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48 世界禪學家鈴木大拙

鈴木大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思想家,一生致力於發揚「禪佛教」。其以卓越的英文能力講學於各地,執教於歐美各大學,並以英日文撰寫禪學著作,帶動歐美研究禪學的風氣,使西方人士仰慕東方大乘佛教思想,中村元博士曾讚譽之:「大拙是將東方精神文化傳播到西方的一位偉大人物,由於其影響深遠,故『禪之問答』、『公案』、『悟』等日本語皆被收入於英文辭典中。」

文學奇才 探索人生

鈴木大拙(一八七○~一九六六),本名貞太郎,明治三年生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本多町。父親名柔,母親名增,祖先歷任本多家(家鄉的君主)的侍醫。當時,醫生屬於頂尖的知識份子,其父繼承此業,亦曾在京都研究過「蘭醫」(日本西醫係由荷蘭傳來,故稱之),同時其父也是一位學兼內外的典型儒者,因此大拙從小耳濡目染,在中英文學方面即奠下良好的基礎。

明治十六年(一八八三),大拙考進石川縣專門學校附屬初級中學,培養出優越的作文及英文能力。當時大拙名貞太郎,與藤岡作太郎、西田幾多郎三人號稱「金澤三太郎」。兩年後,與藤岡作太郎等人發行《明治餘滴雜誌》,自任編輯,常以任天居士、傑峰山人等筆名發表論文或漢詩,充分展現十五歲青年傑出的思想及漢文能力。明治二十年(一八八七),大拙自初中畢後,即被編入新制第四高級中學預科三年級,但不久因家境貧苦而輟學。

大拙雖於八歲時即已接觸淨土真宗,然而卻直到家貧退學,始對人生感到疑惑:「草木皆能毫無顧忌地成長,為何人生不能如是?」

明治二十二年(一八八九),大拙年二十,充任奧能登珠洲郡飯田小學英語科代課教員,翌年正式擔任加賀美川小學高等科訓導之職,此時賃居於真言宗德證寺,真正開始與淨土宗大谷派結緣。同年,母親因肺炎不治病逝,面對母親的死別,加上兩年訓導職務之便,目睹奧能登的貧寒,使他深深體會人生的無常,這種種的經歷,對其學問與思想都有深遠的影響。

駐美編輯 執教大學

大拙二十三歲,因二哥亨太郎的援助,順利進入東京專門學校(早稻田大學的前身)修學英文,但因不滿形式化的大學教育,毅然放棄學業,入佛門參禪修行,以尋求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。他決定前往鎌倉圓覺寺參謁今北洪川禪師,禪師至誠無偽的氣度,使他深受感動,立下「以禪者為己任」的心願。隔年禪師遷化,大拙遂以其嗣法弟子洪嶽宗演禪師為師,繼續參禪,並由宗演禪師賜予「大拙」之名。

同年(一八九二),因好友西田幾多郎的勸說,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哲學選科研讀,三年之間,一方面研究西洋哲學思想,並涉獵有關禪與佛學等書,另一方面往來於圓覺寺,過著僧侶式的生活,逐漸養成禪者的風範。

次年,宗演禪師代表日本出席在芝加哥舉行的萬國宗教會議,大拙隨行翻譯。翌年大拙將保羅凱奈斯的英文著書《佛陀的福音》譯成日文,並在東京出版。三年後,經由宗演禪師的推薦,大拙擔任保羅的助理,並英譯《老子道德經》及其他道家古籍。明治三十年(一八九七),應邀赴美,任Open Court出版社編輯。於赴美前,大拙自忖到美國後不能參禪,便以「背水一戰」的決心專念坐禪,終於在明治二十八年(一八九五)臘月攝心時,悟到「物我合一」的無差別世界,參透了初關(最初的公案),這是五年來參究的成果。渡美之後,又契入「肘不向外曲」,終於真正領悟到佛法的根源。

大拙在美十一年,不僅完成保羅所委付的工作,也英譯《大乘起信論》及出版《大乘佛教概論》英文版,此書至今仍不斷再版,而且由於此書的出版,奠定了大拙佛教學者的地位。

明治三十八年(一九○五),三十六歲的大拙隨宗演禪師巡迴講演於美洲東部各地,向西方人士介紹東方的禪學思想。兩年後,遊學歐洲,足跡遍歷英、德、法、瑞士等國。翌年四月返國後,即受聘為學習院高中部及中等部教授,並兼任東京帝大文科大學英語講師。大正五年(一九一六),辭去東大教職,專力於禪籍的著述。大正十年(一九一一),辭退學習院職務,移住京都,擔任大谷大學教授,同時任《禪道雜誌》編輯,與佐佐木月樵從事真宗教義的英譯工作,愈發專念於佛教學的研究。大拙的夫人畢維翠絲亦在大谷大學擔任預科教授,大拙因為得到夫人的協助,故得以在大學內設立「東方佛教徒協會」,並發行以佛教論文為主的《東方佛教季刊》,達二十年之久。

聞名國際 禪風盛行

大拙在昭和二年(一九二七)擔任哲學科研究室主任,講授宗教學,其後又開「從宗教心理學看禪及淨土教」的課程,昭和十二年出版《禪與念佛之心理學的基礎》,大拙在融和禪與淨土思想上是有其獨創的見地。例如:明治三十年(一八九七),大拙任美國出版社編輯時,曾翻譯克拉斯所著《阿彌陀佛》,對真宗信仰做過深入研究,故於晚年對「妙好人」(指念佛行者)有崇高的信仰,在其所著《宗教經驗之事實》、《妙好人》或遺著《妙好人淺原才市集》皆有詳盡論述。

大拙所蒐集編纂的「妙好人」,主要是以農民、漁民、村婦或市井貧寒的百姓為主,他們安於本分,盡心工作,即使生活艱辛,卻充滿禪悅法喜及感恩的心情。他用心地介紹這些人的行持,將他們列入淨土思想研究的正史上,將「妙好人」的層次提升到學術領域。

昭和時代的大拙,在佛教學的研究已有輝煌的成果,其中首推敦煌文獻中的禪宗典籍與梵文原典的研究。昭和五年(一九三○)以英文本《楞伽經之研究》發表論文,並在昭和八年(一九三三),六十三歲時,獲得文學博士學位。次年刊行《神會錄‧六祖壇經》的敦煌文獻,以及《梵文楞伽經梵漢藏語索引》,更潛心於《華嚴經》的研究。兩年後刊行《華嚴經‧入法界品》的梵文校訂本。特別是敦煌文獻的中國禪宗史的研究,自昭和九年(一九三四)起,十年期間,大拙曾到英國、法國親自作文獻資料的考證。尤其有關達摩的研究資料,經過整理、解說、集成而出版《敦煌出土少室逸書》及《敦煌出土六祖壇經》,因此加速中國禪宗史的研究,其中「荷澤神會之研究」即是其一。此外,昭和二年(一九二七)起,陸續在倫敦刊行《禪論文集》三卷,獲得歐美廣大讀者的歡迎,使大拙成為聞名國際的佛教學者。

昭和十一年(一九三六),大拙以日本外務省交換教授身分,在英國各大學講「禪與日本文化」,同年秋天,赴美國中部、東部各大學,以同題講學。昭和十三年出版《禪與日本文化》,此書與《禪論文集》皆成為世界宗教史上不朽的名著。此外,大拙還著有《無心》、《盤珪的不生禪》、《禪的思想》、《臨濟的基本思想》,這一連串禪的書籍,在當時都屬於暢銷書之一,加上大拙自昭和二十五年(一九五○)起約十年間,在美國各大學講述「禪與華嚴」,因此在歐美掀起一股「禪風」的熱潮,至今不衰。

創設文庫 一代宗匠

大拙為報答恩師宗演,於昭和二十一年(一九四六)在鎌倉東慶寺創設「松岡文庫」。該文庫主要致力於禪宗古典的校訂、日譯等,為保存及出版禪書的重要機構。然而當時正值日本戰敗,經濟拮据,建築資材缺乏,故大拙把年金及所有日文著作權的收入轉贈該文庫,並捐出全部藏書。同時,大拙的同儕好友、教界大德亦紛紛捐輸藏書,故其藏書量合計日文、中文、外文等,共達二萬部,冊數遠超五萬冊,可謂日本首屈一指的文庫。其中日文書部分收錄有室町時代的古寫本,是為重要文化財產。

大拙晚年已是譽滿世界的一代宗匠。昭和二十四年(一九四九),八十歲時,榮列為日本學士院會員,並受贈文化勳章,次年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。昭和三十年(一九五五)更受頒朝日文化獎,可說集榮耀於一身。昭和三十五年(一九六○),大谷大學出版以日文及外文所寫的《佛教與文化》十八篇論文集,作為祝賀大拙九十一歲高齡的壽禮,海內外學者對他的推崇可見一斑。

大拙越到晚歲,愈是賣力於翻譯事業,除了撰寫《教行信證》、《臨濟錄》以外,《禪語辭典》的英譯及《仙崖圖錄》的英文解說亦同時進行,並計畫《碧巖錄》之英文抄譯等。可惜只有部分譯畢,便於昭和四十一年(一九六六)七月十二日,因突發絞扼性腸閉塞症辭世,享年九十七。忌後四十九日,遺骨分葬於故鄉金澤野田山鈴木歷代世族墓地,與高野山奧院東慶寺大拙夫婦墓園。其著作浩繁,皆集錄在《鈴木大拙禪選集》十二卷、《鈴木大拙全集》三十一卷內。

回顧大拙的一生,幼年時屢遭挫敗,中年後努力進取,精進參學,晚年享譽全球。其一生皆為佛教奉獻工作,直到最後一分鐘依然不改其志。他對佛教學、西藏學、東方思想的研究貢獻至鉅;中英文著述達三十冊,以日本而言,可謂第一人。大拙歿後,他的著作成為西方人研究東方思想、佛教哲學及禪之探究的重要文獻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