,城裡便掃灑道路,莊嚴巷陌,城門上張大幃幕,事事嚴飾,王及夫人、婇女皆住其中。瞿摩帝僧是大乘學,王所敬重,最先行像。離城三四里作四輪像車,高三丈餘,狀如行殿,七寶莊嚴,懸繒幡蓋,像立車中,二菩薩隨侍,諸天侍從皆以金銀彫瑩,懸於虛空。於像距離城門百步時,王脫卻天冠,易著新衣,赤足持花,出城迎像,頭面禮足,燒香散花。像入城時,門樓上夫人、婇女遙散眾花,紛紛而下。如是莊嚴供具,車車各異。一僧伽藍則一日行像,自四月一日起,至十四日行像乃訖。行像訖,王及夫人方才返回宮中。

二、竭叉國

其國當蔥嶺之中,自蔥嶺已前,草木果實皆異,唯竹及安石榴、甘蔗三物與漢地同。山寒不生餘穀,唯有熟麥。有千餘僧徒,盡小乘學。

法顯行經此國,值其國王作般遮越師,即五年大會。會時,國王請四方沙門,皆來雲集,莊嚴眾僧坐處,懸繒幡蓋,作金銀蓮花著僧座後,鋪淨坐具,王及群臣如法供養,或一月、二月或三月,多在春時。王作會已,復勸群臣設供供養一日、二日、三日、四日、五日,乃至七日,供養都畢,并施白㲲等種種珍寶、沙門所須之物。國中有佛唾壺,以石作之,色似佛缽;一佛齒。

三、烏長國

地處北天竺,說中天竺(中國)語。俗人衣服飲食同於中天竺。佛法甚盛,皆小乘學,有五百僧伽藍。若有客比丘到,悉供養三日,三日過已,即令自求所安。國中有佛足跡、晒衣石、度惡龍處。

四、宿呵多國

此國佛法興盛,昔天帝釋欲試菩薩,化作鷹、鴿,國人於割肉貿鴿處起塔,以金銀莊嚴。

五、竺剎尸羅國

竺剎尸羅,漢言截頭。佛行菩薩道時,曾於此處以頭施人,因以為名。其東有投身餧餓虎處。此二處皆起大塔,眾寶嚴飾,諸國人民競興供養,散華然燈,相繼不絕。

六、弗樓沙國

此國有罽膩伽王所起塔,塔高四十餘丈,眾寶莊嚴。凡所行見塔廟,壯麗威嚴,都無出其右。國中供有佛缽。

七、醯羅城

位於那竭國界,城中有佛頂骨精舍,悉以金薄七寶莊飾。國王敬重頂骨,恐有人抄奪,於是取國中豪姓八人,人持一印,印封守護。清晨八人俱到,各視其印,然後開戶。開戶已,以香汁洗手,出佛頂骨,置精舍外高座上,以七寶圓碪,碪下琉璃鍾覆上,皆珠璣莊飾。骨黃白色,方圓四寸,其上隆起。

每日出後,精舍人則登高樓擊大鼓,吹蠡,敲銅缽。王聞已,則詣精舍,以華香供養。供養畢,次第頂戴而去。從東門入,西門出,王朝朝如是供養禮拜,然後聽國政,居士長者亦先供養,乃修家事。日日如是,初無懈倦,供養都訖,乃還頂骨於精舍中。

精舍中有七寶解脫塔,或開或閉,高五尺許,以盛頂骨。精舍門前朝朝恒有賣華香人,凡欲供養者,則可買之。諸國王亦恒派遣使者供養。精舍處方三十步,雖復天震地裂,此處不動。

八、那竭國城

此城是菩薩以銀錢買五莖花,供養定光佛處。城中亦有佛齒塔,供養如頂骨法。城東北一由延,到一谷口,有佛錫杖,杖以牛頭栴檀作,長丈六、七,以木筒盛之,亦起精舍供養。入谷口西行有佛僧伽梨,亦起精舍供養。城南半由延有石室,博山西南向,佛留影此中,距離十餘步觀之,如佛真形,金色相好,光明炳著,轉近轉微,髣髴如有。諸方國王派遣工畫師摹寫莫能及。影西四百步許,有佛髮爪塔,高七八丈。塔邊有寺,寺中有七百餘僧。此處諸羅漢、辟支佛塔有千數之多。

九、中國

西天竺以南,名為中國。中國寒暑調和,無霜雪,人民殷樂,無戶籍官法,唯耕種王地者才須繳納地利。欲去便去,欲住便住。王治不用刑斬,有罪者但罰其錢,隨事輕重。雖復謀為惡逆,不過截右手而已。

王之侍衛左右皆有供祿,舉國人民悉不殺生,不飲酒,不食蔥蒜,唯除旃荼羅。旃荼羅名為惡人,與人別居,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,人則識而避之,不相搪揬。

國中不養豬、雞,不賣生口,市無屠店及酤酒者,貨易則用貝齒。唯有旃荼羅漁獵師賣肉。

自佛般泥洹後,諸國王、長者、居士為眾僧起精舍,供給田宅、園圃、民戶、牛犢、鐵券、書錄。眾僧住止房舍,床蓐、飲食、衣服都無缺乏。眾僧常以作功德為業,及誦經坐禪。

客僧往到,舊僧迎逆,代擔衣缽,供給洗足水、塗足油與非時漿。稍俟休息後,復問其臘數,次第得房舍、臥具。

眾僧住處作舍利弗塔、目連、阿難塔及阿毗曇律經塔。安居後一月,諸希福之家勸化供養,僧行非時漿,眾僧大會說法,說法畢,供養舍利弗塔,種種華香通夜然燈。諸比丘尼多供養阿難塔,以阿難請世尊聽女人出家故;諸沙彌多供養羅云;阿毗曇師者供養阿毗曇;律師者供養律。年年一供養,各自有日。摩訶衍人則供養般若波羅蜜、文殊師利、觀世音等。眾僧受歲竟,長者、居士、婆羅門等,各將種種衣物、沙門所需布施僧眾。僧受亦自各各布施。

一○、僧迦施國

國中有佛陀上忉利天三月為母說法來下處、優缽羅比丘尼初禮佛處、髮爪塔、過去三佛及釋迦文佛坐處、經行處、天帝釋梵天王從佛下處,盡有塔。此處僧、尼約有千人,皆同眾食,雜大、小乘學。住處有一白耳龍,與此眾僧作檀越,令國內豐熟,雨澤以時,無諸災害,使眾僧得安,眾僧感其惠,因此為作龍舍,敷置坐處,又為龍設福食供養。龍每年一出。其國豐饒,人民熾盛,最樂無比,諸國人來,無不經理,供給所需。

寺西北五十由延有一寺,名大墳。大墳,是惡鬼名。佛化此惡鬼,後人於此處起精舍。

一一、罽饒夷城

此城接恒水,有二僧伽藍,全是小乘學。離城六、七里,恒水北岸,是佛陀為諸弟子說法處,此處起塔猶在。度恒水南行三由延至呵梨村,有佛說法、經行、坐處,盡起塔。

一二、拘薩羅國

此國舍衛城內人民稀曠,總共有二百餘家,是波斯匿王所治之城。大愛道故精舍處、須達長者井壁及鴦掘魔得道、般泥洹燒身處,後人起塔,皆在此城中。出城南門千二百步道西,是須達長者所起祇洹精舍,精舍東向開門,門戶兩邊有二石柱,左柱上作輪形,右柱上作牛形。精舍左右池流清淨,樹林茂密,眾華異色,蔚然可觀。精舍西北四里有得眼林,東北六、七里有毗舍佉母作精舍請佛及僧處、孫陀利殺身謗佛處、旃遮摩那女謗佛處、調達毒爪欲害佛陀生入地獄處,該國有九十六種外道,皆知今世、後世,各有徒眾,亦皆乞食,但不持缽,亦復求福於曠路側,立福德舍,屋宇、床臥、飲食供給行路人及出家人、來去客。

舍衛城東南四里是琉璃王欲伐舍夷國,佛陀當道側立,側立處建塔。城西都維邑,有迦葉佛本生處、父子相見處、般泥洹處等。

一三、迦維羅衛國

城中都無人民,甚如丘荒,道路怖畏,只住有眾僧民戶數十家而已。有白淨王故宮處、太子出城見病人及迴車還處、佛陀得道還見父王處、五百釋子出家向優波離作禮處、佛陀受大愛道布施僧伽梨處、太子坐樹下觀耕者處、太子降生處。

一四、藍莫國

從佛生處東行五由延有藍莫國,國王得佛一分舍利,還歸起塔,是為藍莫塔。東行三由延有太子遣車匿白馬還處等。

一五、拘夷那竭城

城北有佛陀般泥洹及須跋最後得道處、金剛力士放金杵處、八王分舍利處等,此諸處皆起塔。城中人民稀曠,住有眾僧民戶。

一六、毗舍離國

毗舍離城北有大林重閣精舍、佛陀住處、阿難半身塔、菴婆羅女以園施佛作佛住處,城西北三里有塔,名放弓仗,是佛昔時放弓仗處。

一七、摩竭提國

國中巴連弗邑是阿育王所治城,凡諸中國,唯此國城邑為大,人民富盛,競行仁義。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,作四輪車,縛竹作五層,其狀如塔,以白㲲纏上,然後彩畫。作諸天形像,以金銀琉璃莊嚴其上,懸繒幡蓋,四邊作龕,皆有坐佛,菩薩立侍,約有二十車,車車莊嚴各異。當此日,境內道俗皆集,作倡伎樂,花香供養,婆羅門子來請佛,佛次第入城,入城內再宿,通夜然燈,伎樂供養,國國皆是如此。

其國長者、居士各於城內立福德醫藥舍,用以療治國中貧窮、孤獨、殘跛病人。國中存有阿育王大塔、阿育所作泥梨城、天帝釋將天樂般遮彈琴樂佛處、帝釋以四十二事問佛,一一以指畫石,畫跡故在。

那羅聚落是舍利弗本生村,王舍新城是阿闍世王所造,中有二僧伽藍,出城西門三百步是阿闍世王得佛一分舍利起塔處,此塔高大嚴麗。出城南四里,南向入谷,至五山裡,是瓶沙王舊城,有舍利弗、目連初見頞鞞處、尼犍子作火坑毒飯請佛處、阿闍世王酒飲黑象欲害佛處。城東北角曲中,有菴婆羅園精舍請佛及千二百五十弟子供養處。耆闍崛山有佛坐禪處,調達擲石傷佛足指處。此國中亦有迦蘭陀竹園、五百羅漢初次結集經典的車帝石室、大方黑石窟、菩薩苦行六年處、彌家女奉佛乳糜處、成道處、文鱗盲龍七日繞佛處、梵天請佛處、四天王奉缽處、五百賈人授麨蜜處、度迦葉兄弟師徒千人處等。

一八、迦尸國

波羅奈城東有仙人鹿野苑精舍、佛度拘驎等五人處、佛為彌勒授記處。

一九、摩梨帝國

國中有二十四僧伽藍,盡有僧住,佛法亦興,法顯大師住此二年寫經及畫像。

二○、師子國

其國本在洲上,東西五十由延,南北三十由延,多出珍寶珠璣。其國寒暑和適,沒有冬夏差異,草木常茂,田種隨人,無有時節。城中建有佛齒精舍,皆七寶所作,王淨修梵行,城內人敬信之情亦篤。其國立治已來,無有饑喪荒亂,眾僧庫藏多有珍寶、無價摩尼。城中多居士長者、薩薄商人,屋宇嚴麗,巷陌平整,四衢道頭皆建說法堂,每月八日、十四日、十五日鋪施高座,道俗四眾皆集聽法。法顯大師住此國二年,求得《彌沙塞律藏本》、《長阿含》、《雜阿含》、《雜藏》。

此外,揵陀衛國有菩薩以眼施人處。那毗伽城有拘樓秦佛所生處、父子相見處、般泥洹處,此處北行另有一邑,是拘那含牟尼佛所生處、父子相見處、般泥洹處等。達嚫國有迦葉佛僧伽藍。瞻波國有佛陀經行處及四佛坐處等。

上述所陳是法顯大師遊歷諸國見聞之佛跡、宗教、風俗、地理等的概略情況。法顯大師以六十高齡,猶西行求法,因其導利群生的高跡,遂感往後唐代玄奘大師追其清風,繼之求法西域的壯舉。

本書除收錄於《高麗藏》第三十二冊、《磧砂藏》第三十冊、《龍藏》第一○九冊、《卍正藏》第五十七冊、《大正藏》第五十一冊外,由於在十九世紀時即受到西歐學者的重視,因而有英譯本流行。另有日人足立喜六著作《考證法顯傳》。

【習題】

1.試述法顯大師西行求法對吾人的啟發。

2.試舉印度諸聖地的由來。

3.試繪出法顯西行的路線圖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