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39 五、勞動

「馬祖創叢林,百丈立清規」,唐朝百丈懷海禪師繼馬祖開創叢林之後,立下叢林清規,倡導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的農禪生活,因此,自古禪者就非常重視自力更生的作務,舉凡生活所需,無不躬親勞作,從中實踐「搬柴運水,無非是禪」的修行真義。

(一)出坡

出坡又稱普請,乃禪林中從事作務勞役時,普遍邀約大眾,上下合力進行勞作的規制,比方搬柴運水、打掃環境、摘花摘茶、曬諸藏經及各種勞動身體的工作,都是普請的事項,今俗稱「出普坡」。

據《入唐求法巡禮行記》卷二載,此制於唐代即行於各地,當收穫蔓菁蘿蔔時,院中上座等盡出揀葉;如庫頭無柴時,院中僧等盡出擔柴。在佛門,出坡時,上至和尚,下至各寮行單,除公務外,一概都到坡場。充分表現出僧團集體創作、自食其力、民主平等的精神。

出坡在佛教也是一種修行、一門功課,從出坡中可以了解工作的神聖、服務的偉大,體會自己是個有用的人。過去許多古德高僧都是從出坡作務中成就的,譬如禪宗六祖惠能,就是從舂米房中舂出他的真如佛性,法遠禪師在汝州葉縣廣教院為飯頭僧,受種種折磨而悟道。

今之出坡已由全寺大眾擴及信徒義工,甚至內容也隨著時代變遷而多變化,譬如雜誌出刊時套雜誌,舉辦活動時布置會場、行堂典座、茶水服務、引導入座等,乃至過年前清洗佛像、打掃寺院環境等,都需要徵求眾多信徒參與出坡,以便讓僧眾有更多的時間投入社會的弘化工作。

信徒參加出坡,不僅是護持道場的表現,也可以從工作中廣結善緣、開發智慧、累積經驗、學習成長,是增長福慧的最好修行。佛世時須達長者不但奉獻祇園精舍,請佛陀駐錫教化,並且每天都要到精舍灑掃塔院,維護精舍的潔淨,他這種以寺為家的精神,正是佛教徒護持道場的最佳典範。

(二)農耕

即出坡時,集體勞動,以從事農業作務為主。在日常生活中藉由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的勤勞作務,體會「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」,奮發精進,從生活中的行、住、坐、臥,感受「靜中養成、動中磨鍊」的真諦,而能動靜一如。

(三)工禪

工,指的是技術、工藝、建築等方面。過去農業社會,工人不易雇請,建寺蓋廟時便集合大眾一起勞動,或挑土搬磚,或運石推沙,從作務執勞中體會佛法,感念物力艱難,在動中悟出禪機,進而啟發真如自性。

(四)菜圃

菜圃乃種菜之園。在過去叢林道場中,負責栽種蔬菜、灌溉施肥的職位稱為園主,又稱園頭。《敕修清規》說:「園頭需不憚勤苦,以身率先,栽種菜蔬,及時灌溉,供給堂廚,勿使缺乏。」

近來由於菜農使用農藥的氾濫及工業廢水的排放,所食用的蔬菜大多有農藥、廢水汙染;閒暇時,若能找一塊空地,自己動手翻土,種菜灌溉,既能培養自食其力的精神,活動全身,又可享受到成長的喜悅以及無汙染的蔬菜,可謂一舉數得。

(五)苦行

苦行是刻苦修行,是佛教的修持生活。歷代的祖師大德們,大都是從苦行中出身的,如雪峰禪師在洞山座下任飯頭,靈祐禪師在百丈座下任典座,慶諸禪師在靈祐座下任米頭,道匡禪師在招慶座下任桶頭,灌溪禪師在末山座下任園頭,紹遠禪師在石門座下任田頭,曉聰禪師在雲居座下任燈頭,稽山禪師在投子座下任柴頭,義懷禪師在翠峰座下任水頭,佛心禪師在海印座下任淨頭,石霜禪師在米坊裡篩米,雲巖禪師幫人補鞋、作鞋,臨濟禪師鋤地栽松,仰山禪師開荒牧牛,洞山禪師鋤茶園,雲門禪師擔米,玄沙禪師砍柴,趙州禪師掃地,丹霞禪師除草、蒔花,雪峰禪師斫槽、蒸飯、耕田,懶融禪師典座,印光大師行堂等。在佛門中講究的不是能幹,而注重是否有道心。

我沒有學建築,但會建房子;我沒有學文學,但會寫文章;我不懂英日文,但時常與國際人物接觸。因此,就有很多人誇我聰明。此聰明從何而來?若我真有一點聰明的話,都是從苦行中修來的。在大陸叢林時,我做了六年的行堂,一年半的司水,二年的香燈(並兼典座一餐)。四十多年前,剛到台灣時,每天都要在四點多起床,推著手拉車,走十五里的黃土路,到街上買菜、備辦八十人份的油鹽米柴(往往都是我叫醒菜販早起做生意),再匆匆的趕回來,早餐後掃地,並每天打六百桶的井水,供全寺住眾使用;還負責男眾廁所的清潔工作,那時少有刷洗的清潔工具,我都用手去刮洗扒除;寺中有人往生了,我幫忙用木箱裝置,抬出去火葬;每逢秋收時期,我都挑著擔子替寺廟去收租。從勞動體力中,養成堅忍不拔,吃苦耐勞的性格。我開山建寺、做各種佛教事業,都有很多人護持、幫忙,皆能順利完成,實在是過去為大眾服務的因緣所致。

(六)烹飪

「飲食有妙味,色香味俱佳」,使家庭和樂的方法雖多,但莫過於一個作主婦的能燒出一手好菜,讓忙碌了一天的丈夫和孩子覺得熱騰騰、香噴噴的晚餐,是一日工作讀書之後最大的企盼。因為,這不單是一道菜、一餐飯的問題,而是代表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。現代社會,人們天天處在緊張、忙碌的壓力下,如果能夠再從用心的烹飪中獲得溫馨實惠的照顧,對人心的調適、鼓舞,遠勝過千言萬語。

食物的烹調,不在山珍海味,而在於清潔、衛生,讓大眾吃出健康,吃出歡喜。在佛門,擔任烹調工作的人稱為「典座」,《禪苑清規》云:「典座之職主大眾齋粥,須運道心隨時改變,令大眾受用安樂。」

《永平元禪師清規》也說:「調辨供養物色之術,不論物細,不論物粗,深生真實心、敬重心為詮要。」

美食是中華文化重要的一環,所以,烹飪不光是將生食煮熟,烹飪是一種藝術,必須注意食物色、香、味、形的調配,火候的控制,燒出可口又令人吃得歡喜的菜餚。以下我試著開一些菜單,提供給烹飪者參考:

1.紅燒蘿蔔、菠菜百葉、海帶生薑絲、黃瓜油麵筋、烤麩竹筍、蒸豆腐。

 湯:豆包、豆腐、白菜、蕃茄。

 點心:炒麵。

2.紅燒冬瓜、紅燒芥菜、奶油白菜、八寶豆腐、麵筋炒青椒、生薑油麵筋。

 湯:味噌、海帶、豆腐。

 點心:糯米飯(甜)。

3.紅燒馬鈴薯、糖醋冬白、雪裡紅豆腐、豆腐團、紅燒素滷雞、胡椒炒瓠子。

 湯:什錦湯。

此外,另提供一些餐點菜式如下:

1.小菜:黃豆、花生、醬瓜、豆渣、鹹菜、豆腐、嫩薑麵筋、泡菜、黃瓜、豆芽、萵苣、菜心、紫菜豆皮酥、西瓜皮、蘿蔔絲、空心菜、蘿蔔干、豆腐乳、豆瓣醬、涼拌榨菜、炒茭白筍、涼拌海帶、鳳梨木耳、豆干菠菜、鹽拌四季豆、芹菜炒豆干、玉米香菇丁、涼拌小黃瓜、醃小白菜加豆干、茼蒿涼拌豆干。

2.早點:稀飯、豆漿、湯麵、漿粥、煨麵、藕粥、攤餅、饅頭、包子、花捲、燒賣、蒸餃、麥片、綠豆粥、紅豆粥、煎油餅、小米粥、八寶粥、燒餅油條、牛奶麵包、牛奶稀飯、燒餅草菇、糯米桂圓粥。

3.冷盤:腰果、紫菜、烤麩、金針、香菇、豆皮、醋麵筋、毛豆夾、營養豆腐、涼拌干絲、糯米甜藕、蘆筍沙拉、小玉米筍沙拉、三明治沙拉。

4.菜類:冬白菜、炒三冬、炒冬菇、蒸茄子、蒸豆腐、空心粉、豆腐團、紅燒蘿蔔、烤麩竹筍、紅燒冬瓜、菠菜豆腐、炒什錦菜、奶油白菜、糖醋白菜、紅燒馬鈴薯、大白菜豆腐、白菜百葉捲、菠菜百葉捲、麵筋炒青椒、木耳炒生薑。

5.湯類:營養湯、豆皮湯、玉米湯、三鮮湯、三冬湯、酸辣湯、粉絲湯、海帶豆腐湯。

總之,烹飪務求在物質享受的同時,得到精神上的享受,讓大家在喜悅的飲食中,吃出健康的身體、安詳和諧的家庭,提高人生意境,達到寓教於食的目的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