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43 開創台灣佛教的慈航法師

慈航法師終生為實踐「人間佛教」而奉獻心力,他曾說:「如有一人未度,切莫自己逃了。」此種胸懷與地藏菩薩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的偉大精神相映生輝。

慈航法師早年追隨太虛大師,為革新佛教而奔走,弘化足跡遍及中國及南洋等地。他認為唯有開展文化、教育、慈善事業,始能復興佛教,故所到之處,無不創辦佛學院、佛學會,積極培養人才,而他對大陸來台的僧青年的照顧,為他博得「慈航菩薩」的雅號。慈航的肉身舍利,至今仍供奉在台北汐止彌勒內院慈航堂中,成為永留人間的聖跡,而他一生慈悲喜捨,為僧伽教育而鞠躬盡瘁,也為世人留下最佳典範。

身世坎坷 胸襟遼闊

慈航法師(一八九五~一九五四),俗姓艾,名繼榮,號彥才,福建建寧人,父親炳元公為國子監生,開設私塾蒙館授徒為業。慈航六歲啟蒙,他自言其求學經歷:「只讀《三字經》、《六言雜字》,《論語》未終卷。因家境不良,讀一日間一日。」十一歲喪母,十三歲弟又夭折,慈航與父親受到嚴重打擊。後來慈航輟學,從人習裁縫以補家用。

慈航年少時常送衣服到各寺院,因此得見僧人威儀的行止,以及佛教莊嚴的儀式,日久,萌生出家之意。十七歲(一九一一)父親撒手西歸,慈航孑然一身,了無牽掛,於是前往鄰縣泰寧峨眉峰禮自忠和尚出家,法號慈航。次年,隨和尚赴九江能仁寺求受具戒。

不久,慈航至九華山、常州崇法寺、天寧寺、蘇州戒幢寺、天台山觀宗寺、南京香林寺、揚州高旻寺等名山諸剎遊方參學,親近諦閑、度厄、圓瑛、太虛等諸位長老。出家十二年間,慈航足跡遍及大江南北,掛錫諸叢林名剎,普參佛門高僧,如此經歷,造就慈航豁達的氣度與瀟灑的胸襟。

一九二四年,慈航三十歲,住南京正覺寺,首次閉關三年,反芻歷年所學。

迎江住持 勤學不倦

一九二七年出關,慈航三十三歲,由於深感腹笥甚窘,未能解讀佛經,於是前往廈門南普陀太虛大師主持的閩南佛學院就讀。

當時由於慈航的國文程度不及同窗,曾遭大醒法師嚴厲批評,慈航慚愧之餘,更加奮發向上,三個月後,他的作文一日千里,進步神速。慈航的忍辱、勤學,使得太虛大師對他另眼相待,將慈航和法舫、印順、法尊等同視為四位得意門生。

三個月後,慈航告別恩師離開佛學院。次年,協助中國佛學會的總務工作。一九二九年,慈航受聘為安慶迎江寺住持。對於擔任一寺之要職,慈航並不驕矜,反而謙言自己學養不足。此時,恰逢法舫法師與唐大圓居士在武昌辦佛學函授班,慈航立即匯款報名,然而對於函授的《唯識講義》卻全然無法理解。翌年,慈航頓興參學海外之意,辭去住持一職。

海外求學時,慈航隨身攜帶《唯識講義》,無論到香港、緬甸或新加坡,隨時隨地手不釋卷,日日研讀,多年之後,終於在新加坡時全然了解大義,從此奠定了唯識根柢。

海外施教 不忘初衷

慈航到南洋各地弘法,抵達緬甸仰光後,一面閱藏,一面布教。由於慈航善說法要,並能隨機施教,很快獲得當地僑胞的護持與信仰。一九三三年佛誕日,慈航把握因緣,在仰光創辦「中國佛學會」,定期舉辦演講,眾人的講詞後由佛學會輯為《仰光中國佛學會通俗演講錄》;該會並開設流通處,提供國內出版的佛學書籍,一時教務興隆,遠景可盼。

兩年後,慈航再創「中國佛學青年會」作為接引佛教青年的機構。是年,取道香港準備返國,經廣東、上海,溯長江而歷無錫、南京、漢口等沿岸大城,所到之處,無不開示教化、循循善誘。此時,他了解到文教事業的重要性,以為文化、教育、慈善為佛教的三個救命圈。於是計畫編纂一系列佛學白話、百科、英文、各宗叢書及各種註疏,創辦佛教的大學、小學、孤兒叢林,並廣設佛教養老病院。

一九三九年冬,政府任命太虛大師為「中國佛教國際訪問團」團長,慈航為團員之一,訪問南洋各佛教國家。一行人由緬甸開始,次第成立中緬、中印、中錫、中越等文化協會,負責兩國間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工作,成功地完成一次國民外交。隔年太虛大師返國覆命,慈航則應四眾弟子的挽留,繼續留在南洋。往後七年裡,慈航馬不停蹄地奔波於南洋各國,推行佛學社會化,實現其文教興學的理想,他在海外所成立的佛學團體有:星洲菩提學院暨學校、檳城菩提學院暨學校,及星洲、檳城、怡保、麻六甲、雪州、吉隆坡等地佛學會,並創「佛教人間月刊社」,發行《人間佛教雜誌》。由於這些社團的成立,南洋各國信奉並皈依三寶者與日俱增,數以萬計各階層人士莫不以信仰佛教為榮,南洋佛教基礎自此益加穩固。

來台興學 屢仆屢起

一九四四年,慈航在新加坡靈峰開始第二次為期三年的閉關閱藏。期間獲悉太虛大師於上海玉佛寺圓寂,悲痛逾恆,投稿《中國佛學月刊》以追悼大師;又撰寫紀念歌詞,並在日用信箋印上「以佛心為己心,以師志為己志」以永懷太虛教誨之恩。

一九四八年,圓瑛法師在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中傳法慈航。是年秋天,台灣中壢圓光寺妙果和尚慕名邀請慈航來台創辦「台灣佛學院」,希望藉由慈航的盛名,帶動台灣佛教教育,這與慈航提倡文教的理想不謀而合,於是慈航滿懷教學熱忱,歡喜來台。台灣佛學院開學後,一日六堂課皆由慈航獨自教授,所有學生的講義及筆墨紙費也由慈航自掏腰包,自己卻無薪可支,慈航對教育的奉獻可謂鞠躬盡瘁。

台灣佛學院最終因經費短絀,僅辦一期即宣告終止。雖然如此,卻無改慈航興教救國的赤忱,他帶著唯一的弟子律航法師(即黃臚初中將)開始環遊全島,四處講經,呼籲僧信四眾應以文化、教育、慈善挽救佛教危機,直到次年夏天才回到圓光寺。

一九四九年大陸淪陷,大陸僧青年逃難來台,紛紛聞風投靠慈航,妙果和尚擔心未來將有更多的逃難僧,遂以圓光寺經濟能力薄弱為由,堅持不再收留。慈航思及自己亦是「客卿」,無以憑藉,為了不讓青年學僧受經濟打擊而還俗或流失,慈航毅然帶領這批僧青年離開圓光寺,投向茫茫前程。

新竹教難 汐止安居

當時,政局緊張,經濟條件惡劣,鮮少寺院願意收留大陸學僧,唯有新竹靈隱寺住持無上法師最先伸出援手,慈航情商在此辦學,無上法師亦應允支持,於是一行人暫居在此。慈航挑起大陸學僧的生活擔子,原出自一片護教之心,不料政府官員卻視為可疑份子。一九四九年六月初,政府整肅匪諜,竟將慈航等二十餘人以匪諜罪名逮捕入獄,連無上法師也遭池魚之殃。幸由孫立人將軍的夫人孫張清揚女士四處奔走,慈航等一行人才獲得保釋。出獄後,慈航轉往台北積極弘法,白天在法華寺講《普門品》,在十普寺講《地藏經》,晚上則開示因明及唯識之學。

是年秋,大陸局勢遽轉,寺院、佛像、僧人受到空前的毀壞與羞辱。青年學僧陸續來台,加上原先散居各地的大陸學僧,慈航決定為他們覓一永久居所。汐止靜修禪院住持達心法師及玄光法師受慈航的義舉感動,自願發心在汐止秀峰山上鳩資建造一所「彌勒內院」,禮請慈航住持,並繼續講學,遂使大陸學僧得到棲身之所。

彌勒內院教學仍由慈航一人負責,一天八小時的課程,課餘則寫作、編書。平日如遇信徒求法請益,無論人數多少或身分來歷,每問必答。講課內容包括《楞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華嚴經》、《成唯識論》及《大乘起信論》等諸經論,道安法師也分擔部份課程。慈航圓寂之前,彌勒內院堪稱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佛學教育中心。

預知時至 肉身菩薩

一九五一年開始,慈航以編書為主,講經為次。次年第三度閉關(法華關)。慈航在關房中,預知時至,因此加緊用功,斷絕一切外緣,潛心著述,授課不斷。他的著作,後經「慈航法師永久紀念會」整理印行,內容共分五篇:《相宗十講》、《大乘起信論講話》、《十二門論講話》、《成唯識論講話》、《菩提心影》,全書名為「慈航法師全集」,共一百三十餘萬言。道安法師為本書作序,云:「其演講、為文、註疏經論,悉用現代語體,意在通俗而達深入淺出,期收普及之功。」寥寥數語,道盡慈航在文教上的理想與用心。

一九五四年五月六日,慈航在關房中安詳示寂,世壽六十,僧臘四十二。他示寂後坐缸,面目如生,大眾遵其遺囑,將遺體封缸安葬於後山墓塔。五年後,弟子們會同諸山長老開缸檢視,發覺其全身完好,眉毛及髭鬚長了不少,成為肉身菩薩。未久,全身裝金,迎奉於彌勒內院慈航堂供養,以紀念其德業,至今香火鼎盛。

慈航在台灣駐錫僅六年,但對台灣佛教而言,卻是最具關鍵性的六年,因為當年慈航所接引的僧青年,正是台灣佛教近五十年來的中堅分子。綜觀慈航一生熱心教育,鼓吹人間佛教,提倡文教救國,奮力護僧,他為教為國犧牲奉獻的精神,隨其金裝肉身的常駐,留給後人無限的追思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