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76 大乘起信論

《大乘起信論》,略稱《起信論》。一卷。馬鳴菩薩(一○○~一六○頃)造,南朝陳代真諦(四九九~五六九)譯。

馬鳴菩薩,付法藏第十二祖。印度佛教四大思想家之一。佛教詩人。中印度舍衛國娑枳多城人,與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有深厚因緣。初習外道法,後與脅尊者對論,深有所感而皈依佛門。博學三藏,明達內外典,於北印度宣揚大乘佛法,受四民崇敬,時稱「功德日」。嘗將佛陀的生涯以梵語寫成敘事詩《佛所行讚》,為古典梵文學美文體的先驅,佛傳文學無出其右者,曾廣泛流傳於古印度。另撰有《大莊嚴論經》、《尼乾子問無我義經》、《事師法五十頌》、《大宗地玄文本論》等。姚秦鳩摩羅什譯有《馬鳴菩薩傳》一卷,記述其生平事蹟。

本論旨在闡明如來藏緣起的義理及菩薩、凡夫發心修行的相狀,是從理論、實踐兩方面歸結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,為大乘佛教根本思想的重要論書。

本論共分五篇,即由因緣分、立義分、解釋分、修行信心分、勸修利益分等五篇組織而成,論脈結構分明。

1.因緣分:說明撰寫本論的八種因緣。是為序分。

2.立義分:闡明本論大綱,提示大乘佛法一心、二門、三大的要義。

3.解釋分:顯示正義,詳細論述一心、二門、三大的義理;對治邪執,發揮真正的義理;分別發趣道相,說明進趨的相狀。

4.修行信心分:陳述四信、五行的實踐法門。與立義分、解釋分同為正宗分。

5.勸修利益分:舉示利益,勸人實行。是本論的流通分。

總說本論的大要,是在於闡述一心、二門、三大、四信、五行。茲略述其梗概如下:

「一心」,是絕對唯一的本體或實體,是眾生心,也就是如來藏(真如)心。本論說大乘法就是眾生心,依眾生心(法),顯示體、相、用,以說明大乘法。因為世間萬有都是真如的顯現,此眾生心能含攝一切世間、出世間法。

「二門」,就是指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。這是依一心建立一切法,從二門來說明。此二種門,由於真如不離生滅,生滅亦不離真如,所以各能總攝一切法。心真如門是說眾生心性的本體不生不滅,遠離言說相、名字相、心緣相,畢竟平等,無有變異,不可破壞,故名為真如。此中又包含離言真如與依言真如二種。本論依眾生心建立生死流轉與解脫還滅,一切以心為根本。因此,在心真如門中,以真心為根本;於心生滅門則揭示生滅心的體性是阿賴耶識,阿賴耶識是依如來藏故有,依不生不滅,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而成,並由此真妄和合的阿賴耶識生起三細(無明業相、能見相、境界相)、六粗(智相、相續相、執取相、計名字相、起業相、業繫苦相)、五意(業識、轉識、現識、智識、相續識)、六染(根本業不相應染、能見心不相應染、現色不相應染、分別智相應染、不斷相應染、執相應染)而流轉於迷界,這是流轉門;還滅門則是自迷界之中,依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等階次的修行,而還至涅槃真如界。

「三大」,是指體、相、用三者。體大,謂一切法真如平等,於一切凡夫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諸佛,無有增減,常恆不變。相大,謂如來藏具足大智慧、光明等無量性功德。用大,謂能生一切世間、出世間善因果。此一心具有三大,體、相、用都是無限的,所以策勵修養此一心,必能脫離迷界,而達於悟的境界。

「四信」,謂信真如、信佛、信法、信僧。此說主要在成就信心。信根本,即信真如,因為真如是宇宙萬有的根本,故樂念之。信佛,是相信佛有無量功德,常念、親近、供養、恭敬,使發起善根,願求一切智。信法,是信教法中有大利益,常念修行諸波羅蜜。信僧,是相信僧能正修,行自利、利他,常樂親近諸菩薩眾,受教如實修行。總之,真如是根本,佛、法、僧三寶則是真如的顯現。

「五行」,謂修行有五門,以此五門成就上述所說的信心。五門是:施門、戒門、忍門、進門、止觀門。止與觀,是指禪定、智慧二波羅蜜,所以五門相當於六波羅蜜。

本論是屬真常唯心系,是徹底的唯心論。為歷來各宗所依據重要經論之一,大乘佛教的主要宗派如華嚴、天台、禪、淨土、密宗等皆深受其影響,隋代的曇延、慧遠曾撰書以弘闡本論的宗旨,道綽於其《安樂集》中屢屢引用本論,三論宗的吉藏、天台宗的智顗亦對本論推崇備至;唐朝時,元曉、法藏、澄觀、宗密等華嚴家爭相為本論作註疏;至湛然作《金錍論》,本論漸成為天台家造章疏時所必依用的經論;此外,宋代延壽的《宗鏡錄》、四明知禮《十不二門指要鈔》、《教行錄》等亦每每依準本論的旨意。密宗所奉為重要論書的《釋摩訶衍論》,相傳就是龍樹菩薩為闡釋本論而作的。

本論的真諦譯本收錄於《高麗藏》第十七冊、《磧砂藏》第十七冊、《大正藏》第三十二冊。另有唐朝于闐沙門實叉難陀重譯的二卷本,此兩種譯本大同小異,然以真諦譯本流行較廣,且歷代的註疏都採用真諦本,新譯本僅有明代智旭一人為之作註,即《起信論裂網疏》。除漢譯本外,本論的英譯本也有兩種:一為一九○○年在美國刊行的 Asvaghosás Discourse on 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ayana,為日本鈴木大拙所譯;一為一九○七年於上海發行的 The Awak-ening of Faith。

本論註疏繁富,較著名的有隋代慧遠的《起信論義疏》、新羅元曉的《起信論疏》、唐代法藏的《起信論義記》,三書合稱為「起信論三疏」,其中又以法藏的《義記》最為重要。此外,另有《起信論疏》(真諦)、《一心二門大意》(智愷)、《起信論同異略集》(新羅見登)、《起信論筆削記》(子璿)、《起信論纂註》(真界)、《起信論直解》(德清)、《起信論續疏》(通潤)等,亦為歷來學者所重。

近代的研究著作則有太虛大師的《大乘起信論別說》、《大乘起信論略釋》,湯次了榮著、豐子愷譯《大乘起信論新釋》,印順法師的《大乘起信論講記》等。

【習題】

1.試論述一心二門的意旨。

2.如何修行五門?

3.試述本論對佛教的影響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