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33 檀那第一須達長者

須達長者與佛陀有宿世善緣,所以須達初聞佛名便生歡喜,在晨曦照耀下的森林中,親承佛陀教化,由此立下終身護佛的心願。長者以千金散盡,在所不惜的誠心,為佛陀籌建「祇園精舍」,此精舍為佛陀說法遺蹟中最著名者,佛陀在此度過許多雨季,大多數經典也在此宣說。今日所見遺蹟,乃後期所建,規模已遠不如佛世。

由於須達長者一生奉佛濟慈,帶動舍衛城的百姓皈依佛陀,自己七個兒子也皈依佛陀,奉行五戒,堪稱人間佛教的菩薩行者。

巧遇佛陀 善根頓起

佛陀時代,位於中印度憍薩羅國的舍衛城(接近尼泊爾南方),有一位大富長者須達,是波斯匿王的大臣,由於樂善好施,經常賑濟孤苦,因此大家尊稱他「給孤獨長者」。

須達長者學佛的因緣,起自么兒的婚事。為了迎娶王舍城護彌長者的獨生女玉耶為妻,須達不遠千里運載珍寶,一路賑濟貧戶,至護彌長者家提親。護彌歡喜出迎,並留須達住下。須達見護彌長者家中忙碌異常,備辦許多豐盛佳餚,須達好奇詢問,護彌滿臉喜色,莊重地說:「明日將恭請佛陀及比丘僧前來應供,所以特別慎重。」

當須達聽到「佛」、「僧」之名,頓感無比喜悅,一心渴望見佛。次日凌晨,便迫不及待跑出城外恭候佛陀。佛陀彷彿早有預知,一早便在林間的小道上經行。須達遙見一人,相好慈容,萬分驚喜,心想此人必為佛陀,於是匆匆向前,正不知該如何行禮時,佛陀卻已輕拍其肩,和藹地說:「不必拘禮,我們不就像走在同一條路上多年的老朋友一樣嗎?」須達歡喜感動,佛陀接著說:「人生苦短,只有明白苦空無常、因果緣起的道理,遵行正道,才能遠離煩惱痛苦,創造美滿幸福的人生。」

佛陀的話使須達起信悟道,於是懇求佛陀親臨舍衛城說法教化。佛陀表示,出家人不宜住信徒家,若無精舍,著實不便前往。須達長者當下發願覓地啟建精舍,佛陀欣然允許。由於舍衛城乃憍薩羅國的首都,外道眾多,佛陀特別派遣辯才無礙的舍利弗隨須達長者一同前往。

黃金鋪地 祇陀獻林

須達長者與舍利弗尊者在各地尋找適合興建精舍的地點,最後在城南發現一塊林地,花木扶疏,又與市中心距離適當,誠為最佳地點。經過打聽,須達長者便前往拜訪園主──祇陀太子,說明要為佛陀啟建精舍的心願,並請太子讓售林園。不願出讓林地的祇陀太子,經不住須達長者再三請求,只好說:「倘若長者能以黃金鋪滿園地的價格買地,我便願意讓售。」

不意,須達長者大喜過望,立刻派遣家僕將家中黃金馱至,遍鋪林地。幅員廣大的林園眼看即將鋪滿黃金,卻因黃金用罄,而餘下小塊土地無法鋪滿。須達隨即囑咐家僕,將家中財寶予以變賣,速速換取黃金來鋪地。太子見狀大為感動,心想能令長者如此千金不惜,其人之不凡可以想見。因此太子請長者不必補上不足的部份,同時更捐出林園中所有樹木,與長者共立精舍,迎請佛陀前來弘法。

興建精舍中的某一天,正當舍利弗與長者測量土地時,舍利弗突然現出一股愉悅之情,長者不明所以,舍利弗笑著表示,工程雖然才開始動工,但是長者在六欲天中的宮殿早就已經完成,這是由於你布施精舍給佛陀說法的果報。此時長者倚仗舍利弗的天眼,看見忉利天上金碧輝煌的宮殿,胸臆間充塞一股對佛陀深深的感恩,對真理的信仰也更加堅定不疑。

佛陀以此園為須達長者所買,林樹華果為祇陀太子所獻,二人共建精舍,故名「祇樹給孤獨園」。

每日清晨,須達長者都往祇園精舍向佛陀請安。一日,由於起身較早,便到從前常常走動的外道精舍看看。外道長老們見須達來到,十分歡喜,紛紛問長者依止佛陀聽聞何法。須達長者告知,佛說無常苦空、世間緣起法。凡世間一切所見,皆因緣和合而存,緣起而有,緣滅而無,因此為無常。然而人們往往由於分別知見,便以為一切實有常在,一旦無常來臨,則痛苦莫名。若能了知世間緣起無常,則不致妄生苦惱。外道諸長老聞言,猶如甘露灌頂,法味清涼。長者往詣佛所,佛陀以神通力故,早已得知須達長者為外道作獅子吼,特為讚許。

不為自求 宣揚布施

佛陀聽聞須達長者在舍衛城中廣行布施,於四城門及市區中心設置救濟站,並且定期供養僧伽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藥。佛陀希望須達長者更深入了解布施的真義,而說:「長者!布施的功德不在所施物品價值的貴重與否,而在於具有五種誠心:信樂施──為使對方快樂而布施;隨時施──在對方有需要時布施;自手施──親自為對方服務;往而施與──到有需要的地方布施;觀業果報施──作有智慧的布施。」由於佛陀的開示,須達長者知道布施應與智慧相應,始能利益眾生。

長者不僅千金布施佛僧,並且深入鄰里街巷,勸化貧賤者布施供僧,多少不拘,心意為上,許多人都以此為布施植福的良機而紛紛慷慨解囊。一位貧窮的婦人十分疑惑,不知城中首富的須達長者為何求索於窮人,旁人於是告訴他,長者不為自求,只是憐憫貧賤者前世慳吝,未能布施結緣,致使今生窮苦潦倒,倘若今世能生起一絲歡喜的布施供養心,必能改善其苦厄的命運。窮婦聞言,深感慚愧,立即將身上唯一一塊為人做工三個月所換取的布捐出來,自己則因無所遮覆,只得躲在屋裡。須達得知此事後,立刻派人贈送衣物和飲食予此貧婦。此事在舍衛城中傳揚開來,成為千古美談。

引度七兒 人間菩薩

須達長者好施濟貧,又是虔誠的佛教徒,但是他七個兒子從小生長在富裕之家,養尊處優,揮霍無度。須達長者幾度教誡,兒子總是置若罔聞。一日,須達告訴兒子們,倘若願皈依受戒,則將給予二千兩黃金,七個兒子聞言,立即承諾願意受戒。

須達長者帶著七個兒子前往精舍,請佛陀為受三皈五戒。事後,長者坦承向佛陀表白他以千金利誘,引度七子皈依受戒,實則七子內心並非真心皈命佛法僧,不知如此是否也可獲福得善。佛陀慈祥地表示:「欲令入佛智,先以利勾牽。倘若長者不以此方便法度化七子,他們皈依向善的因緣只怕遙遙無期。」須達聞言,喜極而泣,對於佛法生起永不退轉的信念。

長者晚年罹患重病,臥疾在床,無力至精舍參禮佛陀,於是派遣家僕向佛陀請安。佛陀知道須達長者生病,特請舍利弗前往慰問。長者一見舍利弗尊者駕臨,急於起身,舍利弗連忙制止,並詢問長者病情,長者悲苦地說:「我吃不下,睡不著,全身都不舒服,只怕不久於人世。」尊者安慰他:「長者莫怖,愚痴凡夫不信因果,顛倒邪行,身壞命終才會墮至惡處。長者深信因果,布施植福,皈依持戒,善慧多聞,依此正見正知,必能趣至善道,身壞命終,無有痛苦。」經過化導,長者頓然心開意解,不再感到身痛苦悶。

舍利弗將須達長者的病情稟報佛陀,翌日,佛陀便親自前往慰問長者。長者稟告佛陀:「佛陀!我頭痛得彷彿被麻繩所捆緊,腹痛到彷彿為利刀所割,猶如置身在水深火熱般難受,但這些我都還能忍耐。」佛陀慈悲叮囑道:「長者於佛、法、僧、戒,已具足不退轉心念,此刻則更當修習六念法:念佛、法、僧、戒、施、天,令念念分明,若能至心信樂此六念,必能眾罪消滅,善根增長。臨命終時,自知時至,身無病苦,心不貪戀,意不顛倒,於一念頃,生極樂國。」須達長者依佛所囑,勤修六念,是夜,安詳辭世。

據《阿含經》載:須達長者「身壞命終,得生天上。既生天上,尋還佛所。須達天子光色倍常,照於祇洹,悉皆大明」。須達長者果真如生前之瑞兆所現,生於彌勒菩薩住持正法的忉利天宮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