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96 融會禪教義天國師

大覺國師義天是高麗時代以王子身分出家的傑出高僧,同時也是一位經論家。當時佛教界有所謂「五教九山」禪教思想的對立,義天法師為了統一佛教,創立天台宗,以會三歸一的思想做為目標,繼承元曉大師的「和諍會通」理論,使對立的禪教得以融會統一。

義天法師生於三國統一後的十一世紀,當時社會正從混亂邁入安定,百廢待興。高麗因義天法師的入宋求法、整理典籍、刊行續藏,與大宋、日本等鄰國文化交流,提高了佛教及國家的地位。

捨榮祝髮 入宋求法

義天法師(一○五五~一一○一),高麗第十一代文宗仁孝王的第四王子,俗姓王,諱煦,字義天,後為避宋哲宗之諱,以字號行世。生於文宗九年,出生時香氣郁然,久方消散。義天十一歲時,即受文宗鼓勵,發心依止靈通寺景德國師爛圓出家,受學華嚴教觀,於佛日寺受具足戒。義天資質聰穎,不只學習佛教大小乘經律論,也精研儒學,爛圓圓寂後,即代師講學。

十三歲時,義天主辦一項研討會,集合當時戒律、法相、涅槃、華嚴、法性等宗學僧,共同討論佛法,深受文宗的嘉許,封他為「祐世僧統」,正式成為國師。

義天在國內曾讀過大宋淨源法師的著書,對淨源法師非常欽慕,也互有書信往返,加上天台教學被涅槃、華嚴、法相、三論、律等諸宗所蔽,未能確立宗派,因此義天在十三歲時計畫入宋求法,鑽研華嚴、天台兩宗,再回國振興,可惜未得父王的准許。後來又於其仲兄宣宗即位時,求法計畫再次被拒。最後終於在宣宗二年(一○八五)四月,義天三十一歲時,留書父王母后,悄悄帶著弟子壽介等二人共乘商船入宋。

遍參碩德 總錄教藏

宋哲宗得知高麗王子義天到來,特於垂拱殿迎見,禮遇備至。隨後義天遍參高僧大德,巡禮名山古蹟。義天曾經親近有誠、淨源、善聰等法師,討論華嚴學;與天竺寺慈辯從諫等法師討論天台教學;與元照、擇其等法師研習戒律和淨土;和宗本、佛印、懷璉諸師討論禪的要旨;向天吉祥問議梵學。義天前後共與五十餘位高僧碩學論議法要,諸師莫不以義天為大法器,盡傳所學,使義天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,吸收各宗精華。

義天在中國期間,曾拜謁慧因寺淨源法師,見華嚴道場慧因寺沒落衰微,因而從高麗遣使送來手抄金字華嚴教典三譯本,凡一八○卷,建立經閣安奉之,使日益衰頹的中國華嚴宗得以再度振興,是以慧因寺又稱高麗寺,並供奉義天的塑像。

義天在宋只停留十四個月,因母后思子心切,於次年歸國。此行義天攜回佛經章疏三千餘卷,父王和母后親自到奉恩寺迎接,聞風而來的百姓也參與盛會,父王並敕令義天法師為興王寺住持。

此後,義天一面積極培養人才,一面奏請於興王寺設置「教藏都監」,以珍藏由宋、遼、日本蒐集的四千餘卷章疏,以及經過整理編撰的國內古書。宣宗七年(一○九○)八月,彙總刊行《新編諸宗教藏總錄》三卷,計收錄一○一○部,四七四○卷的章疏,每卷內題「海東有本現行錄」,通稱「義天目錄」(義天錄),這是除經律論三藏正本之外,高麗編纂章疏目錄之嚆矢。教藏都監再依此目錄刊印《高麗續藏》四千餘卷。這些目錄對已經散失的註疏文章而言,提供寶貴的資料。

國清道場 天台立宗

宣宗九年(一○九二),義天至曹溪山仙嚴寺修習止觀,使該寺再度復興,並在海印寺靜養身心,同時太后亦至白州見佛寺舉行一萬日的「天台宗禮懺法」。宣宗逝世後,肅宗即位,在肅宗的懇請之下,義天再度回到興王寺講學。

太后以本國未有天台宗,曾於宣宗六年(一○八九)創建國清寺,意欲以做為天台宗根本道場,然而大願未成,便捨報往生,由肅宗繼其遺志。肅宗二年(一○九七)二月,國清寺落成,禮請義天為第一任住持,開講天台教觀,這是高麗弘揚天台教學的開始。肅宗四年(一○九九),舉行第一次的天台宗僧選。當時義天受到肅宗的熱忱護持,使國清寺成為天台宗的根本道場,定期開講天台教學,聞風而來的有千餘人,大都拋棄舊學,其中也不乏九山禪門的禪師及華嚴宗的法師來依止。

睿宗六年(一一一一),國家舉行天台宗的大選,此時,天台宗才正式成為公認的一個宗派。一時之間,天台宗急速成長,義天門下以曇真、晉水兩國師為首,德麟、翼宗、景蘭、連妙等高僧輩出,除根本道場的國清寺之外,全國還有六大本山,於是宗風大振,聲名遠播。

會通諸宗 大覺國師

義天自宋歸國後,因見高麗佛教有所謂「五教九山」之爭(五教:華嚴、法相、戒律、法性、涅槃。九山:禪門派別),故而發願促成佛教的統一。義天在研究各宗派學說及其發展時,同時發現元曉大師的偉大貢獻。義天積極收集元曉的著述,旁及諸先賢高僧們的著作,加以檢定刊行;又將元曉大師的《華嚴經疏》一部、《金剛經疏》及其文集等,齎送介紹給中國學僧,令其可據文集中的書信資料研究,使得中國遭逢五代法難時所遺失損壞的章疏,得以重新補齊,此為義天對中國佛教的貢獻。

義天雖然也是華嚴宗的學僧,但為了會通諸宗,融和教禪,遂以元曉大師的「和諍會通」思想做基礎,以天台的「會三歸一」、「教觀兼修」思想作導引,將法相與唯識會和,將華嚴、天台與禪融會,提倡教觀兼修,並化解教下與禪宗之間的對立,達到統一、融和諸宗的目的。

肅宗六年(一一○一),義天請肅宗追諡元曉大師為「大聖和諍國師」,同時賜予「元曉菩薩」的尊稱,並追諡義湘大師為「大聖圓教國師」。

同年十月五日,義天向前來問病的王兄肅宗說:「希願正道中興,因病魔而志未酬,誠望國王、大臣們能做佛法的擁護者,則死而無憾。」語畢,即安然示寂於總持寺,春秋四十七,法臘三十六。肅宗於其圓寂前夕,賜以「大覺國師」之號。

有關義天生平記錄有三碑一文,分別在金富軾靈通寺、林存僊鳳寺及朴浩興王寺。此外,還有《大覺國師文集》,為畢生著述所輯成。

義天的著述有《新集圓宗文類》二十三卷、《新編諸宗教藏總類》、《釋苑詞林》二五○卷、《成唯識論單科》三卷、《大覺國師文集》、《八師經直釋》、《消災經直釋》等十餘部,三百餘卷,內容包括華嚴、天台、法相諸宗教義及韓國、中國歷代高僧名士的佛教藝文等。

義天的著述、續藏的刊行,以及他以王子身分和各國的交流,在在提高佛教和國家的政治地位。雖然他以壯年捨壽,然其融和的天台思想至今仍舊影響著朝鮮子民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