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58 日本律宗始祖鑑真大師

鑑真大師致力於講律傳戒,為中國唐代赴日傳戒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。他秉持為法忘軀的精神,五次赴日均告失敗,且於渡海途中,因意外而導致雙目失明。然而鑑真並未因此而稍感氣餒,反而愈挫愈勇,不畏艱難,終於在六十七歲時,第六次成功抵達日本,此種為法為教的堅強意志,實足為後學效法的典範。

抵日後,鑑真廣受日本民眾歡迎,並受日皇敕封「大和尚」。除了佛教的弘傳外,鑑真對日本的建築、雕塑、繪畫、書法、醫藥等,亦多所建樹。更重要的是,鑑真整頓日本僧伽制度,培養律學人才,確立日本佛教的戒律尊嚴與傳統,因此成為日本律宗的開宗始祖。

抱志出家 潛心向學

鑑真律師(六八七~七六三),俗姓淳于,為齊辯士髡的後裔,出生於揚州江陽縣。鑑真深具佛緣,十四歲隨父入大雲寺,見佛像,感動夙心,經父親允許,禮智滿禪師出家為沙彌,專研「五明學」,旁及曆算、工藝。

唐神龍元年(七○五),從「天下四百餘州受戒之主」的道岸律師受菩薩戒,並從其學律、醫學與建築,深得旨趣。兩年後,遊學於高僧薈萃的東都洛陽、西京長安;次年(七○六),於長安實際寺依恆景律師受具足戒。爾後,參學於荊州玉泉寺,研究天台止觀。

鑑真潛心向學,不數年即學遍三藏教法。後又從融濟律師研習道宣律師的《四分律行事鈔》、《羯磨疏》、《量處輕重儀》;再從義威、智全、大亮等律師深究相部律宗法礪的《四分律疏》。凡此學養,對於日後鑑真發揚律學助益甚深。

除了佛學造詣成就非凡,對於佛教戒律、義理、佛教藝術,乃至岐黃醫道等,鑑真都曾用心研習。

開元二十一年(七三三),鑑真業已通達三藏之學,遍學百工技藝,遂自長安返回揚州。此後十年間,於江淮地區講律傳戒、弘揚律學,四方景從,成為繼道岸之後,獨步江淮的律學大師。

此外,鑑真先後主持龍興寺、大明寺法務,廣開法筵,並在寺中附設慈善醫療機構,自製各種散丸膏丹,救濟孤苦貧民。《宋高僧傳》載:「言旋淮海,以戒律化誘,鬱為一方宗旨。」鑑真律師前後講大律並疏四十遍,造立寺舍,供養十方僧眾;造佛菩薩像無數,縫納袈裟千領、布袈裟二千餘領,供養五台山僧;設無遮大會,開悲田救濟貧病,啟敬田供養三寶,從他受戒者凡四萬人之多。因此善名遠播,即使遠在長安的寺廟,亦知鑑真為一悲智雙運的菩薩高僧。

為弘大法 何惜生命

隋唐年間,中國文化、政治、經濟深受日本推崇,因此日本天皇先後派遣大批留學僧來華求學。隋朝三十八年間,三批「遣隋使」先後來到中國,六三○至八九四年間,十九批「遣唐使」又先後來到,人數多達五、六百人,其盛況可想而知。

由於當時佛教正盛行於日本,日本佛教界有意將佛教定為國教,但因戒法不全,擬禮請中國高僧到日本傳戒。開元二十一年(七三三),日僧普照、榮叡隨遣唐大師丹墀真人廣成來華留學,並且肩負邀請戒師赴日的神聖使命。

唐玄宗天寶元年(七四二),榮叡、普照從道航法師處得知鑑真為當代高僧,故偕同高麗僧如海等一行人前往揚州大明寺,敦請鑑真到日本傳戒講學。榮叡、普照具述本意後,鑑真表示日本為佛法興隆有緣之國,欣然允諾前往,然後轉問大眾,共赴日本傳法意願,結果大眾垂首默然。許久,祥彥始開口道:「彼國遙遠,性命難存,滄海淼漫,百無一至;人身難得,中國難生,進修未備,道果未剋。是故眾僧緘默無對而已。」

鑑真環視眾人,慨歎說道:「是為法事也,何惜生命!諸人不去,我即去耳。」

在場弟子受鑑真赴日傳法的精神感動,遂紛紛表示願意隨行,包括祥彥、道興、道航、思託等二十一人,一同前往日本。

蹈海赴日 為法忘軀

唐時訂有國禁,百姓不能私自出國。鑑真未取得國家認可而赴日,加上飄洋過海艱險重重,遂使東渡傳法之舉備受考驗。

天寶二年(七四三),鑑真首次東渡,因道航與高麗僧如海發生爭論,如海心生不滿,故意捏造事實,向淮南採訪廳誣告道航造船入海勾結海賊,致使船隻物品均被官廳沒收,鑑真尚未出海,宏願首次受挫。

不久,榮叡和普照再次求見鑑真。鑑真為求早日啟程,四處尋訪船隻,終於託人買得一艘採訪使劉臣鄰的軍用船,妥善備好一切,於同年十二月乘船東下。航行至狼溝浦時,船為颶風惡浪打破,所幸船隻損傷不嚴重,修補兩處裂口後,翌年(七四四)春天重新啟航,不料於衢州附近再度觸礁沉船,物資全部沉入水底,後來得到當地州官援救,始能化險為宜。此為第二次東渡遭挫。

天寶三年(七四四)秋天,鑑真於阿育王寺向大眾說明東渡日本傳戒的意義,期盼得到幫助,不意寺眾反向官府控告榮叡引誘鑑真到日本,於是第三次東渡計畫又告失敗。

是年(七四四)冬天,鑑真師徒三十餘眾,祕密由浙江出發,再到福建會齊。但靈祐法師不忍師父跋山涉水,因此告官攔阻,於是第四次東渡計畫依然失敗。

天寶七年(七四八)六月,六十歲的鑑真再度計畫東渡,此次,弟子們深知師父宏願難違,不敢再有私心。然而此次航行由揚州出發,仍因風浪險阻而漂流到海南島,於是只得由陸路返回揚州。途中,日僧榮叡不幸因重病奄然遷化,其高足祥彥亦病死船上,鑑真則因受暑熱煎熬,眼疾突發,頓然失明,此為第五次東渡失敗。

天寶十二年(七五三)十月,鑑真已六十六歲,日本遣唐大使藤原清河、吉備真備等到揚州拜訪鑑真,祈請再次東渡傳戒,鑑真欣然應允,隨同日本使船出發。此次啟航由於布置周密,於次年(七五四)二月,一行人等終於抵達當時日本首都奈良,被安置在東大寺,並由日本天皇命為東大寺的大僧都(寺僧中最高的地位),後因故辭職,朝廷進而授予「大和尚」的尊號。

鑑真東渡使命,前後經歷十二年的奮鬥始告完成,而眾人中唯有鑑真、普照、思託安全抵日。

同年,鑑真於東大寺毗盧遮那殿築設戒壇,先後為日本天皇、皇后、皇太子及高級官員傳授菩薩戒;又為沙彌四百四十餘人授戒;靈祐、忍基等八十餘人重受戒法,此為日本佛教史上正式傳戒的開始。不久,鑑真又於佛殿西邊的下野藥師寺、築紫觀世音寺等地創設戒壇,當時稱之為「天下的三戒壇」,一時受戒之風瀰漫全國。

天皇下詔布施一百町水田給大和尚,由大和尚親自指導,建築「唐招提寺」,成為日本律宗始創的寺院。

文化交流 護持正法

鑑真東渡弘法,對於日本佛教乃至日本文化,均具卓越貢獻,茲舉其犖犖大者:

一、鑑真東渡之際,攜帶大批經卷,《華嚴經》、《涅槃經》、《四分律》等四十八部經典流入日本;並攜有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、王獻之行書真跡等,使中國書法藝術傳衍日本。

二、鑑真精通病理醫學,尤擅草本,東渡所攜漢藥藥方為日本醫藥開創新領域,因此日本醫藥界尊鑑真為始祖,至今仍有《鑑真上人祕方》一卷流傳於世。

三、鑑真指導所建唐招提寺,成為日後日本佛教藝術的典範,尤其招提寺中佛像、建築更被指定為「古都奈良的文化財」,此為鑑真對日本佛殿建築、藝術等的卓越貢獻。

四、畫師、雕檀、刻鏤、鑄寫、繡師、修文、鐫碑等工藝名匠隨從鑑真東渡,使得日本文化、藝術全盤唐化。其中,日本東大寺的盧舍那佛雕像尤其宏偉精好,佛像莊重肅穆,予人渾厚之感,此為盛唐雕塑特殊風格影響所致,並為日本造像提供取法樣式。其次,大批的唐代寫經傳入日本,成為日本寫經書法的楷模,其中「王右軍真跡行書」獻入宮廷,使得皇宮盛倡學習,蔚為一代風氣。

五、鑑真為天台宗第四代祖師,因此東渡所攜經典中,以天台章疏最為完備。鑑真與弟子們先後在唐招提寺講說天台宗義,為天台宗傳到日本的先驅者。

六、鑑真雖然雙目失明,卻熟記經文,因而以口授方式校正並刊印戒律三大部。

天平寶字七年(七六三)初,鑑真居住日本已達十年。一夜,弟子忍基忽然夢見唐招提寺棟梁折斷,心疑為鑑真遷化的徵兆,於是與其他弟子共同雕造鑑真的木雕坐像。果然五月六日,鑑真面西趺坐,圓寂於講堂,享壽七十六歲。日僧元開摭拾鑑真一生事蹟,著《唐大和上東征傳》一書流傳於世。

鑑真「一諾千金」,雖然東渡之舉遭遇無數挫折、苦難,卻始終不改其傳法東瀛的宏願。鑑真對中日文化交流的貢獻,博得日人深深敬仰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