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63 《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》序

唐‧德宗

大樸既散,有為遂作,名利牽乎伐,巧智喪乎真,愛惡攻其性情,因緣堅其染習。內則百慮無節,外則六根競誘,天理滅而莫知,道源迷而忘返,淪溺苦海,劫盡還初。惟至人了萬物之宗,越三界之表,廓獨立而不改,遍諸有而常然,故能開導群疑,濟拔流品。

《六波羅蜜多經》者,眾法之津梁,度門之圓極也。昔日月燈明如來為菩薩說,歷劫曠遠,真偈寂寥。文殊師利往於耆闍會中,嘗與彌勒菩薩語及斯事,成一切種智,會無量義因,唯佛能知,唯佛能說,教必有主,其在茲乎。是以釋迦如來為法而出,俟時而現,三身不異故,處代而常離;萬行無修故,隨方而自在。運慈悲之力,開護攝之門,因其六塵,示之六度,導於法分,令證法身,結習紛綸,乘理而悟,是真般若之旨也。故有慈氏善問,大音讚言,天垂寶華,雲集仙蓋,甘露流液,光明燭幽,使迷方淺深皆得自然之慧;恆沙億眾能通般若之智。

嘗試論之,先儒有言:「誠者自成,而道自道也。」夫誠己於內,則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;誠物於外,則不言而應,不為而成。其內者,證法之身;其外者,大悲之力。德產之致也密;化育之功也大。春風發吹,萬類咸滋;旭日昇晝,群陰盡釋。乾坤易簡之道,是則大同;神明幽贊之情,孰云區別?殊塗一致,其理固然。

朕虔奉丕圖,保乂蒸庶,思建皇極以升大猷;遐想靈蹤期於叶契。而舍城妙說,久祕梵文,徒懷瀉瓶,未啟遺夾,微言不昧,將或起予。於是罽賓沙門般若受旨宣揚,光宅寺沙門利言為之翻譯。時大德則有資聖寺道液、醴泉寺超悟、慈恩寺應真、莊嚴寺圓照、光宅寺道岸、西明寺圓照、章敬寺辯空、西明寺良秀等法門領袖,人中龍象,證明正義,輝潤玄文,知釋迦之寶城,識眾尊之滿字,以貞元四年(七八八)歲次戊辰十一月二十八日,於西明寺譯成上進,凡一部十卷。龍神翼衛,如從金口之傳;梵眾護持,無異毫光之現。朕齋心滌慮,仰味宗源,聞所未聞,實為希有。然以汲引之旨,流布為先,庶憑真詮,永濟浮俗。聊因暇日,三復斯經。雖法海甚深,而波流不讓,舉其梗概,昭悟將來。

註:《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》,略稱《六波羅蜜經》,唐代般若譯。今收錄於《大正藏》第八冊。內容講述護持國界及菩薩所修六度之法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