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大小:

A-

A

A+

p273 肆、天台宗的思想大義

天台宗的思想本質,在解明「中道實相」的要義,智者大師從兩方面來把握。從絕對的理體來考察諸法者,為「三諦圓融」;從森羅萬象的現象界來認識諸法者,為「一念三千」。事中有理,理因事顯,此即天台一乘圓教最微妙的思想──事理相即的「實相論」。以下依次分析個中真義。

一、一心法界

佛教將有情眾生分為十類,最高一層的是佛,其下依次是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、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等十法界。一心法界的意思是說,法界一切眾生,一日當中不知在十法界遊走過多少次。例如:前念生起貪瞋痴的心,就是地獄、餓鬼、畜生;後念懺悔,做好事,是人、天的境界;走到寺院裡,看到有人在讀誦、受持《法華經》,一念清淨心生起,剎那間又是在佛的境界。「心念」,時而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時而人間、天堂。十法界的每一個法界,並非單獨孤立,而是界界互具──每一法界中,皆具有其他九法界的性德。雖是畜生,卻具有成佛的性能;而號稱為「萬物之靈」的人類,也會生起如獸性一般的衝動。今日的人、天,造作殺、盜、邪淫,或許成為明日的畜生;今日的畜生,因聽經聞法,業報受盡,或許成為明日的人、天。

二、十種如是

《法華經‧方便品》云:「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,為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,所謂諸法如是相、如是性、如是體、如是力、如是作、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、如是報、如是本末究竟。」「如是」的意思是指宇宙一切萬有,林林總總,有十種必然的真理、軌則:

1.如是相:以人來說,我有我的樣子,你有你的相貌;男人有男人的相,女人有女人的相,高、矮、胖、瘦,各有不同的樣子。紅花綠葉,大小樓閣,任何一法,皆有其相。

2.如是性:既有相貌,就有其性質、性格與內容。例如:植物有植物的性質,動物有動物的性質,萬事萬物都各有特性。

3.如是體:如是相、如是性,不會忽然而有,乃是依靠一個「如是」的「本體」而有的。

4.如是力:本體能發揮潛在的力量,如眼睛看,耳朵聽,口能講話,手能做事。

5.如是作:從「如是力」發揮出來,就有行為、造業,善惡、好壞。

6.如是因:從如是作為、造業,就好像在造因、下種。

7.如是緣:造因如播種,好因能招感好緣,惡因就會招引惡緣。

8.如是果:因緣和合,就會有結果。

9.如是報:有了結果,就會受到應得的善報或惡報。

10.如是本末究竟:從「如是相」到「如是報」,就是真理的「本末究竟」。

三、三種世間

《大智度論》卷七十指出,世間有五陰世間、眾生世間、國土世間。

1.五陰世間:五陰,又稱五蘊,即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十法界眾生的「五蘊」,各有差別。

2.眾生世間:十法界眾生所集合而成的世間,如: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是罪苦的五蘊所成;人、天、阿修羅,是苦樂兼具的五蘊所成;二乘人是由無漏五蘊所成;菩薩由慈悲五蘊所成;佛是常住無漏五蘊所成,故稱眾生世間。

3.國土世間:指眾生所居住的國土、山河大地等。十法界眾生所居住的國土世間,各有不同。如:地獄住於地下赤鐵;畜生遍居水、陸、空;阿修羅住於山邊、海畔;人依地而居;天神住在天上宮殿;二乘人居於方便有餘土;菩薩住於實報莊嚴土;佛住在常寂光淨土。因此,十界乘三世間,即為三十種世間。也就是說,每一法界的眾生,共具有三十種世間。

四、百界千如

前面講一心、十法界,佛是一個法界,菩薩是一個法界,天是一個法界,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是一個個的法界。每一個法界都具有其他的九法界,因此就成為百法界。百法界中的每一法界都具有「十如是」,因此,就成為「百界千如」。

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,不但有十個法界,並且每一個法界裡都具有十如是。所以,百界、千如,都在我們的自心裡。常有人問:人,生從何來?死又往何處去?宇宙人生是怎樣形成的?未來會是怎樣?「百界千如」就可以做一個回答了。我們的心,就時間來說是「豎窮三際」,就空間來說是「橫遍十方」,所以能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宇宙萬有的根源,都在我們的心中。

五、性具思想

至此,不禁讓人感到疑惑:人的心中有佛、菩薩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等十法界,以此類推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釋迦牟尼佛,也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的心念法界嗎?圓滿的佛陀,本性裡是否還有罪惡呢?造惡業的人,下墮地獄,地獄的眾生還具備佛種嗎?我們努力精進的修持,有一天成佛了,過去曾經打人、罵人的壞習氣,會因為悟道成佛,當下所有的壞習氣、惡業,都立即根除嗎?

天台宗主張法界中之一一事相,本來圓具十界三千迷悟因果諸法,因此稱「性具」。即謂各個現象世界皆具有善與惡,彼此完全具足,且彼此互不混淆。此「性具」之義,乃天台教學的基礎、特色。

天台與華嚴二宗的思想,其根本不同處,即天台主「性具說」,華嚴主「性起說」。性起為華嚴的極談,性具則為天台的圓說。華嚴的性起說,說一理隨緣而成差別法,不隨緣時則無差別。天台圓教則謂真如的理性,本來具足迷悟諸法,稱為「理具三千」;此理具常隨緣現起,諸相宛然,稱為「事造三千」。「理具三千」與「事造三千」意義類同,知禮大師所著作的《十不二門指要鈔》卷下云:「若不談具,隨緣與不隨緣皆屬別教。」

此性具之說乃以智者「三諦圓融、一念三千」之說為基礎,然智者、湛然等皆以觀心為主,故特別強調心具三千之旨。天台宗即以此性具之說,於修行方面主張十界(六凡四聖)互具,謂眾生本性既具有菩薩界以下九界的有漏法,亦具有佛界的無漏法,佛與眾生在自性上無根本差異。

佛陀也曾不諱言的說:「我雖成佛,但對於過去無量劫以來的惡業、惡習,並沒有完全去除。」因為佛性裡有「性具」,未成佛以前具有惡生的性能;但成了佛的佛陀,惡事不會再起來。例如:辛勤耕種一塊田地,稻穀成長豐碩,縱使田地裡有小小的雜草,已不受影響。

又好比將一大把鹽放到一小杯水中,會感到好鹹,難以入口;如果將這同樣的一把鹽放到一大缸水中,稀釋後就不鹹了;若放到一湖水裡,可能根本感受不到這裡面有鹽的成分。因此,只要我們的功德如海,廣大無邊,縱使曾經造作一些罪業,也不再發生作用。

這個思想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示:不要常常計較過去,應該努力地放眼未來,則未來的生命充滿希望。未來的行為如能合乎真善美的慈悲道德,縱然往昔曾造罪業,也不必驚慌害怕。

六、一念三千

我們生而為人,「心念」是人類不可思議的力量。心的一念有多少呢?天台宗智者大師在《摩訶止觀》卷五說:「夫一心具十法界,一法界又具十法界,成百法界;一界具三十種世間,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。此三千在一念心。若無心則已,介爾有心,即具三千。」說明有情人類內心的一念,具足三千大千世界的諸法。

科學家認為世間最快速的是「電」,是「光」。其實,比電、光更快的是「心念」。成功與失敗,在一念之間;快樂與痛苦,也是在一念之間;富貴與貧窮,更是在一念之間。

七、三諦圓融

「三諦」,天台宗將諸法實相分為空、假、中三諦,意謂諸法皆具空、假、中三個真理。

1.空諦: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所生,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,這就是「空」。

2.假諦:但從另一方面來看,一切事物雖即本空,然因緣聚會時,又是歷歷宛然,這就是「假」。

3.中諦:空、假是諸法的一體兩面,中諦是諸法的本體,也就是超越空、假對待的實相。所以說,空即是假,假即是空,空假不二,謂之「中」。

空諦是「破法」,假諦是「立法」,中諦是「泯絕對法」。此三諦並非個別單獨存在,而是在每一諦中,兼具其他二諦。因為三者互具互融,所以是「三諦圓融」。

「真空」和「假有」的道理,是佛教學者探討宇宙人生真理時,常常爭論的話題。究竟這個世間是「空」,還是「有」呢?世界萬物是空,還是有呢?妻子、兒女、榮華富貴是空,還是有呢?到底佛教是怎麼說的呢?

佛教說:「非空非有。」也就是要能體悟「中道」實相。「空」,是不可說的,「空」,是一個無以名之的真理。假如你說「空」,有一個「空」的概念,這還是落入「有」的桎梏。因為觀念不空,思想意見不空,這都是屬於「有」。「空」,並不是沒有;「假」,也不是真有。例如:宇宙虛空,包容森羅萬象,說虛空沒有嗎?其實虛空包含很多。妻子兒女、房屋財產,真的有嗎?那是假有,因緣不具時,那些東西都會消失的。所以,《般若心經》說:「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。」空、假並不是兩個極端。因此,透過空、假、中三諦,能認識諸法的實相。

回到頁面頂端
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
搜尋
調整
關注我們