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068 肆、密宗的行持果位

一、皈依上師

密宗對於具有高德勝行,堪為世人模範,傳授密法的成就者,稱為「金剛上師」,簡稱「上師」。藏語稱為「喇嘛」,義為「上德之人」。梵語為‭ ‬Guru(古魯)──印度人對老師或修行人的尊稱。

密宗有四皈依之說,其皈依上師須在皈依三寶之先,以上師做為佛、法、僧三者的總代表。又其重視師承關係,認為上師乃師師相承中的大日如來之代表,舉凡受持密法,必經金剛上師的灌頂及祕密傳授。因此,為求密法,必須先選擇上師作為皈依的對象,並以身、口、意,乃至所有的財物及最好的珍品,悉數供養,認為奉侍上師,即是供奉三寶。

堪任傳授密法的上師,必須具備下列條件:

1.須受有正統傳承的金剛上師密法灌頂。

2.從金剛薩埵至自己的授法上師所有密法的傳承灌頂,都必須圓滿無缺,不可間斷。

3.已受阿闍黎灌頂者,須精通顯教教法及菩提心學,並熟習密教諸經儀軌各種修法。

4.本身有能力傳授密法時,必須經上師許可,才能擔任上師阿闍黎,為人傳法灌頂。

二、四加行

一般密宗的修法,主要由三大部份所構成,即:加行、正行、後行。

「加行」是「正行」的基礎,亦稱為「前行」,是修持一切密法的基礎。修學密法的第一步,就是先修四加行法,其內容包括:

1.四皈依法:即皈依金剛上師,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寶,以堅定行者對上師及三寶的信心。其修法是念誦四皈依咒,觀想上師及空中三寶諸尊融和為一,化為五色大光明,灌滿行者全身。

2.大禮拜法:以五體投地方式,作大禮拜。

3.獻曼荼羅法:即是大供奉法。行者透過身結手印、口誦真言、心意觀想,以供奉上師和三寶等。

4.金剛薩埵百字明咒念誦法:包括誦念四皈依咒、結手印,同時觀想空中金剛薩埵,化為光明灌入行者全身,融和為一。其中以念誦百字明咒為主。

以上四加行,每一加行都必須修滿十萬遍,乃至百萬遍。修法的意義在於啟發真實的皈依,由此發起菩提心。修滿後才能進入「正行」,開始修行本尊法儀規,並以「後行」回向。

西藏密宗行者修完四加行法,上師可依其根器傳授「五部無上金剛法」的任何一部,作為行者的本尊專修法。

五部無上密法,即:大威德金剛、勝樂金剛、時輪金剛、密集金剛、歡喜金剛。此外,另有空行母的「樂空雙修法」。

三、灌頂

灌頂,梵名‭ ‬abhiṣecana‭ 或‭ ‬abhiṣeka,即以水灌其頭頂。在古印度帝王即位或立太子時,國師以四大海水灌其頭頂,表示祝福,原為世俗繼承王位的儀式。

據《華嚴經‧十地品》記載:菩薩於第九地進入第十法雲地時,諸佛以智水灌其頂,作為受法王職的證明,稱為「受職灌頂」。

密宗亦借灌頂儀式以確認傳承弟子的地位,行者必須先行四皈依、受灌頂法,才算正式入門。

漢土所傳灌頂法,主要者有「金」、「胎」兩部灌頂。其中「金剛界」分為五部,「胎藏界」分為三部。

金剛五部為:

1.事業灌頂:弟子受灌頂法前七日誠心禮拜、懺悔,上師亦於七日間持誦密咒,設立灌頂壇場,並行廣大供養,而後授以灌頂。這種灌頂必須財力豐足,上師亦視弟子的資財而行之。於此又分:

(1)結緣灌頂:不擇僧俗、根器,為廣結佛緣的灌頂。行者投華於壇上,以其華所附著之尊(投華得佛)為本尊,而後唱佛名號,由上師三度灌以瓶水,授一印(印契)、一明(陀羅尼)。

(2)學法灌頂:上師為入門弟子,選定人、時、處,建立壇場,引入令彼投華,授以有緣一尊的三密儀軌明法,即:明灌頂、弟子灌頂、許可灌頂。

(3)傳法灌頂:上師對於諸尊三密法門悉能修學通達的弟子,特別建立壇場,引入令投華,授以阿闍黎位,又名「傳教灌頂」、「阿闍黎灌頂」、「付法灌頂」。

2.祕印灌頂:學法弟子雖心念堅固,信樂密行,但因資財貧乏,無法整備一切所需,故使備辦些許供養,而授予本尊的祕印,以行灌頂法,又稱「手印灌頂」,亦即現代的「許可灌頂」。

3.心授灌頂:因上師已具三昧耶成就,無需心外另建有相的壇場,當下於受法弟子的菩提心上建立曼荼羅而行灌頂,因此又稱「以心灌頂」、「祕密灌頂」、「心想灌頂」,與禪宗不立文字,以心傳心,心心相印法類似。

4.光明灌頂:諸佛菩薩放出光明,以加持行者。

5.甘露灌頂:以本尊的真言加持淨水,灌灑行者。

胎藏界三部灌頂為:事業灌頂、祕印灌頂、心授灌頂。

西藏密宗的灌頂,一般分為結緣灌頂及傳法灌頂。結緣灌頂,如前所說。傳法灌頂,是針對已入門,且有相當基礎者所傳授,若再細分,則有四級灌頂:

(1)寶瓶灌頂:又叫「初級灌頂」,此又經五種灌頂,分別觀想五方佛生起,行者的貪性、瞋性、慢性、疑嫉性、痴性等五毒煩惱受到調伏。於此對治我執,啟發本自具有的佛性,屬於身灌範圍,能統攝五種灌頂,即:寶瓶灌頂、寶冠灌頂、金剛杵灌頂、鈴灌頂、名號灌頂。受此灌頂,修習「生起次第」,至終成就「化身佛」。

(2)祕密灌頂:此項灌頂為使行者能修持氣、脈、明點,並透過真理的調治、轉化而淨化諸煩惱,顯現開發本自具足的佛性。受此灌頂,修習「圓滿次第」,可成就佛的「報身」。

(3)智慧灌頂:以「祕密灌頂」為基礎,作「樂空雙運」的雙身修觀法,以表「智」與「方便」的雙運,由此生起「樂空不二」慧,圓滿「法身佛」的果位。

(4)名號灌頂:前二種灌頂,乃依次開發眾生本具的佛性,去除重重煩惱障,而此灌頂,為去除最後餘留的微細所知障,成就「大樂智慧身佛」(智慧法性身),此種修習又稱「大圓滿」或「大印法」。

以上四種灌頂,含攝無上瑜伽密法的兩個階段,即「生起次第」和「圓滿次第」。「生起次第」是以空性三摩地為基礎,觀想本尊像,建立「入我我入觀」。而後修習「圓滿次第」,主要以「生起次第」的本尊為基礎,經氣、脈、明點的調正修持,最後證得大樂智慧身。

四、入我我入觀

觀本尊入我、我入本尊,由本尊身、口、意三密作用,入為行者身、口、意三業的相應,使自身與本尊成為一體,無二無別,名為「入我我入觀」。

五、阿字觀

阿字觀:觀想梵文母音的第一個字母「阿」字,以證悟諸法本不生之理,開顯自心本具之佛性的觀法,又名「阿字月輪觀」、「淨菩提心觀」。

在印度,梵文字母「阿」,代表宇宙一切音聲的根源,且具有「否定」的意義,密教以之闡明宇宙萬法自體本不生的哲理。《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》曰:「云何真言教法?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。」「阿字觀」即是觀想此理的一種修觀法,亦是東密主要修觀法之一。

「阿字觀」法,首先於自心中觀想一朵八葉蓮花,蓮花上有月輪,月輪中有一「阿」字。手結定印,順著出入息,同時念誦「阿」字,體驗「阿」字之光,遍照自身──自身與阿字、蓮花、月輪融為一體,最後宇宙本身成為「阿」字,一切現象也含攝在「阿」字中,自身與宇宙的呼吸同進同出,渾然一體。此觀法也是經「入我我入觀」而成就的一種。

六、本尊觀

本尊觀:行者在諸佛菩薩中,選定一尊與本身有緣者,作為本尊佛,成為修觀的對象,以「入我我入觀」法,觀想自身與本尊融而為一,無二無別,將身、口、意三業,化為本尊的身、口、意三密,行者就是本尊,本尊就是行者。《大日經》云:「一身與二身,乃至無量身,同入本體。」本尊法的修持,即依此理而建立。

行者可請上師選定本尊,或以投華方式決定。先建立密壇,羅列諸佛菩薩聖像。行者用布包住眼睛,手持花朵,心中虔誠念禱,然後投華於壇場,花朵落在哪一位本尊上,就表示那位本尊與行者有緣,可選作修觀的對象。

七、字輪觀

字輪觀:以本尊之「種子」或「真言」等「文字輪」為對象的觀法,又作「法界體性三昧觀」、「入法界三昧觀」、「入法界觀」。

行者先觀想自心為圓明的月輪,月輪上有本尊的「種子」,或「真言」的「文字輪」,次觀自心月輪上的「文字輪」,與本尊心月輪上的「字輪」融和為一體,顯示自身本具性德,即是本尊法界體性,此屬於「意密」的修觀。

此「字輪觀」又分為「通觀」、「別觀」二種:

1.通觀:以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──五大之種子字:「阿」、「嚩」、「囉」、「賀」、「佉」等五字,順逆迴轉,自在觀想之,是諸尊共通的觀法。

2.別觀:各別觀想本尊的梵號、心咒、種子等三種觀法,合上述「通觀」,共為四種。

此外,觀想字輪的「字」時,有三重觀法,即:

(1)觀字相:觀「字」的形相。

(2)觀字義:觀「字」的實義。如「阿」字,觀其「本不生」、「不可得」之義。

(3)無分別觀:離「字相」、「字義」,入於絕對「無分別」之觀,或「無相」之觀。行者於觀月輪時,或平面仰觀,或正面豎觀,或如圓珠般的橫豎自在觀想。月輪上的文字,若為自利者向內,利他者向外,自他二利皆具者橫列之。

八、五相成身觀

五相成身觀:經過修持五種「相」,而得證悟佛果的方法。以關注自心,觀想自心化為具體的月輪、種子、金剛杵、蓮花等佛、法的象徵,配合持咒,與佛性相應,由此漸入佛境的修持。此含攝「五相」修法:

1.通達菩提心:之前先修「調心觀」,次修「性空觀」或「十緣生句觀」,而後於理上通達自性本具的菩提心,但為煩惱所覆,如月輪在輕霧中。因此觀想自心住於輕霧(輕霧喻無明)。

2.修菩提心:為顯現被覆蓋的菩提心。這是進一步求實證。觀想自心,離諸煩惱垢染,光明顯現,有如輕霧消散後的清淨滿月。

3.成金剛心:為使菩提心牢固堅定,在心中生出的「滿月輪」中,觀想蓮花和金剛杵等。以自心為金剛杵、蓮花,是名「金剛觀」。次觀金剛杵等漸舒漸大,延伸至宇宙一切法界之大,名為「廣金剛觀」。次觀擴大如法界的金剛杵,漸漸收斂,而後進入自心中,此即「歛金剛觀」。這也是「入我我入觀」的一種。「廣金剛觀」為「我入(宇宙)」,「斂金剛觀」為「(宇宙)入我」。

4.證金剛身:行者將宇宙的一切收歛於心中,自身與佛的三昧耶(以金剛杵、蓮花為表徵),合而為一。

5.佛身圓滿:至此位,前證「金剛三昧耶身」,轉成相好具足的「本尊羯磨身」,自體和佛體合而為一,這就是「即身成佛」的涵義。

以上「五相」,依次和大圓鏡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、成所作智、法界體性智等五智相配。若配以三尊的次第,則「通達菩提心」與「修菩提心」為「種子位」,「成金剛心」與「證金剛身」為「三昧耶位」,「佛身圓滿」為「尊形位」。

九、五字嚴身觀

「五字嚴身觀」,亦稱「五輪成身觀」。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五大,具足眾德,圓輪周遍而無缺,故稱「五輪」。

此觀將自身的「五處」配以「五輪」、「五字」,持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風大、空大,依次觀於自身的腰下、臍輪、心上、眉間、頭頂五處,配以五字:「阿」、「嚩」、「囉」、「賀」、「佉」,這就是五佛的「種子」。就顯色與形色而言,五輪之中,地為方形──黃色,水為圓形──白色,火為三角形──赤色,風為半月形──黑色,空為團形──青色。以上觀法,自身等同宇宙,人與佛融和為一體。「五大」即「五智」,屬於「表色」,內心統一故。

「五字嚴身觀」屬於胎藏界,與金剛界「五相成身觀」對稱。

一○、十緣生句觀

密宗行者修持各種瑜伽觀行,因緣具足,當得種種不可思議境界現前,容易生起貪著、我慢心,或墮於魔境而不自知。因此,行者必須觀「諸法緣起無自性」。下列十種譬喻,方便行者放下一切執著煩惱,得入空性三摩地,稱之為「十緣生句觀」:

1.如幻:幻師所作種種像不可得。

2.如陽焰:由熱空塵等因緣和合,如曠野中所現水相不可得。

3.如夢:夢中所見種種境界無實不可得。

4.如影:鏡中影像不可得。

5.如乾闥婆城:如沙漠或大海所現的宮殿蜃樓不可得。

6.如響:深山峽谷的回響不可得。

7.如水月:水中所現月影不可得。

8.如浮泡:水上所現泡沫不可得。

9.如虛空華:因目有翳,見到空中現華,此華無實不可得。

10.如旋火輪:持火炬於空中旋轉,所現輪行幻像不可得。

一一、四身成就

密宗的佛地果位,成立「四種法身」說,此「四種法身」含攝在大日如來法身內,乃至十方法界,諸佛菩薩、天龍鬼神、有情無情,皆是毗盧遮那法身所攝。

四種法身簡述如下:

1.自性法身:分為「理法身」和「智法身」。「理法身」是諸佛顯現本具的「理性」或「法性」,「智法身」是諸佛現證的「智」,唯佛與佛相知。諸佛的真身,理智圓滿具足、三世常住,流出三密之法以教菩薩,是名「自性法身」。

2.受用法身:分為「自受用身」和「他受用身」。「自受用身」是自受法樂之身,與理相應。「他受用身」為十地菩薩所現,與智相應,亦名「報身」。

3.變化法身:諸佛為地前菩薩、二乘凡夫所顯現的丈六應身,亦名「勝應化身」,如釋迦牟尼佛。

4.等流法身:此法身由九法界平等流出,故名「等流」。能於有情、無情乃至六道眾生,示現同類的身形,隨機化度,譬如示現帝釋、凡夫、飛禽、橋梁、流水等。(或有說「五種法身」者,即以上四種法身,加上「法界身」──如來法身,具六大體性,周遍法界而名之。)

簡言之,密宗的修持,不離印契、真言持誦、觀想等三密修持。以真言咒語、觀想、印契、曼荼羅、圖畫、形象、種子字、金剛杵、蓮花及各種法器表達諸法,以達色與心、物質與精神的統一,最高圓滿的果位、境界,以大日如來為代表。一切的修持、觀想,以發菩提心、觀空性慧,亦即「悲智雙運」為中心思想。離此二者,觀想一切的圖像印契等,皆與外道無異,失去佛法的意義與作用。

由此證知,學密之前,必須要有深厚的顯教教理作為基礎,如西藏佛學院,學密之前必須有十年以上的時間修學五部顯教大論:

1.《現觀莊嚴論》(六~七年)

2.《入中論》(二~三年)

3.《俱舍論》(二~三年)

4.《釋量論》(二~三年)

5.《戒律本論》(二~三年)

學完五部大論,對於修學的次第以及中觀空性的正見有所認識之後,再修學密法,則不致於被境界外相所迷惑,而生起我慢心以及各種與煩惱相應的邪行、邪見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