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50 大慧禪師答孫知縣書

宋‧大慧普覺

蒙以所修《金剛經》相示,幸得隨喜一遍。近世士大夫肯如左右留心內典者,實為希有。不得意趣,則不能如是信得及,不具看經眼,則不能窺測經中深妙之義,真火中蓮也。詳味久之,不能無疑耳。

左右詆諸聖師翻譯失真,而汨亂本真,文句增減,違背佛意。又云:「自始持誦,即悟其非。欲求定本,是正舛差,而習偽已久,雷同一律。」暨得京師藏本,始有據依,復考繹天親、無著論頌,其義吻合,遂泮然無疑。

又以長水、孤山二師皆依句而違義,不識左右敢如是批判,則定嘗見六朝所譯梵本,盡得諸師翻譯錯謬,方始泮然無疑。既無梵本,便以臆見刊削聖意,則且未論招因帶果,毀謗聖教,墮無間獄,恐有識者見之,卻如左右檢點諸師之過,還著於本人矣。

古人有言:「交淺而言深,招尤之道也。」某與左右素昧平生,左右以此經求印證,欲流布萬世,於眾生界中種佛種子,此是第一等好事。而又以某為個中人,以個中消息相期於形器之外,故不敢不上稟。

昔清涼國師造《華嚴疏》,欲正譯師訛舛,而不得梵本,但書之于經尾而已。如〈佛不思議法品〉中,所謂「一切佛有無邊際身,色相清淨,普入諸趣,而無染著」,清涼但云:「〈佛不思議法品〉上卷第三頁第十行,一切諸佛,舊脫諸字。」其餘經本脫落,皆注之于經尾。清涼亦聖師也,非不能添入及減削,止敢書之于經尾者,識法者懼也。又經中有大琉璃寶,清涼曰:「恐是吠琉璃,舊本錯寫。」亦不敢改,亦只如此註之經尾耳。

六朝翻譯諸師,非皆淺識之士,翻譯場有譯語者,有譯義者,有潤文者,有證梵語者,有正義者,有唐梵相校者,而左右尚以為錯譯聖意,左右既不得梵本,便妄加刊削,卻要後世人諦信,不亦難乎?

如論長水依句而違義,無梵本證,如何便決定以其為非?此公雖是講人,與他講人不同,嘗參琅琊廣照禪師,因請益琅琊:「《首楞嚴》中,富樓那問佛:『清淨本然,云何忽生山河大地?』」之義。琅琊遂抗聲云:「清淨本然,云何忽生山河大地?」長水於言下大悟。

後方披襟自稱座主,蓋座主多是尋行數墨。左右所謂依句而不依義,長水非無見識,亦非尋行數墨者,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菩提。經文大段分明,此文至淺至近,自是左右求奇太過,要立異解,求人從己耳。

左右引無著論云:「以法身應見如來,非以相具足故。」若爾,如來雖不應以相具足見,應相具足為因,得阿耨菩提,為離此著故。經言「須菩提!於意云何?如來可以相成就得阿耨菩提?須菩提!莫作是念」等者,此義明相具足體非菩提,亦不以相具足為因也,以相是色自性故。此論大段分明,自是左右錯見錯解爾。色是相緣起,相是法界緣起。

梁昭明太子謂莫作是念,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菩提。三十二分中,以此分為無斷無滅分,恐須菩提不以具足相則緣起滅矣。蓋須菩提初在母胎即知空寂,多不住緣起相。

後引《功德施菩薩論》末後:「若相成就,是真實有,此相滅時,即名為斷。何以故?以生故有斷。」又怕人不會,又云:「何以故?一切法是無生性,所以遠離斷常二邊。遠離二邊是法界相。」不說性而言相,謂法界是性之緣起故也。相是法界緣起故,不說性而言相,梁昭明所謂無斷無滅是也。此段更分明,又是左右求奇太過,強生節目爾。若《金剛經》可以刊削,則一大藏教凡有看者,各隨臆解,都可刊削也。如韓退之指《論語》中畫字為晝字,謂舊本差錯。以退之之見識,便可改了,而只如此論在書中,何也?亦是識法者懼爾。圭峰密禪師造《圓覺疏鈔》,密於《圓覺》有證悟處,方敢下筆。以《圓覺經》中一切眾生皆證圓覺,圭峰改證為具,謂譯者之訛,而不見梵本,亦只如此論在疏中,不敢便改正經也。後來泐潭真淨和尚撰皆證論,論內痛罵圭峰,謂之破凡夫臊臭漢,若一切眾生皆具圓覺而不證者,畜生永作畜生,餓鬼永作餓鬼,盡十方世界都盧是個無孔鐵鎚,更無一人發真歸元,凡夫亦不須求解脫。何以故?一切眾生皆已具圓覺,亦不須求證故。

左右以京師藏經本為是,遂以京本為據。若京師藏本從外州府納入,如徑山兩藏經皆是朝廷全盛時賜到,亦是外州府經生所寫,萬一有錯,又卻如何改正?左右若無人我,定以妙喜之言為至誠,不必泥在古今一大錯上。若執己見為是,決欲改削,要一切人唾罵,一任刊板印行,妙喜也只得隨喜讚歎而已。

公既得得遣人以經來求印可,雖不相識,以法為親故,不覺忉忉怛怛相觸忤。見公至誠,所以更不留情。左右決欲窮教乘,造奧義,當尋一名行講師,一心一意與之參詳,教徹頭徹尾,一等是留心教網也。

若以無常迅速,生死事大,己事未明,當一心一意尋一本分作家,能破人生死窠窟者,與伊著死工夫廝崖,忽然打破漆桶,便是徹頭處也。

若只是要資談柄,道我博極群書,無不通達,禪我也會,教我也會,又能檢點得前輩諸譯主、講師不到處,逞我能我解,則三教聖人都可檢點,亦不必更求人印可,然後放行也。如何如何!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