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185 肆、華嚴的面面觀

一、華嚴的量觀

(一)數量觀

《華嚴經》中談到數量,通常以極多、極大、無量無邊為其特色。以印度數法而言,數目等級分為三種:

1.下等數法,十十變之。

2.中等數法,百百變之。

3.上等數法,倍倍變之。

「十」的特徵,在《華嚴經》中隨處可見,譬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十定等。又以最早傳入中國的《兜沙經》而言,「兜沙」是梵語「十」的意思,此經相當於《六十華嚴》第三、《八十華嚴》第七的〈如來名號品〉。

《兜沙經》最重要的是見證出佛學的空觀思想具體化後,以「○」為表徵,提出對全世界今日數學的偉大貢獻。據現代佛學家呂澂的考證:

《兜沙經》的「十」數目字的產生,反映大乘思想出現的社會條件與範疇根源。印度對外貿易一向發達,貴霜王朝從西北印度同西方交涉,使得這種對外貿易到一世紀格外活躍。而案達羅王朝統一印度之後,在這一基礎又前進了一步。由於貿易發達,計算方法就要求提高,因而引起數學的發展。

在此之前,印度計算進位無一定規則,一般是用「七進法」,例如講到「極微」,輾轉積成粗重時,即以「七進法」算出的。到了這一時期,則改用十進法,還規定出十進法數字符號。以前計算到十數時,空位加一點,用「‧」表示;這時期發明了「○」,用「○」代替「‧」。「○」,名「舜若」(空)。「○」的發明,通過貿易,經波斯、阿拉伯傳到西歐,發展成為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。

「○」代表一個數字,與大乘佛教認為「空」也有用處的思想,有一定的關係。

「○」除了與「空」有關係,於《華嚴經》中,也代表了圓融、圓滿、無礙、無盡、無量,「○」的妙用無窮。比方在「○」的左方加「」則為「」,在數學上十十進位,在華嚴的修行,菩薩階位也是十十增進,直到圓滿佛果。華嚴思想中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的奧妙,在「○」與「一」之間,顯露無遺。

最上等的數法「倍倍變之」,於《八十華嚴》卷四十五〈阿僧祇品〉第三十中,心王菩薩問佛陀:「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耶?」佛陀於是為菩薩廣說數量之義,即:「一百洛叉為一俱胝,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,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。」據《玄應音義》卷二十三載,洛叉相當於十萬,一百洛叉等於一俱胝,一俱胝等於一千萬,千萬乘以千萬等於一阿庾多,如此倍倍增進。茲將《華嚴經‧阿僧祇品》佛說的數量,列之於下:



以上所列〈阿僧祇品〉數量,共計一二三位,俱胝之前是一般數學的進位,俱胝之後,倍倍增進,或與現代科學計算「天文數字」以「次方」自乘,略有共通之處。

比如以「光速」而言,每秒為十八萬六千三百英哩,也就是每一秒鐘,光可環繞地球七週半。如以光年計,一光年等於五八七五二萬萬英哩。而目前科學所能測知的「宇宙直徑」九三○億光年,若以數字說明,即於「九」之下,圈二十四個圓圈。如此天文數字,換算為華嚴算法(亦可計算),約介於「那由他」與「頻波羅」之間。

以華嚴的觀點,可說是「一個不算少,萬億不算多」。在我們的常識裡,看到一個人只有一塊錢,心裡馬上反應:「啊!一塊錢,真少呀!」看到家財萬貫的富翁,則以為:「萬億錢財很多呀!」這是我們在認識上的差別。在一真法界裡,一個不算少,萬億也不算多,我們怎麼認為一塊錢少呢?那是沒有認識到一塊錢的價值。這個「一」不是計數東西時最小單位的一,「一」是個無窮大的數字。例如萬法歸一,紛紜變幻的萬有,其本源是一個的。一粒砂石、一點粉筆灰、一個銀河系、乃至一個宇宙虛空,都含藏於「一」之中。萬億雖然多,萬億之上另有萬億,永遠有一界限。我們要培養從一粒砂石去透視無量三千大千世界的見識。

(二)時量觀

《華嚴經》中所說的「時量」,以「比量」亦難可窮盡,只得以「不可說不可說轉劫」來形容。

在《華嚴經》卷四十五〈壽量品〉第三十一中,心王菩薩告訴諸菩薩,在諸佛世界的「時量」,從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,等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一日一夜開始,如是級級增上,直至難思難量的勝蓮華世界,列之如下:

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=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一日一夜

極樂世界一劫=袈裟幢世界金剛堅佛剎一日一夜

袈裟幢世界一劫=不退轉音聲輪世界善勝光明蓮華開敷佛剎一日一夜

不退轉音聲輪世界一劫=離垢世界法幢佛剎一日一夜

離垢世界一劫=善燈世界師子佛剎一日一夜

善燈世界一劫=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剎一日一夜

妙光明世界一劫=難超過世界法光明蓮華開敷佛剎一日一夜

難超過世界一劫=莊嚴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剎一日一夜

莊嚴慧世界一劫=鏡光明世界月智佛剎一日一夜

如是次第,乃至過百萬阿僧祇世界,最後世界一劫,於勝蓮華世界賢勝佛剎為一日一夜,普賢菩薩及諸同行大菩薩等充滿其中。

如以勝蓮華世界賢勝佛剎的時量與此娑婆世界相比,此世界的一大劫亦不如彼世界的一剎那。因此,以華嚴的圓融法界觀而言,可謂「剎那不算短,劫波不算長」。

剎那是佛教計算時間的單位,表示時光很快的意思。有時候說:「時光很快啊!剎那剎那過去了。」這個剎那究竟有多短呢?「少壯一彈指,六十三剎那」,意思是說年輕有力氣的人,輕輕彈一下手指的瞬間,就具有六十三剎那。如果用秒來計算的話,一秒鐘至少有好幾百剎那。

劫波,簡稱「劫」,是計算長時間的單位,是無量數時間的代表,例如三千阿僧祇劫。依一般的想法,剎那很短,劫波很長,其實劫波也不算長。例如,有的動物朝生夕死,牠也過了一生;有的動物能活幾百年,龜也好、鶴也好,牠還是過了一生。一期的生命,不外是我們行為所留下來的記錄,由於記錄的長短,在時間上乃有長短之別,但是在真實的生命裡是沒有長短的。譬如人雖有生有死,但是這一切都是虛妄的,人就是死也死不了的,身體死了,生命卻不會損減,好比房子燒燬了,房子倒塌了,可以搬家;身體壞了,生命也要更新,是不會死的。《華嚴經》所說明的是一個人的生命是無限的、永恆的,亙古不滅的,我們對於生命要建立起無限的信心。

佛教的翻譯大師鳩摩羅什,他座下的僧肇法師,三十歲就去世了,可是他所遺留下來的《肇論》,在佛教思想史上,卻有不朽的價值。

有的人雖然仕途蹇滯,名不聞於當世,但是他的精神卻萬古流芳。有的人活得很長久,即使長壽的彭祖活到八百歲,而今安在啊?有的人做了一個夢,就過了好多年,例如窮書生盧生,投宿在一家旅館裡,看見老闆生火要燒黃粱,他在旁看著,不知不覺的就睡著了。一入睡,就開始做夢,夢見自己走到另外一個國家,娶了一個很美麗的崔姬女子為妻,功名得意,連連升官,生了幾個兒子,也極不平凡。就這樣享受了五十年的榮華富貴,才生病死去。當他夢到自己生病死去的時候,翻身打個哈欠,從夢中醒了過來,看到剛才老闆燒的黃粱還沒有熟,這時他無限的驚訝,五十年的榮華富貴生活,原來只是黃粱一夢。夢,也能把很短的時間拉得很長。

佛教裡面的禪定,也是如此。在禪定中,自己覺得時間很短,可是外界卻已度過了多少時日。像太虛大師在普陀山,有一次盤腿打坐,耳邊聽到寺院養息敲鐘的梵音,大師入了禪定之中,覺得時間如彈指般的短暫,但是一夜的時間已經過去了。他出定後,正是早晨敲鐘做早課的時候,他還以為昨夜一○八下的鐘聲還沒有敲完呢?

所謂「洞中方七日,世間幾千年」,對禪定的人而言,漫長的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短暫;在牢獄中服刑的人,一天如同一世紀那麼長久;恩愛的人,一旦分離之後,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;冤家聚頭在一起,則度日如年。所以,時間的長短,不是絕對的,都是我們愛憎情緒上的分別。

(三)空量觀

《華嚴經》中談到「空量」,是以「無邊無際」來說。於《華嚴經‧華藏世界品》云:「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香水海中,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種安住,一一世界種復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。」較之其他經典的「恆河沙」喻,更是難思難量。

又在《華嚴經‧華藏世界品》中,詳細記載有華藏世界的莊嚴及構造。此世界為須彌山微塵數的風輪所持,其最底的風輪稱為平等住,最上的風輪,稱為殊勝威光藏。最上的風輪能持香水海,其中有一大蓮華,稱為種種光明蕊香幢。蓮華藏世界即在此大蓮華之中,周圍有金剛輪山圍繞,其內大地皆由金剛所成,堅固不壞,清淨平坦,無有高下,尚有世界海微塵數的莊嚴。又此大地中亦有不可說微塵數的香水海,一一香水海的周圍有四天下,及微塵數的香水河,諸河中間之地,悉以妙寶莊嚴,分布如天帝網。一一香水海中亦有不可說微塵數的世界種,一一世界種復有不可說微塵數的世界。蓮華藏世界中央的香水海稱為無邊妙華光,由海中出大蓮華,其上有稱為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的世界種。其中有二十重不可說微塵數的世界布列於其間。以此中央世界種為中心,共有一一一個世界種,羅列成如網的圍罩,而構成世界網,各皆以眾寶莊嚴,佛則出現於其中,眾生亦充滿其間。由此可窺見其構造的莊嚴,及其廣大無邊。

為說明華藏世界的殊勝,茲將此世界中二十重世界相狀次第陳述如下:

1.最下方世界,名最勝光遍照,摩尼寶形,依眾寶摩尼華而住。

2.種種香蓮華妙莊嚴世界,如師子座,依寶蓮華網而住。

3.一切寶莊嚴普照光世界,其形八隅,依種種寶瓔珞而住。

4.種種光明華莊嚴世界,如摩尼蓮花,依眾色金剛尸羅幢海住。

5.普放妙華光世界,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,依一切樹林莊嚴寶輪網海住。

6.淨妙光明世界,四方形,依金剛宮殿海住。

7.眾華焰莊嚴世界,樓閣形,依一切寶色焰海住。

8.出生威力地世界,因陀羅網形,依種種寶色蓮華座虛空海住。

9.出妙音聲世界,梵天身形,依恆出一切妙音聲莊嚴雲摩尼王海住。

10.金剛幢世界,相狀周圓,依一切莊嚴寶獅子座摩尼海住。

11.恆出現帝青寶光明世界,半月形,依種種殊異華海住。

12.光明照耀世界,狀如華旋,依華旋香水海住。

13.娑婆世界,狀如虛空,依種種色風輪所持蓮華網而住。

14.寂靜離塵光世界,執金剛形,依種種寶衣海住。

15.眾妙光明燈世界,卍形,依淨華網海住。

16.清淨光遍照世界,龜甲形,依種種香焰蓮華海住。

17.寶莊嚴藏世界,八隅形,依光明藏摩尼藏海住。

18.離塵世界,珠瓔形,依眾妙華師子座海住。

19.清淨光普照世界,寶華旋布形,依無量色香燄須彌山海住。

20.妙寶燄世界,形如寶莊嚴具,依一切諸天形摩尼王海住。

從蓮華上第一重世界,有「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」,依次遞上,直至有「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」。此二十重世界上闊下狹,如一立體幾何圓錐形倒立於妙蓮華之上。此娑婆世界在第十三層,共有「十三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匝圍繞」,下有十二層,上有七層,而人類更如微塵中的微塵,居於其中。

從華嚴的一真法界而言,「微塵不算小,虛空不算大」。我們的觀念裡,總以為微塵很小,虛空很大。其實,這種大和小的概念,也是錯誤的見解。在真實的世界裡,大小是一樣的。過去有一位書生,到寺院去參拜,看到殿堂上寫著一副對聯:「須彌納芥子,芥子納須彌。」深深不以為然的說:「佛教講話矛盾,不合情理。須彌納芥子,高大的須彌山,包藏如芝麻那麼小的芥菜種子,還合乎常理;芥子納須彌,這個小小的芥菜子怎麼能夠藏納須彌山呢?簡直是狂妄之語!」恰巧一位知客師父聽到了,就上前詢問,他說:「先生!這副對聯並不矛盾,你是讀書人,想必知道『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』這句話吧!請問你:萬卷書讀到哪裡去了?」

那個人肚子一拍,就說:「讀到我肚子裡去了。」知客師父於是拿了一本書說:「請你把它也放到你的肚子裡面去吧。」書生說:「道理可以讀進去,書怎麼可以放進去呢?」萬卷的經論可以容納於小小的肚子裡,這個大與小能夠互相容納的道理,就是華嚴微細相容的道理。俗語常說:「宰相肚裡能撐船。」宰相的肚子真的那麼大嗎?怎麼能撐船呢?佛陀的肚量包容天地,我們也和佛陀一樣,人人具有佛性啊。盡虛空都在我們的心胸之中,關鍵只在我們能不能把心裡的世界慢慢的擴大而已。以台北市為例,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在人口密集的台北市要求擁有寬敞的住居,但是我們如果能夠了解華嚴的一真法界,先將自己的心裡擴大,心裡的空間擴大起來,雖然是立錐之地,也和整個法界一樣寬廣。把我們的心量擴充得如一真法界一樣寬大之後,對我們現實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,會減少因為空間狹窄所引起的衝突,而得到人際關係的和諧。

在華嚴的一真法界裡,有的不是真有,無的不是真無;汙穢的不是汙穢,清淨的不是清淨;退步的不是落伍,向前的也不是前進。在一真法界裡,有無也好,淨穢也好,前後也好,大小也好,長短也好,都是虛假不實的。超越時間空間的一真法界裡,一念百千劫,百千劫在一念,一粒微塵就是十方國土,十方國土也是一粒微塵,在《華嚴經》的一真法界,是個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圓融無礙的法界。

不讀《華嚴經》,不知佛教的富貴。只要讀過《華嚴經》的人,便知道佛教思想的高超與豐富,心胸也自然寬廣擴大。

二、華嚴的戒觀

在《華嚴經》中,有著「大」與「完美」的特徵,例如:心大、境大、位大、因大、果大、用大、教大、義大等十種。同時強調信、解、行、證的落實。就《華嚴經》中的戒法而言,從〈淨行品〉中可見其無所不涵蓋的特色。本品由智首菩薩為當機眾,請問淨化身、口、意三業的方法,文殊菩薩為說「一百四十一願行」,作為淨化身心的指南。其中每一願,都是從佛化的日常生活中所提出者,修行的佛弟子在耳聞、目視,一舉手、一投足之間,均以成就一切眾生為前提,而作意「當願眾生」,發出廣大淨善心意,來美化心靈,成就世間,開拓胸襟,成為徹底的戒法。佛教徒每日的三皈依文,就是出自於本品。

此外,在《華嚴經》的各品當中,也有種種不同的戒法,如〈離世間品〉中,有十種清淨戒:一、身淨戒,防護身三惡故;二、口淨戒,遠離口四過故;三、心淨戒,永離貪恚諸邪見故;四、具一切淨戒,於人天中最勝妙故;五、守護菩提心淨戒,不樂小智故;六、守護如來所制淨戒,乃至微細罪,生大怖畏故;七、微密淨戒,善拔犯戒眾生故;八、不作一切惡淨戒,積聚一切諸善法故;九、遠離一切有見淨戒,於戒無著故;十、守護一切眾生淨戒,發起大悲故。以上十種淨戒,以「守護菩提心」、「守護一切眾生」作為戒法的要點。

在〈十無盡藏品〉,列舉有十種「戒藏」,包括:一、普饒益戒;二、不受戒;三、無著戒;四、安住戒(無悔恨戒);五、不諍戒;六、不惱害戒;七、不雜戒;八、離邪命戒;九、離惡戒;十、無毀犯戒(清淨戒)。其中第二條不受戒,是指不受外道各種戒。第三無著戒(不住戒),指不住於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第四安住戒,指不作重罪,不行諂詐,不破淨戒,心無悔恨,故能安住。第五不諍戒,指不以持戒而惱他眾生,但願一切眾生心常歡喜。第七不雜戒,指不著邊見,不持雜戒,但觀緣起,持出離戒。第八離邪命戒(無貪求戒),指不現異相,不彰己有德。第九離惡戒(無過失戒),指行者不以持戒而貢高傲人;見破戒人,亦不輕毀。第十清淨戒(無毀犯戒),指永斷殺、盜、邪淫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無義語、貪、瞋、邪見。

尤其菩薩行者修持第十淨戒無犯時,作是念言:「一切眾生,毀犯淨戒,皆由顛倒。……我當成就無上菩提,廣為眾生說真實法,令離顛倒,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戒藏。」

在〈離世間品〉中,另有菩薩摩訶薩十種戒:一、不捨菩提心戒;二、遠離聲聞、緣覺二乘地戒;三、觀察利益一切眾生戒;四、令一切眾生住佛法戒;五、修一切菩薩所學戒;六、於一切法無所得戒;七、以一切善根迴向菩提戒;八、不著一切如來身戒;九、思惟一切法,離取著戒;十、諸根律儀戒。如果諸菩薩能安住此法,則得如來無上廣大戒波羅蜜。

綜上所述,華嚴的戒觀,具有下列特色:

1.以「發願」作為持戒的增上力。

2.戒法大多適合在家、出家共同受持。

3.以「守護菩提心」的菩薩發心,作為持戒的一貫精神。

4.以具建設性的守護一切眾生的思想,闡揚持戒的積極意義。

5.以「六根淨化」為前提,「不由他教,能自開解」的「心戒」為軸心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